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W 501 505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陽明大學 生物醫學資訊研究所 巫坤品所指導 田惟升的 裁切膜蛋白預測工具與資料庫建置 (2016),提出VW 501 505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膜蛋白。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陽明大學 生命科學系暨基因體科學研究所 呂俊毅所指導 呂宜瑾的 以實驗演化揭露酵母菌多倍體穩定性與TORC1間的相互關係 (2016),提出因為有 多倍體、實驗演化、穩定性的重點而找出了 VW 501 505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VW 501 505,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裁切膜蛋白預測工具與資料庫建置

為了解決VW 501 505的問題,作者田惟升 這樣論述:

Chinese Abstract隨著越來越多癌症與疾病相關的生物標記被識別之後,生物標記的開發在生物研究和醫學診斷已成為新興的領域。由於非侵入性的生物標記,在臨床上易於取得,針對非侵入性的生物標誌進行開發已成為一個新趨勢,也因此分泌蛋白生物標記的識別一直受到高度重視。已知大多數分泌蛋白會透過傳統的分泌途徑進行蛋白分泌,然而,有些細胞膜蛋白也會透過細胞外切被釋放到細胞外環境。由於研究發現,細胞膜蛋白的細胞外切現象參與了細胞各種不同的生理和疾病的調節過程,因此,被外切並釋放到細胞外的膜蛋白或許也可成為非侵入性的生物標記的來源之一。先前關於膜蛋白的研究顯示,只有大約2%或4%細胞表面分子的會有細胞

外切的現象;因此,很顯然,不是每一個膜蛋白都會通過細胞外切被釋放至細胞外。在此種情況下,去評估一個膜蛋白是否會從細胞中被釋放,以及識別出藉由外切釋放到細胞外並具有臨床應用潛力的膜蛋白標記,已經是重要不可或缺的。本篇論文研究首先開發出一個計算模型產生的分類工具ShedP,用以預測膜蛋白的細胞外切的現象。當ShedP與其他目前已存在的預測工具整合,我們建立了一個篩選的工具平台SecretePipe,能夠同時預測具有信號胜肽的非膜蛋白類型的分泌蛋白質和預測會藉由細胞外切現象而從細胞中被釋放的膜蛋白。我們的結果顯示,藉由整合了ShedP,SecretePipe預測分泌蛋白數據的結果勝過其他當前最先進的

預測工具。因為具備了預測膜蛋白細胞外切的能力,SecretePipe預測膜蛋白釋放至細胞外的預測能力比其他預測工具更好,也增強了SecretePipe在識別非侵入性的生物標記上應用的潛力。此外,在論文研究中也建構了關於細胞外切膜蛋白的資料庫SheddomeDB。藉由收集在公開文獻中已被證實具有細胞外切現象的膜蛋白,SheddomeDB可供生物研究和臨床人員研究查詢目前已知具有細胞外切現象的膜蛋白。 從445關於膜蛋白細胞外切研究文獻中,收錄了401個經過驗證會經由細胞外切而釋放至細胞外的膜蛋白,其中199膜蛋白尚未被已知的資料庫標註或驗證。 SheddomeDB試圖針對細胞外切膜蛋白提供全面性

的的資訊,包括膜蛋白外切機制調控和相關的功能或疾病。 SheddomeDB資料庫可用於幫助識別找出可作為生物標誌的細胞外切膜蛋白,並幫助了解膜蛋白細胞外切的生理和病理過程中的調控作用。因此,當越來越多膜蛋白被發現藉由細胞外切的方式被釋放至細胞外,並且越來越多的研究揭示膜蛋白細胞外切參與各種過程和病理調節的作用,去識別因細胞外切而釋放的膜蛋白已成為非侵入性生物標記開發和sheddome蛋白質體學領域重要不可或缺的。為了幫助在膜蛋白細胞外切的研究並提供細胞生物學家和臨床研究人員提供了有用的資料庫資源,在本篇的論文研究提供了兩個生物資訊學的專案工具。首先,整合細胞外切預測工具ShedP的平台Secr

etePipe有助於評估一個未知的或未記錄膜蛋白被切割並從細胞釋放的可能性。接著,SheddomeDB資料庫整理出目前已知存在經過實驗驗證的細胞外切膜蛋白。這兩種設計研究已可公開並利用以下的網址使用查詢 http://bal.ym.edu.tw/SecretePipe/ 以及http://bal.ym.edu.tw/SheddomeDB/.

以實驗演化揭露酵母菌多倍體穩定性與TORC1間的相互關係

為了解決VW 501 505的問題,作者呂宜瑾 這樣論述:

中文摘要在真核生物的演化過程中,多倍體或全染色體複製(WGD)被認為扮演重要的角色,特別是在植物。模式生物-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曾發生過染色體複製,從同源多倍體開始演化。雖然酵母菌的生命週期多以單倍體與雙倍體兩種狀態存在,但在自然界中仍經常觀察到多倍體的酵母菌。新生成的多倍染色體並不穩定,常有染色體缺失的問題。然而,不穩定的情形並非在染色體複製後立即發生。因此,為了觀察全染色體複製後,多倍體酵母菌的反應,我們透過人為方式,合成四倍體的酵母菌,分為八個族群,在正常的培養條件下進行實驗演化。四倍體細胞起初生長速度緩慢,隨著實驗演化的時間推進,染色體的數目仍維

持在四倍體,但生長速度的缺陷獲得改善,同時還調整了生理條件來適應環境,我們進一步想了解其後的分子機制。實驗結果顯示,四倍體酵母菌的特性改變,可能是藉由調節細胞中的蛋白質激酶-Sch9表現量來達成,並受到TORC1 (Target of Rapamycin Complex 1)或是其他路徑調控。在新生成四倍體酵母菌中,大量表現Sch9能加快生長速度;相反的,當我們在實驗演化至1000代的四倍體酵母菌中,剃除Sch9,則會削減生長優勢。結果顯示,Sch9在多倍體早期演化中扮演著決定性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