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 可攜式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OLED 可攜式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田民波寫的 創新材料學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健行科技大學 資訊工程系碩士班 陳維魁所指導 黃聖凱的 智慧型空氣品質監測系統設計與實作 (2021),提出OLED 可攜式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LINE機器人、社群化通知、雲端伺服器、空氣品質。

而第二篇論文元智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丙組 張志豪所指導 陳韋伶的 紅色磷光有機發光元件於照光治療之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紅色磷光有機發光元件的重點而找出了 OLED 可攜式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OLED 可攜式,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創新材料學

為了解決OLED 可攜式的問題,作者田民波 這樣論述:

  《創新材料學》共分10章,每章涉及一個相對獨立的材料領域,自成體系,內容全面,系統完整。內容包括半導體積體電路材料、微電子封裝和封裝材料、平面顯示器相關材料、半導體固態照明及相關材料、化學電池及電池材料、光伏發電和太陽能電池材料、核能利用和核材料;能源、信號轉換及感測器材料、電磁相容—電磁遮罩及RFID 用材料、環境友好和環境材料,涉及最新技術的各個領域。本書所討論的既是新技術中所採用的新材料,也是新材料在新技術中的應用。

智慧型空氣品質監測系統設計與實作

為了解決OLED 可攜式的問題,作者黃聖凱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要的目的是設計並實作出一種具備社群化訊息通報及資訊分享功能之智慧型空氣品質監測系統。此裝置最大的特色是提供了使用者藉由社群軟體的設定便可接收由系統主動推播的空氣品質訊息,由傳統的使用者必須主動查詢轉變為被動接收自己所關心的地點的空氣品質訊息。在本研究中設置了可攜式與定點式空氣品質監測裝置,將監測裝置所監測到的空氣品質數據經由網路即時上傳至雲端伺服器。攜帶可攜式監測裝置的使用者可以由攜帶之監測裝置得知自身所處位置的即時空氣品質狀況,且所有人均可透過雲端系統的平台查詢從各定點或可攜式裝置所上傳的空氣品質數據,達到即時監測與即時分享空氣品質資訊的效果。本研究最大的特色是利用LINE機器人

功能設定自己關心的地點的位置與觀測範圍,例如使用者可設定觀測以中壢火車站為中心點與半徑1公里(距離可視需求做調整)的即時空氣品質狀態,本系統可提供的資訊為主動通報模式,使用者只須執行簡易的LINE APP並設定後便可獲得主動的訊息,對使用者而言不僅具有高實用性也具備高便利性。

紅色磷光有機發光元件於照光治療之研究

為了解決OLED 可攜式的問題,作者陳韋伶 這樣論述:

本論文旨在開發紅色磷光有機發光元件於照光治療之研究,論文分為紅色磷光材料主體系統開發與適用於光療燈源元件的結構設計二個部分,在第一部分中,我們與東海大學張源杰教授合作,共同開發一系列含二苯並噻吩碸與咔唑基團的主體材料,分別為TP-1、TP-2及TP-7,藉由光致激發頻譜、時間解析光譜對材料進行光物理的量測,結果顯示,此系列材料具有三重態-三重態激子湮滅特性,以此系列材料製作非摻雜藍光元件,以TP-7的表現最為優異,其元件最高效率達到5.1 % (10.8 cd/A、8.5 lm/W),起始電壓為3.6 V,在12.0 V達到最大亮度33933 cd/m2。以此系列作為紅色磷光材料之主體材料,

以TP-1為主體的元件表現最為優異,其最高外部量子效率分別為22.9 % (14.0 cd/A、15.7 lm/W),最大亮度為41111 cd/m2,故此新穎材料作為紅色磷光元件之主體,可得到相當高的效率及亮度,非常適合在紅色光療應用。第二部分是針對紅色光療燈源在元件特性上之需求,設計出新穎的紅色磷光元件架構,旨在使元件的電致發光頻譜能涵蓋多數光療應用的波長範圍,意即630~690 nm,且在低操作電壓下即能達到有效的治療強度,我們提出使用激基複合物作為雙發光層的主體系統,其可使載子傳輸層與發光層無能階差,降低元件操作電壓,而元件結構採用雙發光層設計,分別摻雜紅色磷光客體及深紅色磷光客體,藉

由調變雙發光層各自的厚度比例,使頻譜能在不同電壓下維持穩定,並達到照光治療所需的寬頻譜,在目標波長範圍的佔比可超過89%,頻譜半高寬可達100 nm,並利用電動注入層結構調整,可有效降低治療所需光功率(5 mW/cm2)的工作電壓,僅需5.2 V即可達到有效治療功率之元件,此可利用串聯的鈕扣電池即可驅動,此可攜式光療燈源將有助於治療不受時間與空間之限制,實驗結果證明此新穎元件設計具商業化的巨大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