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 14021 pdf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臺灣大學 政治學研究所 郭銘傑所指導 楊竣文的 綠色貿易的跨國治理:台灣企業對境外環保標章的策略選擇 (2020),提出ISO 14021 pdf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綠色貿易、環保標章、跨國環境治理、台灣企業、企業環保理念。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大學 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 李育明、陳秋楊所指導 王彬墀的 資源回收再利用服務之碳物質流評量研究 (2008),提出因為有 物質流、碳足跡、隱含碳、溫室氣體、國家清冊、投入產出、PAS 2050的重點而找出了 ISO 14021 pdf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ISO 14021 pdf,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綠色貿易的跨國治理:台灣企業對境外環保標章的策略選擇

為了解決ISO 14021 pdf的問題,作者楊竣文 這樣論述:

環保標章驗證綠色貿易產品的環境優越性,是當代跨國環境治理關切議題之一。然而,不同研究領域對出口企業如何選擇相似主題、不同權威來源的境外環保標章仍未有定論。本研究指出,客戶市場准入要求、相對企業規模和企業環保理念型塑出口企業取得境外環保標章的策略選擇。筆者藉訪談7家台灣出口企業、6位相關單位工作者及政策內容分析之實證資料以佐證該推論。研究發現不僅呼應當代跨國環境治理文獻,更對促進我國出口企業從事綠色貿易提出政策建議。

資源回收再利用服務之碳物質流評量研究

為了解決ISO 14021 pdf的問題,作者王彬墀 這樣論述:

碳足跡是評估人類活動對環境影響的一種計量指標,惟以往大多關注於單一企業、產業部門或經濟體,透過物質流觀點分析二氧化碳直接排放量,及其對環境衝擊或經濟影響,因而並未實質考量產業間的關聯,且較注重於產出端直接排放的探討,亦常忽略過程中的間接排放。本研究以物質流分析為基礎,結合應用投入產出分析,探討台灣地區資源回收再利用相關產業部門之碳物質流評量,獲致完整的投入端碳足跡估算,亦即考量直接及間接之碳投入強度。本架構為一碳物質流分析之延伸,期能提供去物質化與去碳化相關議題之決策依據,進而研擬永續發展相關評量指標。除針對2008年10月公佈之「PAS 2050產品與服務生命週期溫室氣體排放評估規範」進行

系統性與完整的彙整與解析外,本研究完成繪製台灣地區2007年物質流平衡圖,並進一步就分析指標架構進行延伸探討。結果顯示,我國溫室氣體排放量雖隨總物質需求(TMR)之逐年遞增而增加,惟與直接物質輸入或間接物質流等指標關聯性並不顯著;若從TMR之組成分類來看,溫室氣體排放量與能源需求量增加則有顯著之關聯性。此外,歷年溫室氣體排放量與國民生產毛額(GDP)具高度顯著正相關。2007年我國資源回收清理服務之溫室氣體排放量,經本研究估計約為4,083千公噸二氧化碳當量,與歷年相比僅較2006年為高,而與2005年之前數據為低。農業、工業、服務業及環境衛生服務業每百萬元產值之隱含碳,分別約為16、27、7

及11公噸二氧化碳當量。本研究參考國內焚化廠盤查實例,研擬所建議之溫室氣體盤查管理程序,俾利提供國內各產業於建立適用其本身盤查管理程序時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