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i no signal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龍華科技大學 電子工程系碩士班 吳常熙、闕河立所指導 賴珈余的 使用FPGA DDR3存取技術實現即時動態局部影像選取與拖曳顯示 (2020),提出Dvi no signal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現場可程式化邏輯閘陣列(FPGA)、高解析度多媒體介面(HDMI)、畫中畫、列緩衝器、第三代雙倍資料率同步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DR3 SDRAM)。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電子工程系 夏世昌所指導 江信諺的 微發光二極體之控制晶片 設計及即時展示系統 (2018),提出因為有 LED顯示面板模組、FPGA、影像、SPI、區域顯示技術的重點而找出了 Dvi no signal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Dvi no signal,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使用FPGA DDR3存取技術實現即時動態局部影像選取與拖曳顯示

為了解決Dvi no signal的問題,作者賴珈余 這樣論述:

本論文之研究實現了下述的即時影像操作:利用游標與軟體操作定義了視頻影像畫面之選取與搬移指令,再經由FPGA實現此指令之即時的影像顯示。系統由MiZ7035 FPGA發展板來實現。板上的HDMI接口接收來自電腦端的動態影像,將影像儲存在發展版上的DDR3 SDRAM。電腦端設計了操控介面,讓使用者可以隨機選取影像範圍,並即時複製該區域影像至游標所定義的位置做顯示。透過FPGA上的韌體設計,將電腦端所定義的游標位置訊息經由UART介面傳送至FPGA內的BRAM。再利用Verilog硬體描述語言來設計FPGA上的硬體電路,以讀取BRAM中的游標座標。經過畫中畫的像素位置計算,即時的從DDR3擷取適

當的像素訊息,重新排序放入FIFO中。最後進行異頻同步,將FIFO的像素透過HDMI端口以每幀1920×1080像素、60fps的規格輸出至螢幕做即時顯示。

微發光二極體之控制晶片 設計及即時展示系統

為了解決Dvi no signal的問題,作者江信諺 這樣論述:

本論文提出微發光二極體顯示晶片及即時展示系統。微發光二極體顯示晶片及即時展示系統,分成前面的發射端與後面的LED顯示系統。發射端包含資料接收系統、記憶體管理、影像格式轉換演算法等;LED顯示系統含有區域影像顯示技術、記憶體管理、PWM輸出控制器、伽瑪LED亮度校準。資料接收系統中先使用TPF401解碼器把顯卡的HDMI訊號轉換成TTL訊號,傳給發射端的FPGA。影像格式轉換演算法是指發射端FPGA的最終目的,把TTL訊號經過圖片分割、記憶體寫入讀出、傳輸資料排列,最後轉成串列周邊介面 (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SPI),並輸出SPI訊號至LED顯示系統進行

資料處理。記憶體管理在發射端FPGA與LED顯示系統中都有運用,使用FPGA內有的隨機存取記憶體BRAM(Block Memory),目的是增加顯示的畫面更新率(Frame Rate),此方法能避免資料衝突或遺失。區域影像顯示技術是使用垂直掃描法,新增顯示板位置並利用記憶體管理,讓顯示板達到使用較低的頻率做到跟市售顯示板一樣的畫面更新率,提高顯示系統的穩定度;資料的傳送與VGA的掃描線同步,顯示系統內含記憶體,因此會將傳送的影像資料儲存,即使還沒收到顯示影像,也能顯示畫面。PWM輸出控制器運用在LED的輸出,把要顯示的灰階亮度,使用PWM的方式輸出呈現灰階變化。為了讓LED顯示板能有白光或者更

符合肉眼的灰階亮度,使用伽瑪LED亮度校準來改善LED顯示板原有的亮度問題。LED顯示系統驅動一個發光二極體模組 (123*66) 具備12¬-bit(4096種灰階)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