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okfield 黏度計 轉子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系 顏福杉所指導 許淳硯的 丙烯酸酯組合物對光固化積層製造樹脂之機械性質影響之研究 (2020),提出Brookfield 黏度計 轉子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光固化、機械性質、積層製造、丙烯酸酯單體。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應用力學研究所 李雨所指導 徐有毅的 以煤油為基底磁性奈米流體磁黏效應的實驗探討 (2019),提出因為有 磁性奈米流體、狹縫式黏度計、磁黏效應、剪切稀化的重點而找出了 Brookfield 黏度計 轉子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Brookfield 黏度計 轉子,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丙烯酸酯組合物對光固化積層製造樹脂之機械性質影響之研究

為了解決Brookfield 黏度計 轉子的問題,作者許淳硯 這樣論述:

目 錄摘要 iAbstract ii致謝 iii目 錄 iv表目錄 vii圖目錄 viii第一章 緒論 11-1前言 11-2 研究動機與目的 2第二章 基本原理與文獻回顧 42-1積層製造技術(Additive manufacturing, AM) 42-1-1黏著劑噴塗成型(binder jetting, BJ) 62-1-2直接能量沉積(directed energy deposition, DED) 62-1-3材料擠製成型(material extrusion, ME) 72-1-4材料噴塗成型(material jetting, MJ) 72-1-5

粉體床熔化成型(powder bed fusion, PBF) 82-1-6疊層製造成型(sheet lamination, SL) 82-1-7光聚合固化型(vat photopolymerization, VP) 92-2 光固化積層製造介紹 92-2-1立體平版印刷技術 (Stereolithography;SLA) 92-2-2數位光處理技術(Digital light processing;DLP) 102-2-3連續液面生產(Continuous liquid interface production;CLIP) 102-3 光固化技術 112-3-1自由基聚合反應

112-3-2自由基起始劑 122-3-3 寡聚物 132-3-4反應性稀釋單體 142-3-5其他添加劑 142-4未固化樹脂性質 152-4-1黏度 152-4-2表面自由能 152-4-3接觸角與楊氏方程式 162-4-4表面能測量方法 17第三章 實驗流程與方法 203-1 實驗藥品與材料 203-2 實驗設備與使用方法 221.紫外線輻射能量計 222.履帶式UV固化機 223.光固化LCD 3D列印機 234.傅立葉紅外線光譜儀 235.Brookfield 轉子黏度計 236.萬能拉力試驗機 247.衝擊試驗機 248.鉛筆硬度計 24

9.全自動接觸角分析儀 2410.超音波震盪機 2411.TGA 2412.光學顯微鏡 2513.DSC 2514.試片切角機 253-3 實驗方法 253-3-1 拉伸應力測試 253-3-2 衝擊測試 263-3-3 黏度測試 263-3-4 鉛筆硬度測試 263-3-5 熱性質測試 263-3-6溶劑吸收率測試 273-3-7 水溶性測試 273-3-8 吹粉測試 273-4 光固化樹脂的配置與命名 27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294-1 FTIR分析-後固化次數影響 294-2 黏度影響 314-3 機械性質分析 344-3-1常規市售品拉伸圖 3

44-3-2不同後固化能量拉伸圖 354-3-3添加軟性單體對成品影響 364-3-4 單官能基變化拉伸圖 374-3-5三官能基對成品影響 384-3-6 寡聚物更換 394-3-7 BASE4-PEG400DA/DCPDA再現性 404-3-8 BASE4-PEG400DA/DCPDA水洗 414-3-9 BASE4-PEG400DA/DCPDA添加流平劑 424-3-10 衝擊測試 434-4 鉛筆硬度計測量 444-5光學顯微鏡觀察 454-5-1 固化時間觀察 464-5-2單體變化影響 474-5-3 三官能基變化觀察 494-5-4 變化寡聚物觀察

494-6熱性質檢測 504-7溶劑吸收率測試 534-7-1 丙酮浸泡測試 534-7-2 去離子水浸泡測試 564-8 水洗性測試 574-8-1 單體水溶性測試 574-8-2 光固化組合物水溶性測試 594-8-3 光固化體試片水洗測試 604-9 助劑添加 614-9-1 接觸角 614-9-2 表面能計算 63第五章 結論 65第六章 參考文獻 66

以煤油為基底磁性奈米流體磁黏效應的實驗探討

為了解決Brookfield 黏度計 轉子的問題,作者徐有毅 這樣論述:

本文設計並製造一項狹縫式黏度計,可成功地用於研究低黏度(1 cP量階)磁性奈米流體的磁黏效應,並以“四氧化三鐵-煤油”奈米流體進行實驗加以佐證。就煤油及奈米流體,此狹縫式黏度計所量測結果與商用轉子式黏度計所量結果相符。主要成果如下:(i)本狹縫式黏度計其量測原理按矩形截面直管內全展流之分析解,在壓克力板上以精密加工製作出流道。操作時以定流量幫浦驅動,以毛細管液柱高度差量測壓力降,進而推算出黏度。在施加磁場方面,採用兩片永久磁鐵置於流道外上下或左右以產生垂直或平行於流場渦度的磁場,並藉調整磁鐵間距離以產生不同的磁場強度。(ii)以化學共沉澱法製造四氧化三鐵奈米粒子,並以油酸包覆,再分散至煤油中

,以合成穩定的“四氧化三鐵-煤油”奈米流體。其中粒子單體粒徑約9 nm,粒子懸浮在煤油中的平均粒徑約30 nm。(iii)以磁化儀量測不同體積百分率(1 – 4%)奈米流體,在不同磁場強度(200 – 500 Gauss)下所相對應的磁化強度。其磁化強度隨磁場強度與體積百分率上升而上升。(iv)在磁黏效應方面,就不同體積百分率(1 – 4%)、磁場方向、磁場強度(200 – 500 Gauss)、流場剪變率(70 – 189 s-1)、流道截面寬高比(8或12)、及流體合成後的量測時間點等均進行了量測,所獲結果如下:(1)磁黏效應隨體積百分率及磁場強度增加而增加。在剪變率70 s1、體積百分

率4%、磁場方向垂直於流場渦度、及磁場強度500 Gauss (中低強度磁場)下,因磁場效應引致之黏度增益約68%。(2)磁場方向垂直於流場渦度時黏度增益為磁場方向平行於流場渦度時的3 4倍。(3)剪切稀化效應明顯,黏度增益的降幅隨體積百分率及剪變率之增加而增加。就體積百分率4%之奈米流體,當磁場方向垂直於流場渦度時,其黏度增益因剪切稀化效應從剪應變率70 s1的59%降為剪應變率189 s1的33%。(4)在流體合成三週後黏度增益約有六成的降幅,顯示流體有一定程度的老化現象且流體在經過三週後達至穩態。(5)流道截面之寬高比對磁黏效應與剪切稀化效應影響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