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OCL 船期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運輸科學系 丁士展所指導 倵懷芳的 超大型貨櫃船對於定期航運產業成本效率與營運障礙分析 (2018),提出OOCL 船期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超大型貨櫃船、定期航運、成本效率、船舶利用率、直靠港。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土木工程學研究所 曹壽民所指導 廖于慧的 定期貨櫃航線之船期安排 (2003),提出因為有 船期安排、轉運安排、混合整數規劃、分枝界限法、定期貨櫃航線的重點而找出了 OOCL 船期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OOCL 船期,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超大型貨櫃船對於定期航運產業成本效率與營運障礙分析

為了解決OOCL 船期的問題,作者倵懷芳 這樣論述:

定期航運承載的貨物量約佔25%,佔世界貿易額的75%,在全球經貿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為了跟上市場貿易量的成長並且提高規模經濟,航運公司更加關注於船舶大型化。船更大,更好,載更多 - 這些詞語已在過去四十年間成為定期航運業的主要流行用語。更大是指貨櫃船的載運容量更大,更好意味著增加規模經濟以節省單位運營成本,進而減少總成本。當然,這種思想觸發了船舶容量不斷的增加,船舶尺寸與載運容量都急遽的增加。1988年,貨櫃船最大規模為4,300 TEUs,1996年,達到了7,100 TEUs,2006年,更達到了15,500 TEUs,在2011年,馬士基航運公司推出了Triple E.,達到的18

,000 TEUs的運量,但一些前10大的航運公司似乎仍然不滿意從低於20,000 TEUs貨櫃船所得到的利潤,並希望打破限制,繼續訂造容量大於20,000 TEUs運量的船隻。但是,這個現象衍生出了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繼續投資擴大貨櫃船的容量規模是否是一個好的策略?本研究將分析探討超大型貨櫃船的成本效率。儘管,超大型貨櫃船在20,000 TEUs 以下的單位營運成本減少是很顯著的,但這種成本節省效益在20,000+ TEUs的ULCS中卻是很少,甚至於在低載運量(80%)的情況下,反而無法節省成本。除此之外,運營ULCS船公司需要面對兩個營運障礙,一是必須提高艙位利用率,而以降低運價攬貨;二

是ULCS靠港與船期安排上只能直靠少數主要港口,造成較長的運送時間,另外也增加了集貨船成本。

定期貨櫃航線之船期安排

為了解決OOCL 船期的問題,作者廖于慧 這樣論述:

定期航運為海運市場中主要的經營型態,其中又以貨櫃船隊的運送為主。定期貨櫃航線運送講求定港、定線、定期、定時之服務特色。託運人根據所需,查詢定期航商所提供之船期表,擇其適合之船期進行託運;因此對於定期航商而言,制訂適當之船期表,使貨主的需求獲得最大的滿足,提高航商的競爭力,爭取更多的貨源,進而獲取最佳的利潤是個重要的課題。 此外,定期貨櫃航運服務為降低成本及提昇效率,在航線設計上趨於網路化,其不僅提供近洋航線更多地區性點對點的直捷運送,亦加強遠洋航線接駁轉運的服務。 因此本研究旨在提出一個制訂船期表之方法,建構一考慮轉運弁鄐妓豱薯w排模式,在每週每港定時靠泊下,考量(1) 港口船舶

交通管制(2) 潮汐之影響 (3) 碼頭時窗 (4) 運河開放時間 (5) 收櫃結關日(6) 貨櫃轉運之安排 (7)成本等特質,其中除考量個別航線之航程限制與時窗偏好外,亦納入轉運港口之時間接續限制﹔在目標式方面,則以時窗偏好之概念,求取系統偏好加總值之最小化。此模式為一混合整數規劃(mixed integer programming)問題;在求解上,本研究建議一兩階段分枝界限法,以加快演算效率。經實例測試,模式求解結果不但能充份反應各港口之時窗偏好,亦能滿足航商在轉運方面的需求。此外,本研究發現轉運航線數過多,就時窗偏好的滿足而言,未必能為航商帶來更多的效益,因此,航商只需選取比較主要之航線

,進行轉運船期安排,其他航線則以滿足其個別航線之偏好,將更為有利。亦即各航商於船期安排時,應以考慮各航線的市場為主,轉運為輔。 經航商所提供之航線實例求解,所獲結果可驗證此船期安排之適用性,並且優於目前航商所提供之船期表。此外透過敏感性分析,本研究提出各港之最佳離港時段,並求算出離港延遲所應付出之代價,以及最佳轉運時段,供航商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