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6 vs PS5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中興大學 森林學系所 洪國榮所指導 章之平的 奈米纖維素製備、分析與其共混奈米絹雲母對聚乳酸薄膜性能改善之研究 (2009),提出PC6 vs PS5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棉漿、奈米纖維素、硫酸水解、13C固態核磁共振、熱重分析、聚乳酸、奈米纖維素、奈米絹雲母、紫外光穿透率。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PC6 vs PS5,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奈米纖維素製備、分析與其共混奈米絹雲母對聚乳酸薄膜性能改善之研究

為了解決PC6 vs PS5的問題,作者章之平 這樣論述:

本研究應用硫酸水解法製備棉漿奈米纖維素,藉由24因子設計探討硫酸濃度、溫度、水解時間、固液比等因子對於得率的影響。不同硫酸濃度下所製得的奈米纖維素產物,利用DLS、TEM、FTIR、13CSNMR、TGA等儀器進行檢測,探討奈米纖維素的粒徑分布、形態、官能基轉移、碳位置及熱分解等性質。研究結果顯示,硫酸濃度與固液比在高水準時,及溫度與時間在低水準時,對奈米纖維素產量有顯著影響。主效應依序為硫酸濃度>溫度>水解時間>固液比。雷射粒徑分析儀與穿透式電子顯微鏡觀測結果顯示,實驗製得的NCC尺寸分佈集中於20~200 nm之間,長寬比由1: 1~1: 30不等。傅立葉轉換式紅外線光譜分析指出,在10

10~1080 與 1150~1260 cm-1處吸收峰增強,顯示纖維素長鏈上新增硫酸酯類鍵結。13C固態核磁共振圖譜指出,C4位置由87.39往低磁場區移動,顯示硫酸酯類鍵結於該位置。熱重分析結果顯示,低硫酸組奈米纖維素均在149℃左右產生第一階段重量損失,第二階段熱重損失溫度低硫酸組較中高硫酸組為高,分別是337與205℃;高硫酸組僅於243℃時產生明顯的熱重損失。最佳得率條件為酸濃度60 %、固液比1: 20、反應溫度45℃、水解5 min所得之收率最佳,產率為54.4 %;以外觀形態區分,則以酸濃度55 %、固液比1: 15、反應溫度50℃、水解5 min所得之產物最適合做為高分子加固

材料,該條件之得率為47.5 %,奈米纖維素實際長度約為200 nm、寬度約為5-7 nm。本研究續用上述條件製得之奈米纖維素及奈米絹雲母做為功能性填料,與聚乳酸共混製備新穎之奈米複合材料,並將材料進行場發式電子顯微鏡觀測、拉伸試驗、熱機械分析、熱重分析以及紫外光-可見光分光光度儀檢測,探討奈米複合材料之表面性質、拉伸強度、Tg點變化與儲存模數、熱重損失以及對不同波長之紫外光所呈現的遮蔽效果。研究結果指出,添加功能性填料有助於改善聚乳酸表面溶劑揮發時造成的孔洞,但若奈米絹雲母之添加量高於5 %則容易在複合材料中堆疊。添加奈米絹雲母可提升奈米複合材料在常溫下的拉伸強度,但會使材料趨向脆硬失去彈性

,單獨添加3 %奈米絹雲母便可將拉伸強度由28.1 Mpa提升至45.4 Mpa,但斷裂伸長率卻會由42.8%下降至22.6 %。在PLA中同時添加奈米纖維素與奈米絹雲母則可改善複合材料彈性降低的情形。PLA之熱裂解起始溫度隨奈米絹雲母添加量增加而上升;若奈米纖維素添加量高於5 %,則複合材料於240℃左右便產生第一階段熱裂解,但主要熱重損失仍發生在300℃以上。本研究製得之奈米複合材料,以PS3C7具有最適拉伸強度、熱機械性能與紫外光遮蔽效果,拉伸強度高達49.0 Mpa,斷裂伸長率為36.8 %,Tg點為65.8 ℃,可降低UVA之穿透率達63.7 %、UVB達64.8 %以及UVC達67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