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ginal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臺灣大學 護理學研究所 余玉眉所指導 林明慧的 探討預定剖腹產初產婦於生產時的體驗及因應行為 (1998),提出Viginal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初產婦、預定剖腹產、體驗、因應行為。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獸醫學系 馮翰鵬所指導 鄭江泓的 台灣地區乳牛流產症血清學研究 (1998),提出因為有 乳牛流產症、披衣菌、新孢蟲、弓蟲的重點而找出了 Viginal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Viginal,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Viginal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探討預定剖腹產初產婦於生產時的體驗及因應行為

為了解決Viginal的問題,作者林明慧 這樣論述:

本研究屬質性研究,主要目的是以產婦的觀點,深入探討預定剖腹產初產婦於生產時的體驗, 以及她們在面對這些體驗時的因應方式,並希望能作為臨床護理人員,在面對產婦剖腹生產時, 提供適切護理的參考。研究對象的選擇採立意取樣法,在正式收集資料前, 研究者為參與性觀察者的角色,以主護護理師的角色,於產婦手術前一天(住院當天)開始 至手術後兩天,提供所需的護理照顧,並於手術當天,進行觀察初產婦於剖腹生產時之行為反應, 而將觀察內容於結束互動後,儘速摘要記錄下來,以作為進行會談時,實際收集研究資料之參考。

研究者於產後四十八小時及七十二小時,透過低結構性的會談方式,與研究對象進行各約半小時 的一對一深度訪談,再將訪談過程中,研究對象的語言和非語言行為,寫成敘述體的行為過程 記錄,並與內容分析法進行語言資料的分析。研究者並於訪談後視產婦需要,照顧研究對象至 出院當天為止。本研究共收五位預定剖腹產並施行脊椎麻醉之初產婦的資料,共計一百一十二頁 手寫與五十三頁電腦打字的行為過程記錄資料。 資料研究經整理、分析歸納後,其結果顯示,預定剖腹產初產於生產時的體驗-處於被

「自我解體」之經歷,可歸納成五大類: 面臨剖腹生產的侵犯性威脅,擔憂手術將會喪失身體 的自我控制能力,擔憂面對可能引發胎兒的不良影響,感受手術時身體界面與完整性遭受破壞, 受困於手術後支離而未能統整的軀體。 而其對於生產體驗所衍生的因應行為可分為二大部分: 試圖對「解體」威脅的因應措施、進行「自我重整」工作。 前者又可歸納成四類: 嘗試確認及掌握自身與胎兒的狀況、掌握預期與實際感受之差異, 努力維持自我控制,努力支撐下去。

後者又可歸納成三類: 拼湊碎落的身體意象,調整恢復耗損的身心精力,建立維繫與整合。 本研究依生產過程的時序變化,呈現剖腹產初產婦在手術前、手術時及手術後, 不同時空的體驗感受,及其在面對這些體驗時的因應行為。研究者也據此結果對產科護理 業務有四項建議:手術室與麻醉恢復室盡量採行個案護理、考慮允許親人進入手術室陪伴產婦、 盡早解除產婦手術後之疼痛不適、協助產婦統合生產經驗。

台灣地區乳牛流產症血清學研究

為了解決Viginal的問題,作者鄭江泓 這樣論述:

為了了解台灣地區乳牛流產疫情之發生與Chlamydia psittaci、 Neospora caninum、Toxoplasma gondii間之關係,由1997年10月至1999年2月間自台灣地區9縣市17個乳牛場,進行檢體採集及流產疫情調查,共計採得390例牛隻血清、陰道拭子,10例流產胎兒檢體及29例牧場犬隻血清,並由中興大學獸醫教學醫院分讓家犬血清26例。採得之牛隻血清以免疫酵素分析法進行C.psittaci抗體檢測,以間接螢光抗體法檢測其N.caninum、T.gondii抗體,採得之陰道拭子及流產胎兒以聚合酵素連鎖反應進行偵測C.psittaci之存在。P

CR呈陽性反應之檢體再以雞胚胎進行C.psittaci之分離,而犬隻血清則以間接螢光抗體法檢測其N.caninum、T.gondii抗體。結果在390例牛隻血清中,C.psittaci抗體陽性率為29.2% (114/390),陽性牧場比率為100% (17/17);而N.caninum抗體陽性率為33.1% (129/390) ,陽性牧場比率為82.4% (14/17);T.gondii抗體陽性率為1.1% (4/370),4例抗體陽性牛隻均來自高屏地區同一牧場,陽性牧場比率為5.9% (1/17)。在血清學與流產症關係方面,C.psittaci抗體陽性率在12個流產牧場(29.0%)與5個

對照牧場(29.7%)及63頭流產牛(33.3%)與164頭對照牛(31.7%)之間並無顯著差異(P>0.05)。N.caninum抗體陽性率在流產牧場(46.4%)與對照牧場(8.7%)及流產牛(68.3%)與對照牛(15.2%)間皆呈現極顯著差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