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coma ptt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政治大學 傳播學院傳播碩士學位學程 蘇蘅所指導 林凱琳的 複合性風險事件之新聞框架對網路社群參與之影響—以815全台大停電為例 (2017),提出Tacoma ptt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風險傳播、新聞框架、線上社群參與、PTT。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Tacoma ptt,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複合性風險事件之新聞框架對網路社群參與之影響—以815全台大停電為例

為了解決Tacoma ptt的問題,作者林凱琳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複合性風險事件的傳播中,新聞框架對線上公眾參與的影響,透過815大停電事件的個案分析,藉以了解台灣不同的網路新聞媒體如何透過新聞框架傳播復合性風險以達到風險溝通,同時也從停電事件中,最多網友討論停電事件的PTT八卦板撈取主文及回文的資料,了解公眾轉貼哪些新聞網站的新聞作為風險消息的解讀依據。本研究使用意藍科技提供的Opview Insight資料庫系統撈取撈取台灣四大新聞網站的新聞,包含聯合報、自由時報、中時電子報、蘋果日報,以及PTT上的相關新聞的引用主文及回文,採用框架分析及樞紐分析法了解網路新聞媒體在事件不同階段的新聞框架及PTT網友轉貼、回應新聞的內容的屬性。研究結果顯

示,不同的新聞網站對議題的關注趨勢存在差異,自由時報、中時電子報以15日為關注高峰;蘋果日報、聯合報、PTT則以16日為議題關注高峰。此外,在複合性風險事件的傳播上,相較於風險的種類,媒體及公眾更為在意的內容是未來發生事件的可能(增量)。媒體的角色亦隨事件發展而有所不同,第一階段為中介者的角色,主要為回報事件訊息,第二、三階段轉為詮釋與促發的角色。新聞框架的效果分析結果顯示,新聞框架在風險事件發生的3日內發揮影響力。新聞框架的多元性亦對討論串的長度和立場有所影響:其中單一框架新聞所引發的討論數量最多;無框架與單一框架新聞的中立/無立場討論串之比例較高,而多框架新聞的噓文比例較高。此研究結果給予

複合性風險事件傳播實務上的建議,可作為未來危機公關處理、風險溝通的參考,若要減緩網友的負面聲浪,新聞框架不宜使用太多,但如果想引發網友熱烈討論,且討論立場非以負面立場討論,則適合使用單一框架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