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SCH 鑽 尾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BOSCH 鑽 尾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LAWRENCEBLOCK寫的 形與色的故事 和艾倫‧柏狄克的 回不去的伊甸園:直擊生物多樣性的危機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臉譜 和商周所出版 。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模具工程系 徐中華所指導 陳紹佑的 冷軋伸線表面優化之模具材質評估 (2021),提出BOSCH 鑽 尾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模具材質、鎢鋼、人工鑽石、表面粗糙度。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地理學系 吳連賞所指導 林育靚的 高雄地方創生策略下之創意產業研究 (2019),提出因為有 地方創生、創意產業、傳統產業活化、修正式文化鑽石模型理論的重點而找出了 BOSCH 鑽 尾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BOSCH 鑽 尾,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形與色的故事

為了解決BOSCH 鑽 尾的問題,作者LAWRENCEBLOCK 這樣論述:

雷諾瓦、高更、達利、梵谷、葛飾北齋等大家的名畫x傑佛瑞・迪佛、李查德、麥可・康納利和勞倫斯・卜洛克等全球十七位天王級作家的妙筆=讓全世界讀者驚呼連連的短篇佳作去年,《光與暗的故事》的巧思奇想,出版界一片叫好,其中,推理大師勞倫斯・卜洛克貢獻的短篇新作,更為他贏得當年度的愛倫坡大獎。今年,Pegasus重磅加碼,除了邀集夢幻名單中的傑佛瑞・迪佛、李查德和麥可・康納利等天王之外,還邀約了大衛.莫瑞爾(David Morrell)、湯馬斯.普拉克(Thomas Pluck)、S J 羅贊(S. J. Rozan),和莎拉.萬曼(Sarah Weinman)等大咖。搭配梵谷、達利、

雷諾瓦、馬格利特(Rene Magritte)、克里弗・史提爾(Clyfford Still)、高更、巴爾蒂斯(Balthus)、羅丹、葛飾北齋等名家作品,再一次為讀者營造出一場夢寐以求的閱讀饗宴。◆安全守則吉兒.卜洛克(Jill D. Block)目前定居紐約,她是作家,也是律師,不過這並不表示寫作永遠是她的第一順位。她創作的靈感來源為她周遭的世界,而以下這篇故事則是受惠於掛在她公寓裡的一幅畫作:亞特.弗拉姆的《記得那所有的安全守則》。至於她從事法律工作的動力呢,則是來自於不想被解雇的恐懼心理。她曾有故事刊登於《艾勒里.昆恩》懸疑雜誌,以及兩本文集《黑暗城市之光》和《光與暗的故事》裡頭。而她

的第一本小說則已屆完成階段(她也承認,除非她動筆再寫第二本,否則這將會是她唯一的一本小說作品)。<Remember All the Safety Rules/阿特•弗拉姆(Art Frahm),美國畫家(1907~1981) ◆皮耶、路西安,和我李.查德(Lee Child)曾是法律系學生、電視導播、工會幹事以及劇院技師。後來由於所屬公司裁員,他賦閒在家,靠著救濟金過活之時異想天開,打算寫一本暢銷小說,結果還真的一炮而紅,解除了家庭經濟危機。他的頭一部小說《地獄藍調》風靡全球,廣受好評,而他所寫的浪人神探傑克.李奇系列小說的第十一本《夜校》,則已於二○一六年十一月出版上市。系列主角傑克.李奇是

虛構人物,同時也是個善心人,李.查德拜他之賜,閒散時間甚多,得以大量閱讀、聽音樂,並觀賞洋基隊及英國Aton Villa 足球隊的比賽。李.查德出生於英國,目前定居紐約,除非外力迫使,絕不輕言離開位於曼哈頓島的住處。有關他的小說、短篇故事,以及由湯姆.克魯斯主演的浪人神探系列電影《神隱任務》以及《神隱任務:絕不回頭》,讀者都可上網站www.LeeChild.com 查到更多資訊。<Bouquet of Chrysanthemums/雷諾瓦(Auguste Renoir),法國印象派畫家(1841~1919) >◆拿著扇子的女孩尼可拉.克力斯多佛(Nicholas Christopher)出版過

十七本書,其中包括六本小說、九本詩集、一本評論黑色電影以及美國城市的文集,還有一本為孩子們寫的小說。此外,他也編輯了兩本詩選。他的書已翻譯為多國語言。目前定居紐約。<Girl with a Fan/高更(Paul Gauguin),法國印象派畫家(1848~1903)>◆第三幅畫麥可.康納利(Michael Connelly)許多作品都是以洛杉磯警局的警探哈瑞尼米斯. 鮑許(Hieronymus Bosch, 簡稱哈瑞.鮑許)為主角。哈瑞警探不只對愛德華.霍普的《夜遊者》心有戚戚焉,他和與他同名同姓的十五世紀荷蘭畫家所繪製的三聯畫《人間樂園》也相當投緣(譯註:三聯畫是繪在三片接合起來的木質屏風

上的畫作。在基督教藝術早期就已經出現, 是中世紀祭壇畫的常見形式。後來又被文藝復興畫家們採用。用這種形式創作出的作品也易於拆分運輸)。以下這篇故事便是受到其中的第三幅畫的啟發而寫的。<The Garden of Earthly Delights (third panel) /波希(Hieronymus Bosch),荷蘭畫家(1452~1516)>◆有意義的發現傑佛瑞.迪佛(Jeffery Deaver)曾經當過記者、民謠歌手,以及律師。他是國際知名的暢銷書作家,作品已被翻譯為二十五種語言,銷售於一百五十個國家。迄今他已出版了三十七本小說,三本短篇小說集,以及一本非小說類的法律專書,另外,他也

曾為一張西部鄉村音樂的唱片作詞。獲獎無數的迪佛曾以《謊言迷宮》一書榮膺國際驚悚作家協會提名為年度最佳小說。此外,他神探茉姆系列中的《破窗》及《險局》也都曾獲此獎項提名。愛倫坡獎的提名次數,更高達七次。他寫的《少女墳場》曾被改編為HBO電影,由詹姆斯.嘉納主演,而他的小說《人骨拼圖》則於一九九九年被環球影業翻拍成電影,由丹佐.華盛頓飾演癱瘓的警探林肯.萊姆,安潔莉娜.裘莉飾演他的女助手愛蜜莉亞.薩克斯。迪佛的父親是一位知名畫家,他的妹妹茱莉則致力於耕耘青少年小說園地。迪佛多年前曾嘗試以手指作畫。不幸的是,大師的畫作早已蹤跡杳然,這是因為當年母親大人一聲令下,他只好將所有的畫作都從他臥室的牆壁刷除

掉了。<The Cave Paintings of Lascaux/拉斯科洞窟壁畫(LASCAUX ),位於法國多爾多涅省蒙特涅克村的韋澤爾峽谷,是著名的石器時代洞穴壁畫。>◆理髮師查理喬.蘭斯代爾(Joe R. Lansdale)寫了四十幾本小說,以及四百篇短文,其中包括了短篇及中篇小說,報導類文字以及為別人寫的序。他編輯過十二本文集。他的某些作品曾拍成電影,其中包括《七月寒潮》以及《聖誕節僵屍》,另外電視劇《Hap and Leonard》則是改編自他的同名短篇小說。他的長篇小說曾得過多項大獎,包括愛倫坡獎,以及終身成就獎。他和妻子凱倫養了一隻鬥牛犬和一隻貓,他們目前住在德州。<The H

aircut/諾曼•洛克威爾(Norman Rockwell),美國20世紀早期的重要畫家及插畫家,作品橫跨商業宣傳與美國文化(1894~1978)>◆追索喬治亞.歐姬芙的花蓋兒.李文(Gail Levin)為藝術家寫傳記,也寫藝術史以及小說。她是藝術策展人,而且也展出她自己的藝術作品。目前李文是紐約市立大學研究中心以及博魯克分校的特聘教授,教學的科目包括了藝術史、美國研究,以及女性研究。她是公認的美國寫實畫家愛德華.霍普的權威,她所寫的書《愛德華.霍普:私密的傳記》,於二○○七年獲得《華爾街日報》所給的殊榮,被列為有關這位畫家之生平的五本最佳書籍之一。她也寫了有關女性藝術家的傳記,其中包括了

茱蒂.芝加哥以及李.克斯納。<Red Cannas/喬治亞•歐姬芙(Georgia O’Keeffe),一位美國藝術家,被列為20世紀的藝術大師之一(1887~1986)>◆Ampurdan華倫.摩爾(Warren Moore)南卡羅來納州紐百瑞學院(Newberry College)英文教授。於不在課堂上討論喬叟或者約翰生博士的時候,他創作出了小說《破碎的華爾滋》,以及幾篇短篇小說,其中也包括了《光與暗的故事》當中的<夜晚的辦公間>。他目前和妻子與女兒一起住在紐百瑞城。他很感謝他的父母將達利的畫作介紹給他,也很謝謝蘇珊.弗邁爾醫生提供他專業上的建議<The Pharmacist of Amp

urdan Seeking Absolutely Nothing /薩爾瓦多•達利(Salvador Dali),著名的西班牙加泰羅尼亞畫家(1904~1989)>◆橘色代表焦慮,藍色代表瘋狂大衛.摩瑞爾(David Morrell)寫過備受好評的《第一滴血》,他在這本書裡創造了藍波這個角色。他於賓州大學拿到了美國文學的博士學位,並曾於愛荷華大學的英文系擔任教職。他有過許多作品登上了《紐約時報》的暢銷書榜單,其中包括經典間諜小說《玫瑰兄弟情》。這本書其後拍成了電視迷你影集─這是美國電視史上,唯一於美式足球超級盃轉播賽之後播放的影集。<Cypresses/文生•威廉•梵谷(Vincent van

Gogh),荷蘭後印象派畫家(1853~1890)>◆美好的日子喬伊思.凱蘿.歐慈(Joyce Carol Oates)新近出版了小說《美國烈士之書》以及《娃娃大師:恐怖故事集》。她的短篇故事<窗口的女人>出現在《光與暗的故事》當中,並列入二○一七年年度最佳美國懸疑故事的榜單。目前她是紐約大學研究所寫作課程的訪問作家。<Les beaux jours/巴爾蒂斯(Balthus),波蘭裔法國具象派畫家(1908~2001)>◆真理從她的井中爬出來羞辱人類湯姆斯.普拉克(Thomas Pluck)曾在小餐館當過服務生,也當過碼頭工人,他到日本學過武術,甚至還曾在古根漢美術館掃過地( 不過這並不是

為了偷取名畫想出來的招數)。他來自紐澤西州的納特利鎮─該鎮也是知名犯罪分子瑪莎.史都華(譯註:瑪莎是美國知名的商業女強人,出版了許多暢銷的食譜書,也主持了許多烹飪節目,溫馨可親的形象甚受好評。她於二○○二年以內線交易的罪名被起訴,兩年後被關入聯邦監獄服刑五個月)以及理查.布雷克的家鄉,不過湯姆斯截至目前為止,仍未被警方捕獲。《壞男孩搖滾》是他的傑伊.德馬托犯罪系列小說的第一本書,而他所寫的傳奇冒險小說《惡名殺手》則被《愛書人》雜誌讚譽為「《法櫃奇兵》的通俗廉價版」。他和他的妻子以及兩人共同擁有的兩隻喵星人,目前是一起住在他的藏身處。喬伊思.凱蘿.歐慈稱他為「好可愛的貓咪男」。有興趣的讀者,可以

參閱以下網址:www.thomaspluck.com。<La Vérité sortant du puits/尚-李奧•傑洛姆(Jean Léon Gerome),一位法國歷史畫畫家(1824~1904)>◆巨浪J羅贊(S. J. Rozan)曾贏得多項大獎,其中包括愛倫坡推理獎、夏姆斯獎等等,並於近年獲得了美國推理作家協會(The Private Eye Writers of America)頒給她的終身成就獎。她曾以本名寫過三本書,並以山姆.愛柏特的筆名與卡羅斯.度士合寫了兩本小說。此外,她也寫過五十多篇短篇故事,編輯過兩本文集。她最新的作品是以山姆.愛柏特為筆名所寫的《狼之膚》。她的網站

:www.sjrozan.net。<Under the Wave off Kanagawa (Kanagawa oki nami ura),also known as the “Great Wave” /葛飾北齋(Katsushika Hokusai),日本江戶時代後期的浮世繪師(1760~1849)>◆思考者克莉絲汀.凱塞琳.羅許(Kristine Kathryn Rusch)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她寫作的文類範圍很廣,而且幾乎每種文類都曾登上暢銷書榜。她習慣於混合不同的文類寫作,這個特點尤其可見於她的科幻小說─她的「奇幻偵探」系列,是以月球為背景寫的懸疑故事。另外,她也以克莉絲.內斯考特的筆

名寫作背景設定於一九六○年代的推理故事。她的網站:Kriswrites.com。<The Thinker/羅丹(Auguste Rodin),法國雕塑家(1840~1917)>◆煤氣燈下喬納森.山德樂弗(Jonathan Santlofer)寫過五本小說,包括暢銷書《死亡藝術家》,以及贏得尼洛獎的《恐懼的解剖》。山德樂弗也是個知名的藝術家,他的作品已被收藏在大都會博物館、芝加哥美術館,以及內華克美術館。他住在紐約市,是紐約小說中心犯罪小說學會的主任。他目前正在寫作一本新的推理小說,以及為孩子而寫的冒險小說。<The Empire of Light/雷內•馬格利特(René Magritte),

比利時超現實主義畫家(1898~1967)>◆陽光下的血傑斯汀.史考特(Justin Scott)寫過三十四本懸疑小說、推理小說以及海洋冒險故事, 其中包括《 喜愛諾曼第的男人》、《霸道橫行》,以及《船難製造者》。他最常用的筆名是保羅. 蓋瑞森, 他以這個名字出版了好幾本現代海上故事《 火與冰》、《早晨的紅色天空》、《海葬》、《海上獵人》以及《漣漪效應》,也寫了以羅柏.陸德倫的小說人物為主角的兩本書《神鬼指令》以及《神鬼抉擇》。史考特出生於曼哈頓,在長島的大南灣長大,他擁有歷史的學士以及碩士學位,而在成為作家之前,他曾開過船和卡車,蓋過火地島的海灘屋,編輯過一本電子工程的刊物,並在紐約地獄廚房

的吧台當過酒保。史考特與他擔任電影製片的妻子安珀.愛德華茲一起住在康乃狄克州。<PH-129/克萊弗福德•施提爾(Clyfford Still),美國畫家(1904~1980)>◆大城莎拉.萬曼(Sarah Weinman)編輯過兩本書:《女性犯罪小說家:一九四○及五○年代的八本懸疑小說》以及《受困的女兒,錯亂的妻子:家庭懸疑故事的先驅作家》。她的小說曾出現在《艾勒里.昆恩》推理雜誌、《希區考克》推理雜誌以及幾本選集當中,而近年來,她所寫的新聞報導以及雜文也曾先後刊登於《紐約時報》、《衛報》、《新共和》以及一本選集《有關天真的解析:冤獄者的見證》當中。萬曼根據啟發了經典名著《羅麗塔》的真實綁架

事件所寫的書,即將由Ecco 出版上市。<Nude in the Studio /利利亞斯•托朗斯•紐頓(Lilias Torrance Newton),加拿大畫家(1896~1980)>◆尋找大衛勞倫斯.卜洛克(Lawrence Block)寫過許多小說與短篇故事,另外也寫了六本關於寫作的書。多年來,他總共編輯了十二本選集,最近的一本是《光與暗的故事》。這是一本因著愛德華.霍普而起的選集。四十多年前,卜洛克開始撰寫馬修史卡德偵探系列,這個和卜洛克一起變老的書中主角,一共發展出了十七個長篇和十一個短篇作品。<David/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 Buonarroti),義大利雕塑家

(1475~1564)>他們對卜洛克的讚譽「卜洛克的說書技巧極具誘惑力,他蒐集街頭巷尾早已散佚的好聽故事,重現在讀者面前。」─ 紐約時報書評「在犯罪推理小說界,只有一個作家,最接近無可取代的大師約翰.麥唐諾。……他就是勞倫斯.卜洛克。」─ 史蒂芬.金「現今犯罪小說書寫,能和雷蒙.錢德勒及達許.漢密特等文學傳奇並駕齊驅的,也只有卜洛克了。」─ 舊金山紀事報「卜洛克的作品,總是充滿意想不到的情節,和妙趣橫生的對話,讓故事裡的角色更立體、更靈動。」─ 費城詢問報

BOSCH 鑽 尾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一年用12次到一天用12次,家用DIY到專業使用,震動電鑽推薦。

本集包含:
1.各種電鑽基礎認識
2.家用居家輕工業清水店如何挑選M12 VS M18
3.DIY、裝喇吧鎖要選哪支震動電鑽
3.專業使用無碳刷震動電鑽

使用工具:
1.Milwaukee 12V鋰電震動電鑽M12BPD (M12™ 精巧震動電鑽)
2.Milwaukee 12V鋰電無碳刷震動電鑽M12FPD (M12 FUEL™ 無碳刷震動電鑽)
3.Milwaukee 18V鋰電精銳無碳刷震動電鑽M18CBLPD
4.Milwaukee 18V鋰電頂尖無碳刷震動電鑽M18FPD2 (M18 FUEL™ 鋰電無碳刷震動電鑽)

#震動電鑽 #家用DIY #扭力怪獸
【震動電鑽前傳】
電鑽基礎教學 如何快速分辨使用各種電鑽,每個人都需要買一支適合自己的電鑽https://youtu.be/rMdGMKPpii4

🔥Facebook臉書社團,真正技術、經驗交流、不炫技🔥
臉書搜尋:【超認真少年】技術本位開放交流平台
點擊網址加入(免費):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imseriou

【按讚臉書】Facebook:「超認真少年」
https://www.facebook.com/Imseriou
【阿仔師日常金牛座美食家】Instagram: imseriou
https://www.instagram.com/imseriou

冷軋伸線表面優化之模具材質評估

為了解決BOSCH 鑽 尾的問題,作者陳紹佑 這樣論述:

電纜中的纜芯由導電性能良好的金屬材料製作,通常使用導電性能良好的銅或成本較低的鋁,因鋁電纜作為電線導體質量輕、價格便宜,因此逐漸被普遍使用,用途廣泛而且都需特製,大致分別為傳輸電能、電信訊號和實現電磁能轉換的線材產品。本研究在冷軋伸線製造的拉伸過程中,為了要除掉胚線表面的氧化層、雜質等缺陷,須使用剝皮模具將胚線的表面缺陷削除。在試製的條件使用鋁合金材質的胚線,變更剝皮模具的鎢鋼材質,可有效降低鋁胚線的表面,在高速拉伸產生的摩擦熱能,同時也考驗著鎢鋼模具的強度。在試驗過程中依照道次的設定,搭配相同的速率條件下,分別在不同的定徑直段設計,經過伸剝離的過程,評估不同的模具材質,造成胚線表面最佳的粗

糙度條件為何。透過在不同鎢鋼材質試製的研究結果,將嘗試搭配使用人工鑽石材質進行比較差異,並且設計剝皮模的刀刃角度,在測試速率相同的條件之下,胚線表面粗糙度呈現光滑、目視的光澤度較亮,研究試驗的結果顯示,剝皮模採用人工鑽石材質,其胚線表面都要比其它模具材質的效果佳。

回不去的伊甸園:直擊生物多樣性的危機

為了解決BOSCH 鑽 尾的問題,作者艾倫‧柏狄克 這樣論述:

本書榮獲 ★2005年美國國家戶外書籍獎!★2005年美國國家圖書獎決選!   作者從關島的棕樹蛇傳說起始,實地走訪關島,希望能夠找到棕樹蛇對於本地生態的影響。全書涵蓋各個區域的生態景象,包括了夏威夷、關島、舊金山,甚至到阿拉斯加,作者著眼於人類遷入此地之後造成的生態影響;除了探討森林、溼地,還包括海洋生態。人類的生活需求,不論是畜牧、放養、漁獵,都和自然的資產息息相關。除了吃食,人類還有著和大自然全然不同的生活型態,我們飼養寵物,我們基於各種需求讓外來種侵入原本的生態。更甚者,隨著科技的進步,交通發達,將各個地區間的藩籬消弭;交通運輸工具的便利,使得物種也隨著飛機、輪船而遷徙,以致快速散布。

一旦生態系中有了非原生生物的進入,牠會如何繁殖?是否能夠適應這個新的生態系?當牠穩定繁殖的時候,對當地生物又會造成什麼影響?   如果依照物競天擇的概念,是否會有一些絕對強勢的物種,將會佔據世界上的各個地區?島嶼的生態單純,對於外來種的侵襲毫無招架之力,人類該如何有所作為?大自然億萬年來的平衡已遭破壞,它正用自身的力量,對未來的地球造成不可估量的威脅……   「生物多樣性」一詞如今已經像教條一樣,成為教科書上的圭臬。然而,生物多樣性到底是什麼意思?生態保育和放養、放生的概念有何衝突?和人類的生存又有什麼重大關係?如果物競天擇是生物存活與否的規則,那麼為什麼我們要憂慮,因為某一物種強勢而瀕臨絕種

的生物呢?   今天,世界上正發生著過去未曾有過的景象,外來的動植物乘著人類日新月異的交通工具,行遍整座地球,來到自然界規劃以外的地域。艾倫柏狄克,在世界聞名的科學家的陪同下,走訪遭受侵略的生態前線:來到夏威夷、塔斯馬尼亞、關島、舊金山,闖入鬱蓊的雨林、搭乘航向阿拉斯加的油輪、走進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太空梭生產部門。《回不去的伊甸園》一書,沉重而發人深省,生動且震撼人心。作者以令人激賞的學識與才賦,不僅追尋科學的答案,亦在探索生態的真實涵義。 作者簡介 艾倫.柏狄克(Alan Burdick)   他報導與文章屢見於《紐約時報雜誌》(The New York Times Magaz

ine)、《美國最佳科學與自然文選》(Best American Science And Nature Writing)、《哈潑雜誌》(Harper’s)、GQ、《自然史》(Natural History)等書刊雜誌,亦為《發現雜誌》(Discover)的資深編輯。現與妻子居於紐約市。 譯者簡介 林伶俐   臺灣大學動物系學士,取得臺灣大學免疫所碩士。曾任達特茅斯醫學院,微生物與免疫學研究所研究助理。 前言 ◎◎楔子  飛行◎◎ 出乎意外,這一切的引信竟然會是:夏威夷。 這是第一座因海底火山爆發,流至海床的餘燼隨海洋地殼向西北飄移、沉降所形成的島嶼。那是明治海底火山(Meiji Seamou

nt),有八千萬年以上的歷史,如今靜靜地躺在距離俄羅斯的堪察加半島與阿留申群島不遠處的太平洋海底,埋藏在半英里深的海底黏土、白堊,以及一層層由有機體所組成、科學家稱為「軟泥」的結構底下。無止盡的歲月流過,一個個的島嶼或浮現、或消逝、或屹立不搖。一串宛如踏腳石,隱約半浮在水面的島群於是形成;接著,意外的訪客一個個到來:攀附一縷細絲上,乘著熱氣自美國大陸過海來訪的蜘蛛,躲藏在海鳥羽毛裡偷渡而來的蝸牛、蝨子與毬果植物;平均每隔兩萬年左右就有一種新的拓荒者到訪。接著,天擇著手挑選、修剪與培育的工作。經過百萬年的時間,一對雀鳥演化出五十餘種的旋蜜雀,一對果蠅演化繁衍出六百餘新種,另外也演化出無刺的覆盆子

苺、無刺的蕁麻,以及藏居於洞穴的白子蟋蟀,但沒有爬蟲類、沒有蚊子,也沒有哺乳類的存在——除了最後終於出現的僧海豹與食蟲性蝙蝠。謙卑人必承受天堂。【譯注 1】 雖然航空旅行在今日已是稀鬆平常之事,這趟航程仍教我惴惴不安。突然間,夏威夷到了。透過舷窗,我俯視由東而西、逐一顯現的島嶼。首先是夏威夷群島的大島(Big Island),即夏威夷島(夏威夷群島的英文為 Hawaii,夏威夷島則是加了撇號的 Hawai’i)。僅僅一百萬年歷史的大島,是島群裡頭年紀最輕的。雲朵繾綣繚繞著島上群峰,那是約一萬英尺高的茂納羅亞山(Mauna Loa)與茂納基亞山(Mauna Kea)。二十分鐘過後,茂宜島(Mau

i)與海雷卡拉火山(Haleakala)不規則形狀的火山口映入眼簾。現在人們逐漸認為海雷卡拉已經是座死火山,然而,它不過是處於休眠的狀態罷了。緊接著是地勢偏低,如波浪般起伏的莫洛凱島(Molokai)與拉奈島(Lanai),彷彿兩條綠色扁蟲。客艙裡,走道盡頭的螢幕顯示著飛行地圖。忽然,畫面出現珠鍊般的島嶼群。地圖上,我們是有著白色輪廓的小飛機,正以圓弧般的彎曲路線,漸漸靠近以紅色小星星標示出歐胡島(Oahu)上的檀香山。 空服員穿過走道,遞給旅客們印著橘色字體的紙張,上頭寫著:海關申報表。我逐項填寫:不,我沒有攜帶任何新鮮水果或蔬菜。我沒有任何活龍蝦或蛤蚌類需要申報,也沒有花、葉、有根植物,或

是切花植物;沒有種子、球莖、土壤、或沙子;沒有細菌、沒有藻類、沒有蕈類、沒有原生動物。不,沒有狗或鳥類、或烏龜、或蜥蜴與我同行。飛機舷窗外,我看見歐胡島:由鑽石山(Diamond Head)朝西移動,威基基海灘的高聳建築物逐漸沒入檀香山市區,一幢幢的混凝建築物彷彿珍珠般,點綴著白色沙灘的邊緣。飛機沿著甘蔗田飛過珍珠港。擴音器裡傳來機長的報告:「距離亞洲大陸或北美洲大陸皆有超過兩千英里之遙的夏威夷,是地球上最孤立、最與世隔絕的土地。」他的聲音在空中迴盪著,「我們身在比遙遠更遙遠的他方。」 ●來自伊甸園的警訊 我是以調查一條蛇的名義而來。這名義絕非表面上看來的那麼稀鬆尋常,因為在眾人普遍的認知裡,

夏威夷罕有蛇的存在。一年裡頂多有那麼一兩次,夏威夷農業部門的動物小隊會接獲寵物蛇不慎逃脫的消息,比方巨蚺或緬甸岩蟒,接著,在威基基海灘或是威米亞小鎮某戶人家的車庫又冒了出來。除此之外,夏威夷唯一的蛇種是鉤盲蛇,亦稱蚯蚓蛇,那是一種視力退化、蜿蜒爬行,形體與特質皆類似蚯蚓的小蛇。 然而,我尋找的蛇卻是跟我一樣,對夏威夷全然陌生的外來者:棕樹蛇。棕樹蛇源於澳洲和印尼。二次大戰結束後不久,最初出現在距離檀香山西邊三千三百英里的關島上;隨後,牠的蹤跡與威脅便持續不斷地穩定擴張。在那以前,關島唯一的蛇種是蚯蚓蛇。而今,棕樹蛇在關島的密度卻高居世界第一,同時也是所有蛇類裡密度最高的地點。關島原生鳥類的性命

成就了棕樹蛇的優勢;棕樹蛇貪婪的胃口在此饜足,幾乎將關島特有鳥類全部消滅殆盡。關島的國鳥是不會飛、稱作「可可」的秧雞。為了保育秧雞,在關島國際機場附近,特以電柵欄密密圍起一塊隔離的棲地。 在原棲地,棕樹蛇極少長過三英尺,然而在關島,甚至有長達十二英尺的棕樹蛇。棕樹蛇的毒性類似蜂螫,平均一年裡攻擊兩百餘人類。棕樹蛇對高處趨之若鶩,尤其是電纜線與變電箱,導致一年數十次的停電,金錢損失將近百萬美元。牠帶給人們的精神恐慌更是無法評估。關於蛇的流言四起:有穿過水管與馬桶,悄悄潛入屋內的蛇啦;還有汽車空調的通風口突然竄出一條蛇,嚇得駕駛急轉彎,差點兒喪命的故事啦;以及主婦們的歷歷指證,說母乳的味道吸引蛇的

前來,攻擊搖籃裡的嬰孩。 而如今,棕樹蛇似乎還會飛呢。自一九八一年起,檀香山機場的跑道陸陸續續出現了八條棕樹蛇。而專家能夠提出的最合理解釋是,棕樹蛇躲藏在噴射客機起落架的封閉空間裡,從關島神不知鬼不覺地偷渡而來。此外,我們懷疑另有第九條蛇,牠最後出現在空軍基地周圍,但卻在得以確認之前給溜走了。接連的幾個世紀以來,夏威夷群島的鳥類族群默默承受著新物種所帶來的威脅與迫害。例如:攜著高爾夫球球具的人類;進口籠鳥帶入禽鳥瘧疾,透過外來的蚊子四下傳播;意外乘著歐洲船隻前來的挪威大鼠;以及為了控制大鼠數量所作下的嚴重錯誤決定,在十九世紀末刻意引進了?。今日,美國瀕臨絕滅的鳥類清單裡,竟有四○%可於夏威夷群

島尋得,可見夏威夷鳥類生態的獨特與異常,更暗示著潛藏的危機,因為其中沒有任何一種鳥類是因應蛇的存在演化而來。 每天平均有一萬八千名旅人踏上這塊島嶼,但其中少有人意識到自己的造訪如何衝擊此地的生態。典型的夏威夷旅客可由聚集在機場行李提領區的人群窺見一斑:度蜜月的新婚夫妻、日本商人、戴著花環的老奶奶,以及穿著夏威夷花襯衫、一臉疲憊的旅人。在入境班機上,我們接收到勉強可稱得上是警告的訊息。客艙裡顯示著飛航地圖的螢幕曾一度被中斷,插播由夏威夷農業部門所製作的短片〈遠來的不速之客〉。影片開始,一位當地名人熱情歡迎眾人,「阿囉哈!」接著娓娓敘述,「夏威夷是個特殊的島嶼,謝謝您來訪。但夏威夷不歡迎威脅本地農

業與生態的外來訪客,包括昆蟲、動物、植物與疾病,所以請注意您攜帶入境的物品。請事先申報,以免遭受罰款,並請據實以告。」在行李提領區,我看見一隻幹勁十足的獵犬,穿著一件印有「夏威夷農業部門」字樣的綠背心,拖著氣質友善的巡警,在室內不斷地繞著那片汪洋般的手提箱、提袋、背包、綑綁的包裹團團打轉。那條狗熱切而專注、迂迴而曲折地繞著走著,直到牠終於鎖定一個躺在大理石地板上的小型黑色手提包。牽著狗的巡警跟手提包的主人作了短暫的交談,那韓國女人一臉驚懼地望著獵犬,遲疑地從提包裡掏出了兩顆橘子,遞給巡警。 二十年來出現了八條棕樹蛇,這聽起來似乎不具嚴重的威脅。但深諳棕樹蛇習性的科學家、保育人士及旅遊管理官員,

皆不敢大意輕忽。棕樹蛇是夜行性動物,正如其他優秀的掠食者,牠具有不易為其他生物覺察的能力。此外,牠有讓人訝異的堅韌生命力。一九九三年,德州科帕克利士提市的一名軍官打開數個月前自關島郵寄回鄉的洗衣機蓋子時,赫然發現,在除了一小灘水什麼也沒有的洗衣機裡,竟蜷著一條活的棕樹蛇!主持美國與關島棕樹蛇研究計畫(Brown Tree Snake Research Program)的托瑪斯.弗里茲(Thomas Fritts)刻意在辦公室裡豢養著一條棕樹蛇,整整一年不給食物或飲水,牠卻依舊頑強活著。跟多數爬蟲類一樣,雌棕樹蛇可在交配後的數年間產下受精卵。棕樹蛇一年可產下將近兩打的蛋,連續七年,總數是超過一百

五十顆的蛋。想像神出鬼沒的那一百五十隻新生小蛇,再交配,再產下更多、更多的蛋。而這,皆歸諸於區區的一條蛇。在關島,直到棕樹蛇侵襲長達四十餘年的時間,科學家才猛地驚覺到牠們的威脅;然而,鳥類已然走向絕滅的道路,而生態環境也已徹頭徹尾地改變了。現在,夏威夷面臨著同樣迫切的疑問:或許,那七條蛇只是象徵、只是預兆。或許,牠們不過是無數的棕樹蛇裡,不經意敗露形跡的極少數;或許是警訊,警告著棕樹蛇正以排山倒海之勢,持續擴張,越過夏威夷的疆界、侵入森林。或許,在長滿九重葛的街道、覆蓋著苔蘚的雨林那伊甸園般美麗表面底下,暗藏著蠕蠕而動的棕樹蛇,宛若波許(Hieronymus Bosch)畫作裡那沉淪墮落的邪惡

世界。 ●入侵軍團現身 「引入新的掠食者,必然導致混亂與失序,直到那塊棲地的物種得以適應此一陌生外來者。」查理斯.達爾文(Charles Darwin)於一八三五年寫道。那時二十六歲的達爾文,正隨著小獵犬號航行,橫越東太平洋。爾後數年,他對夏威夷的熱忱與日俱增,「我願提供五十英磅,給願跟隨我去那裡工作的人。」但最後與他的命運交纏的,卻是與厄瓜多距離約六百英里遠的加拉巴哥群島。達爾文在加拉巴哥群島上花了數個星期的時間採集、比較雀鳥與甲蟲殼標本;他注意到:島與島之間的物種型態,竟存在著差異。這為他日後提出的天擇演化論提供了實質的證據。首先是某一個物種被隔離,比方說大陸的雀鳥或蜘蛛被風吹到遙遠的異地

,又比方因為陸橋沉沒或無法跨越的山脈隆起,導致某種陸龜被恆久孤立;接著,被隔離的物種開始掙扎求生存,競爭有限的食物與配偶。贏者得以存活、繁衍,牠們的後裔持續不斷與環境爭鬥;敗者則死去,其子代數量因而稀少,成為演化樹上逐漸枯萎的分支。於是一代又一代,直到終於演化出與祖先不一樣,但更為優越、得以適應環境的特質。新的分支、新的物種,於焉形成。 稍後,這套理論才融貫通徹。而當下,達爾文心裡頭徘徊的問句是:為什麼某些動植物只見於此處,而不見於別處?為什麼條件看似如此相仿的不同棲地間,卻有著不一樣的物種呢?為什麼地球各個角落所分布的植物與動物物種不盡相同?究竟是什麼樣的因子,讓每塊土地及其上的物種各自獨特

?達爾文在一八五七年寫給某同事的信裡提到,「一個我不斷地實驗,卻依然最困擾著我的疑惑是,海洋島嶼的生物是怎麼分布的呢?」他的結論見諸一八五九年出版的《物種原始》(*On the Origin of Species*)與其後的五個修正版本,揭露由地質時間與地理空間所編織的自然結構。自然是動態的,非亙古不變。是以過去的物種如今不復存在,而過去未曾出現的新物種如今形成。萬物更迭變動。只要時間夠長,生命會改變自己,那變化的速度如此緩慢,肉眼無法覺察,只能以追溯的方式窺見。最終,這塊土地孕育出它獨特的動植物,跟任何其他的土地都不一樣。「異質性」(heterogeneity)於焉產生,並持續以新的面貌再現

。 今日的科學家擔憂,這樣的異質性架構或許正由內而外逐漸崩解中。此刻有著過去未曾出現的景象——外來的動植物可以跨越整座地球,乘著人類日新月異的交通工具,抵達不在大自然規劃藍圖內的地域。於是,非洲的蜜蜂飛入加州,南美火蟻在德州繁衍,原產於中國和日本的葛藤在美國東南各州四處蔓生,而來自歐洲的斑馬貽貝是開心果大小的軟體動物,牠們更是在五大湖區地毯也似地鋪了一地,並滲入密西西比河流域,將其他水生生物賴以維生的節肢動物一掃而光。而最近成為新聞頭條的外來入侵者,則是俗稱蛇頭魚(鱧魚)的亞洲魚種。對某些人而言,牠是一道佳餚;對某些人而言,牠是觀賞魚類。但某些飼主卻不經意地將牠們釋入池塘或小溪,導致蛇頭魚侵入

美國水域。牠們蠻橫地繁殖、擴張,最近竟亦出現於馬里蘭州與佛羅里達州。牠們貪婪的胃口讓魚類生物學家無比擔憂,於是決定在池塘中下毒以求一勞永逸,然而出乎意料的是,牠們竟可以躲藏於泥巴裡而毫髮無傷。不單是如此,因為擁有類似兩生類的特質,蛇頭魚亦可於陸地生活長達數天;曾有人在距離水源數英里之外的陸地上,發現活生生的蛇頭魚。顯然,若某塊池子或是河水不再適合居住,牠們便起身,朝下一個目標「走」去。 棕樹蛇的飛行,不過是象徵著這世界正步向研究生物侵略性的專家們所擔憂的「世界同質化」的其中一步罷了。如今,野豬已踏上加州聖荷西的草坪。一九七○年代為控制藻類生長而引進的亞洲鯉魚,主動躍上沿著密西西比河捕魚的船隻。

在紐約,人們常認為反正這是個什麼都有的城市,如今,當地的環保單位不得不嚴密督控光肩星天牛的分布,牠已迫使布魯克林區多達數個街區的楓樹全部被移除。最新的評估報告指出,中央公園裡已有兩株受感染的樹木;為確定危害是否蔓延,科學家嘗試以類似聽診器的器具監聽光肩星天牛幼蟲囓咬樹木的聲音。目前美國的生態系有一萬七千種原生植物種,同時卻有高達五千種的外來種。在北美,有一半的野生有毒植物是外來種,土壤裡有一半的蚯蚓亦屬外來種。佛羅里達州南部是全美寵物貿易的中心,在自家後院豢養動物是那麼的普遍,以至於逃脫的外來蟒蛇和巨蚺儼然已成為來去自如的住戶之一。當地的獵人只需駕著運動休旅車巡行於邁阿密郊區,便能捉到流浪的獅

子、老虎、美洲山獅、美洲鴕、獼猴——甚至,有一次在高速公路上,還遇見北美野牛呢。這個獵人的名片上,印著一張他與三名友人聯手捧著二十二英尺長印尼蟒蛇的照片,展現他們從某間邁阿密郊區住宅下方的洞穴中,拖曳而出的戰利品。 入侵者彷彿軍團:逃脫的寵物;遊釣魚和園林植物狂亂奔竄;蟲子躲匿於葉子裡頭,隨著園林植物一塊兒進口;為控制某一物種的生長而引入另一外來物種,是偶爾成功、絕大多數失敗的策略,但重蹈覆轍的例子卻層出不窮。非洲爪蛙是適應力強、無所不吃的雜食性兩棲動物。牠在一九四○、五○年代被引入美國,作為醫院診斷懷孕的指標;若將懷孕婦女的尿液注入蛙體,會促使爪蛙產卵。但非洲爪蛙的繁衍卻未經仔細監控。於是到

了一九六九年,非洲爪蛙已於加州建立起野生的族群,並吃掉幼小的鱒魚。入侵者以種子、孢子或幼蟲的形式前來,牠們未受管制,可自由任意闖蕩。牠們或在板條箱裡,或在箱外,或在貨櫃中,甚至是在平衡載重的壓艙水中。魚因鑿穿的運河而四散開來,植物沿著鐵道綿延而生,海綿則附著在船的底板旅行。除去昆蟲外,仍有數以萬計的動物可合法郵寄進口至美國。最近幾年,美國衛生單位日漸關心白線斑蚊的擴散;一九八○年代中期,白線斑蚊從原棲地攜帶登革熱病毒,抵達休士頓。白線斑蚊會在廢棄舊輪胎凹處積聚的一小窪雨水裡產卵,隨著二手輪胎產業四處散播。在這個年產值數十億美元的行業中,舊輪胎自亞洲運至美國,碾碎、回收、再製成新的二手輪胎;接著

運往美國十二個以上的州境,以及加勒比海區域。牠是典型的旅人:昨日,牠乘著輪胎旅行、遷移;今天,展開屬於牠的徙居生活,綿延不絕。 ●邪惡的外來者 入侵者由四面八方而來、無孔不入。我曾短期訂閱了一份國際性期刊《外來種》(*Aliens*),裡頭提供有關坦尚尼亞桑吉巴島的印度家鴉的最新資訊,以及在紐西蘭出沒的阿根廷蟻,英格蘭的北美洲螯蝦,澳洲塔斯馬尼亞島的北太平洋海星(多棘海盤車)。而澳洲,在飽經兔、狗、貓、駱駝,以及吃相難看又具毒性的甘蔗蟾蜍的摧殘過後,現在則聚焦於水中的入侵者。最顯著的例子包括凶殘的歐洲綠螃蟹,這種甲殼類動物威脅到澳洲初萌芽的貝類產業,以及大批有毒的單細胞浮游生物,若人類不慎吃下

了以有毒浮游生物為食的貝類,可能隨即引發嚴重的呼吸道病變,甚至致命。義大利現在正與美國灰松鼠奮戰,牠正逐漸取代原生紅松鼠於歐洲各地的分布;而莫斯科市的紅松鼠數量更是低得亮起紅燈,當地政府決定於市區公園裡推行特殊保育計畫。南極洲是地球上最遙遠、最偏僻的陸地,最近科學家卻發覺,那兒的帝王企鵝感染了華氏囊病毒。那種病原體通常只會感染家禽,科學家猜想,這是航經南極洲的船隻傾倒垃圾所導致的惡果。在加拉巴哥群島,野山羊嚴重磨毀損耗依莎貝拉島的山峰,因而改變了降雨模式及水的循環。區區野山羊,竟能改變一座島嶼的氣候。即便是達爾文的雀鳥也逃不過外來種的加害。最近科學家注意到,雀鳥的巢被某種外來寄生蠅類的幼蟲所侵

襲;夜晚,蛆樣的幼蟲如吸血鬼魅般顯現,吸乾雛鳥的鮮血,殺死將近六分之一數量的雀鳥。 我們要怎麼去計算外來物種所製造的衝擊?又該怎麼去掌控牠們帶來的傷害?若純以經濟層面為評斷衡量,美國聯邦政府估計,在一九○六至一九九一年間,包括惡名昭彰的歐洲舞毒蛾與地中海果蠅在內的七十九種非原生種生物,總共造成九百七十億美元的損失,那可是每年近十億美元的耗損。而根據最近康乃爾大學一群研究者的推估,損失金額更往上攀升至每年一千三百八十億美元。此外,德州每年得耗費近五億美元,控制並彌補南美火蟻導致的損害。至於監控與撲殺斑馬貽貝,每年則耗費五十億美元;俄羅斯小麥蚜蟲,一億七千三百萬美元;五大湖區的寄生性八目鰻,一千萬

美元;草地、花園、高爾夫球場的外來植物病蟲害,二十億美元;船蛆,兩億美元;棕樹蛇的監控與研究,六百萬美元。至於像是西尼羅病毒等「急症」,損失則多以喪命的人數計算——從這個角度來看,至少對西方國家而言,一條人命都嫌多了。 生態學家的評估方式則又不同。外來的動植物愈能輕易自某地移往另一地,則會有愈多的原生種被推入絕滅的道路,尤其是生存在地球荒僻角落的動植物,它們無法承受漸趨世界化的分布方式帶來的威脅。一九九一年,美國魚類及野生動植物署(U.S.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正式將一百六十個物種列入受威脅或是瀕臨絕種的清單裡。而至少有一部分的原因,是來自於外來種的競爭與掠食。

最近康乃爾的報告更預測有超過四百個物種,將近瀕臨絕種物種清單的一半物種,其生命已危在旦夕。哈佛大學生物學家艾德華‧威爾森(Edward O. Wilson)更明白指出:外來種的引入是除棲地破壞以外,導致生物步入絕滅的第二主因。 然而在公眾的眼裡,外來種卻是那樣的普遍,彷彿家常便飯般融入我們的生活當中。它們是如此頻繁地出現在報章雜誌裡,我們反而無法全面掌握其影響;如同我們無法探知原有的森林面貌,因為外來的樹種不間斷地萌芽、不斷改變著森林。無論是紐西蘭的負子鼠,非洲的松樹,或斯洛伐克的巨型豬草,如今,大自然正邁入一個全新紀元——某科學家稱之為「同質」(Homogecene)——生物多樣性的最大威脅

不再只是推土機或殺蟲劑,而是「大自然」本身。同質化正緩慢、令人悚然地進行著,隱隱透露著危機;外來種漸漸滲入達爾文所辨識的異質架構,以幾乎無可察覺的方式,竄奪並取而代之。我曾遇見過一名生物學家,他生動地描摹出同質化對個人的影響:「我們失落了那些屬於自己的家的特質。在你嘗試描述你從哪裡來,或許是不經知覺的,你會望著窗外的動植物。當我們失去了那獨特的存在感,一定有什麼非常不對勁。你會問自己:哪裡才是我的家?」 ●自然的本質 為釐清謎團,為了解家的本質,我決定暫時離開我的家。習慣上,「自然」與「家」這兩個詞彙不會出現在同一個句子裡。自然是原始的、純潔的、沒有人工雕琢痕跡的,是完全區隔開來的疆域。當人類

不斷繁衍,自然就逐漸縮減,直到完全消失無蹤。我愈是閱讀關於外來種的諸般事蹟,愈不禁想道,或許,我們需要更細微深入的觀點。畢竟,自然更迭已歷經數億,甚至是數十億年的時間,而那也正是訴說動植物如何分布於各個地域的「生物地理學」(biogeography)的本質。雖然得付出代價,如今,自然似乎正準備大顯身手。這是自然的嶄新面貌嗎?抑或是它狂亂失序的表現?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裡,究竟什麼才是自然? 我也了解到,身處城市裡的我是無法適切回答這些問題的。城市是由人類所建築,為人類所建築,因而我樂於生活其中。但城市裡所謂的自然,絕對不符合純粹的標準:中央公園裡那繁雜無章的野趣,其實是景觀建築師的精心傑作;而

動物園裡的北極熊得定期諮詢心理醫生,治療踱步強迫症。某天,我佇在公寓的後陽台(我租金穩定的公寓除了室內房間,另有一方室外陽台),看見我的鄰居穿過天井,朝我揮手,試圖吸引我的注意:她的寵物非洲灰鸚鵡飛走了,想問我是否看見牠?猶記得我絲毫沒有敦親睦鄰的熱誠,不耐地想著,「別來煩我了!」並竟然帶著點兒愉悅地想著,那片乏味的鴿子灰城市天空裡,終於給添了筆異國情調的非洲灰。世界上有太多與我一樣的人。所以,為了真確了解因為生態侵入帶來的威脅,我必須撇除融入我人性裡的同質性思想,我必須清晰看見自然未經改變過的異質性原始面貌。我要去尋找人類足跡終點和自然起點的疆界,並大步跨越過它。 於是,我展開旅程。起初只是

對於追蹤跨物種的遷移路線抱著些微興趣,但隨即對所有野生外來物種的研究陷入狂熱;為了尋找牠們的蹤影,我的足跡踏遍全世界。我參與探討外來種、非原生種、破壞水生生物的物種,以及海洋入侵生物的會議;我蒐集於挪威舉辦的外來種討論座談的備忘紀錄;我訂閱詳述塔斯馬尼亞外來水生動植物的圖解活頁刊物。棕樹蛇的研究不過是個起點。我乘著船隻穿越海洋,我在陸路上行進,我匍匐爬過黑暗的地下世界,並遇見獨眼巨人波里菲瑪斯(Polyphemus)的魂魄。只差沒有那條白鯨了。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曾經這麼說道:作為一名旅人,不需要背井離鄉。梭羅願捨棄南海遠征,改以探索人的內心世界。忘了他的話!我要起而

追尋,追尋我的道路直到自然的盡頭,追尋我的道路直到最後。 譯注 1:此句原文 The meek shall inherit paradise 源自《聖經》詩篇三十七:十一,「謙卑人必承受地土。」(The meek shall inherit earth.)   推薦序一 外來種動物所引發的生態危機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 杜銘章 人類必須仰賴其他的生物才能存活,但人類的經濟發展和人口膨脹已嚴重影響到全球的自然環境,全球生物多樣性消失的速率已遠遠超過自然滅絕的速率,如果我們再不關心生物多樣性的危機,人類的永續生存也將面臨嚴重的考驗。人類改變棲息環境是造成生物多樣性消失的主要因素,而第二大

因素就是外來種的入侵。因為島嶼生態系對外來種的抵抗力特別差,所以外來種對生物多樣性的威脅在島嶼生態系更是嚴重。外來種便是威脅夏威夷自然生態的最重大因素。 本書從關島的外來入侵種動物棕樹蛇為起點,詳細的介紹了這種不引人注意的動物如何一步一步的在二十年內遍布全島,牠們捕食島上的蜥蜴、鳥類、和小型哺乳類,島上十三種原生鳥類已有九種徹底滅絕,剩餘的種類也多已瀕臨絕種,同樣地,島上的蜥蜴、蝙蝠也在牠們的捕食下,滅絕或瀕臨滅絕。棕樹蛇除了造成島上的生態浩劫還咬傷許多人,並經常因攀爬電線而引發電力中斷,光是電力中斷的損失,估計每年就要花費一百萬美元,其他投注在拯救島上瀕危物種,和防止棕樹蛇遷移到其他地區的開

銷,更是難以估計。 夏威夷也是嚴防棕樹蛇入侵的許多地區之一,然而即使棕樹蛇不入侵夏威夷,夏威夷的原生物種也早已面目全非。夏威夷群島是生態的瑰寶,人類尚未抵達夏威夷之前,約有九十%的原生物種是夏威夷群島所特有。在一七七八年庫克船長偶然發現夏威夷群島之後,無數的科學家便渴望前去一探如此完美隔離的群島。然而隨後而來的訪客或移民也是造成夏威夷自然生態快速毀壞的開端。有意無意被人類引進的外來種藉由捕食、競爭或傳染疾病等,不同機制危害原生物種的生存,現在外來的物種幾乎與原生的物種一般數量。棕樹蛇只不過是夏威夷所憂心的無數外來種之一罷了。一九五八年,查理斯.艾爾頓在《入侵生態學》(The Ecology o

f Invasions)一書中寫下對夏威夷生態的觀感。「那裡的生態是場大災難。」 自然屏障如海洋、溪流、高山、沙漠等阻隔了物種的交流,造就了許多特有的物種和生態系,但現代的人類藉著強而有力的運輸工具往來於全球各地,許多外來種也跟隨進入原本到不了的新領域。看似沒有地理屏障的海洋其實也自有其藩籬,然而海洋也已充斥著外來入侵種的危害。作者在第三部「啟航」內便描述了船運如何幫助外來種散播到原來到不了的海域,在入侵後又如何危害原生動物甚至改變生態環境。最後一章提到人類在探索外太空生命的過程中,太空飛行器的生物污染防制非常重要。這一方面是擔心地球的生命又污染宇宙的其他星球,但其實更擔心的是太空飛行器的生物

污染,會破壞動輒數十億美元的搜尋外太空生命計畫。也就是說若沒處理好太空飛行器的生物污染問題,找到的外太空生命很可能是隨著太空飛行器繞一圈回來的地球微生物。這樣的擔心和作為也點出了人類面對外來種的慣有態度。即外來種縱然已徹底改變生態環境,若不危及人類自身的利益,誰又會真的在乎呢? 這樣的態度其實也沒什麼好苛責,但當生態環境被同質化後我們真的不受影響嗎?在地球生命的歷史中,有五次的生物大滅絕,其中以二億四千五百萬年前,二疊紀至三疊紀之間的大滅絕最為顯著,估計當時約有七十六%至九十六%的生物物種滅絕。那次的大滅絕為何特別慘烈是科學家很感興趣的問題。科學家發現二疊紀晚期,地球上所有主要的陸塊彙集成一大

陸塊,原本被隔離的許多生物這時可輕易的遷移,少數優勢種固然因此而更繁盛,但更多的物種被淘汰滅絕。除了陸塊結合,那時全球氣溫也正處於上升狀況,當時高緯度地區的增溫幅度大於赤道地區,兩極和赤道間的溫差變小,全球氣候相當一致。看起來很熟悉嗎?的確!我們現在的外來種和全球暖化的問題豈不很像二疊紀晚期?然而更教人?把冷汗的是現在還多了一項,那就是人類的快速改變和破壞自然環境。因為人為的影響,目前全球生物多樣性,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據估計目前世界上每天滅絕的物種超過一百種,倘若此種惡化的趨勢再不獲得改善,到了二○五○年,世界上將有四分之一以上的物種消失。隨之而來的很可能是地球史上的第六次大滅絕。 第六

次大滅絕是否代表人類也將滅亡我們無法預知,但生態系的嚴重破壞會導致人類社群的衰亡卻有明確的史實。大部份的肥沃月灣原來曾為森林所覆蓋,但由於伐林造田、濫伐木材,而當地的降雨量低,森林無法快速復原再加上大量羊群啃食,終將「肥沃月灣」變成沙漠,結果文明和權力核心亦隨之西移。復活節島也曾盛極一時,從島上的考古遺址可以看到樹林的消失,島民的食物遺骨也由海鳥、海豚等野生動物逐漸轉變到以老鼠為主,最後甚至於出現人吃人的慘事。在一七二二年歐洲人踏上這個島嶼時,已是沒有任何樹林的不毛之地,徒留巨石雕像供人憑弔。其他如馬雅文明和阿納薩茲印地安社群的凋零,生態浩劫一樣扮演關鍵的角色。 生態環境的健康和地球村的永續生

存有絕對的關係,而外來種的問題所造成的生態危機已有許多前車之鑑,這本書除了詳細介紹許多案例,也帶領我們認識許多生態學者如何在其崗位上努力不懈。它所傳達的內容並不只是入侵生態學的專業知識,還是世界公民應具有的基本認知。尤其島嶼生態系較脆弱,對外來種的抵抗力也較差,福爾摩沙的島民們更需警惕在心,否則談何永續?   第一部 在蛇的懷抱裡第一章 失聲的森林當檀香山機場的接駁車司機聽見我的目的地,他禁不住笑了:「小心蛇噢!」九英里寬、三十英里長的關島,自夏威夷跨越國際換日線約需七個鐘頭的飛行時間。關島目前是世界上最特殊的文化熔爐之一。它是馬里亞納群島最南方的島嶼。馬里亞納群島是四百萬年前因海床噴發

所形成的一串島鏈,連綿五百英里長;若非此處海水深達七英里,它將是地球上最高的山脈峰鏈。最早居住於關島的人種為南亞譜系的查莫洛人(Chamorro),自三千五百年前起便極其繁盛,直至十六世紀初期,西班牙人、天主教徒、感冒病毒與天花等,不約而同地來到這裡。現在,他們的後裔集中於關島南邊的三分之一土地,說著西班牙語和古查莫洛語混合的語言,駛著小貨車徘徊於靜謐、列綴著美麗棕櫚樹的村落與村落間,舉辦歡騰熱鬧的週日嘉年華,榮耀他們的守護神,一切宛若東洛杉磯延長的熱帶假期。一八九八年,西班牙依巴黎條約將關島、波多黎各與菲律賓割讓給美國。其間,美國曾一度喪失對關島的主權: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國際換日線的另一

頭爆發珍珠港事件,日本以鄰近的塞班島為跳板,入侵關島。三十一個月之後,在歷經太平洋戰役中最為腥風血雨的一場苦戰後,關島又重回美國懷抱。自一九四四年起,美國軍方獨占關島北邊三分之一、宛若叢林的石灰岩高原,作為空軍基地要塞;直至十數年前,甚至設置有數百顆的核子彈頭。儘管如此,卻未曾聽聞任何怨言。想是對關島總共十五萬的人口而言,軍方與關島政府提供了半數以上居民的就業機會。關島是美國的領土,是一塊當地國會議員非經票選、打著「通往密克羅尼西亞的大門」和「美國一天開始的地方」旅遊旗幟的特區。那是個多麼特殊的島嶼呀!將關島三等分,串連北部與南部的中段略作狹長,充斥著購物商場、速食連鎖店、高聳的休閒度假旅館、

一座國際機場,以及熙來攘往、日夜不曾稍作停歇的車流。究竟哪一個紅綠燈交叉口是杜夢(Tumon)與塔慕寧(Tamuning)的模糊交界?哪裡是塔慕寧的盡頭,哪裡又是亞加納(Agana)的起點?對於大多數美國本土的旅人來說,關島不過是他們前往帛琉、波納佩(Pohnpei)等更靜謐、宛若天堂的島嶼時,短暫停留的中繼點。但對於世界各地的旅人,尤其是人數急遽增長的日本新婚夫妻、商人、度假者和血拼購物者而言,關島是他們旅程的終點。在這裡,你能以便宜的價格在射擊場裡選擇喜愛的槍枝盡情射擊(於日本非法);或是打扮得像牛仔,騎著馬在場子裡繞圈兒。只要找得到停車位,你可以在世界上最大的 KMart(美國連鎖大型賣

場)以免稅的價格恣意血拼;在晚上九點營業時間結束前,這裡的停車位可是無時無刻停得滿滿的呢。你也可以挑選專為日本人所設計與服務的旅館休憩。一九七二年,當日本軍官橫井庄一終於離開了躲藏二十八年的隱密洞穴,完全不知戰爭早已結束的他看著滿街的日文廣告招牌,不由得要困惑:究竟戰爭是誰勝誰敗呢?

高雄地方創生策略下之創意產業研究

為了解決BOSCH 鑽 尾的問題,作者林育靚 這樣論述:

摘要2018年行政院地方創生國家策略計畫核定本出爐,高雄市行政轄區共有38區,文中核定高雄市竟有15區為地方創生優先推動地區,此也顯露區域人口分布不均,鄉村產業的青壯勞動力遠走至都市謀生,城鄉差距日益增大,確實也發生在直轄市的高雄也不例外。面對如此困境,應提出對應策略,減緩惡化速度。研究發現:一、從高雄市區域發展與產業特色分析,盤點高雄市15個優先推動區域,顯見高雄傳統產業的轉型與再生之必要性,傳統產業活化以擴增其用途與意涵,使得產品有商品化的契機,無論是業績及勞動力等都可獲得其顯著的增長。二、在地方創生策略的建構方面,採用修正式文化鑽石模型理論(Modified Cultural Diam

ond Model Theory)進行5個創意產業的個案分析,綜合探討包含創造者(Creator)、鑲嵌性(Embeddedness)、社會世界(Social World)、魅力(Attractive)、接收者(Receiver)、互動性(Interactivity)、文化物件(Cultural Object)及創新性(Creative)等八個構面,共歸納出二十七項適合高雄地區推動地方創生之策略,及其運作地方創生時之特質及執行方向。三、依據二十七項策略進行高雄市15個優先推動區域的推論及演繹,顯示此15個區域的建構與景觀資源、地方特產及文化資產關係顯著。在空間上,規劃7種類型的區域分類,區域發

展之操作策略指出,運用景觀資源、地方特產的帶動,並將高雄地區多元的自然人文資源整合成蘊藏巨大創作能量的資產,藉此啟動15個優先推動區域發展的地方創生動能。這八個構面,共二十七項具體策略方向將可提供相關研究者建構地方創生之重要參考。依據研究發現,關於高雄地方創生策略下之創意產業的發展,本文建議:一、持續重視自然景觀的里山(海)倡議實踐,常保自然資源的永續保存,二、雙鑽石理論綜合分析使用,以人、文化為主的產業化,以及以產業為主的文化化,兩者可互相共構,於研究、設計甚至是產業經濟中,更能取得最理想的分析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