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sso 衣服ptt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臺灣大學 護理學研究所 陳月枝所指導 曾鈺琇的 父母與臨終子女身體接觸的經驗 (2010),提出Rosso 衣服ptt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臨終子女、身體接觸、經驗。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Rosso 衣服ptt,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父母與臨終子女身體接觸的經驗

為了解決Rosso 衣服ptt的問題,作者曾鈺琇 這樣論述:

台灣地區每年有兩千多對父母面臨喪子之痛。喪子對父母來說,是一種自我的失落、希望的破滅。惡性腫瘤為兒童第二死因,從病童診斷開始,病童與父母皆依賴醫院給予治療與照護,甚至到生命最後的臨終階段,許多父母選擇在醫院送走子女;因此,護理人員如何協助整個家庭在病童臨終時刻達到「善終」,將是影響父母後續悲傷反應的重要關鍵時刻。本研究以質性研究的方式,回溯性地暸解父母與其臨終子女身體接觸的經驗為何?促進與阻礙臨終親子身體接觸經驗的情境為何?以及此身體接觸經驗對父母之悲傷反應有何影響?研究對象採立意取樣,收案條件為:(1)有18歲以下子女因惡性腫瘤而死亡,死亡日期在2008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之

間,且該子女臨終階段就醫於台北某醫學中心;(2)子女死亡前24小時之內曾陪伴在該子女身邊者;(3)主要能以國語或台語溝通者。資料收集方法包括開放性會談、參與式觀察法及病歷回顧。本研究共15位癌歿病童的母親參與,80%母親與臨終子女有身體接觸的經驗,病童意識清楚時的親子身體接觸大多為安撫病童為主的擁抱與撫摸,若病童意識不清則以被動性關節運動、塗抹乳液與簡單的按摩為主;病童臨終時若在加護病房接受治療,則病童身上的多種侵入性管路與醫療設備會使母親認為不與子女身體接觸也是一種保護子女的行為,但不能與子女有身體接觸讓母親覺得相當不捨與遺憾。遺體護理方面,53%母親可參與擦拭身體與穿著衣服配件等項目,13

%父親可在旁協助,但較不親手觸碰子女的身體;母親參與遺體護理的心情是要盡力安撫子女,使他們免除死亡恐懼,而母親對於護理人員在旁邊帶著自己執行遺體護理,覺得感謝與感動。若母親在子女死亡前已有心理準備以及病童臨終時採行支持性治療,則母親較可能參與遺體護理;環境方面若子女死亡於一般病房,或子女死亡時身上侵入性管路較少,則母親參與遺體護理的機會比較大;而若死亡子女的性別為女性、死亡時年齡越大及子女生病期間越長,則母親較願意參與遺體護理。至於母親沒有參與遺體護理的原因有:認同死亡過程不能觸碰死者或不能白髮人送黑髮人的信念(約佔20%)、來不及(13%)與當時情緒太震驚(13%)。因此,醫護人員可經以下四

點方向來減少父母在子女臨終期間無法與子女有身體接觸經驗的不捨與遺憾:(1)適時與父母討論臨終治療目標與方式。(2)適時協助父母作好子女死亡的心理準備與後事準備。(3)減少末期病童在加護病房死亡的比率。(4)減少加護病房設備與治療所需的侵入性管路成為阻礙臨終親子身體接觸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