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9000規格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輔仁大學 管理學研究所 楊長林 、黃榮華所指導 黃玉章的 化妝品業品質系統衡量模型建構之研究 (2008),提出bm9000規格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化妝品產業、品質系統、網路層級分析法。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bm9000規格,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化妝品業品質系統衡量模型建構之研究

為了解決bm9000規格的問題,作者黃玉章 這樣論述:

早在五千年前人類已開始使用化妝品,西方化妝品使用的歷史可追溯到古埃及時代,而在東方的中國同樣可以發現使用化妝品的痕跡,早在唐朝的詩詞歌賦中就有使用胭脂水粉的蹤跡,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化妝品已是人類生活不可缺少的產品。由於化妝品產業之投資報酬率高同時在製造技術上門檻較低,因此吸引許多的廠商加入化妝品競爭市場。但各國政府對於化妝品的相關法規要求並不一致,再加上大部分的化妝品製造業者並沒有建立一套完整的品質評量系統。因此,建構出一套整合性之品質績效衡量評估模式, 藉由評估之結果以輔助企業品質管理制度之運作,變成為化妝品製造業者之重要課題。有鑑於此,本研究針對化妝品製造業品質系統特性,廣泛收集品質

系統衡量之相關文獻資料,以及訪談包括產、官、學、研之專家,以系統化之評估程序,建構化妝品製造業之整合性品質衡量模型。此整合性品質衡量模型共分為廠房與設施、人力資源、產品與製造、管控作業流程等四個策略構面。廠房與設施構面中共包含廠房設施及作業環境、品管實驗室、設備、環安作業環境設施四項策略主題及21項衡量指標。人力資源構面中共包含人員、教育訓練、文件管理、稽核、申訴與回收五項策略主題及25項衡量指標。產品與製造構面中共包含原料及包裝材料、調配及包裝、成品儲存與配送、清潔衛生、微生物管制五項策略主題及18項衡量指標。管控作業流程構面中共包含持續改善管控、產品不符合檢驗規格管控與處理、變更管制、轉包

及企約商的管制四項策略主題及17項衡量指標。對於各構面、策略主題、以及衡量指標之相對重要性,本研究應用網路層級分析法(analytical network process; ANP)考慮各指標的關聯性,計算各項目之權重。藉由此實務且科學的工具,建立客觀的品質衡量系統,以協助化妝品業者了解其品質系統的競爭優勢與缺失,以及擬定資源投入策略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