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 爆擊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RO 爆擊率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LeeH.Coleman寫的 【情緒困擾自救手冊套書】(三冊):《憂鬱症自救手冊》、《焦慮恐慌自救手冊》、《高敏感情緒自救手冊》 和潘迪的 控訴:如果不是冒著生命危險,你無法看到這部作品!第一位目前仍然生活在北韓的異議作家的血淚之作!冒險夾帶偷渡南韓,終於公諸於世!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日出出版 和平安文化所出版 。

國立中正大學 戰略暨國家安全碩士在職專班 蔡育岱所指導 賴怡蓁的 我國所面臨之外部與內部威脅: 臺灣全民國防教育之回應 (2021),提出RO 爆擊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傳統安全、非傳統安全、社會問題、國家認同、全民國防、全民國防教育、預防戰爭、危機應處。

而第二篇論文高雄醫學大學 醫務管理暨醫療資訊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李易蓁所指導 洪伶芳的 探討COVID-19疫情與重症病人急診滯留的關聯性暨相關影響因素-以南部某醫學中心為例 (2021),提出因為有 急診滯留時間、急診壅塞、羅吉斯迴歸分析的重點而找出了 RO 爆擊率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RO 爆擊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情緒困擾自救手冊套書】(三冊):《憂鬱症自救手冊》、《焦慮恐慌自救手冊》、《高敏感情緒自救手冊》

為了解決RO 爆擊率的問題,作者LeeH.Coleman 這樣論述:

不做情緒的奴隸,做自己的主人   《憂鬱症自救手冊:如何治療?怎樣照顧?你和家人的自助指引》   如果,你懷疑自己得了憂鬱症   如果,你已經在憂鬱症中苦苦掙扎多時   如果,你接受了治療,但病情總是反反覆覆,讓你感到十分絕望   如果,你珍視的親友正飽受憂鬱症折磨……   ★美國專業心理學委員會(ABPP)極力推薦★   一本給憂鬱症患者與陪伴者的照護手冊,數十年臨床經驗精華集結,提供面對憂鬱症最實際可行的做法,指引你尋找最佳的診斷與治療,重拾健康、回歸正常生活!   憂鬱症在全球各地都是最普遍的疾病之一,平均每100個人就有3個人罹患憂鬱症,有五分之一的女性和十分之一的男性在其

一生中都有過憂鬱的經歷。因為憂鬱症過於普遍,所以有時候會被稱為「心靈的感冒」,然而這種想法容易讓人誤以為得了憂鬱症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如果你或者你的親朋好友中有人得了憂鬱症,你就會知道憂鬱症會讓人變得格外脆弱,會顯著地影響日常生活,甚至危及生命。   憂鬱症不可怕,對憂鬱症的無知才可怕。幫助始於了解,治療始於覺察,無論憂鬱症多麼複雜,只要及時就醫並循著正確的治療路徑,它都是可以治癒的。   當你或你的家人被診斷患有憂鬱症,在尋求康復的道路上,你可能會有一些疑問。也許你想知道什麼是最佳的治療方案,想瞭解自己的治療是否有進展,想知道在這條艱難的重生路上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讓自己或家人順

利走出憂鬱低谷。   本書就是為憂鬱症患者及陪伴者提供的一套簡單易操作,以研究證據為基礎的憂鬱症照護策略,正確認識憂鬱症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疾病,幫助警覺、應對和解決憂鬱症問題。你將知道:   ►有哪些治療方法、如何選擇   ►如何尋找合適的醫生   ►在康復過程中有哪些資源可運用   ►如何調整日常作息,幫助恢復   ►如何應對自殺想法   ►如何監控自己的治療進展   ►隨著狀況的好轉,如何調整治療策略   ►如何避免復發   ►陪伴憂鬱症患者的過程中,能做與不能做的事   本書匯集了作者數十年臨床經驗的精華,有了這本指南,你將可以一步步地進行有效地診斷、治療和復原,與無數從憂鬱症中康復

的人一樣,變得更為強壯、健康和快樂。   好評推薦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周慕姿(心曦心理諮商所心理師)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胡展誥(諮商心理師)   海苔熊(科普心理作家)   黃之盈(諮商心理師/作家)   黃偉俐(黃偉俐身心科診所所長)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作家)   《焦慮恐慌自救手冊:為什麼是我?如何停止焦慮打開行動人生?》   為何看那麼多克服焦慮的書,卻依然被焦慮操控?   當你焦慮的時候,你能看到的只有你的焦慮!   你會想:為什麼是我?為什麼是現在?為什麼它停不下來?   而沒說出口的問題是:   「我是做了什麼才會患上焦慮

或恐慌?」   作者身為執業臨床心理醫師,生活完美到幾乎沒有壓力,生活如魚得水,某天卻突然被嚴重的焦慮纏上。臉上掛著笑臉,假裝一切正常,但焦慮愈演愈烈。她試過每一種技巧,甚至諮詢其他專業人士,卻發現自己對管理重度焦慮束手無策……經過多年研究和臨床經驗,作者開發出U.N.L.O.C.K.系統,成功幫助自己和許多焦慮症患者有效管理焦慮和恐慌。   ◆理解(Understand):如何了解自己的真實情況?   ◆否定(Negative):否定和消除錯誤思考,找出消極信念。   ◆利用(Leverage):善用症狀直到不再害怕它們。   ◆開放性(Openness):接納情緒對生活的影響。   ◆

同情心(Compassion):培養並練習自我同情   ◆點燃激發(Kindle):小改變如何產生大變化?   運用這六個主要框架,帶領你重構思考,直接面對焦慮和恐慌,逐步從緩解到完全消失。   把管理焦慮形成習慣!   焦慮的本質是毫無根據,想要與焦慮戰鬥本身就是個問題,   我們應該接納它繼續生活,不是總想著跟它鬥,而是要與它和解。   焦慮、憂鬱、恐懼、沮喪、糾結……其實情緒很無辜,它們只是在釋放訊號,你的情緒是源於批判、預期、災難化、貼標籤、自憐、過度思考、沉浸過去、逃避現實、擔憂未來等思考謬誤,進而產生「我很脆弱」、「我的情緒已爆炸」、「我本身有缺陷」、「我沒救了」、「大家都討厭

我」……等不合理認知。   跟著U.N.L.O.C.K.系統中的簡單練習,逐一檢視思考自己的焦慮與恐慌關鍵:   →你討厭的情境VS那又如何?   →被人批評VS出錯VS被嘲笑   →練習站在舒適圈邊緣/如何反擊拖延?   →自我護理:入睡技巧、人生價值評分   →享受「暫停」/三分鐘度假練習   →列出自己的恐懼等級/愉快清單/對自己有利的不公平   ……   焦慮是個說謊高手,它正在欺騙你!   焦慮把所有可能出錯的排列組合都預演過,讓你感到恐懼,覺得未來的結果肯定很糟糕,生活將會被影響,於是你被焦慮禁錮在自己不想要的生活方式裡。   焦慮偷竊你的時間、注意力和能量,而你還是會相信它

,聽任它擺佈。你需要一把鑰匙來解鎖你的力量、潛能和情緒自由,U.N.L.O.C.K.系統正是那把鑰匙!   本書是管理焦慮和恐慌的實用指南,藉由四個方向掌握管理焦慮的方法:對焦慮與恐慌的基本認識、深入挖掘焦慮的思考過程、為自己制定具體的情緒管理行動、持續練習養成習慣。透過日常生活中一連串的簡單練習,能改變對焦慮和恐慌的思考角度。   你渴望結束焦慮嗎?那麼是時候開始打造痊癒之路,是時候取回你自己的人生了。 專業推薦   我有幸閱讀了這本書,內容的簡練有效讓我對它豎起大拇指。作為焦慮症治療專家,我一直在尋找工具和技術,以同理和有效的方式幫助患者克服恐慌和其他形式的焦慮。這本書提供了實用、

基於實據的練習,以幫助焦慮症患者擺脫未經治療的破壞性症狀。任何正在對焦慮尋求有效解決的人,我會推薦這本書,你可以使用書裡的步驟來停止焦慮、平靜下來。 —黛博拉.基森博士(Debra Kissen),芝加哥認知行為治療中心主任、《青少年恐慌手冊》(The Panic Workbook for Teens)作者   當你焦慮的時候,你能看到的只有自己的焦慮。那是一種緊迫、嚴肅和壓倒性的感覺。你想知道你是否會一直有這種感覺;你會想,為什麼是我?為什麼是現在?為什麼它停不下來?你感到沮喪和絕望,你對它束手無策。值得慶幸的是,現在你能阻止它了。有一些方法可以幫助你管理和減少焦慮……就是這本書。—美國大

眾心理網站Psych Central   《高敏感情緒自救手冊:如何避免感情用事?怎樣掌控自己不被情緒淹沒?》   你是否容易想太多?是否常聽到有人對你說:「別那麼敏感!」   這句話聽起來讓人很沮喪,即便只是安慰話,   卻往往會產生和預期相反的效果。   然而高敏感情緒的特點讓你擁有不同的力量,   只要方法正確,它能成為你的優勢!   高敏感情緒是負累還是天賦?全在於你如何掌控!別再以為「只要等待情緒過去」就好了,若不妥善管理它,你將會被情緒拖累、歷經反覆的情緒肆虐,讓自己和周遭的人處境更加艱難。   作者結合辯證行為治療,透過九種思考面向,制定四十多種練習,以正確方式將高敏感情

緒轉化為優勢力量,聚焦於情緒背後的積極意義:   ★評估自己的敏感情緒等級:找出高敏感情緒特點   ★情緒急救:高敏感情緒類型/情緒根源/停止情緒重播/放棄情緒化推理/只記住重要的事/放聲大哭   ★日常作息:照顧好身體、有系統地安排時間   ★正念訓練:找出平衡/學會暫停情緒/專注在物品上/練習「等待」/識別掌控感   ★辨識情緒:分析身體知覺/一週情緒紀錄/練習識別「想法」和「感覺」/找出麻痺情緒的行為   ★批判的影響力:寫下他人對自己的批評/找出批判用語/練習不帶情緒的批判/積極的假設   ★做決定的障礙:找出做決定的六種類型/分析決定帶來的情緒性結果/練習看清問題/提升「二擇一」的

思考方式/擴大選擇範圍   ★自我認同:拆穿自己的謊言/停止指責自己和過度道歉/練習找出自己的價值觀   ★拋棄孤獨感:接受孤獨/如何與人保持聯繫/調適被拒絕的敏感度/人際關係的維繫與破壞   克服固有的行為模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人類大腦比想像得還靈活。透過練習處理自己的強烈情緒,改變思考習慣,識別情緒觸發點,用適當的情緒反應替代舊有模式,建立強大且健康的自我認同,就能避免高敏感情緒做出消極行為。   這是一本人人都能學會的情緒管理指南和重建自信手冊。作者將高敏感情緒者的內心掙扎、痛苦及潛藏能力娓娓道來,藉由豐富的辯證行為臨床經驗,歸納出許多練習和技巧,在高敏感情緒占據正常的生活之前,

讓你能用有效的技巧來管理它。   如果你厭倦了因為情緒而不斷受傷或感到無助—無論是在家庭、工作還是人際關係上,這本書能幫你以健康方式應對不適的情緒,在情緒洪流淹沒你之前,就能準確管理情緒,發掘自己的歸屬感,在人際關係中更加放鬆,創造出滿意的人生。 專業推薦   我身為一個高敏感的人,我愛這本書!這本書非常傑出,作者帶著同理與同情處理這個微妙的話題。本書不僅是應對情緒的指南,還能啟發並激勵人心。強力推薦此書!—阿曼達.史密斯(Amanda L. Smith),辯證行為治療師   情緒敏感的人需要把這本充滿悲憫之心的指導手冊放在床頭邊。作者根據辯證行為治療法為我們提供許多有用的工具,讓人們

能立即用來應對自己的各種情緒狀態。我會和來找我諮詢的人推薦這本自助手冊,來補充和加強心理諮商。—亞歷克.米勒(Alec L. Miller)心理學博士,臨床精神病學和行為學教授   這本書讓人愛不釋手。書中將高敏感者的內心掙扎、痛苦及潛藏的能力娓娓道來。作者藉由自己豐富的臨床經驗,提出許多基本策略,有助於高敏感者將敏感情緒發展成自身的優勢力量。任何被說是「太過敏感」的人都能從此書中獲益! —伊莉莎白.紐林(Elizabeth W. Newlin),精神病學和行為科學助理教授   對於那些認為自己情緒敏感以及他們身邊的人來說,這本書無疑是個無價之寶。作者使用經過驗證的方法,致力於幫助人們保持

並磨練情緒敏感度,讓它對人們有益而非傷害。若你在生活中正與情緒問題戰鬥,那麼我無法想出還有哪本書能比這本更好。—約翰.格羅爾(John M. Grohol),心理學家、美國心理諮詢網站psychcentral.com創辦人   作者在這本書中帶來了豐富的智慧和經驗,提供實用的建議和有效練習,幫助人們消除如雲霄飛車般的情緒模式,並用恰到好處的敏感和感知來取代舊模式。強力推薦這本書!—約翰.奧爾德漢姆(John M. Oldham),美國貝勒醫學院精神病學教授

RO 爆擊率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服裝頭上十字II 中廣域 下十字II 披肩固詠0.3 (斬首II貴爆啊!!好想要斬首II啊!! 只好先用便宜的東西,剛好心震也需要-固詠就是)
影子部分應該都看的清楚吧!? (好想要反擊套啊!! 貴爆啊!!)
時光靴名4餓熊 施密特S 名弓 L 幻象飾品致命&名弓&攻速 戰死銳氣6 72暴徒
主裝部分會變動的只有武器&衣服,想心震時 1浪1白1深尖銳紅刀(現階段改2浪1深了) + 尖銳破錐 想十字斬時 3真斬尖銳紅刀 + 尖銳破錐or真斬破錐 衣服Delay幻象&幽暗切裝
這配置爆擊率不太高,需要大量料理撐...不過不是強王的話是也不太需要執著爆擊啦~反正還是打的死.

我國所面臨之外部與內部威脅: 臺灣全民國防教育之回應

為了解決RO 爆擊率的問題,作者賴怡蓁 這樣論述:

全民國防教育的推展關鍵在於「國家認同」與「危機意識」,在我國特殊歷史背景及多元文化下,此兩部分的培養確須共同來努力,在危機意識部分又可概分外部威脅及內部威脅,以中國對我的傳統安全威脅、非傳統安全威脅及我國內部危機三部份安全面向切入,有的顯而易見、有的蠢蠢欲動、更有無法察覺而早已改變我們的意識、生活及選擇,本研究以我國所面臨安全議題來探討現行學校端全民國防教育。  據研究發現,提出對學校部分的全民國防教育建議如下:一、將全民國防教育納入各階段正式課程,且各級全民國防教育人員由國防教師專責;二、對於課程教材通盤規劃,並增加國際關係、軍事素養、國家認同感並體認國家需求;三、重視國防師資培訓及其養成

機構完善。期能有效落實各學習階段的預防戰爭及危機處理教育,使國家得以永續發展、國人能共存共榮在這片國土上。

控訴:如果不是冒著生命危險,你無法看到這部作品!第一位目前仍然生活在北韓的異議作家的血淚之作!冒險夾帶偷渡南韓,終於公諸於世!

為了解決RO 爆擊率的問題,作者潘迪 這樣論述:

如果北韓是綻放笑容的地獄, 他就是在地獄裡幽微閃爍的螢火蟲之光……   韓國kyobo、英國Amazon書店讀者★★★★★驚世推薦!   我不是用筆和墨水寫這本書,我用的是血淚和骨頭。或許這些故事像沙漠一樣貧瘠、像荒野雜草一樣粗糙,或是像石製工具一樣不堪,但親愛的讀者,請您讀它吧! ──潘迪   在這裡,「階級成分」不好的人,連努力的資格都沒有;孩子害怕馬克思肖像,父母就等著被流放;即使一輩子忠黨愛國,死前卻依舊一無所有;就算父母臨終,想見最後一面,沒有「通行證」也寸步難行;甚至表達情感的自由都是一種奢求,偉大領袖駕崩,連你致哀的次數都有人偷偷記錄……   對生活在這裡的人來說,這個地

獄就叫作「北韓」。歷經無數次生離死別,作者潘迪親眼目睹諸多不公不義,決心為同胞發聲,暗地裡將他的所見所聞記錄下來。不同於坊間關於北韓的書籍多由西方新聞記者採訪撰寫或是「脫北」者的回憶錄,潘迪是第一位目前仍然生活在北韓的作者。他冒著生命危險,將秘密撰寫多年的手稿小心收藏,最後夾帶在《金日成選集》中才得以「偷渡」到南韓公諸於世。   七篇故事,也是對北韓的七個控訴,潘迪用生命凝鍊,以憤怒提筆,一手揭發北韓五十年來的專制、謊言與民不聊生的真相,也帶領我們深入這個外人難以想像的險惡國度。儘管沉痛到讓人不忍卒讀,但只要多一個人看到,就能為這個墨一般黑的地獄深淵,點燃一絲希望之光。 好評推薦   我

們能做的,只有細細讀完書中每一則「控訴」,只有這樣,才能拯救冒著生命危險把這些故事寫下來並傳布到全世界的作者。——《請照顧我媽媽》暢銷作家/申京淑   精采絕倫的故事……揭露了居住在這個國家的可怕真相,任何自由都被剝奪,饑荒與暴行層出不窮,但人心中的信念與希望仍有機會度過這一切苦難。二○一七年度必讀經典!──英國《翡翠街》雜誌   《控訴》作為第一部自獨裁國家北韓偷渡出境的文學作品,持續締造國際性的歷史紀錄……這些熠熠發光的故事揭露了人民日復一日承受駭人挑戰的絕望生活……潘迪筆下的角色對於控訴充滿恐懼與懸念,而《控訴》這個書名則是犀利懇切地穿透了讀者的心!——《書單》雜誌   《控訴》是

個引人入勝的故事,也是個意義非凡的故事,替韓國半島上為陰影所覆蓋的那半邊灑下光明……這些故事對作者而言或許像是一種驅魔儀式,對我們而言則如同真相大公開。《控訴》雖是虛構小說,卻字字句句都在嘶吼吶喊著真相。如同另一部偉大的文學經典《伊凡傑尼索維奇的一天》一般,《控訴》是一部力道十足的作品,大有可能成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國民苦難生活的歷史性教材。——加拿大國家郵報   充滿勇氣與驚懼困惑的短篇故事集……我默默地領受這份特權,透過傾聽這些生動且無懈可擊的故事,認識那個無聲的世界……這部故事集似乎是黑暗北韓中閃爍的一道光,同時也不經意地在提醒我們,那兒越來越暗了。──《新政治家》周刊   潘迪

的寫作風格與西方小說作者截然不同……其直白、單純的架構與故事本身十分相襯,畢竟故事內容已經如此富戲劇性、如此令人揪心,再做任何補充都顯得多餘……《控訴》相當易讀……且值得一讀!──Crime Fiction Lover網站   一部貨真價實的「逃亡」小說,對北韓這個金氏王朝及其追隨者眼中的天堂,有著極具破壞性的批判……故事帶著一絲鮮明的諷刺意味,但絕大多數都是肅穆而真實……作者顯然與北韓各個社會階級都有相當廣泛的接觸,從工人、農民到中級政務官……是一部相當重要的目擊紀錄。──寇克斯評論   用一種非常印象派、非常隱晦、幾乎是遮遮掩掩的口氣來描述獨裁國家的日常生活……這本書讓我們對於在北韓受

盡苦難的人們的臉孔和他們的生活有了清晰的畫面……讀完時我幾乎要長嘆,提醒自己能生活在民主國家有多麼幸運……我曾想過歐威爾和卡夫卡,但此時才幡然領悟他們描述的國家確實存在,也有人確實生活在其中,而他們或許根本不知道人生還有其他截然不同的可能。──法國《L’express》雜誌   本書帶領我們墜入北韓家庭的日常生活,這些故事是一個在極權主義下無法呼吸的男人的哭嚎,也是在北韓共產主義的桎梏下支離破碎的全體人民的吶喊……作者藉著故事、詩歌、幽默甚至滑稽的手法,譴責種種讓人無法忍受的不公不義。筆觸簡潔謙和,賦予作品獨特美感,這七篇故事閃耀著人性的柔光。──義大利《Aleteia》網站   一部罕見

的作品,集結了七篇動人的故事,讓我們一窺這個神秘國家的模樣,那兒流出的訊息從來沒有正常過……與金正恩政權所塑造的華美壯觀卻荒誕可笑的形象大異其趣,《控訴》讓人們有機會發掘這個神秘國度的動人面貌,在這塊被遺忘的土地上,人性只求有那麼一絲勝出的契機。──《閱讀》雜誌   「潘迪」──原意為「螢火蟲」的化名作者,他已創下無法想像的紀錄──針對北韓的獨裁政權留下證詞,人還留在境內……一如索忍尼辛和其作品在他那個時代所締造的成就一般,潘迪的故事在在提醒我們,無論代價為何,打擊審查制度這場戰役一定要堅持下去!──法國《L’amour des livres》雜誌   沒人能想像得到,生活在獨裁政權下會與

滑稽扯上關係,但敘述這個無限荒謬的體制的過程中,潘迪有時真的會讓讀者迸出緊張的笑聲……在這個弄不清民主與愚民政策的國家裡,這部作品就像一道微光!──法國《L’Alsace》雜誌   潘迪呈現了北韓在金日成(及其後繼者)統治下的嚴峻景象。故事發生的時間距今已超過二十年,但即使真有任何改善,這部作品依然相當準確地描述了北韓人民今時今日的生活樣貌……我是少數讀過本書也去過北韓的人,而我可以告訴你,本書所述與我去年夏季在當地的所見所聞毫無二致。──「書人」書店執行長/史提夫‧貝爾庫   透過一個個毫無轉圜餘地的故事,假名「潘迪」的作者給了讀者難得一見的機會,一窺北韓人民的生活如何陷於「不見天日的黑

暗」當中……後記裡關於班迪的手稿偷渡出境的過程,正揭示了這部作品得以存在於這世上是絕大的奇蹟。——出版家週刊   即使對作者一無所知,對原文手稿偷渡出境的過程一無所知,這部作品讓我們憶起關於極權主義的世界文學經典的力道,也絲毫不減!──法國《L’ours》雜誌   作者煞費苦心地從他的祖國淬鍊出來的數篇故事,價值非凡……古典的架構讓我們想起果戈里、契訶夫,而讀來荒誕又諷刺的文風,則可比美尤內斯庫和布爾加科夫。──Books Magazine   如此珍稀難得的瓶中信,我們應該好好緊握在手,仔細品讀當今世上最後一個馬克思主義政權的悲劇故事。──法國《Le Revenu》雜誌   每一個故

事,都敘說著這個無道的獨裁政權的不同面向……潘迪透過犀利的諷刺與黑色幽默,譴責極權主義與北韓社會的分裂,也譴責一黨專政體制的荒謬與腐敗。──法國《La Grande Parade》雜誌   這些故事敘述的,是尋常百姓如何因為某些荒謬的原因受盡侮辱與毆打,表情空洞怪誕的政府爪牙和極盡諂媚的鄰人如何在一旁圍觀,而受難者又是如何被一個箝制國家長達六十年的獨裁政權逮捕、懲罰。擲地有聲、打破沉默的作品!──法國《La Vie》雜誌   來自仍居於北韓境內、化名為潘迪的作者的反動故事……從覆著神秘面紗的獨裁政權中現身的稀有作品……即將震撼全球文壇!──英國《衛報》記者/艾利森‧弗洛德   北韓邊界滴

水不漏,除了政戰文宣以外什麼小說都出不去,任何異議更是打壓得徹徹底底。於是這本小說一偷渡出境,立刻在全球出版界颳起颶風!──圖書館期刊   本書作者身分不詳,他也樂於保持這種狀態。他至今仍居住在一個為暴政所控制的國家,冒著生命危險從事寫作。他用帶著幽默的筆觸,描述獨裁政權下的日常生活,那些極端悲慘的景況。而統治者佈下的監控網絡,讓所有人都可能是潛在的線民或間諜。──《Mag Dimanche》雜誌   精雕細琢的作品……《控訴》充滿讓人難以忘懷的駭人故事……值得一讀!──Complete Review網站   極富人性的作品,潘迪是一位真正的作家!──法國《Lecturama.fr》網站

  來自全球最獨裁政權的罕見故事……戲劇性十足,讓人一頁接著一頁!——《Quartz》雜誌   對於北韓人民真實生活感興趣的讀者……本書敘說的尋常百姓生活,會讓你深深沈浸其中!——The Millions網站   《控訴》勇敢地為長久以來渴望自由的數百萬計的人民發聲!──英國《Culture Trip》雜誌   這七篇故事的總集面市,是出版界的歷史性大事!──《Livres Hebdo》雜誌   如果詩作一如華茲華斯所說,是將澎湃情緒憶念成靜謐文字的方式,那麼《控訴》表現的,就是持續處於危機當中時那正在澎湃的情緒……《控訴》的寬宏與勇氣,已是一種大愛的行誼!──英國《衛報》讀者/R

O Rwon   作者簡介 潘迪Bandi   1950年出生於北韓,也是目前唯一仍然生活在北韓的作家。出於安全考慮,真實姓名並未公開,潘迪(반디)是他的化名,引用自韓文「螢火蟲之光」(반딧불),期望這本書也能像「螢之光」一樣,為身處於暗無天日的北韓人民帶來一絲光明。   韓戰期間,他曾隨家人遷居中國,之後返回北韓,立志成為作家,在擔任工人之餘,利用閒暇時間寫作。20多歲時,文章即獲刊於北韓雜誌,後並成為北韓官方認可的「朝鮮作家同盟」中央委員會會員。   1994年金日成死亡時,北韓發生嚴重饑荒(北韓國內稱之為「苦難的行軍」),潘迪的許多親友相繼死去,也讓他決心揭發北韓當局試圖隱藏

的真相。   潘迪期盼透過文學超越國界的力量,讓世人能夠正視北韓社會的現況。他在交出自己的手稿時表示:「我的作品若能在南韓出版,我便心滿意足了!」而他的夙願在二○一四年得以實現,並引起美、英、法、德、義、瑞等歐美各國激烈競價。一如前蘇聯異議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索忍尼辛的經典巨著《古拉格群島》,《控訴》的問世,勢必將成為見證人性光輝和文學良心的不朽之作! 譯者簡介 劉雪英   祖籍山東,出生於韓國。譯有《活力早餐70選》、《四年級生的獨立宣言》、《幸福點播機》、《幸福,其實離你很近》等。   秘話 北韓現役作家之北韓體制批判小說,是這樣傳到南韓的   作品比身體率先一步逃離

  厲聲痛批、極力嘲諷北韓政府體制之北韓現役作家的小說在南韓出版是南、北韓分割六十八年以來第一次。來到自由世界的脫北者們,在融入南韓社會後針對北韓體制提出批判的作品雖不難見,但是像這次這樣,作者目前仍身處於北韓,卻不惜以自己的性命為擔保,向以高壓式手段壓制人民、反民主的北韓體制提出告發的作品,倒是頭一遭。   北韓作家潘迪在親友的幫忙之下輾轉帶到南韓的這本小說,它的書名便是《控訴》。《控訴》顧名思義是把一九九四年七月金日成死亡之前以及之後,社會上階級歧視、高壓統治下的北韓社會歪風,以及首領獨裁體制所帶來的社會上各種矛盾情結等,藉由尖酸嘲諷的手法將它告發於世。   《控訴》約有七百五十張二百

字的手稿。或許是要告訴大家稿子是從很早已前開始起筆的,在褪色的原稿上不難看到作者親手用鉛筆一筆一筆留下強勁有力的筆跡。原稿是由〈脫北記〉、〈幽靈之都〉、〈駿馬的一生〉、〈咫尺萬里〉、〈伏魔殿〉、〈舞台〉、〈紅蘑菇〉等七部短篇小說集結而成。這些短篇小說雖然探討不同故事題材以及事件,但主體上,還是由批判金日成時代這個大主題串聯在一起,屬於短篇集形態。   在每部作品尾聲,也就是每則故事的最後分別記載著「一九九三年七月三日」等日期,據推測應該是稿子完成日期。以此研判,最早的作品〈脫北記〉應該是在一九八九年十二月完成的,由此可知,作者潘迪打從很早起便開始著手撰寫一些對抗體制的小說。   在這些短篇

小說裡,若以時間點來看,最後完成的作品便是描述用假仁假義來包裝獨裁者金日成首領殘酷面的〈伏魔殿〉,也就是在金日成死後一九九五年十二月。由此可以得知作者潘迪身在北韓當地,不僅針對北韓金日成時代,甚至不曾停歇地針對緊隨其後的金正日以及金正恩時代繼續執筆寫下批判小說。   決定告發北韓體制的原因   潘迪所屬的北韓文人團體「朝鮮作家同盟中央委員會」是北韓公認的作家團體。負責管控包含北韓文學在內的所有藝文界最高管理單位,是金正日在上繼承者課程時,擔任部長的朝鮮勞動黨宣傳煽動部。義務加入朝鮮文學藝術總同盟的作家們,一律得接受朝鮮勞動黨宣傳煽動部的指導與檢驗,朝鮮作家同盟中央委員會是隸屬於朝鮮文學藝術

總同盟的一個文學組織。   基於這個組織結構,在北韓並不是文筆好就能成為作家,出身成分也是考量的關鍵要素。此外,作品發表的機會和篇幅也很少,這也就是作家在北韓社會裡地位崇高的原因之一。   身在北韓時便是詩人兼劇作家,後來脫北來到南韓,並在二○○四年發表十二首詩,正式步入文壇的自由北韓廣播電台金聖珉先生也曾是朝鮮作家同盟中央委員會的一員。   二○○八年,因推出詩集《以百元販售我女兒》而引起廣大迴響的張鎮昇先生,在脫北前也曾是朝鮮作家同盟中央委員會成員。在北韓成為作家的傳統管道便是在中央所發行的報紙或雜誌裡發表自己的作品,而潘迪正是經由這個管道晉升為作家的。   潘迪在幼年時期經歷過六

二五南侵戰爭。文筆不錯的潘迪在二十多歲時便開始嶄露頭角,繼而在北韓雜誌發表過他的文章。有一段時間他曾放棄文學之路投身於勞動現場,然而始終無法放棄夢想的他,只要有空便執筆撰寫文學作品。可謂是囊中之錐,他的才華逐漸為周遭人所發覺,繼而受到認可,並成為朝鮮作家同盟中央委員會的一員,曾經有多部作品刊登在朝鮮作家同盟中央委員會的期刊裡。   一九八○年代末到一九九○年代中,他曾經歷所謂的「苦難的行軍」,親眼目睹身邊許多親朋好友相繼死去的慘狀。見到這種情景,身為作家不禁對自己所處的北韓社會產生深深省思,而作家所擁有的武器無非就是文筆。   從此之後,他開始把深受飢渴所苦、因體制矛盾而面臨死亡或為了餬口

飯吃而離鄉背井者的慘酷情景一一記錄下來。為了告發這個體制而提起筆桿。   讀者只有一人   有感於北韓式社會主義矛盾以及憑藉出身成分來區分人民,眼見因人類史上最可惡的連坐罪而深受其苦呻吟不斷的北韓居民的慘狀,作者決定把自己的角色定位為北韓居民的代言人,將所見所聞告諸於世。眼見北韓居民生活在慘不忍睹的現實生活中,卻無法向任何人訴苦,於是將一個個真實案例收集起來,再將它們融入自己的作品裡,開始提筆書寫「現場告發」之文學作品。若要同時兼顧作品性以及事實之告發,其實有相當大的難度。但他身為作家,在不偏離事實的情況下傾全力完成的這部作品,不僅具有高完成度,同時也兼顧到作品性,整個過程可謂是伴隨著分娩

時必經的產痛,相當艱辛。   隨著時間流逝,一件件作品相繼完成,然而讀者始終只有一人,也就是作者本人。潘迪清楚明白在自己所處的北韓社會裡,他所寫的小說讀者只能有他一人。於是靜候良機,期許有那麼一天自己為了告發北韓體制而寫的作品,將得以在自由世界裡流傳。而這一天則是從一名近親決定逃離北韓時開始的。有關潘迪的作品手稿取得過程,根據取得原稿的「被綁架者人權與北韓難民市民聯盟」(Citizens Coalition for Human Rights of Abductees and North Korean Refugees)都希侖代表的證詞,整理如下:   從北到南,手稿取得過程   某天,與

潘迪頗有交情的一名女性親屬前來找潘迪,小心翼翼地向他透露三天後即將逃離北韓前往中國。潘迪並不是沒有考慮過逃離北韓,只是考量到攜家帶眷將伴隨諸多束縛。但他退而求其次,認為這名親人的脫北或許是把自己的作品公諸於世的大好機會,於是向她提起自己在過去所寫的作品。由於對方下定決心逃離北韓,因此認定向她提起自己的作品應該也無妨,況且兩人還是值得信賴的近親。   潘迪把批判北韓體制的小說和詩詞原稿交給打算孑然一身離開北韓的這名女性親屬,接到原稿的親人表示自己目前還不能確信是否能安然逃離北韓,等她找到萬無一失的逃脫路線之後再回來拿稿子,留下這一句承諾後便離開了。   期許有那麼一天勢必要把它公諸於世所寫下

的作品,而今潘迪卻得再次把它藏在無人知曉的隱密之處,然後就這樣過了好幾個月。   另一方面,潘迪的親人固然成功跨越邊境來到中國,卻不幸被中國邊防軍所逮捕。值得慶幸的是這個部隊根據潘迪親人的衣著,認為她有別於其他脫北者,或許出身於有錢人家,並研判她是幹部家婦女,因此沒將她遣返,反倒是要她付出人民幣五萬元相當於韓幣一千萬圜的紅包。   眼下暫且免於被遣返的這名女性表示手頭上沒有這麼大筆錢,於是拜託對方讓她與外部聯絡以方便籌錢,於是就這樣過了一個星期。期間,該部隊的副隊長因公前往延吉之際,與他相識的一名脫北偷渡掮客見了面。副隊長向掮客表示自己的部隊逮捕到一名女子,請他代為聯繫,若有人願意為她付出

這筆錢就會釋放她。   而此人正巧是和都希侖代表頗有交情的一名朝鮮族掮客。這名掮客立即將此事告知都代表,表示金額方面他可以出面和對方再談談,就當作是救一個人,請他幫忙想想辦法。其實都代表所帶領的團隊也是阮囊羞澀資金緊缺,儘管如此,他幾經苦思決定去找一位偶爾會對「被綁架者人權與北韓難民市民聯盟」伸出援手的一位先生,並向他述說起整件事。這位先生叮嚀日後事情若有好轉務必要把這筆錢還給他,說完就交給他一千萬韓圜。藉由這筆錢,都代表把那名被關在中國部隊裡的潘迪脫北女性親人救出,並帶回南韓。而都代表就是這樣與潘迪輾轉聯繫上的。   來到韓國的那名脫北女性自進入脫北者教育機關Hana院以後,都代表便將此

事忘得一乾二淨。除了這名女子之外,雖然曾為許多脫北者伸出過援手,但幾乎沒有人在離開Hana院之後與都代表聯繫。   用《金日成選集》掩人耳目,把稿子帶回南韓   但這次不同於以往,那名女子在離開Hana院之後主動聯絡都代表。經過多次聯繫,都代表為了見她一面而來到位於京畿道城南的女子家裡。那名女子拿出一個白色信封,表示那是她僅有的一切藉以表達她的感激之情。都代表將那個信封還給她,雖然只是一部分,但總不能收下政府為了幫助她在韓國定居而支付的這筆輔助金。   那名女子也是一意孤行,但在此同時,開口請他再幫忙一件事情。換言之,希望他能代為跑腿,而跑腿的代價便是請他收下那個信封袋。於是都代表開口問

她究竟要他幫忙什麼,就在那個時候聽到潘迪這個名字。女子表示「當時我若帶著那份稿子出來,自己肯定是死路一條,此外潘迪也是難逃一死。」並表示「自己答應過他日後一定會回去把手稿帶出來,對方想必正在等著。」同時,她也把潘迪在北韓的身分地位等細節一一告訴他。   都代表感到此事非同小可,直覺告訴他這不是件小事。當時那名女子也把一封寫給潘迪的信交給都代表,表示只要把這封信交給潘迪,潘迪就會明白並將稿子交給前去找他的人。   都代表拿著那封信和白色信封袋,心想不妨放手一搏。但事情沒有預期那麼順利,當時邊界的情況不是特別好。要找到一個可以前往潘迪居住之地的人談何容易。但是,一個「必然的偶然」發生了,都代表

的一名中國友人表示要去拜訪住在北韓的親人。詢問一下地點,發現潘迪居住的地方正巧包含在他的造訪區內。基於潘迪的社會地位,因此可以住在頗有規模的中小型都市裡,以距離而言,中國友人表示可以利用午餐或休息時間短暫造訪。都代表再三叮嚀中國友人,倘若潘迪把手稿交給他,務必要用《金日成選集》或《金日成力作》等北韓宣傳用冊子層層包好,將它偽裝好再帶出來。   那名中國友人在潘迪女性親人成功脫離北韓的好幾個月後前去造訪潘迪,並將裝在塑膠袋裡的信件交給他。   讀完信,潘迪沉思片刻,緊接著彷彿下了很大的決心,把深藏在唯有自己知道的隱密場所裡的一疊文稿取出來。根據中國友人日後轉述,當時他的表情似乎是訴說「不管怎

麼做遲早都是一死,一副無路可退豁出去的模樣。」而潘迪的原稿就這樣在《金日成選集》的層層堆疊之下經由中國輾轉交到都代表手裡。   若不是冒著性命危險,不可能寫出這樣的作品   目前南韓約有二萬五千多名脫北者,其中有相當多的脫北作家透過他們的作品對北韓世襲獨裁體制所破壞殆盡的北韓社會提出批判。   二○一二年加入國際筆會總會的「流亡北韓作家筆會」裡就有二十八名脫北作家加入。   二○一二年九月,於慶州舉行的第七十八屆國際筆會文化論壇裡,都明學先生把他在北韓從事文學作品時的寫作過程等親身經歷娓娓道來,並有如下描述。   「我想要寫一些充滿真實性、自己想要寫的題材和作品。二○○四年八月被保衛

部員逮捕並強行拉到慈江道山中。明知道不可能在北韓出版,卻為了讓自己心安而寫下嘲諷現實生活的詩句,結果被冠上反動作品的帽子繼而引發問題。在牢房裡被軍靴踢到半死,晚上根本不得安眠。」   都先生不過是寫了諷刺詩而已,卻得承受在文明世界裡難以想像的巨大痛苦。而潘迪的作品已超越諷刺,直截了當地針對北韓體制提出近似告發狀的文章。不僅如此,一九九四年金日成死後,金正日下令北韓文人撰寫所謂的「首領永生文學」,於是乎,追悼金日成的詩詞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即便是在這段時期,潘迪不僅僅要告發金日成,甚至在自己的文學作品裡加入了嘲諷。   而這些作品若不是賭上自己的性命,否則根本無從下筆。不惜賭上自己的性命以對抗

高壓暴政統治,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或許也意味著他已預感採高壓手段的政治體制,它的末日即將來到。從這個觀點來看,北韓內部現存的異議作家的文章出現在這個世上,便是前所未有的變革之始。在此同時,也可以把它視為牢不可破有如銅牆鐵壁般的世襲獨裁政權如今已產生龜裂,可謂是大事一樁。   以性命為擔保,讓作品率先逃離北韓   潘迪的北韓體制批判小說集在韓國國內出版,不免讓人聯想到舊蘇聯時期因撰寫批判蘇聯共產體制的小說並在國外發表為由,繼而遭到流放的一九七○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索忍尼辛。索忍尼辛在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志願參軍赴前線擔任砲兵軍官,他寄給友人內容中批判史達林的信函被截獲,於是在一九四五年遭到逮捕

,接下來在勞改營待了五年並流放三年,前後共度過八年流配生涯。一九五七年獲得平反後,於一九六二年發表以過去八年流放生活為素材而完成的《伊凡‧傑尼索維奇的一天》,從此晉升為世界級作家。換言之,他的處女作成了代表作。   但之後發表的所有作品因帶有反體制傾向而引發問題,導致他的作品在蘇聯國內出版受到層層阻撓。為抗議這一點,他甚至寫了一封信到一九六七年所舉行的蘇聯作家大會,號召廢止檢查制度。後來他的作品在國內出版終究還是受挫,於是繼《伊凡‧傑尼索維奇的一天》之後,獲諾貝爾文學獎青睞的《癌症病房》等主要作品相繼在國外發表。隨著他的作品在海外出版,蘇聯作家協會於一九六九年將他除名。   之後,索忍尼辛

因為將他的另一部代表作,亦即,把蘇聯集中營不為人知的內幕公諸於世的《古拉格群島》在國外出版為由,因此在一九七四年被自己的祖國蘇聯強制驅逐出境。   身為作家被迫離開祖國,它所帶來的創傷絲毫不亞於死亡。從某個角度來看,不是在祖國而是在海外出版自己的作品,這一點固然是他們兩人的共同點,但相較於冒著性命危險寫作的潘迪,索忍尼辛或許幸福一些。不論在國內還是國外,索忍尼辛至少可以光明正大地公開使用自己的名字,反觀潘迪,他所處的境況卻非如此。   作家潘迪尚未逃離北韓,但在那之前,反倒是讓以自己性命為擔保的作品率先逃離,因為他深信相較於內部力量,來自外部的力量更能為自己所處的高壓式奴役制社會帶來變化。

據說潘迪在交出自己的稿子時表示「我的作品若能在南韓出版,我便心滿意足矣!」這句話似乎在殷殷期盼世人能夠正視充滿暴力壓抑的北韓社會的真面目。   ★  《月刊朝鮮》記者   金成東 幽靈之都國慶日前一天,整個平壤市變得沸騰不已。打從三個月前便開始加緊腳步籌備慶典活動,如今已邁入最後一天,一切也就不言而喻。當電車抵達「豐年站」,終於騰出一個狹小的位置得以讓韓京熙坐下。地鐵絲毫不亞於地上交通工具,裡面同樣也擠滿人群。當地鐵每抵一站,就有成群結隊的軍人、大學生、手持假裝物1 材料的勞動青年、手握花束的一般市民、身穿制服的中學生以及手持木棒的少年團團員一窩蜂地上、下車。從他們的裝扮或模樣看來,全都為了

參與百萬群眾表演的操練而來。眼見座位逐漸被擠壓而縮小,韓京熙不斷扭動壯碩的身體好讓自己坐得寬敞些,在此同時,絲毫不敢把視線從兒子的臉龐移開。與公事包一起緊抱在胸前的三歲兒子,就像是被膠水黏住般緊緊貼在她的懷裡。一邊臉頰緊貼在韓京熙豐滿的胸部,睜大雙眼來回掃視周遭人群,在兒子病態的視線裡籠罩著濃濃的不安與恐懼。當電車再次啟動,原本因熱氣與噪音令人窒息的空氣變得較為清爽,心情也隨之舒坦了些。就在此時,韓京熙的耳旁突然傳來託兒所保母高分貝的嗓音。不論是從體型還是粗獷的性格來看,總讓人覺得和韓京熙酷似姐妹的託兒所保母居然當著下班後前來接小孩的眾多家長面前,趁著將兒子抱還給韓京熙時滔滔不絕地長篇大論。「

海產店經理!經理妳該不會對這孩子提到『惡陛』 吧?我是指把不聽話的小孩用皮製網子緊緊包住,然後丟到井裡的那個惡陛。今天他又在睡夢中直喊『惡陛、惡陛』,醒來時全身被汗水濕透,哭個不停。我很納悶在經理這麼壯碩的身體裡怎麼會生下這麼虛弱的孩子!」「哈哈,如果長得像我就不會這樣了。看樣子他是為了折騰保母,所以才會像另一個人吧?」韓京熙試著露出笑臉。三十六歲的韓京熙雖然以膽大豪邁的女經理廣為人知,但是當保母一語道破「惡陛」時,難免還是讓她亂了分寸。想當然,保母的話不過就是拐彎抹角地說出她心中的不滿,好讓韓京熙想想辦法哄哄哭鬧不已的小孩。儘管如此,韓京熙卻只能接受字面上的意思,因此耿耿於懷,不禁在想「是不

是保母發現了什麼?若不是如此,怎麼可能一下子就說中惡陛?管他的,被她發現了又怎樣?純粹是心胸狹隘之人胡思亂想罷了。」

探討COVID-19疫情與重症病人急診滯留的關聯性暨相關影響因素-以南部某醫學中心為例

為了解決RO 爆擊率的問題,作者洪伶芳 這樣論述:

研究目的:依據院內2021年5-7月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期間的統計資料顯示,與疫情初期的同期(2020年5-7月)資料相比較,急診重症病人(檢傷1級、2級)的滯留率明顯上升2-3%。本研究之旨趣係為瞭解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與急診重症病人滯留率的關聯性,並探究其相關影響因素為何。研究方法:本研究為回溯性研究,主要目的是探討COVID-19疫情嚴重程度分期急診重症病人滯留率的變化差異,並探究其相關影響因素為何。依變項係為急診重症病人是否大於48小時滯留率。自變項則為COVID-19疫情分期,以台灣地區疫情發展為分期依據,分為疫情爆發前、疫情爆發期間及疫情趨緩期等三階段。控制變項則分為病人

因素、就醫特性兩大因素,病人因素包括年齡、性別;就醫特性包括入院方式、檢傷科別、入院班別、是否需要轉診他院、未來住院科別、主要診斷疾病、急診照會等候時間。統計方法包括卡方檢定、獨立T檢定、羅吉斯迴歸分析。研究結果:本研究探討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不同分期與急診重症病人滯留率的關聯性,分析發現疫情嚴重程度與急診病人滯留率有相關影響。結論:新冠肺炎疫情造成醫療機構急診就醫人次明顯減少,而COVID-19疫情愈嚴峻,急診重症病人是否滯留48小時比例會增加的影響因素有:入院方式為自行入院;急診班別為白天班;檢傷科別為內科;未來住院科別為內科;主要診斷疾病為循環系統疾病者、消化系統疾病者;急診

照會等候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