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CKS 分期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 體育研究所 陳重佑所指導 吳柏儀的 散打和跆拳道旋踢動作 的踢擊時間與下肢運動學差異 (2016),提出KICKS 分期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旋踢、技擊運動、生物力學。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體育學系 蔡虔祿所指導 葉勝維的 跆拳道不同預備站姿旋踢之生物力學分析 (2014),提出因為有 旋踢、運動學、動力學、牽張縮短循環、電子護具的重點而找出了 KICKS 分期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KICKS 分期,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散打和跆拳道旋踢動作 的踢擊時間與下肢運動學差異

為了解決KICKS 分期的問題,作者吳柏儀 這樣論述: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比較散打和跆拳道旋踢動作的踢擊時間與下肢運動學差異。實驗招募7位跆拳道運動員(平均年齡18.4 ± 1.4歲、身高1.65 ± 0.09公尺、體重61.2 ± 8.5公斤)及6位武術散打運動員(平均年齡17.5 ± 1.7歲,身高1.70 ± 0.06公尺、體重63.3 ± 6.7公斤)。並以6個慣性傳感器(Noraxon myoMotion, 200 Hz)、1個加速度傳感器(Noraxon DTS 24G, 1500 Hz)與2塊Kistler測力板(9260AA6,1500 Hz)同步收集後腳旋踢動作過程的運動學與動力學相關參數。實驗要求每位實驗參與者站立於測力板上,

依每位實驗參與者所設定的踢擊目標距離執行旋踢踢擊動作5次,經獨立樣本t檢定後(α = .05),結果顯示散打運動員在啟動和夾腿階段的動作時間比跆拳道運動員快,在夾腿階段武術散打運動員比跆拳道運動員有更大的膝關節活動度。此外,武術散打運動員在踢擊腳離地前的髖關節外展角度比跆拳道運動員大,以預備執行旋踢的接續動作,踢擊瞬間的髖關節外展角度則沒有顯著差異存在。研究說明了跆拳道與散打的旋踢動作在執行上,已有動作的差異。

跆拳道不同預備站姿旋踢之生物力學分析

為了解決KICKS 分期的問題,作者葉勝維 這樣論述:

目的: 本研究針對不同預備站姿旋踢踢撃動作進行生物力學分析,探討不同預備站姿旋踢踢撃動作參數特性及差異。方法:以八名男子跆拳道選手 (身高174±5.9 cm,體重64±6.5 kg) 練習跆拳道已達六年以上為受試對象,利用2塊Kistler (1000Hz) 測力板、10台Vicon MX-13+ (200Hz) 紅外線攝影機和Dae do 跆拳道電子護胸系統,同步蒐集受試者在不同預備站姿旋踢動作過程中的相關力學參數,統計方法以無母數弗里曼二因子等級變異數分析,來考驗跆拳道不同預備站姿與不同踢擊高度之力學參數之差異,顯著水準訂為α= .05,若達顯著則進行事後比較。結果:一、在不同預備站

姿旋踢各階段時間分析於攻擊期「跳動中端」顯著快於「原地上端」及「原地中端」動作。二、重心垂直位移量於下蹲期以「跳動上端」、「跳動中端」顯著大於「原地上端」、「原地中端」動作;「跳動上端」、「原地上端」的攻擊期重心垂直速度顯著大於「原地中端」動作。三、垂直和水平地面反作用力、垂直及水平的最大發力率與水平衝量以「跳動上端」及「跳動中端」顯著大於「原地上端」及「原地中端」動作。四、支撐腳的垂直地面反作用力以「跳動上端」顯著大於「跳動中端」;水平地面反作用力以「跳動上端」顯著大於「原地上端」;垂直發力率以「跳動上端」顯著大於「原地上端」、「原地中端」動作。「跳動站姿」的旋踢動作的確有較大地面反作用、水

平衝量、發力率及較快的攻擊時間。建議:比賽攻擊時可採用「跳動站姿」較有利於攻擊速度及踢擊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