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verStone ARM12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輔仁大學 食品營養博士學位學程 曾明淑所指導 許碧惠的 使用呼吸器重症老人營養需求及攝取對其臨床預後之影響 (2017),提出SilverStone ARM12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間接熱量測量儀、Harris-Benedict equation、重症老人、mNUTRIC score、高營養風險。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嘉義大學 農藝學系研究所 黃文理所指導 侯惠盈的 水稻OsHAM1基因開發為苗期根部形態相關之分子標誌及其功能性分析 (2016),提出因為有 水稻、GRAS、功能性分子標誌、根部、耐旱性的重點而找出了 SilverStone ARM12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SilverStone ARM12,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使用呼吸器重症老人營養需求及攝取對其臨床預後之影響

為了解決SilverStone ARM12的問題,作者許碧惠 這樣論述:

老人營養不良會增加感染風險及住院天數,也會因呼吸衰竭而導致長期使用呼吸器,及增加加護病房照護之需求。因此,本研究想探討內科重症加護病房使用呼吸器老人熱量需求及其高營養風險比率;高蛋白腸道營養之介入及其實際腸道營養攝取量與臨床預後。本研究對象為年齡 65歲之重症老人、APACHE Π score  15、使用呼吸器 48小時,使用管灌飲食者。以mNUTRIC score及GNRI進行營養篩檢。熱量需求以間接熱量測量儀及HB公式估算之,以1:1隨機方式給予原灌食配方或高蛋白配方(1.5-2.0 gm/kg BW)。收集7日實際灌食量、腸道耐受不良症狀、呼吸器使用天數及新診斷呼吸器相關肺炎、

加護病房及住院天數、死亡時間等。以SAS 9.4版本軟體進行統計分析,統計檢定之顯著水準為=0.05。本研究共收案190位重症老人,其中177位重症老人之平均MREE(IC測量值)為1444±318 kcal/d,HB(ABW)平均為1111±177 kcal/d,HB(IBW)為1102±113 kcal/d,HB(ABW)之壓力因子(stress factor; SF) (SFA)在體重過輕、體重正常、體重過重及肥胖四組分別為1.43±0.26、1.30±0.27、1.20±0.19及1.20±0.31,而HB(IBW)之SFI分別為1.24±0.24、1.31±0.26、1.36±0.

21及1.52±0.39。隨著EN熱量攝取增加,重症老人28-天死亡率隨之下降。EN蛋白質攝取量與28-天死亡率亦呈現相同之趨勢。有173位(91.1%)重症老人mNUTRIC score 5;高營養風險老人腸道營養熱量攝取≥80%目標者,有較低的加護病房死亡率(13.5% vs. 25.8%; P=0.04)及住院死亡率(23.4% vs. 40.3%; P=0.02)。而腸道營養蛋白質攝取≥80%目標者,只有較低住院死亡率(23.4% vs. 40.3%; P=0.02)。使用高蛋白配方及一般配方之老人在臨床預後指標無顯著差異。重症老人有 2種腸道耐受不良症狀者,有較長的呼吸器使用天數

(19.6±11.3天 vs. 11.5±8.8天; P=0.0001)及加護病房住院天數(20.1±11.1天 vs. 13.3±8.7天; P=0.0009)。使用連續性灌食者較批式灌食者有較多的腸道耐受不良症狀(1.2±0.8種症狀 vs. 0.5±0.7種症狀; P< 0.0001)、呼吸器使用天數(16.1±10.8天 vs. 11.2±8.7 天; P=0.001)、加護病房及總住院天數(17.1±14.8天 vs. 13.0±11.4天; P=0.003) (29.1±15.4天 vs. 24.6±14.4天; P=0.04)。綜合以上所述,間接熱量測量儀是評估重症病人熱量需求最

準確之方法,但當沒有IC時,可用HB公式,依重症老人不同之BMI,以HB(ABW)1.20~1.43來估算,但當病人沒有體重資料,或有水腫、腹水等情況,無法使用實際體重時,可用HB(IBW) 1.24~1.52來估算。本研究重症老人高營養風險者高達91.1%,高營養風險老人增加腸道營養熱量攝取,能降低加護病房及住院死亡率。腸道耐受不良症狀會影響重症老人呼吸器使用天數及加護病房住院天數,積極營養介入、改善灌食後腸道耐受不良症狀,增加營養攝取可降低使用呼吸器重症老人住院死亡率。

水稻OsHAM1基因開發為苗期根部形態相關之分子標誌及其功能性分析

為了解決SilverStone ARM12的問題,作者侯惠盈 這樣論述:

根系為作物吸收水分與養分之主要器官,其發育的形態會直接影響地上部之生長,被認為是作物耐旱性之重要構成因素。本研究利用關聯性定位策略,鑑定出位於水稻第三條染色體上新發現的OsHAM1轉錄調節基因與幼苗期根部形態及耐旱性具有顯著相關性。此基因序列全長為4210 bp,包含兩個外顯子 (Exon) 以及一個內含子 (Intron),密碼區全長1503 bp,可編碼含500個胺基酸長度之蛋白。選取矮南早39號 (ANT39) 與台農秈14號 (TNGS14) 兩個根數型 (短根) 秈稻品種及一個根長型 (少根) 台南11號 (TN11) 稉稻為材料,於OsHAM1基因全長序列中可比對出23個多型性,

其中有11個多型性位點可作為不同根數型品種之鑑別,其中以此基因序列+2282 bp之SNP位點開發之Tetra-ARMs (tetra-primer 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 PCR) 引子,可明確區分基因型之差異且與根部形態特性吻合。此外,以序列+832 bp與+1501 bp的2個多型性片段設計為插入與刪除 (insertion and deletion, In/Del) 引子,可進一步鑑別同為根數多的ANT39與TNGS14。本研究進一步利用上述三個水稻品種分別不同根部形態特性的秈稉雜交組合—ANT39 x TN11之F8分離後代與

TNGS14 x TN11之F9分離後代,以上述已建立之In/Del及Tetra-ARMs引子進行基因型鑑定與根部性狀之調查,結果所有受測族系符合上述之結果。此外,選取ANT39 x TN11雜交組合之分離族系於3-4葉齡幼苗利用21% PEG-6000處理模擬乾旱逆境,以葉片捲曲指數 (Leaf curling index) 配合熱影像儀分析進行觀測,結果顯示根數多的親本與族系有較佳之耐旱性。綜合上述,本研究選殖出一個新的OsHAM1基因,此基因可作為與水稻幼苗期根數及耐旱性相關具功能性之分子標誌。另一方面,本試驗也以具不同根系形態品種幼苗作為材料,進行OsHAM1基因表現分析。結果顯示,地

上部OsHAM1基因表現量在發芽後3週內隨週數增加而上升,與地上部伸長趨勢吻合;而在根部的表現呈現不同根系形態品種間有不同的趨勢,該趨勢與不同品種各自根長變化吻合。不同水稻品種幼苗經21% PEG處理後,地上部OsHAM1基因表現量無明顯變化,而根長型品種如TN11的根部,OsHAM1基因表現明顯下降,而根數型品種如ANT39,則與處理前無明顯變化。綜合上述結果,推測OsHAM1基因表現與水稻幼苗期地上部芽長及根長呈正相關,且於乾旱逆境下此基因表現的維持與幼苗期耐旱性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