Auger recombination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Carrier Recombination in Semiconductors也說明:An Auger recombination process is a three-body process that requires the participation on each occasion of two electrons and one hole, with a rate of C e n 2 p ...

國立清華大學 電子工程研究所 徐永珍所指導 陳鈺琅的 基於超薄氧化鋅通道以及金屬吸光層之紅外光偵測元件 (2021),提出Auger recombination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紅外光偵測器、熱載子、矽基、氧化鋅。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分子科學與工程系有機高分子碩士班 郭霽慶、闕居振所指導 許巧欣的 利用環狀小分子調整準-二維鈣鈦礦的相分佈以提升綠色發光二極體性能 (2021),提出因為有 準-二維鈣鈦礦、環型小分子、發光二極體的重點而找出了 Auger recombination的解答。

最後網站Auger Recombination Lifetime Scaling for Type I and Quasi ...則補充:Auger recombination typically is the dominant decay channel of biexcitons in semiconductor nanocrystals as it usually occurs on a subnanosecond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Auger recombination,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基於超薄氧化鋅通道以及金屬吸光層之紅外光偵測元件

為了解決Auger recombination的問題,作者陳鈺琅 這樣論述:

本論文旨在設計出可在室溫下操作的矽基(Silicon-based)熱載子式紅外光偵測器,同時也可作為熱載子種類之檢測平台。本論文中以超薄氧化鋅作為傳導電流的通道,以超薄摻鎵氧化鋅作為電極,並以銀作為收光材料。矽基光偵測器因結構簡單而備受關注,但若入射光子的能量小於矽的能隙,將無法貢獻有效的光電流,因此在收光材料的選擇上需做出相對應的改變。藉由金屬照光會產生熱載子的機制,本論文選擇銀作為吸收紅外光的材料,使得矽基之光偵測器可操作於光子能量小於矽塊材能隙的1550nm波段,此波段在光通訊中扮演關鍵的角色。相較於其他傳統的薄膜沉積技術,原子層沉積技術(Atomic layer deposition

, ALD)因為在每一個製程循環僅會形成一個原子層厚度的薄膜,可以達到極為精準的厚度控制,並且因為成長過程被侷限在基板表面,就算在具有結構的表面也能得到很好的覆蓋率與均勻性。由於本論文在光學及電學特性方面對薄膜厚度的變化十分敏感,故選擇原子層沉積法及臨場摻雜技術作為本論文的製程方法。實驗結果顯示,金屬照光後會有部分熱載子躍過蕭特基位障,被橫向電場收集,形成有效的光電流,而光電流的大小則與金屬厚度有關。在1 V的偏壓下,厚度為10 nm的銀薄膜在照射波長1550 nm、功率0.5 mW的紅外光雷射後,會有大約206.63 nA的過量電流產生,其響應度約為41.59 μA/W;在相同偏壓條件下,厚

度為5 nm的銀薄膜則可產生大約228.05 nA的過量電流,其響應度約為45.61 μA/W。另外,從IR開關測試的實驗結果可以判斷金屬照光後產生的熱載子種類,根據本論文的量測結果可以推論出銀在照射1550 nm紅外光後產生的熱載子種類為電子。

利用環狀小分子調整準-二維鈣鈦礦的相分佈以提升綠色發光二極體性能

為了解決Auger recombination的問題,作者許巧欣 這樣論述:

準-二維鈣鈦礦(Quasi-2D perovskite)環境穩定性良好、激子結合能高及可調能隙等特性,使其適合應用於發光二極管(LED)。然而,溶液製程的Quasi-2D perovskite薄膜中,由於不可控的結晶行為,使其包含隨機分布的多種相,同時因晶體尺寸減小後產生的缺陷,也限制了輻射複合效率,導致器件性能低下。本研究利用小分子 Kryptofix® 222(Cry)作為添加劑,探討 Cry 對準-二維鈣鈦礦 PEA2Csn-1PbnBr3n+1(n=3)的相調控行為,並進一步提高綠光鈣鈦礦發光二極體元件性能。由紫外可見光光譜儀(UV-vis)的結果得知,添加 Cry 可有效抑制純二維

相(n=1)的生成,使得相分佈更加集中。透過場發式電子顯微鏡(FE-SEM)發現,Cry 有助於鈍化Quasi-2D perovskite薄膜,可良好地改善薄膜質量和形態。核磁共振光譜(NMR)則證實了 Cry 中的氮原子和氧原子,會與 前軀體PEABr 產生相互作用,進而抑制 PEABr 之間的π-π堆積,減少低維相的產生。它們與鈣鈦礦中的鉛離子也存在相互作用,其可減少未配位的鉛離子缺陷。整體而言,由於低維相的減少,晶界處的缺陷態被有效抑制。變溫螢光光譜(TDPL)及時間解析光激螢光光譜(TRPL)也證明了添加 Cry 後,激子轉移效率提升及同時具有一更長的lifetime。最終,我們成功製

備出一高效能鈣鈦礦發光二極體 (PeLEDs),其亮度為 15205 cd/m2,外部量子效率(EQE)為 3.16%,電致發光波長為 513 nm的綠色發光二極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