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6000線容量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中央大學 化學學系 諸柏仁所指導 沈哲宇的 添加劑與電場複合效應用於鋰離子電池三元系正極材料性能探討 (2020),提出bm6000線容量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鋰離子電池、雙馬來酰亞胺、電場效應。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bm6000線容量,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添加劑與電場複合效應用於鋰離子電池三元系正極材料性能探討

為了解決bm6000線容量的問題,作者沈哲宇 這樣論述:

先前鋰電池研究中發現影響鋰離子電池物性的關鍵主要源於固相電解質介面(Solid Electrolyte Interface,SEI),理想的SEI需要能夠保護電極避免電極與電解質產生不必要的副反應,此外為不阻礙鋰離子的嵌入/嵌出, SEI需要具有良好的離子傳導率才不影響電池之電性。 有鑑於此,本研究探討以特殊改質添加劑複合電場效應並探討其影響SEI 的生成組成以及改善鋰離子電池物性之效果。首先添加劑方面,本實驗以化合物AM與化合物BM進行共聚反應形成高分支網狀結構的添加劑o-AB。組成Li[Ni1/3Mn1/3Co1/3]O2/Li半電池測試,利用電子掃描顯微鏡(SEM)、X-射線光電子光

譜(XPS)、循環伏安法(CV)及電化學阻抗頻譜(EIS)進行探討。該實驗數據證實o-AB確實參與SEI的形成且能夠減少電解質的分解並鋰鹽的消耗。透過1%及3% o-AB添加量讓電池電容量經過100圈充放電後從63.3(mAh/g) 分別提升至96.7(mAh/g)及109.1(mAh/g)。 利用電場效應的方式誘導無機物順向排列以增加極片孔洞。由電子掃描顯微鏡(SEM)可以看出外部施加電場的極片孔洞確實增加,除了電解液更易滲入之外也額外提供了鋰離子充放電嵌入/嵌出的管道,使電池充放電過程中活性物質不會遭到破壞,透過電場強度3000、4500及6000(V/cm)作用下 (e3000, e4

500, e6000),100圈充放電循環後電容保持率從60.46%分別提升至89.56% (e3000)、100.76% (e4500)及100.48% (e6000)。 最後我們將添加劑複合電場效應用於鋰離子電池中,希望結合兩項技術優點為鋰離子電池帶來更優越的性能。透過五百圈長圈數測試可以看到,沒有任何修飾的電池在350圈後已經無法進行充放電,而在0% e4500電池經500圈循環後電容保持率僅15.51%。但同時添加劑與電場效應複合應用的1% e3000及3% e3000兩個比例下電容保持率分別提升為52.56%及72.14%。該結果顯示透過電場增加孔道後也讓添加劑更易滲入電極中並讓活

性物質更均勻地產生SEI反應,以至於電池能夠長圈數循環後仍能繼續維持良好的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