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 swap 使用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資訊教育研究所 楊中皇所指導 張浩置的 基於規則分類的網路入侵偵測系統之效能分析與實作 (2010),提出Windows swap 使用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入侵偵測、規則、IDS、Snort、NIDS。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Windows swap 使用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基於規則分類的網路入侵偵測系統之效能分析與實作

為了解決Windows swap 使用率的問題,作者張浩置 這樣論述:

在享受網際網路之便利與快速發展下,卻也隱藏許多網路安全危機。網路入侵偵測系統(Network-based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NIDS)的規則資料庫日漸龐大,在新的世代裡將面臨更多的挑戰。本研究分析開放原始碼(open source) Snort網路入侵偵測系統(Network-based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NIDS),依主機與網路環境之不同將其規則檔(rules)重新進行調整分類,嘗試找出最適合的規則與設定,並據此調校部署NIDS。在調校Snort之後,我們以先前蒐集之攻擊程式與惡意程式(malware)進行實驗,比較分

類前後的系統資源,驗證調校的效果。經實驗證實,採用本研究新的規則分類,可節省使用記憶體(swap) 23%,也節省CPU的負載(load average) 17%單位效能。本研究更進一步發現,規則的數量,會影響記憶體的使用率;Snort的規則比對符合與否,會影響CPU的負載(load average)。所以本研究的分類規則,能有效的減少系統資源的浪費,進而提升Snort執行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