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L50 停產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銘傳大學 新媒體暨傳播管理學系碩士班 邱琪瑄所指導 王瑩君的 兩岸公立博物館文創商品開發分析—以故宮博物院為例 (2018),提出ML50 停產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公立博物館、故宮、文創商品、開發、兩岸。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植物病理學系所 柯文雄所指導 劉東憲的 發展人工孢子以研究立枯絲核菌在土壤中的生物學 (2008),提出因為有 原生質體、人工孢子、Rhizoctonia solani的重點而找出了 ML50 停產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ML50 停產,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兩岸公立博物館文創商品開發分析—以故宮博物院為例

為了解決ML50 停產的問題,作者王瑩君 這樣論述:

現今,博物館的定位已經悄然改變,其中公立博物館比其他博物館承擔著更多的使命。博物館從「規訓的博物館」時代進入了21世紀的「後博物館」時代,公立博物院的運營趨勢往自負盈虧方向發展,文創商品的收入對公立博物館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博物館透過文創商品傳遞傳統文化知識,由文創商品的開發情況也可看出博物館的文化理念。本研究主要以質化研究為主,基於次級資料蒐集、深度訪談的結果探討分析兩岸故宮博物院文創開發過程與開發影響因素。 本研究最後梳理了現兩岸故宮文創商品的現狀與兩岸故宮博物院文創商品的開發過程,據博物館文創商品發想流程之架構對兩岸故宮文創商品進行分析,本研究發現,兩岸故

宮博物院的文創商品開發受到博物館本身組織制度、研發模式、製造生產和推廣通路的影響,也導致兩岸故宮博物院發展出多元化與一體化的運營管理模式。望透過本研究結果能為兩岸其他公立博物館在文創商品開發上以及博物館主管機關施政思考面向上提供參考。

發展人工孢子以研究立枯絲核菌在土壤中的生物學

為了解決ML50 停產的問題,作者劉東憲 這樣論述:

摘 要 真菌的原生質體能夠作為真菌遺傳學及分子生物學的研究工具。本試驗是發展立枯絲核菌 (Rhizoctonia solani Kühn) 產生原生質體的方法,取代過去使用已停產的酵素Novozym 234。將培養48小時R. solani AG-1 IC的菌絲,以Driselase (20 mg/ml) 結合Lysing enzyme (10 mg/ml) 反應在37℃ 15分鐘然後在34℃ 105分鐘,原生質體能夠達到最高的產量。原生質體產生濃度大約為6 × 105 /ml,而大小為8到12 μm。而其他R. solani菌絲融合群的分離株以這個方法亦可產生原生質體。原生質體

培養在24℃ 4小時以Ca-sucrose溶液形成細胞壁效果最好。光照不會影響原生質體形成細胞壁。原生質體形成細胞壁所用的蔗糖以購自林純藥理 (Hayashi Co.) 的效果最好。產生的原生質體有0 ~ 7個細胞核,而人工孢子有1 ~ 8個細胞核。原生質體的大小與細胞核的數目沒有顯著相關性,而人工孢子的大小與細胞核的數目相關性低。不像菌核或菌絲,R. solani的人工孢子敏感於土壤靜菌作用。人工孢子的發芽管在土上生長也同樣會受土壤靜菌作用抑制。以人工孢子發芽測定殺菌劑福多寧的劑量反應,發芽情形在土上和在培養基上相似。從台灣收集52種的土壤樣本中,有三種土能抑制R. solani之人工孢子的

發芽,而人工孢子在不同土中發芽率與土壤酸鹼值無關。有些土可能不抑制人工孢子發芽,但是會抑制菌絲生長。在抑菌土上人工孢子的發芽管分解速度比導菌土快。實驗結果顯示以R. solani之人工孢子能夠定量研究此病原菌在土中之生物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