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 Mobile01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成功大學 創意產業設計研究所 簡聖芬、仲曉玲所指導 林彥明的 用行動研究探討台灣移民工作者的數位服務 (2020),提出CLA Mobile01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移民工作者、數位服務、資訊平台、行動研究。

而第二篇論文淡江大學 未來學研究所碩士班 陳國華所指導 柯望鯨的 伏現中的政治文化與台灣未來:318太陽花學運影響力個案研究 (2019),提出因為有 太陽花學運、導因層次分析、台灣未來、情節分析、時代力量的重點而找出了 CLA Mobile01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CLA Mobile01,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用行動研究探討台灣移民工作者的數位服務

為了解決CLA Mobile01的問題,作者林彥明 這樣論述:

如同國際情勢,在臺灣,每三十三個人之中有一位來自東南亞的訪客。在異鄉工作的他們,冀望能透過寄回家鄉的薪資,打造更美好的未來,但是,這些移民工作者想要駐足臺灣,就必須遵守不同程度的剝削行為,持續在艱苦且不理想的工作環境中勞動。與此同時,國際間的相關公會丶非營利組織、政府,甚至是想要協助移民工作者的人也在透過服務範圍十分多元的數位服務,為移民工作者提供協助,例如應用司法案例數據庫、依法申訴的通知、追蹤輪班紀錄及傳播重要消息。  為了瞭解在臺移民工作者的數位服務,本研究以行動研究方法切入。在初步的行動中,研究員透過訪談及觀察,收集在臺菲律賓移民工作者(菲籍移工)的需求以及服務提供者的背景。本研究透

過訪談發現,許多菲籍移工在經濟和文化壓力的驅使下,承擔了不滿意的工作條件以及累人的額外工作。同時,觀察社群平台與影像紀錄社群,可以發現他們以僅有的休息時間記錄豐足的在臺生活。然而,隨之而來的COVID-19大流行卻彰顯出菲籍移工服務系統的脆弱,並指出在數位服務與品質良好之資訊系統方面的迫切需求。  在下一步的行動中,本研究評估了為在臺移民工作者提供的各式數位服務,最後選定隸屬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的外國勞工權保護的資訊網站(Portal),使用heuristic markup進行進一步分析。該網站的現階段問題及Portal的服務旅程圖也成為後續行動的目標。  在最後的行動中,本研究針對選定的議題,

建構了Portal的用戶界面(UI)設計原型。菲藉移工受測者透過易用性測試提供的反饋,顯示介面設計原型的主頁更直覺、常見問答部分大受歡迎,以及引導系統很糟,不過,更重要的是多次提及需要優化在服務旅程圖中未選定的其他議題。  本研究以Portal的數位服務建議為結論,並具體地將該建議與在臺移民工作者地的整體狀況進行連結。

伏現中的政治文化與台灣未來:318太陽花學運影響力個案研究

為了解決CLA Mobile01的問題,作者柯望鯨 這樣論述:

自太陽花學運及318 佔領立法院行動以來,六年已過去,而台灣的政治也在這期間發生顯著地變化,值得我們探討。當年參與太陽花學運的青年學子們,在諸多社運活動的洗禮下,如今蛻變成長,整個台灣也和他們一同發展。與此同時,在太陽花學運影響後成立的「時代力量」,也是最能象徵此社運的政黨,在2020 年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期間裡,流失了許多重要的黨內成員以及支持者。隨著這些起起落落,如今「時代力量」的混亂局面,讓太陽花世代的理想破滅。站在十字路口面對未來,他們尚未有明確藍圖。此論文運用未來民族誌學以及長時間、針對太陽花世代的半結構性訪談,呈現瀰漫在近來「進步社運」文化中的緊張情勢,尤其關於「時

代力量」所扮演的角色。結果顯示,當年太陽花學運的參與者如今優先考慮事項也與六年前有所不同,而一群不同於他們的年輕世代正逐漸崛起。為闡明發生這些變化的原因,內文運用多類別導因層次分析圖表,檢視當前太陽花學運裡的交互隱喻;接著,一張關於未來2040 年發想情節分析的二乘二矩陣表格,提供關於「時代力量」的全新見解,及其作為太陽花學運的傳承象徵。最後調查結果發現,學運的後續發展需要更明確的願景,由下而上的組織改革是必須,「時代力量」無法保證能持續作為太陽花學運的傳承象徵;另外,太陽花參與者若不願在政治上被孤立、邊緣化,其必须彌合與不同世代間的代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