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okfield 黏度計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萬能科技大學 化妝品應用與管理研究所 林麗惠所指導 翁美香的 添加木質素對隔離粉底液安定性探討 (2021),提出Brookfield 黏度計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木質素、安定性、粉底液。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應用力學研究所 李雨所指導 蔡博亦的 磁黏效應的實驗探討 (2020),提出因為有 磁性奈米流體、磁黏效應、剪切稀化、老化效應、磁化粒徑分析的重點而找出了 Brookfield 黏度計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Brookfield 黏度計,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添加木質素對隔離粉底液安定性探討

為了解決Brookfield 黏度計的問題,作者翁美香 這樣論述:

皮膚長期暴露在外面,每天要面對紫外線、空氣污染、粉塵顆粒、霧霾…等,這些環境因素均會造成皮膚的老化和病變,加上現代人忙碌的生活,一種能結合隔離與修飾膚色功能的隔離粉底液就誕生了。市面上隔離粉底液使用時,常因為放置一段時間,容易沉降,造成油水分離,使用前必須適當的搖晃均勻才能使用,造成使用上的不方便,甚至使用一段時間就開始造成臉上的脫妝,隔離保護的效果就消失了。 本實驗使用木質素為原料來製作木質素型的隔離粉底液。隔離粉底液的主要材料:滑石粉、二氧化鈦、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硬脂酸、鯨蠟硬脂醇、異十六烷、Velvesil 125(環五聚二甲基矽氧烷 & C30-45 烷基鯨蠟硬脂基聚二甲基矽氧

烷交聯聚合物)、C12-15烷基苯甲酸酯、KF995(環戊矽氧烷)、三乙醇胺、丙二醇、甘油。使用表面張力測定儀、接觸角測定儀、顯微鏡、黏度計、離心機去分析隔離粉底液的各項性質。由實驗結果得知使用木質素/葡萄糖LG10000其製造出的隔離粉底液安定性是最佳的。

磁黏效應的實驗探討

為了解決Brookfield 黏度計的問題,作者蔡博亦 這樣論述:

本研究採用改裝過的布氏(Brookfield)黏度計去研究四氧化三鐵-變壓器油(Fe3O4-transformer oil)奈米流體的磁黏效應。該黏度計的原金屬圓柱狀測試段容器以相同內徑的塑膠容器取代、並在其外以銅線纏繞成線圈,以透過對線圈輸入不同電流來改變對流體所施加磁場的強度,所施加磁場的方向是平行於測試流場的渦度。因通電所引致之焦耳熱效應則經由恆溫水循環系統予以消除;另本文也以COMSOL軟體進行計算,以了解測試段的磁場均勻度。就流體部份,本研究以共沉澱法生成不同粒徑的四氧化三鐵奈米粒子,並將之以油酸或油酸與硬脂酸以4比1組成的混合液包覆,再將包覆後之粒子均勻且穩定地分散到變壓器油中以

合成奈米流體來進行實驗。就奈米粒子粒徑,本文以三種方式進行估算,分別為:粒子在乾燥狀態下以X光繞射法量測其平均值、粒子稀薄懸浮於煤油中以動態光散射法量測其粒徑分佈、及粒子懸浮於變壓器油中(奈米流體狀況)藉量測其磁化強度曲線以計算(magnetogranulometric analysis)其粒徑分佈。就磁場作用下所引致之磁黏效應,本文獲致:(1) 在低或中度磁場作用下,其所引致之黏度增益也是相當明顯的。黏度能瞬時反應磁場的作用,並隨磁場強度(由60 – 140 Gauss)、粒子體積分率(由1 – 4%)、及粒徑的增加而增加。(2)經由對七種不因粒徑分佈的流體進行實驗,其結果顯示黏度增益主受懸

浮於流體中大粒徑粒子影響,此點與文獻所述相符。(3)剪切稀化效應明顯,因此在應用磁性奈米流體時須予注意。(4)以包覆油酸粒子所合成的奈米流體,具輕度老化效應,在合成流體後約一月其黏度增益約有10%的下降;但如改以油酸和硬脂酸的混合液包覆粒子,此一老化效應可獲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