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s進入安全模式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bios進入安全模式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汪正翔寫的 旁觀的方式:從班雅明、桑塔格到自拍、手機攝影與IG,一個台灣斜槓攝影師的影像絮語 和朱文偉李建英的 Linux C與C++一線開發實踐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ASUS筆電開機卡住有解嗎?3招教你脫離ASUS卡在logo的狀態也說明:Windows 7/2000/XP/Vista/進入安全模式的步驟 · 按下Ctrl+Alt+Del鍵,接著立即反復按下F8鍵。 · 出現「Windows 進階選項」功能表,以上下箭頭鍵選擇「安全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臉譜 和清華大學所出版 。

大同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所) 汪順祥所指導 胡旻智的 伺服器系統電源錯誤及安全失效的控制設計 (2019),提出bios進入安全模式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電源錯誤、伺服器系統、安全失效。

而第二篇論文淡江大學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班 李大中所指導 鍾欣晏的 歐巴馬政府新公共外交之研究:以美國駐中國使領館新浪微博運用為例 (2018),提出因為有 歐巴馬、新公共外交、社群媒體、中美關係、新浪微博的重點而找出了 bios進入安全模式的解答。

最後網站如何進入Windows的「安全模式」?「安全模式」是什麼?能用 ...則補充:進入 「安全模式」其實非常的簡單,只要電腦一按下電源,到準備要進入到Windows 之前的時間之後,按下〔F8〕就好,這個和「還原鍵」不同,無論您是任何的廠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bios進入安全模式,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旁觀的方式:從班雅明、桑塔格到自拍、手機攝影與IG,一個台灣斜槓攝影師的影像絮語

為了解決bios進入安全模式的問題,作者汪正翔 這樣論述:

沒有在拍照的時候,我身處在人群之中, 看見了他們眼中#不是老街 #也不是景點的台北 朱宥勳│作家 何經泰│攝影家 林君燁│傻瓜書日 Fotobook DUMMIES Day 共同主持人 林運鴻│文字工作者 阿潑│文字工作者 紀金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助理教授 張亦絢│作家 黃亞紀│亞紀畫廊創辦人 黃哲斌│新聞工作者 黃崇凱│小說家 黃麗群│《新活水》總編輯 溫若涵│《BIOS monthly》總編輯 廖偉棠│詩人、攝影師、評論家 鄧九雲│演員/作家 鄭弘敬│攝影師 鍾宜杰│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 助理教授 顧玉玲│國立臺北藝術大學人文學院 助理教授 ──一致推薦 做為一名攝影師貌似浪漫

,彷彿時時都與生活中美好的那一面為伍,能捕捉到一般人所不能見的世界。 然而在這影像環繞、美照充斥的時代,做為一名攝影師也代表要交出客戶滿意的照片,就必須永遠在主流所謂的「好照片」及自身主觀的感性間奮力一搏,在銳利畫素、修圖app、橡膠玩偶似的皮膚中,要不趨於麻木,要不就獻身努力去迎合各種攝影類型對一張好照片的要求。 本書為台灣攝影師汪正翔,繼《My Scenery Only for You:那些不美的台灣風景》後,又一本以攝影師之眼觀察台灣攝影文化熱熱鬧鬧又奇異的各種現象,思考影像如何改變現代人的行為與思維,也分析台灣社會如何定義什麼是「美」── │自拍的盛行,如何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旅遊模

式? │從明星小卡、無名小站到IG, 我們對「美照」的想像有什麼改變? │如果小學生也能拍攝出百萬畫素的昆蟲照片, 攝影師跟一根只會按快門的手指又有什麼不同? │一場在網路上看似歡樂的典禮,會不會只是攝影師很會主持活動? 作者同時也以肉身搏鬥,穿梭於公關活動、記者會、婚禮攝影各式需要「攝影大哥」的活動現場。一邊思考構圖、卡位、光線與視角,一邊還要負責控制活動現場的秩序、擺位,一切行禮如儀,只為用影像印證一場活動的美好。 看一名攝影師/藝術創作者如何在傳統攝影與數位影像的交界,在社會大眾對「美」的既定印象與創作自主之間,保有思考的可能及感性的靈光,以文字及影像記錄下那些繽紛多元、眾聲喧

嘩的台灣風景。 本書特色── ●草根版《東京漂流》 ●台灣數位時代攝影文化點評 國內讚譽── ◎《旁觀的方式》不只是一本自由攝影師的當代浮生錄,此書是一頂霍格華茲的分類帽,以略顯怪誕的歌聲吟唱、碎念、解析,逐一掃描我們的時代裡,各種由影像衍生出的,光怪陸離的行為與現象。每日起床滑開手機,影像分秒交叉繁殖,一張照片的意義日漸稀薄,如何觀看、如何思考、如何自我解嘲——腦袋清空,戴上這頂《旁觀的方式》分類帽。 ──林君燁│傻瓜書日 Fotobook DUMMIES Day 共同主持人 ◎說起攝影家、評論者汪正翔,他還有個祕密身分,就是台灣視覺藝術界 的「蜘蛛人」彼得帕克──不知道的人,可能

誤會他只是普通攝影大哥(外觀酷似被火車輕輕擦撞的彭于晏),然而在那些用單眼相機去捕捉「實在」 的夜晚,這位自由攝影師,就變身為又編織又解構概念迷宮的圖像哲學家, 而且,講話還很好笑! 《旁觀的方式》是一本充滿思想史趣味的攝影文集,是人類製造出影像? 還是影像決定了文明樣貌?攝影是窺淫般消費弱勢?還是獵奇地再現少數? 如果我們拿起相機,就自信可以「留住」真實或瞬間,這種情感恐怕是邪惡「現代攝影」統治地球的黑暗陰謀。要如何在從事攝影藝術的同時,能夠免疫思想貧弱?絕不唬爛,本書可謂「腦洞式攝影」最佳讀本! ──林運鴻│文字工作者 ◎當我還是學生的時候,我的一位前輩跟我說,高手的境界是可以將哲學悄

無聲息地化於生活的每一寸肌膚之中,直到你的所見、所思、所言無一不是哲學。 那個時候的我,根本聽不進去。在我還是學生的那個時代,追求的是另一種哲學,也就是做為學術體制的哲學。那時,我們追逐的是一種思想菁英的形象,我們自傲於自己說著俗人聽不懂的語言,在想像裡,那種桀驁的姿態是漫漫長夜裡遙遠天際中的一顆寒星,獨自璀璨。 直到我畢業後走進了社會,成了一名哲學教授,才知道,生活才是最艱難的試煉。 當學術氛圍的結界在生活世界裡被剝得一乾二淨,你才發現,別人不會等你擺開陣仗大談理論,相反的,會以委婉而不失禮的方式盡速全身而退。 課堂裡情形也一樣。 尷尬的局面有點像是一個想當俠士而跑去鑽研潛修武功的孩

子,一出山門,才發現外面的世界其實並不存在江湖。 一切都被打回原形,最終你遭遇的還是生活。 我們的生活裡有很多的專業,哲學也好,攝影也好,都只是千百種專業的其中之一。別人不會因為你是某個領域的專家,就非得停下來聽你說說你對世界的看法,除非,你是個有意思的人。除非,從你的視角看出去,原先平淡無奇的世界開始變得有趣深邃。 閱讀《旁觀的方式》給我感覺汪正翔就是那種大隱隱於市的高手。 在閱讀的過程中,你眼看他好像只是聊聊手機攝影和私攝影的微妙區 別,可其實他早已不動聲色地將拉岡的鏡象理論化於其中。你讀他輕描淡寫地聊著手機攝影的潤飾功能和美圖秀秀軟體,可是筆鋒一轉,他其實已經將布希亞的擬象概念分

析布置其中。你聽他談外拍文化,靈光一現,隨即已經調度上桑塔格對於觀看與權力關係的犀利見解。 當出版社將原稿寄給我時,我原先以為自己閱讀的是攝影,可是除了攝影,其實更多的觸動來自於哲學,來自於生活,來自於汪正翔巧妙地揉合這一切。 我自己天天的日常就是講授哲學,唯有深受其苦,才會知道能做到這些會有多難。只有那種理論思想早已化作內力,因此出手可以完全不拘泥於招 式、套路的人才能做到這種看似雲淡風輕卻又韻味跌宕的境界。 汪正翔曾對我說,自己是一個哲學系的逃兵,現在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個哲學發燒友。在反覆閱讀《旁觀的方式》過後,我想,我是再也不會相信他這個說法,下次在他面前講哲學一定要小心,免得被他看

出什麼破綻、一招斃命。 「我就是棲身在這個環境的人,只是想說出我看到的世界。」 汪正翔的新書《旁觀的方式》就以這樣平淡質樸的方式開場,然而,我覺得他看出去的風景真的不一樣,很不一樣。 那看似簡單、看似清爽的一切,實則內蘊深邃。 ──紀金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助理教授 ◎汪正翔除了會寫,也很敢寫。在這本偽裝成自白體的對話錄中,有散文最根本的真情流露,評論最有趣的一針見血,見聞錄最珍貴的險中求勝。或許,我們正迎接一個攝影與當代藝術的藤森照信的到來吧!雖然某種「攝影者的歷史反身性」是他的強項,但我覺得閱讀這本書的體驗,也像「跟著聰明人聰明,跟著好玩的人好玩」,而有什麼比這更美的嗎?關於藝術倫理

、台灣性或階級敏感度,《旁觀的方式》都讓我想到八爪章魚,絕不僵化與教條,總是非常靈動、有力與多向度。 ──張亦絢│作家 ◎超級好看的攝影論,因為汪大不只是評論家、觀察家、社會學家,更從藝術家的靈魂,寫出帶著情感的攝影思考──他使攝影更迷人了。 ──黃亞紀│亞紀畫廊創辦人 ◎在每個人都是攝影師的時代當攝影,和在每個人都是寫作者的時代當編輯,誰比較廢?我想我愛看汪正翔的廢文,他思考圖像爆炸時代裡身為攝影的意義,有時也像我被問到寫字能當飯吃嗎?我們以為自己朝著靈光走去,卻成為了一個作業員。 可悲的是,這也是我們僅擁有的。會不斷思索書裡的這些問題,意念也很簡單:想拍一張很好的照片。想寫一篇很好的

文章。但當「好」的定義逐漸遠離人的本質,人該如何理解自己存在的意義?例如不完美,例如獨一無二。 如果未來人們可以心電感應,不需文字傳達意念,不需圖像呈現畫面,我希望那時的博物館裡還有一本《旁觀的方式》,這記錄了我們最後的掙扎。 末代武士改拿相機,那就是攝影大哥。 ──溫若涵 │《BIOS monthly》總編輯 ◎汪正翔的文字讓我們驚覺藝術家的理性也可以成為他們的創造,他常常給藝術和藝術圈袪魅,三言兩語戳破皇帝的新衣,犀利如同他攝影中不知從何而來的光。 ──廖偉棠│詩人、攝影師、評論家 ◎我喜歡給正翔拍照,因為他鏡頭底下的我最像自己。讀他的攝影文章, 總是奇妙地給我許多創作的靈感,可以

關於文學關於電影。或許因為攝影的凝結,打破了約定俗成的「時間」,又或許正翔的存在(如同他的視覺),在模糊的曖昧裡透見我們忽略的那些最純粹的事物。 ──鄧九雲│演員/作家 ◎大部分的人喜歡把看似複雜的事情簡化成白話,甚至歸納分類。 而汪正翔卻是擅長讓事情擴展開來,讓它們肆意膨大,最後再撿一些漂浮在空中的塵埃來討論。 因此我跟汪的討論永遠不會到達目的地,不過我們卻都在過程中獲得意想不到的想法。 ──鄭弘敬│攝影師 ◎如同曾經爭論一時的現代與後現代議題,數位攝影究竟與底片攝影是不是同一件事,在這世代交替的節骨眼,也成為爭論的顯學。在生活逐漸被數位化全面覆蓋的當代,我們既想擺脫傳統以證成現在與

過去的不同,卻又不願徹底與傳統切斷以解釋自己來自於何方。這是當代人的矛盾與含混,是 我們與過去的自我所存在的曖昧關係。汪正翔透過了多年的實務經驗與深刻的經典閱讀,為這個議題提出了深刻卻不燒腦的反思;他既說明了攝影是什麼,也說明了攝影不是什麼;他說明了當代攝影活動的社會性,也道出了這項技術或藝術在當代的文化與政治性。 ──鍾宜杰│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 助理教授 ◎敘事有詩意,議論有機鋒,有獨到的勞動視角與批判視野,這一系列有主題的、富知識含量的抒情筆記,緊扣當下的台灣社會現實,既在地,又及時。汪正翔充滿好奇,聯想不斷,既往內挖掘,也向外展延:他帶著困惑, 不做定義,使明確的評論顯得可疑;他

自我挖苦,從外部視角檢視自身的攝 影專業,同時也以內部考查評估擺盪在藝術與技術之間的攝影角色,對創作 與現成指涉的質疑,拋出未解的謎團,邀請讀者共同思索。 ──顧玉玲│國立臺北藝術大學人文學院 助理教授

bios進入安全模式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如何進入安全模式再進入BIOS畫面之後,按下F8

伺服器系統電源錯誤及安全失效的控制設計

為了解決bios進入安全模式的問題,作者胡旻智 這樣論述:

由於中央處理器及南、北橋功能更強大及I/O 匯流排架構的改變,傳統低速的工業標準結構(ISA)轉換成低針數匯流排(LPC)、增強串列週邊介面(eSPI),傳統連接埠(Legacy port)轉換成通用串列匯流排(USB)和串列高技術組態(SATA)。高速串列電腦匯流排(PCIe)取代並列電腦匯流排(PCI),北橋晶片完全被整合進入中央處理器(CPU),南橋晶片亦整合了網路、USB、SATA、PCI Express、ACPI以及簡易的Glue Logic。伴隨著不同的中央處理器、高速匯流排、系統記憶體、積體電路及多樣的輸入輸出口設計,系統操作電壓也不在只侷限於12V、5V、3.3V及5VSTB

。 主機板電源設計是更多元化的電壓需求, 包括中央處理器電源、 中央處理器VSSA電源 、記憶體電源 、記憶體VTT電源、PCIe匯流排電源、 DMI介面電源、南橋電源..等十多種電源需求。常態直流電源錯誤及失效會造成系統重置或系統無法開啟只能透由BIOS 錯誤碼做判斷,但是如果錯誤發生在更前段可能會造成研發及維修人員查修的困難度。本論文提出伺服器系統電源錯誤及安全失效的控制設計,使用複雜型可規劃邏輯元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縮寫:CPLD)實現平台邏輯,負責電源供應器和主機板電壓調節器(Voltage Regulator;縮寫:VR)有時序的啟

動和關閉控制。任何意外的運行時主機板VR電源故障或啟動超時都會導致系統關閉,直到基板管理控制器(Baseboard Management Controller;縮寫:BMC)FW記錄並確認事件為止。

Linux C與C++一線開發實踐

為了解決bios進入安全模式的問題,作者朱文偉李建英 這樣論述:

LinuxC/C程式設計在Linux應用程式開發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掌握這項技能將在就業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本書是一本針對初、中級讀者的、貼近軟體公司一線開發實踐的書。   本書共分為19章,內容包括Linux概述、搭建開發環境、語言基礎、檔程式設計、多進程程式設計、進程間通信、Web程式設計、多執行緒程式設計、Linux下的庫、TCP/IP協定基礎、網路程式設計、網路性能測試工具iPerf簡析、版本控制和SVN工具、C跨平臺開發以及安全程式設計等。   本書適合想全面學習Linux環境下C/C語言程式設計的讀者,並可作為初中級開發人員的案頭查閱與參考手冊,也適合作為高等院校和培訓學校相關專業師

生的教學參考書。 朱文偉,電腦應用專業碩士,10多年CC 開發經驗。開發過晶片開發系統、網路單向傳輸系統、安全優盤應用系統、usbkey應用系統、密碼機評測系統等產品。精通Linux、Windows系統開發及資料庫開發技術。 第1章 Linux概述 1 1.1 什麼是Linux 1 1.2 Linux的簡史 2 1.3 Linux和Windows的比較 4 1.4 Linux主要應用領域 4 1.5 Linux的版本 5 1.6 使用哪個版本的Linux進行學習 5 1.7 Linux的特點 5 1.8 如何學習Linux 6 1.9 命令列還是圖形介面

6 1.10 電腦啟動的基本過程 6 1.10.1 按下電源 7 1.10.2 BIOS自檢 7 1.10.3 系統引導 8 1.10.4 真實模式和保護模式 10 1.11 啟動內核 11 1.12 認識Shell 11 1.13 常見的Shell 11 1.14 圖形介面和字元介面的切換 12 1.14.1 在不退出X-Window的情況下切換到字元介面 12 1.14.2 強行退出X-Window進入文字模式 12 1.14.3 設置每次開機進入字元介面 13 1.14.4 從字元介面進入圖形介面 14 1.15 Shell命令概述 14 1.16 環境變數 14 第2章 搭建Lin

ux C 開發環境 16 2.1 準備Linux虛擬機器 16 2.2 連接Linux虛擬機器 20 2.2.1 通過橋接模式連接虛擬機器 21 2.2.2 主機模式 24 2.2.3 通過NAT模式連接虛擬機器 25 2.3 通過終端工具連接Linux虛擬機器 27 2.4 搭建Linux下的C 開發環境 30 2.4.1 非集成開發方式 30 2.4.2 集成開發方式 31 2.5 搭建Windows下的Linux C 開發環境 37 2.5.1 搭建非集成式的Windows下的Linux C 開發環境 37 2.5.2 搭建集成式的Windows下的Linux C 開發環境 39 2.6

需要掌握的開發工具 49 2.7 vi編輯器的使用 50 2.7.1 vi編輯器概述 50 2.7.2 vi編輯器的工作模式 50 2.7.3 vi的基本操作 51 2.7.4 命令列模式下的基本操作 51 2.7.5 插入模式 55 2.7.6 末行模式操作 55 2.8 gcc編譯器的使用 57 2.8.1 gcc對C語言的編譯過程 57 2.8.2 gcc所支援的尾碼名檔 62 2.8.3 gcc的語法格式 62 2.8.4 gcc常見選項 64 2.9 g 的基本使用 75 2.10 gdb調試器的使用 77 2.10.1 為何要學習gdb調試器 77 2.10.2 gdb簡介 77

2.10.3 重要準備 77 2.10.4 啟動gdb 77 2.10.5 退出gdb 78 2.10.6 gdb的常用命令概述 79 2.10.7 file命令載入程式 80 2.10.8 list命令顯示原始程式碼 80 2.10.9 run命令運行程式 83 2.10.10 break命令設置中斷點 85 第3章 C 語言基礎 89 3.1 C 基礎知識 89 3.1.1 C 程式結構 89 3.1.2 注釋 91 3.1.3 變數和資料類型 92 3.1.4 標識 92 3.1.5 基底資料型別 93 3.1.6 變數的定義和C 11中的auto 94 3.1.7 變數的範圍 98

3.1.8 變數初始化 98 3.1.9 常量 99 3.1.10 操作符/運算子 103 3.1.11 控制台交互 110 3.2 控制結構 115 3.2.1 條件結構 115 3.2.2 迴圈結構 116 3.2.3 分支控制和跳轉 120 3.2.4 選擇結構語句switch 122 3.3 函數 123 3.4 函數高級話題 127 3.4.1 參數按數值傳遞和按地址傳遞 127 3.4.2 函數重載 130 3.4.3 內聯函數 131 3.4.4 遞迴 132 3.4.5 函數的聲明 133 3.5 高級資料類型 134 3.5.1 陣列 134 3.5.2 指針 145 3.

5.3 動態分配記憶體 155 3.5.4 結構體 159 3.5.5 自訂資料類型 165 3.6 物件導向程式設計 168 3.6.1 類 168 3.6.2 構造函數和析構函數 171 3.6.3 構造函數重載 173 3.6.4 類的指針 175 3.6.5 由關鍵字struct和union定義的類 176 3.6.6 操作符重載 176 3.6.7 關鍵字 this 179 3.6.8 靜態成員 180 3.6.9 類之間的關係 182 3.6.10 多態 189 3.7 C 物件導向小結 195 3.8 C 高級知識 199 3.8.1 範本 199 3.8.2 命名空間 205

3.8.3 異常處理 209 3.8.4 預處理指令 213 3.8.5 預定義宏 215 3.8.6 C 11中的預定義宏 216 3.9 字串 218 3.9.1 字串基礎 218 3.9.2 搜索與查找 227 3.10 再論異常處理 233 3.10.1 基本概念 233 3.10.2 拋出異常 234 3.10.3 捕獲異常 234 3.10.4 C 標準異常 235 3.10.5 定義新的異常 236 3.11 再論函數範本 237 3.12 字元集 239 3.12.1 電腦上的3種字元集 239 3.12.2 查看Linux系統的字元集 241 3.12.3 修改Linux系統

的字元集 242 3.12.4 Unicode編碼的實現 242 3.12.5 C運行時庫對Unicode的支援 246 3.12.6 C 標準庫對Unicode的支援 247 3.12.7 字元集相關實例 248 第4章 Linux檔程式設計 249 4.1 檔案系統 249 4.1.1 基本概念 249 4.1.2 檔案系統層次結構標準 249 4.2 檔的屬性資訊 250 4.3 i節點 251 4.3.1 基本概念 251 4.3.2 i節點的內容 251 4.3.3 i節點的使用狀況 253 4.4 檔案類型 254 4.4.1 普通檔 255 4.4.2 目錄 255 4.4.3

塊設備檔 256 4.4.4 字元設備檔 257 4.4.5 連結檔 257 4.5 文件許可權 259 4.6 Linux檔I/O程式設計的基本方式 260 4.7 什麼是I/O 260 4.8 Linux系統調用下的檔I/O程式設計 261 4.8.1 檔描述符 261 4.8.2 打開或創建文件 262 4.8.3 創建文件 263 4.8.4 關閉文件 264 4.8.5 讀取檔中的資料 266 4.8.6 向檔寫入資料 268 4.8.7 設定文件偏移量 269 4.8.8 獲取檔狀態 271 4.8.9 文件鎖定 272 4.8.10 建立檔和記憶體映射 276 4.8.11 m

map和共用記憶體對比 279 4.9 C 方式下的檔I/O程式設計 280 4.9.1 流的概念 280 4.9.2 流的類庫 280 4.9.3 打開文件 281 4.9.4 關閉文件 283 4.9.5 寫入文件 283 4.9.6 讀取文件 283 4.9.7 檔位置指針 285 4.9.8 狀態標誌符的驗證 287 4.9.9 讀寫文件資料塊 288 4.10 檔程式設計中的其他操作 290 4.10.1 獲取檔有關資訊 290 4.10.2 創建和刪除檔目錄項 293 第5章 多進程程式設計 296 5.1 進程的基本概念 296 5.2 進程的描述 296 5.2.1 進程的識

別字 299 5.2.2 PID文件 301 5.3 進程的創建 303 5.3.1 使用fork創建進程 303 5.3.2 使用exec創建進程 305 5.3.3 使用system創建進程 311 5.4 進程調度 312 5.5 進程的分類 315 5.5.1 前臺進程 315 5.5.2 後臺進程 315 5.6 守護進程 316 5.6.1 守護進程的概念 316 5.6.2 守護進程的特點 317 5.6.3 查看守護進程 317 5.6.4 守護進程的分類 318 5.6.5 守護進程的啟動方式 319 5.6.6 編寫守護進程的步驟 319 第6章 Linux進程間的通信

323 6.1 信號 323 6.1.1 信號的基本概念 323 6.1.2 與信號相關的系統調用 328 6.2 管道 336 6.2.1 管道的基本概念 336 6.2.2 管道讀寫的特點 337 6.2.3 管道的局限性 337 6.2.4 創建管道函數pipe 338 6.2.5 讀寫管道函數read/write 338 6.2.6 等待子進程中斷或結束的函數wait 338 6.2.7 使用管道的特殊情況 342 6.3 訊息佇列 342 6.3.1 創建和打開訊息佇列函數msgget 343 6.3.2 獲取和設置訊息佇列的屬性函數msgctl 343 6.3.3 將消息送入訊息佇

列的函數msgsnd 344 6.3.4 從訊息佇列中讀取一條新消息的函數msgrcv 345 6.3.5 生成鍵值函數ftok 346 第7章 C Web程式設計 354 7.1 CGI程式的工作方式 354 7.2 架設Web伺服器Apache 354 第8章 多執行緒基本程式設計 358 8.1 使用多執行緒的好處 358 8.2 多執行緒程式設計的基本概念 359 8.2.1 作業系統和多執行緒 359 8.2.2 執行緒的基本概念 359 8.2.3 執行緒的狀態 360 8.2.4 執行緒函數 361 8.2.5 執行緒標識 361 8.2.6 C 多執行緒開發的兩種方式 36

1 8.3 利用POSIX多執行緒API函數進行多執行緒開發 362 8.3.1 執行緒的創建 362 8.3.2 執行緒的屬性 367 8.3.3 執行緒的結束 379 8.3.4 執行緒退出時的清理機會 387 8.4 C 11中的執行緒類 392 8.4.1 執行緒的創建 393 8.4.2 執行緒的識別字 401 8.4.3 當前執行緒this_thread 402 第9章 多執行緒高級程式設計 406 9.1 多執行緒的同步和非同步 406 9.2 執行緒同步 406 9.3 利用POSIX多執行緒API函數進行執行緒同步 411 9.3.1 互斥鎖 411 9.3.2 讀寫鎖 4

17 9.3.3 條件變數 424 9.4 C 11/14中的執行緒同步 431 9.5 執行緒池 434 9.5.1 執行緒池的定義 434 9.5.2 使用執行緒池的原因 435 9.5.3 用C 實現一個簡單的執行緒池 435 第10章 Linux下的庫 441 10.1 庫的基本概念 441 10.2 庫的分類 441 10.3 靜態程式庫 442 10.3.1 靜態程式庫的基本概念 442 10.3.2 靜態程式庫的創建和使用 442 10.4 動態庫 445 10.4.1 動態庫的基本概念 445 10.4.2 動態庫的創建和使用 445 第11章 TCP/IP協議基礎 450

11.1 什麼是TCP/IP 450 11.2 TCP/IP協定的分層結構 450 11.3 應用層 453 11.3.1 DNS 454 11.3.2 埠的概念 454 11.4 傳輸層 455 11.4.1 TCP協議 455 11.4.2 UDP協議 456 11.5 網路層 456 11.5.1 IP協議 456 11.5.2 ARP協議 462 11.5.3 RARP協議 464 11.5.4 ICMP協議 465 11.6 資料連結層 474 11.6.1 資料連結層的基本概念 474 11.6.2 資料連結層的主要功能 474 第12章 通訊端基礎 476 12.1 網路程式

的架構 477 12.2 通訊端的類型 478 12.3 通訊端的位址結構 478 12.4 主機位元組序和網路位元組序 479 12.5 出錯資訊的獲取 481 第13章 TCP通訊端程式設計 483 13.1 TCP通訊端程式設計的基本步驟 483 13.2 協議簇和位址簇 484 13.3 socket地址 487 13.3.1 通用socket地址 487 13.3.2 專用socket位址 488 13.3.3 IP位址的轉換 489 13.4 TCP通訊端程式設計的相關函數 491 13.4.1 socket函數 491 13.4.2 bind函數 492 13.4.3 list

en函數 494 13.4.4 accept函數 494 13.4.5 connect函數 495 13.4.6 write函數 497 13.4.7 read函數 498 13.4.8 send函數 498 13.4.9 recv函數 499 13.4.10 close函數 499 13.4.11 獲得通訊端地址 499 13.4.12 阻塞通訊端的使用 504 13.4.13 非阻塞通訊端的使用 511 第14章 UDP通訊端程式設計 525 14.1 UDP通訊端程式設計的基本步驟 525 14.2 TCP通訊端程式設計的相關函數 526 14.2.1 消息發送函數sendto和sen

dmsg 526 14.2.2 消息接收函數recvfrom和recvmsg 527 14.3 實戰UDP通訊端 529 14.4 UDP丟包及無序問題 538 第15章 原始通訊端程式設計 539 15.1 原始通訊端概述 539 15.2 與標準通訊端的區別 539 15.3 原始通訊端的程式設計方法 540 15.4 面向鏈路層的原始通訊端程式設計函數 540 15.4.1 創建原始通訊端函數 540 15.4.2 接收函數recvfrom 541 15.4.3 發送函數sendto 542 15.5 乙太網框架格式 545 15.6 獲取網路介面的資訊 547 15.7 實戰鏈路層的

原始通訊端 550 15.7.1 常見的應用場景 550 15.7.2 混雜模式 577 15.7.3 鏈路層原始通訊端開發注意事項 596 15.8 面向IP層的原始通訊端程式設計 597 第16章 C 網路性能測試工具iPerf的簡析 605 16.1 iPerf概述 605 16.2 iPerf的特點 605 16.3 iPerf的工作原理 605 16.4 iPerf的主要功能 606 16.5 在Linux下安裝iPerf 607 16.6 iPerf的簡單使用 608 16.7 iPerf原始程式碼概述 609 16.8 Thread類 610 16.8.1 資料成員說明 611

16.8.2 主要函數成員 611 16.9 SocketAddr類 615 16.10 Socket 類 617 16.10.1 Listen 函數 618 16.10.2 Accept函數 620 16.10.3 Connect函數 620 第17章 版本控制和SVN工具 623 17.1 SVN簡介 623 17.1.1 什麼是SVN 623 17.1.2 使用SVN的好處 624 17.1.3 使用SVN的基本流程 624 17.2 SVN伺服器的安裝和配置 624 17.2.1 VisualSVN 伺服器的安裝和配置 624 17.2.2 SVN用戶端在Windows上的使用 6

29 第18章 C 跨平臺開發 634 18.1 什麼是跨平臺 634 18.2 C 的可攜性 634 18.2.1 可攜性的概念 634 18.2.2 影響C 語言可攜性的因素 635 18.3 設計跨平臺軟體的原則 638 18.3.1 避免語言的擴展特性 638 18.3.2 實現動態的處理 638 18.3.3 使用指令檔進行管理 639 18.3.4 使用安全的資料序列化 640 18.3.5 跨平臺開發中的編譯及測試 641 18.3.6 實現抽象 641 18.4 建立跨平臺的開發環境 642 18.4.1 跨平臺開發編譯器的選擇 642 18.4.2 建立跨平臺的Make系統

643 18.5 C 語言跨平臺軟體發展的實現 648 18.6 C 語言跨平臺的開發策略 649 18.7 建立統一的工程包 650 18.8 建立跨平臺的代碼庫 650 18.9 工廠模式與單例模式的實現 651 18.10 利用平臺依賴庫封裝平臺相關代碼 651 18.11 處理器的差異控制 652 18.11.1 記憶體對齊 652 18.11.2 位元組順序 653 18.11.3 類型的大小 654 18.11.4 使用預編譯處理類型差異 654 18.12 編譯器的差異控制 655 18.12.1 實現平臺無關的代碼 655 18.12.2 記憶體管理 657 18.12.3

容錯性的影響 657 18.12.4 利用日誌管理異常 657 18.13 作業系統和介面庫 658 18.13.1 檔描述符的限制 659 18.13.2 進程和執行緒的限制 659 18.13.3 作業系統抽象層 659 18.14 使用者介面 660 18.14.1 跨平臺軟體圖形介面的設計 660 18.14.2 wxWidgets 簡介 661 18.14.3 使用wxWidgets開發跨平臺軟體的介面 661 第19章 Linux下的安全程式設計 663 19.1 本章概述 663 19.2 密碼學基礎知識 665 19.2.1 密碼學概述 665 19.2.2 對稱式金鑰密碼編

譯技術 665 19.2.3 公開金鑰加密技術 666 19.2.4 單向散列函數演算法 667 19.2.5 數位簽章基礎知識 667 19.3 身份認證基礎知識 668 19.3.1 身份認證概述 668 19.3.2 身份認證的方式 669 19.4 密碼程式設計的兩個重要庫 670 19.5 OpenSSL的簡介 671 19.6 OpenSSL模組分析 671 19.6.1 OpenSSL原始程式碼模組結構 671 19.6.2 OpenSSL加密庫調用方式 672 19.6.3 OpenSSL支援的對稱加密演算法 673 19.6.4 OpenSSL支援的非對稱加密演算法 673

19.6.5 OpenSSL支援的資訊摘要演算法 673 19.6.6 OpenSSL金鑰和證書管理 673 19.7 物件導向與OpenSSL 674 19.7.1 BIO介面 675 19.7.2 EVP介面 676 19.8 OpenSSL的下載、編譯和升級安裝 677 19.9 對稱加解密演算法的分類 680 19.9.1 流對稱演算法 680 19.9.2 分組對稱演算法 680 19.9.3 瞭解庫和標頭檔 684 19.10 利用OpenSSL進行對稱加解密 686 19.10.1 一些基本概念 686 19.10.2 對稱加解密相關函數 687 19.11 Crypto 的簡介

695 19.12 Crypto 的編譯 696 19.13 Crypto 進行AES加解密 696

歐巴馬政府新公共外交之研究:以美國駐中國使領館新浪微博運用為例

為了解決bios進入安全模式的問題,作者鍾欣晏 這樣論述:

  近年來,網際網路與社群媒體的蓬勃發展為國際政治帶來諸多變革,其中社群媒體不只強化了國際傳播的能力、提升資訊的傳播速率,更改變了既有外交政策模式。  以此,本研究以美國於2008年正式進入的「新公共外交」時代為研究主題,探究擁有最熟嫻公共外交國家美名之稱的美國,如何於歐巴馬時期利用科技、網路之力承繼自冷戰時期以來完整的公共外交體系,並透過何種機制、法案與科技媒介加以強化新公共外交,最後,再以美國駐中國使領館官方新浪微博之運作為案例,檢視其實際的外交效能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