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3 天線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電控工程研究所 邱俊誠所指導 張軒瑋的 應用於智慧型隱形眼鏡之傳能天線及收能天線的設計、製作與量測 (2021),提出GP-3 天線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標籤天線、無線射頻辨識、近場天線。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電信工程研究所 唐震寰所指導 王天芃的 小面積高線性度混合式八路功率合成之28GHz CMOS 功率放大器 (2021),提出因為有 功率放大器、毫米波、CMOS、28 GHz、高輸出功率的重點而找出了 GP-3 天線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GP-3 天線,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應用於智慧型隱形眼鏡之傳能天線及收能天線的設計、製作與量測

為了解決GP-3 天線的問題,作者張軒瑋 這樣論述:

為了實現以無線方式來讀取眼睛上的生理訊號,因此需要傳能天線及收能天線來供應晶片能量及汲取資料。而本實驗室先期研究所提出之傳能天線及收能天線雖可以在豬眼上成功啟動晶片,但由於Turn On Power過大,可能會導致人體溫度上升超過1℃進而有安全疑慮,且磁場分佈不均,也會因為隱形眼鏡的滑動而導致傳輸中斷的問題。因此本研究使用860-960MHz的通訊頻段,利用環形天線為主體進行天線設計,並在豬眼上做量測以驗證天線效能。模擬方面,利用環形天線來設計傳能天線及收能天線,透過角度及間距的參數調整,使傳能天線達到50歐姆阻抗匹配。從天線耦合模擬可以得知兩支天線間的磁場耦合十分良好,因此可以確保天線在做

通訊傳輸時不會有斷線的疑慮。元件方面以微機電製程技術,製作與軟式隱形眼鏡結合之收能天線,其元件皆以生物相容性良好的材料製作,收能天線與隱形眼鏡結合後表面平順無皺摺產生。實驗結果證實,在頻率925MHz、傳能天線與收能天線的通訊距離為0.5cm下能達到-18.77dB的路徑增益(傳能損耗),相對於先期研究改善了13.14dB。由量測結果也可以得知天線耦合方向性差異最大為1.38dB,且磁場分佈均勻,因此可以推論隱形眼鏡配戴於眼球上時,不會因為隱形眼鏡的滑動使得通訊中斷。

小面積高線性度混合式八路功率合成之28GHz CMOS 功率放大器

為了解決GP-3 天線的問題,作者王天芃 這樣論述:

近年來由於第五代行動通訊(5G)的蓬勃發展,毫米波技術因具寬頻頻寬以提供高資料傳輸速率之能力而備受關注,而28 GHz是5G NR頻段中熱門的頻段之一。其中CMOS製程的無線電收發機系統因小面積具高整合度、低成本等優勢在5G無線電收發機系統的製程中脫穎而出,然其相較於三五族製程(如砷化鎵等),具較高損耗介質與低崩潰電壓等限制。且5G傳輸訊號採用高階正交振幅調變與正交分頻多工技術,雖可提升頻譜使用效率,但該訊號具高峰值平均功率比,造成功率放大器於實際操作時需要從飽和輸出功率退後更多。另為了克服毫米波的高傳輸損耗,因此高輸出功率、線性度佳、面積小易於與系統整合的CMOS功率放大器設計尤為關鍵且具

挑戰性。本研究研發一操作在5G NR n257 頻帶以符合5G小基站應用情境之功率放大器,相較於傳統毫米波CMOS功率放大器,採用疊接架構或傳統功率合成網路以克服CMOS製程有限的輸出功率,然而這些方法有著供應電壓不同、面積過大等不利於系統整合之缺點。本電路採用混和電壓電流式八路合併之微型化功率合成網路以有效在低損耗下減少面積,其面積僅 0.042 mm2且其損耗僅約1.4 dB,並於後續針對其進行研究分析。在功率放大器應用此技術後,可以有效增加功率放大器的輸出功率且同時確保其面積小易於與系統整合。此篇論文製作在台積電的CMOS 65 nm製程上,經量測具有26.1 dB的增益與20.7 dB

m的P1dB輸出功率,其具有高輸出功率且面積小之特性使其易與天線等前端電路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