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V 2023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中興大學 生物科技學研究所 胡仲祺所指導 白芸瑋的 雙生病毒與寄主植物PHV轉錄因子交互作用以影響葉片捲曲病徵之研究 (2014),提出PHV 2023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雙生病毒、捲葉、寄主因子。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PHV 2023,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雙生病毒與寄主植物PHV轉錄因子交互作用以影響葉片捲曲病徵之研究

為了解決PHV 2023的問題,作者白芸瑋 這樣論述:

雙生病毒(Geminiviruses)為單股環狀DNA植物病毒,可在多種重要作物上造成嚴重捲葉病徵,造成農業經濟上極大的損失。若能了解捲葉病徵的形成機制,將有助於減輕雙生病毒之病害。因此,本研究之目的即以與葉片型態發育相關的植物因子為對象,探討雙生病毒造成向下捲葉病徵的可能機制。在植物中,位於莖頂的頂端分生組織(shoot apical meristem,SAM)為新葉的形成點,受到各種因子之調控。其中的轉錄因子class III Homeodomain-leucine Zipper (HD-ZIPIII)是葉腹-背軸向發育的關鍵因子,主要在葉面表現,過去文獻發現在阿拉伯芥中屬於HD-ZIP

III的PHABULOSA (PHB),PHAVOLUTA (PHV)和REVOLUTA (REV)三個基因若發生獲得功能型突變,則造成葉片向下捲曲,故這些蛋白在SAM中也有可能參與捲葉病徵的形成。因此,本實驗以圓葉菸草(Nicotiana benthamiana)為主要對象,進行基因選殖、蛋白質大樣表現與純化等工作,已製作出N.benthamiana PHV專一性抗血清,並經由西方墨點法確認其靈敏性。而為了觀察此蛋白是否影響番茄捲葉病毒(Tomato leaf curl virus, TLCV)與霍香薊黃脈病毒(Ageratum yellow vein virus, AYVV)在植物中的病

徵表現,本研究利用TRV病毒誘導基因靜默法(virus 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將N.benthamiana的PHV表現量降低以觀察其表型,結果發現有部分植株其葉片展開不完整,呈現部分邊緣捲曲。接著將PHV表現量降低後再進行AYVV或TLCV的接種,結果發現兩者的捲葉病徵均會延遲表現,相反地,先接種AYVV或TLCV再降低PHV的表現,則對病徵的形成沒有影響。分析只感染AYVV或TLCV的植株,不論在芽尖或葉片,PHV的表現量均比健康植株的還高,透過文獻發現PHV和雙生病毒的C4蛋白均可影響由brassinosteroid訊息傳遞路徑所調控的葉片生長發育,故推測

PHV是間接地影響捲葉的形成。本研究結果指出雙生病毒造成捲葉病徵的可能機制,預期未來可發展緩解葉片捲曲病徵的可能方法,提供另一種防治植物病毒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