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w ix充電站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臺灣大學 臺大-復旦EMBA境外專班 湯明哲所指導 邱譽嘉的 電動車的台灣市場進入策略研究 (2015),提出bmw ix充電站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電動車、特斯拉、BMW i、新能源、PM2.5。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車輛工程系所 郭桂林所指導 陳勁宏的 插電串聯式複合電動機車之馬達與行車控制研究 (2014),提出因為有 嵌入式系統、行車曲線、比例-積分(PI)控制、定速巡航、煞車能回充的重點而找出了 bmw ix充電站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bmw ix充電站,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電動車的台灣市場進入策略研究

為了解決bmw ix充電站的問題,作者邱譽嘉 這樣論述:

由於日漸污染的空氣,在巴黎全球氣候峰會上,PM 2.5被各國廣泛討論成為話題。包括汽機車的廢氣、工廠排放的硫氧化物等,當中更可能含有戴奧辛、重金屬成分,嚴重影響人類呼吸及健康。倘若以電動車輛逐漸取代傳統車輛,除了環境及空氣品質可以提升,也可減少二氧化碳及溫室氣體排放。 台灣本島南北長度約400公里,台灣亦是電動車產業重要供應鏈,因此在得天獨厚的環境優勢下,條件十分適合發展電動車產業。以現今美國特斯拉電動車的續航技術,充一次電約為350~400公里的續航力,台灣更應該提倡電動車的商業化。本研究是從全球電動車產業分析的角度探討台灣電動車市場進入策略,除了研究電動車進入台灣市場模式,並研究各

國政府及相關法規與補助政策和充電基礎設施的配套措施,然後是研究以S公司成為電動車經銷商並與特斯拉和BMW公司進入市場策略。最後再對台灣和大陸進入電動車產業提出建議。 面對越來越大的環保壓力,油價逐漸上漲,新能源電動車勢必將取代傳統內燃機汽車。本研究希望以提升民眾接受電動車的購買意願為目的,進而加強教育民眾對於綠色環境的意識,更期待政府增列或修改相關法規並逐漸提高台灣各城市電動車充電站的數量,有利於緩解能源與環境壓力,推動電動車產業優化和消費升級,達到真正綠色環保的新趨勢。

插電串聯式複合電動機車之馬達與行車控制研究

為了解決bmw ix充電站的問題,作者陳勁宏 這樣論述:

本研究整合燃油機車現有引擎系統並結合發電機、直流無刷馬達與鋰電池,使其達到具有增程效果的串聯式複合動力系統。系統使用LabVIEW圖控式程式語言與NI cRIO-9022嵌入式監控系統,搭配自製電力與訊號整合系統進行整車的訊號量測及控制,進而分析鋰電池、發電機及馬達消耗功率的數據,以驗證增程效果,並依據電力與訊號整合系統的電力狀況及實車驗證,有四種電力模式情況,如單電力模式、雙電力模式、充電模式以及剎車能回充模式,並且使用無線AP,讓駕駛者可以透過WiFi傳輸即時車載資訊到平板電腦監控,做適當的行車操作。 本研究使用底盤動力計來模擬車輛行駛於一般道路的情形,並使用PI控制器對直流無刷馬

達下電壓命令,做定速行駛與變速行駛實驗,透過10kph、20kph與30kph定速行駛實驗,可得知鋰電池續航性能以及燃油經濟性。實驗結果續航力分別為38.64km、33.62km與30.66km,燃油經濟性分別為14.29km/ltr、19.51 km/ltr與19.28 km/ltr;在變速行駛實驗中,為了讓本研究實驗車能追隨行車曲線中的最高車速以及得知實驗車的加速性能以及續航性能,將行車曲線TES、ECE-40與JP10等比例縮小成為TES(改)、ECE-40(改)與JP10(改),實驗結果續航力分別為22.42km、23.23km與17.7km。 本研究利用直流無刷馬達具有煞車能回

充功能,將動能轉換成電能,行駛TES(改)、ECE-40(改)、JP10(改)三種行車曲線,在行車曲線中的減速滑行路段加入煞車能回充,實驗結果分別可以減少6.04%、5.96%以及9.75%馬達能量消耗。 最後,為了解決長時間駕駛所引起精神疲勞與手動駕駛時急加速所造成的功率損耗,因此設計定速巡航系統來依照駕駛者所設定車速進行定速巡航,並且通過無坡度的底盤動力計測試及實際人行道測試,實驗結果發現有使用定速巡航及煞車能回充分別可減少8.22%與7.53%馬達能量消耗。 本文所發展的插電串聯式複合電動機車,可降低百萬輛輕型機車空氣汙染問題及解決純電動車續航力不足與充電不易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