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X ii 魚眼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臺灣大學 海洋研究所 蕭仁傑所指導 林子群的 利用恆溫式圈環形核酸增幅技術快速鑑定已被列入CITES之鯊魚物種 (2018),提出GX ii 魚眼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鯊魚、物種鑑定、粒線體基因、分子生物檢測、恆溫式圈環形核酸增幅技術。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嘉義大學 生物機電工程學系研究所 楊朝旺所指導 林劭儒的 大白鼠行為訓練之自動分析與紀錄平台研究 (2015),提出因為有 自動化系統、LabVIEW、8051單晶片、影像處理的重點而找出了 GX ii 魚眼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GX ii 魚眼,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利用恆溫式圈環形核酸增幅技術快速鑑定已被列入CITES之鯊魚物種

為了解決GX ii 魚眼的問題,作者林子群 這樣論述:

對於無法從外觀判定種類的鯊魚樣本,使用生命條碼技術雖然能夠準確的鑑定物種,卻有耗時和需求精密儀器等缺點,為了縮短鑑種時間與現場實測的可能性,本研究使用恆溫式圈環形核酸增幅技術(LAMP)針對已被列入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的鯊魚物種作複合式LAMP檢測,個別針對三段粒線體基因,淺海狐鮫的NADH dehydrogenase subunit 2基因、深海狐鮫的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I基因、紅肉丫髻鮫的Cytochrome B基因設計出物種專一的引子組,於實驗室模擬現場操作使用LAMP比色套件,以組織均質機(BioMasher® II)取得

DNA於乾浴槽於65°C中穩定加熱,在1個小時內即可完成檢測,若DNA放大成功,反應溶液的外觀顏色會從粉紅色改變至橘黃色,利於肉眼上的辨認。在84個檢測樣本中,針對三個目標物種的複合式LAMP檢測達到非常好的結果,在靈敏度(sensitivity)、特異度(specificity)和準確度(accuracy)的值上皆達到100%,沒有偽陰性或偽陽性的發生,由於 LAMP這項技術的操作簡單、檢測時間短以及能用肉眼分辨目標物種等特性,因此我們認為適合漁業管理者作為現場初步的快速篩檢工具,以提升執法效率。

大白鼠行為訓練之自動分析與紀錄平台研究

為了解決GX ii 魚眼的問題,作者林劭儒 這樣論述:

本研究使用8051單晶片、NI LabVIEW軟體、攝影鏡頭以及一些周邊設備建構一大白鼠行為訓練與大白鼠行為偵測的系統平台,透過相鄰幀差法分析大白鼠的位移量,並判斷其是否有移動,以每分鐘結算一次大白鼠在行為箱停頓的時間。本研究以LabVIEW圖控軟體開發人機介面與影像處理平台,以8051作為周邊設備的控制端,藉由USB-TTL傳輸線將8051與電腦連結,從LabVIEW人機介面設定動作要求後,8051根據要求完成相對動作,並將動作狀態回報給人機介面。當8051在執行動作期間,電腦LabVIEW端則專注於影像擷取與分析大白鼠的行為狀態並記錄,最後輸出訓練過程影片以及行為分析記錄。此外本研究所使

用硬體也根據對象物大白鼠訓練之需求、安裝,一切以使用方便等使用者條件來設計,達客製化之要求為目的。經由實際投入使用,本系統平台控制端能夠穩定控制周邊設備的運作,周邊設備已取代原設備的使用,影像處理也能取代人眼判斷,省去事後分析的時間以及免除人為的主觀判斷造成標準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