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n voyage法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bon voyage法文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下園昌江,深野知比呂寫的 法國鄉土甜點的經典本色:118道歷久不衰的地方及家庭糕點故事 和ChristopheChabouté的 孤獨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翻译'bon voyage' – 字典中文-法文也說明:翻译bon voyage · 一路平安 · 一路順風 · 一路顺风.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日出出版 和木馬文化所出版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華語文教學系 楊聰榮所指導 施怡安的 越南明鄉人的認同─以胡志明市明鄉嘉盛堂為例 (2018),提出bon voyage法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越南、胡志明市、明鄉嘉盛堂、明鄉人、族群認同、文化認同。

而第二篇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法國語文學系 胡安嵐所指導 戴旭東的 伏爾泰在《憨第德》一書中的人道主義 (2012),提出因為有 伏爾泰、人道主義、自然神論、開明專制、憨第德、馬斯洛、樂觀主義、狄德羅、法國大革命、黑奴、牛頓哲學原理的重點而找出了 bon voyage法文的解答。

最後網站捷運東門站~ bon Voyage 超激瘦赫特威靈頓靴Hunter ... - 部落格則補充:又不小心的敗家了!!! bon Voyage是法文一帆風順的意思 為in the playground旗下的輕旅行主題概念店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bon voyage法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法國鄉土甜點的經典本色:118道歷久不衰的地方及家庭糕點故事

為了解決bon voyage法文的問題,作者下園昌江,深野知比呂 這樣論述:

走出巴黎,探訪法國各地區的甜點風土歷史故事, 記錄這些深植人心,飽含質樸底蘊的日常美味。 各種鄉土甜點的命名由來及誕生故事, 所使用的麵團、奶餡以及材料細節, 並且附上11道step by step甜點食譜。   ★臉書粉專「Ying C. 一匙甜點舀巴黎」主理人、《法式甜點學》作者Ying C. 陳穎.專業審訂   ★從人文、歷史角度認識「真正的」法式甜點   ★遊遍全法各地區,掌握各區地理位置、歷史地位、飲食文化特徵   ★馬卡龍、可麗露、達克瓦茲⋯⋯台灣人也熟知的法式甜點起源故事   ★每款甜點皆列出類別、誕生背景,所使用的麵團或麵糊、奶餡、醬汁及裝飾以及材料名等資訊   ★法國

鄉土甜點小常識專欄補充更多小知識:因地區而異的馬卡龍、以布里歐麵團為基礎的鄉土甜點、甜點模型介紹、法國的節慶與甜點   ★11道step by step甜點食譜,搭配清楚步驟照片,讓人躍躍欲試   提到「法式甜點」,想必許多人腦海裡浮現的,是裝飾華麗、外型吸睛的精緻甜點。事實上,在法國許多地方,人們所吃的甜點,大多是使用手邊即可取得的奶油、雞蛋與麵粉等食材,簡單以烤箱出爐的樸素甜點。   ——以陶器烘烤的「咕咕洛夫」,僅以杏仁、糖粉裝飾   ——充滿奶油香氣的「布列塔尼奶油餅」,甜甜又鹹鹹   ——油炸泡芙麵糊再灑上砂糖,法文名叫「修女的屁」   ——品嘗「『對話』糖霜杏仁奶油派」時會發出

咔滋咔滋的聲音   ——「瑪德蓮」的誕生,源自一場宴會廚房的臨陣代打   這些沒有過多華麗裝飾的樸質點心,其實有著超越外表的歷史及淵源,各個皆有其深奧的故事。而其純粹實在的滋味,也歷經時間的考驗,人氣絲毫不減,出現在法國人的日常生活之中,長長久久陪伴、撫慰著人們。   兩位作者走訪法國境內各地區,為讀者精心挑選了118道經典鄉土甜點,除了介紹其背後的歷史與地方淵源,與節慶、習俗、宗教之間的關聯,還有使用的材料、手法等資訊,對於喜愛甜點的人來說是充滿視覺、知識與趣味的多重享受,也能在享用各款法式甜點或點心時更增加樂趣。   書末作者提供了11道經典鄉土甜點的製作食譜,都是在自家廚房就有辦法

做出來的樸實美味,也推薦給讀者自行動手做做看。  

bon voyage法文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英文當中常常會遇到很多外來語,這些從法國來的法文外來語,你都知道嗎?
訂閱阿滴英文 ▶ http://bit.ly/rde-subscribe
支持阿滴英文 ▶ http://pressplay.cc/rayduenglish

1. Bon Voyage 一路順風
2. Café au Lait 咖啡歐蕾
3. C’est la Vie 這就是人生啊(正確的是有負面之意)
4. Déjà Vu 既視感
5. Faux Pas 出包/冒犯 (社交場合上)
6. RSVP (Répondez s'il vous plaît) 請回覆是否出席
7. Grand Prix 最終大獎(大型賽車比賽如 F1)
8. Bon Appétit 祝你好胃口,享受美食
9. À la Carte 在餐廳裡為單點
10. Encore 安可
11. Touché 好的反擊(同意你的論點)
12. Fiancé / Fiancée 未婚夫/未婚妻
13. Cliché 陳腔濫調、老梗
14. Café 通常為咖啡廳這種小店
15. Genre 藝術領域的類型類別(如小說,音樂,畫作)
16. Chic 很飛炫、很潮
17. Souvenir 紀念品

上一部影片 English Corner 阿滴竟然會講髒話!? https://youtu.be/4pRPn0i6hDU
下一部影片 敬請期待!

更多阿滴:
http://facebook.com/rayduenglish
http://instagram.com/rayduenglish
http://weibo.com/rdenglish
合作邀約:[email protected]

越南明鄉人的認同─以胡志明市明鄉嘉盛堂為例

為了解決bon voyage法文的問題,作者施怡安 這樣論述:

明鄉(Minh Hương),原為明「香」,乃維持明朝香火之意。明末清初許多遺臣不肯接受清朝的統治,相繼逃往東南亞各國,而移居至越南者因以「延續明朝香火」為志,故稱之為「明香(鄉)」。由於明鄉多與越南女子通婚,故明鄉後來泛指中越混血之子女,族群登記為京族而非華族。以常理而言,混血之子女必定會較認同與融入從小土生土長的居住國(父方或母方的國籍),故明鄉後裔融入越南當今社會本在預料之中。越南當局透過賦稅與其他優待方式,使明鄉人與後來移民的華人有所區別,例如:明鄉人在某些方面的待遇等同於越南人,同時明鄉擁有自己的村社與組織。這些政策有意無意的讓明鄉人一方面融入當地,被視為越南人;一方面卻又仍可保留

自身族群的認同。直至南越政府的強入越籍、西元1975年越南政府將明鄉人歸入京族(Kinh)而非劃為獨立民族後,使明鄉人認同之維持更有探討的價值。本研究問題意識有三:一、當今明鄉人的族群登記已為京族,為何仍願意持續保有明鄉族群意識?二、當今明鄉人的族群登記已為京族,其如何維持明鄉族群之認同?三、明鄉會館作為一個文化記憶的載體,是否達到凝聚族群意識與文化認同的作用?本研究透過中文、越南文與日文文獻,梳理明鄉研究脈絡上的歷史背景,並透過親赴越南實地訪查,將明鄉認同問題聚焦於其維持認同的因素與方式,最後從訪談資料中整理歸納出明鄉嘉盛堂(Minh Huong Gia Thanh Temple)對於明鄉人

認同的正面影響與潛在危機。本研究結論可分為以下三點:一、明鄉人具有雙重認同的特性,既認同自身為明鄉人,亦認同自己是京族;二、明鄉人透過會館與祭祀活動,使其族群認同與文化認同得以保存與延續;三、即便會館對於明鄉人維持認同有所助益,但其會員與參與祭祀人數逐漸減少,可能會使明鄉人的認同越來越淡薄,而成為明鄉認同保存之潛藏危機。

孤獨

為了解決bon voyage法文的問題,作者ChristopheChabouté 這樣論述:

一部深刻描繪現代人內在情感的圖像小說,直指人最本質的精神困境:孤獨的存在 面對外面遼闊世界,未知的未來使人心生恐懼 人,該選擇孤獨過活或者勇敢迎向遼闊的世界?     歐洲漫畫詩人,克里斯多福・夏布特(Christophe Chabouté)以細緻的圖象優美呈現人心深處,永恆的孤寂感受以及追尋自由的渴望。     《孤獨》故事講述了一個畸形怪人,父母出自於關愛,將他禁閉在汪洋大海中的一座燈塔上,每天只能憑藉想像力生活。因為相貌醜怪,他一出生就被藏在燈塔中,與世隔絕,獨自生活五十多年。陪伴他的是父母留下的一本舊辭典,這也是他與外面世界的唯一連結。     在每個孤寂的夜晚,他總是憑藉著辭典與

想像力,在腦海中編織各種奇妙、荒誕、離奇的畫面。直到一位新進的水手幫助下,他才找到了真正屬於他自己的人生。     作者夏布特以獨特的緩慢節奏敘事方法勾勒出人性中關於美醜、孤獨、膽怯、恐懼、嚮往自由……等值得深思的主題。運用豐富的場景轉換和剪影、輪廓的細緻描繪,推進故事情節。同時作品也巧妙捕捉了事物在不同角度呈現的情感意象,充滿了神秘引人深思的哲學氣質。     《孤獨》是2009年安古蘭國際漫畫節入選作品,目前已有德語、日語、西班牙語、波蘭語等多國語言版本。它在2015年4月還被法國話劇導演搬上戲劇舞臺。   得獎紀錄     ★日本知名遊戲製作大神,小島秀夫連讀三次痛哭落淚,啟發他創作20

20隔離預言遊戲《死亡擱淺》的書籍之一   ★中國版,獲豆瓣閱讀網站,9.2高分   ★中國豆瓣2016年度十大好書第4名   ★簡中版豆瓣圖像小說 TOP 2   各界推薦(依姓名筆畫順序)     小深藍  圖文創作者   大人的漫畫社 漫畫推廣粉專   杰宇的法文邂逅 法國文化推廣粉專   林莉菁  旅法漫畫家/ Ulysse亂彈動漫小站站長   紙本分格 漫畫推廣粉專   高妍(Gao Yan)插畫家、漫畫家   張惠菁 作家   達瑞  詩人   霧室  設計工作室   感動好評     「想像力以及對未知的渴求,是讓我們不斷的前進主要動力。作者以各種具象化的方式,巧妙的呈現心靈成長

的過程。也讓我們深思,甚麼才是真正的『孤獨』」——小深藍 圖文創作者     「快樂的人們擅長遺忘。   《孤獨》一書採用蒙太奇的拼湊手法,讓受困於燈塔的「孤獨」以僅存的幻想與世界產生聯繫。喧囂的人群、奔騰的馬匹、未知的樂器、擱淺於海面上的戰利品。   對『孤獨』而言,他也曾是個快樂的人,直到他發現世界的樣貌不僅存於幻想,於是他不再選擇遺忘。」——高妍(Gao Yan) 插畫家、漫畫家     「本書乍看是本不多話的作品。作者用無對話或旁白的黑白圖像帶動敘事走向,有時加上狀聲詞,人物就只有水手跟獨居燈塔的男子三人。神秘的主角燈塔客雖然與世隔絕,仍試著拼湊外界事物的樣貌。島外居民少有人想跟他接觸

,無論島內外,人們其實可能都是活在自己的一葉浮島上。    船長覺得提供燈塔客食糧補給就好,水手則試著與燈塔客對話,他的善意開啟了後者生活的其他可能性。    小島不只是與世隔絕之地, 也可以是探索世界的起點。瑞士探險家,梅拉(Ella Maillart,1903-1997)鼓勵人們探索世界。想像力固然可以豐厚生活, 而離開自身之島, 試著去了解外界或他人,更需要勇氣與善意。   一起來探索燈塔客獨特的內心世界吧。Bon voyage!——林莉菁  旅法漫畫家/ Ulysse亂彈動漫小站站長     「主角自幼在海中心的燈塔獨居,伴侶是各種海中廢物、一條魚及一本字典。   整本漫畫依靠流暢且大

氣的分鏡和獨特的漫畫語言帶領,令人有一口氣看完三百多頁漫畫的衝動。   窮人最不幸的,就是得知富人的存在。   孤獨的人最不幸的,就是得知了別人多姿多彩的生活。」——紙本分格   外國媒體推薦     「《孤獨》堪稱一部發人深省的哲學漫畫,作者創造了一個異化、空虛的獨特空間,具有強烈的現實主義意味。作品的結尾正好與我的想法不謀而合,它在結束的同時又開啟了比孤獨更為深遠的課題——無私與寬容。」——漫畫家Joel Heirman     「376頁至純至深的情感,溫情和幽默,憂傷和歡喜,互相交錯,如夢如幻,它讓我思考,又讓我心碎。感謝夏布特,帶給我一段如此淒美的孤獨旅程。」——日本讀者     「

聽說製作《潛龍諜影》的小島秀夫先生連續不斷反覆讀了這本書三遍,不知不覺中落下眼淚。他在《孤獨》中讀到,自己多年以來所感受到共通的孤獨感是,這種感覺牢牢地擄獲他不放。」——日本亞馬遜讀者評語     「夏布特從來都不懼挑戰,這一回他選擇了大海作為故事背景,僅僅開頭幾頁就顯示出他過人的才氣。」——2008年法國《讀書》雜誌9月刊     「一部極簡主義的黑白作品,卻綻放出如此強烈的人性光輝。」——法國漫畫書評網

伏爾泰在《憨第德》一書中的人道主義

為了解決bon voyage法文的問題,作者戴旭東 這樣論述:

我們知道歐洲在中古時期人們因為對大自然力量的恐懼及敬畏,所表現在文學作品上都是在討論關於宗教的問題,所有的文學作品是以宗教為中心,直到十六世紀在義大利發起了文藝復興運動,歐洲的文學藝術才開始重視到人的價值。在法國伏爾泰對於宗教有若干的批判,對於人的價值比起中古世紀的文學討論宗教的價值更加重視。 社會問題不但沒有國界也沒有時空限制,伏爾泰在他的作品《憨第德》中以諷刺的筆鋒隱喻當時的社會及政治,為了就是突顯人類的愚昧及盲從,另外也表現出他對人類的關懷,藉由書中主角Candide的遭遇及其他配角的對話,他想表達對人性黑暗面的撻伐,批判不公義的法律與惡俗,更提供他理想中美好社會的藍圖;

在這本著作中作者對人關懷的面向及作品本身對後世的影響是本論文研究的動機。 本論文研究的目的在於研究伏爾泰生活的年代裏人們遭遇到的問題,在看似一切都悲慘不如意的情況下,伏爾泰怎麼建議人們自處的方式,最後討論《憨第德》對於後世又有什麼影響。 伏爾泰以諷刺的筆法寫作,在使用諷刺的筆法顯示出他所關心的問題,他的諷刺往往以人類的角度去探討所有的事物,所以我們以身為人類的角度探討伏爾泰在《憨第德》這部作品中的人道主義。 本論文研究分二部分以法國思想家伏爾泰的代表作品《憨第德》為研究題目。第一部分以伏爾泰的作品《憨第德》為研究對象,討論關於人類樂觀主義的檢視與批判。本書從主角全然相信樂觀主

義開始到遭遇到許許多多挫折,懷疑樂觀主義。懷疑的精神開啟了讀者理智。關心人類存在的問題就是「人道主義」的開端。 第一部分第一章第一節簡略介紹作者生平。伏爾泰生於1694年11月22日一個在巴黎的富有中產階級家庭,他天生聰明,能很快的背誦。伏爾泰12歲讀完培爾的著作,對其開始反對宗教狂熱、追求真理、捍衛真理的生涯產生非常大的影響。1717年春天因發表諷刺詩嘲諷攝政王與女兒亂倫關係因此第一次入獄。1725年冬天,伏爾泰挑戰Chevalier Rohan Cabot因此第二次入獄。出獄後至英國考察當地的政治制度和風俗習慣,研究英國唯物主義和牛頓物理學成就,寫成《哲學書簡》Lettres phi

losophiques哲學與政治著作,1734年在法國里昂出版遭當局查禁並開始他逃亡的生活,他還是不斷化名寫作猛烈抨擊宗教迫害、專制政府迫害人民。1778年5月30日病逝於巴黎。從作者的生平我們可以知道他的一生是不斷的在和不公不義的社會制度及不合理的宗教教條對抗,寫作是他抗爭的手段,諷刺是他攻擊的方法,即使是到處逃亡他也樂此不疲。 第一章第二節介紹伏爾泰如何表現他的人道行動,在作品上有小說「巴比倫公主」La Princesse de Babylone稱頌北歐國家的王權與人民自由根據協定而並存,農民與王公一起參與立法。在《哲學辭典》Dictionnaire philosophique中將聖

職列為一切罪惡職業之首,因為他們毫無遺憾的將人類投入愚蠢的盲目之中。接著他如同戰場上衝鋒陷陣的騎士一般從事人道救援工作,去對抗不公平的事情,努力平反幾個冤獄,例如卡拉之死、巴爾騎士之死等。第三節介紹作者的作品,伏爾泰是個作品豐富的作家,他的作品涉及悲劇歷史著作、哲學、小說戲劇等等,其代表作如下:悲劇《查伊爾》、《中國孤兒》、《穆罕默德》、《伊底帕斯王》以及歷史著作《查理十二史》、《路易十四時代》、《以卡拉之死論寬容》、《風俗論》,哲學論著《哲學辭典》、《牛頓哲學原理》,哲理詩《亨利亞特》,文學評論《趣味的聖堂》,哲理小說《如此世界》、《查第格》、《憨第德》等。不論是歷史著作、哲學、小說或是戲劇

反映作者對宗教、社會及哲學上的想法,其中理性和公正是作者在這作品所強調的主要主題。如果想對作者有更詳細的認識,論文末的附錄資料與參考書目或許可供參考。 第一部分第二章為《憨第德》做簡單的故事敘述,Candide犯了錯被逐出男爵家後,便開始一連串的旅遊行程,在旅遊中遭遇了一連串不幸的事情,打破世界一切是美好、公平的理想世界,這與德國哲學家Leibnitz 的樂觀主義 有很大的差異,藉由故事的結尾,作者建議讀者可以擁有的處世態度,也就是扮好自己的角色,努力經營自己的生活。這對於未來徬徨無措的我們是一個光明的指引。 第三章分析在《憨第德》一書中創作的背景。伏爾泰在編撰這部小說時,引用了大

量的歷史事實,例如:各地的風俗習慣,社會新聞事件,國際事件,國與國之間的戰爭等。由此可知作者並不是完全憑空想像寫出這部小說,他想用這些事件表達他個人對這些事件的想法。藉著到南美洲的異地旅遊,Candide親眼見到了不同於歐洲文化的異文化,歐洲人的經驗不再限於地中海附近的陸地,也不再限於歐洲傳統的歷史中,而在與異文化的接觸經驗中,隱含了對歐洲社會的批評。在這部小說中分別點出幾個問題。哲學上,懷疑德國哲學家的樂觀主義。在宗教上,懷疑基督教會的教義及一切宗教儀式帶給人們的瘋狂,對於教士的存在價值也給了長篇的評論,不論是哪個教派都犯了不可原諒的錯,因為教派間的爭執帶來的只有戰爭而已。在國與國之間的戰爭

上,他描述的非常的切實,因為人的無知,任由國王利用盲目的群眾挑起戰爭,造成戰爭不斷。在文學上,藉由主角來對當代文學作品作了一次完整的批評。至於對社會的評論上,他提到各種族間的屠殺、階級的不平等、婦女地位的卑賤,和人與人之間的欺騙等。在金錢的誘惑及貧窮的驅使下使得婦女願意拋棄貞潔,追尋物質上的滿足。伏爾泰攻擊邪惡教士的權力,他宣揚廢除教士,因為教士是一群貪婪、不尊重道德的人。他控訴天主教、基督教還有猶太教、回教所犯的罪行。在對政治的諷刺上,作者以輕視王侯,雖然國王很有地位,但是被推翻是時有所聞。對社會階級制度諷刺上,社會階級一直是存在的問題,同一等級地位的人才能通婚,顯示伏爾泰主張自由戀愛,每個

人都可以自由選擇自己所愛的人。對樂觀主義哲學的諷刺上,哲學家Pangloss的言論似是而非,經過正常人的思考也知道不合邏輯。伏爾泰運用暴風雨、地震、戰爭、疾病和人世間種種不幸的遭遇來戳破哲學家「一切都好,一切進行得都好,一切都進行得要多好有多好了」的言論。對人性黑暗面的諷刺上,伏爾泰的諷刺筆法是從理性出發,伸張人的基本權利貫通在著作中。這些原則表明:社會應建構得符合人的天性,人類自身則應克制自己的破壞性慾望,創造一個沒有殺戮的和平生存環境。對軍隊的諷刺上,沒有人願意失去自由去從軍,大多人都是被騙進入部隊服役,從此以後最基本的遷移自由都沒有,所謂的自由意志也僅限於別人限定的選項,正如Candid

e選擇接受何種處分,即使已經表示兩者都不喜歡,但在強迫的自由意志下他只能選擇其中一項不喜歡的處分,實在是極大的諷刺。其中作者在故事中所運用的歷史真實事件及真實的地點去支持作者所說的事件並非憑空想像。旅遊是認識世界的重要方法,伏爾泰運用書中主角到處旅遊的經歷,比較各國間的文化及風俗差異,也在比較的過程中才能發現人類的共同點及社會制度的良窳,進而支持他在書中的主張。伏爾泰使用諷刺的筆法迫使人們認識自己的無知,在本章中諷刺宗教帶來的罪惡、諷刺王權的不長久、諷刺階級制度帶給人與人之間的隔閡、諷刺樂觀主義不合邏輯的看法、諷刺人類相處時顯露出的黑暗面和軍隊裏欺騙和不人道的待遇,讓人對於自身狀況進行反思。

第四章人物分析,首先介紹小說中主要及次要的人物。主要人物有憨第德(Candide)、克妮岡蒂(Cunégonde)、潘格羅斯(Pangloss )樂觀的哲學家、馬丁(Martin)悲觀的哲學家、卡況坡(Cacambo)Candide的忠僕、-雅克(Jacques)善良的耶穌會教士、老婦人(La vieille)。次要人物有:貝利哥神父(Abbé perigourdin)打劫路人的壞教士、社會階級觀念很重的布宜若斯的總督(Gouverneur)、男爵與男爵夫人(Baron, baronne)、男爵的兒子(Le Fils de baron)、波柯克蘭爵爺(Pococuranté)、被推翻的國

王們 (les rois)。藉由人物的特性、地位及遭遇構成著作中不幸事件的組成反擊世界一切都好的說法;也反映作者所處時代的社會現象。 第二部分主題探討:探討在《憨第德》當中展現的人道主義。 第一章首先簡單介紹人道主義的起源。定義「人道主義」是理性與平等的觀念,是講求每個人存在世上應受到尊重,不分種族、國籍,要互相尊重,不要因為宗教、政治等外在因素互相仇恨、屠殺。 第二章討論《憨第德》書中人道關懷的面向。我們探究書中人物不幸的遭遇的成因來自於宗教狂熱、人為戰爭、社會風俗敗壞所造成的。伏爾泰以人道主義者自居關懷宗教、戰爭、婦女及疾病各個面向,並且提出理想國家的構想和未來世界的展望

並以中國為例子讚美中國的政治制度和宗教信仰。 伏爾泰對戰爭的抨擊可以令人們對這橫貫人類史數千年、幾乎成為人類常規的活動進行反思。 由宗教「狂熱」所引起的瘋狂與殘殺正是伏爾泰抨擊的。第五章中,伏爾泰用反諷的方式提到葡萄牙教會把幾個人抓起來當眾用小火燒,說是這麼做可以防止地震!里斯本這場可怕的儀典,明明是殘忍的迷信行為,竟被講成「美麗的火刑」(bel autodafé),同一章裡,作者還描述三個人因娶了他們的教母或把裹著雞皮的肥豬肉拿起來而被處死。伏爾泰並沒說在天主教中教母及視同母親,因此娶教母就相當於亂倫;他也沒表示猶太教不能吃豬油,就算薄薄一層肥油也在禁止之列。 伏爾泰諷刺宗

教。在第四章,伏爾泰攻擊方濟會教士。他們不是標榜聖潔嗎?教士還偷了居內宮的財物,這些教士的行為卑劣,卻打著上帝的旗號到處招搖撞騙。在第二十四章裡,吉候菲得不到父母的歡心,不要給他遺產,就把他送往修道院當修士,他不是心甘情願的。總之,捫心自問,修道院到底是慈善機構還是泯滅人性的煉獄? 戰爭,是人類自己發明出來的災難。對人民來說,戰爭意味動盪、恐怖和死亡陰影。但是戰爭卻總在發生。有些挑起戰爭的人來說,戰爭可能帶給它們的東西與帶給人民的不一樣,那是財富、土地和統治權的擴大。伏爾泰抨擊一切罪惡,當然不會放過抨擊戰爭這種大的罪惡,而呼籲和平也就成為他一生中從不鬆懈的任務。 在第三章中,作者稱

士兵為「英雄」,然而他們幹得卻是燒殺擄掠和強姦婦人的勾當。 伴隨著戰爭而來的是被焚燒的村莊和變成廢墟的城市,是生靈塗炭、對平民的屠殺和姦淫。 戰爭為什麼不斷興起?伏爾泰揭示出事統治者為著權欲、征服而把人民推入戰禍。戰士們沒有人知道它們為什麼要上戰場,它們憑國王一時喜怒或某種私欲而被驅上戰場廝殺。 表現於這些哲理小說中的戰爭場面和戰因都荒誕到了極點。不幸的是,這種殘酷的荒誕劇的確一直在現實中上演著。伏爾泰以荒誕的手法把戰爭這種人類愚行和罪惡特別刺眼地放在人們面前,催迫人們對戰爭和自身狀況進行反省,他撕開人們頂禮膜拜的那些在《憨第德》一書「英雄」的面具。 所有理性基本原則貫

通在伏爾泰一切著作中。社會應建構得符合人的天性,至少應建構得使人在其中不至因為表現自己作為理性動物的基本特性而招遭災致禍;人類自身則應克制自己的破壞性慾望,創造一個沒有殺戮的和平生存環境。 伏爾泰似乎藉女人的處境如出一轍,嘲諷理想的愛情,強調肉慾有其優勢,且男女都會為了權利和財富捨棄貞操、諾言,間接也點出當時兩性及社會階級的衝突,女性被物化或自甘為玩物的情形,他們都跳脫不出出賣色相或以勞力偷生的命運。 伏爾泰可能利用《憨第德》一書裏Eldorado國的狀況比較歐洲地區的文化。依據Eldorado國的描述,我們可以看到Eldorado在宗教、知識、君王等方面的特點:在宗教方面,Eld

orado所崇拜的是一個唯一上帝,而這宗教是「全世界所有人的宗教」;他們不向上帝祈禱,只是感謝上帝賜與他們的事物;他們也沒有教士,因為所有人都是教士。在知識方面,他們愛好科學,有放置充滿數學與物理儀器的地方。在政治上,他們有個理性的好國王,他尊重人民的自由。 最後簡單歸納伏爾泰的思想,宗教方面:他認為人可以直接和神做溝通如此免除教士從中詐財或因黨派而相互鬥爭,宗教應建立在可以理解、有規律的自然法則。哲學方面:他認為人人應該持有懷疑的精神,合理的懷疑可以讓真理越辯越明,如此免於陷入人云亦云的愚昧。自由平等方面:他除了主張信仰自由、行動自由、言論自由、法律上人人平等的觀念外,也批評自由被濫用

的現象。寬容原則方面:他認為寬容是理性的表現,一方面承認任何人都有權自己思考、自己得出結論。另一方面是承認自己認識的有限性和犯錯的可能性。維護公理方面:他認為,「儘管民族、時代、歷史條件各有不同,然而人類對於善惡、公正概念還是一致、可有普遍性」。對理想社會的實現方面:他為了實踐理想在法國和瑞士之間的費爾內實施他的計畫,他在那裡投資蠶絲和製錶工廠,由於伏爾泰的努力,這個城市成為有名的工業村,窮困的居民大部分都變成有一技之長的工人。 第三章以《憨第德》探討人道主義的影響。第一節說明對十八世紀的影響。在宗教方面:理性的看待任何其他知識上,學問不再完全依附在宗教上,逐漸傾向世俗化,貼切於人類的生

活。在哲學的影響方面:懷疑舊傳統的態度,逐漸發展出理性主義的新思想習慣。在社會與文化的影響上:伏爾泰對社會種族及階級制度認為是不公平的,他藉由社會各階級不通婚及種族奴役制度闡述社會不公平試圖宣揚這種現象,讓人們對平等一詞產生啟蒙作用。旅遊成為知識分子的風尚,公共建設林立也使城市生活的內容越形複雜。沙龍與學院成為介紹新的科學概念的場所,參加的分子不在限於貴族階級,這反映出當時歐洲社會知識的逐漸普及。也使一些哲學小說流行以虛構的人物來替作者說教。第二節說明對十九世紀的影響;在政治和政治體制方面,有代表歐洲舊勢力的保守主義,與代表新思潮的自由主義以及民族主義;在文藝方面,先有反對理性主義的浪漫主義,

繼而有反對浪漫主義的現實主義。第三節說明在二十世紀以後的影響:《憨第德》影響了查理 卓別林1918年的無聲電影「Charlot戰士」。路易斯Ferdinand Celine在他的二本小說的第1頁1932年「深夜的旅行」、1952年「破損的水管」。這部無聲電影和兩本小說的開頭,一個天真年輕人發現戰爭的恐怖就如同《憨第德》所描述的一樣。 對新聞體的影響 Le style journalistique: 《憨第德》 是一個報導關於世界地區性的報告,作品中記載巴黎社會人和藝術家專欄,並有很大的篇幅採訪罷黜的君主。對電影的影響La cinéma :伏爾泰幽默作家的《憨第德》是所有災害的迅速累積。今

日在《憨第德》的節奏更精確就像在喜劇裏一般。對文學的影響 En litérature :伏爾泰及他作品繼承人是Anatole France, Marcel Aymé et Jules Renard尖酸及玩笑的諷刺詩。1908年Anatole France寫了抨擊文章反對戰爭,取名為《l’Ile aux pingouins》。1812年控訴不寬容,取名《Les Dieux ont soif》。 最後一章為本論文結語,伏爾泰所主張的哲學觀念並沒有因年代久遠而被遺忘,在今日仍有很多人閱讀他的作品,引用他的觀點,所謂真理越辯越明,越是在混亂黑暗的時代越能彰顯他的價值所在,伏爾泰在開啟人們智慧的貢

獻是不可以抹滅的。 在忙碌的現代社會中人是很容易因為外在環境迷失生活的方向,有人追求時尚,有人沉迷於酒色,這些習慣使人越來越墮落,等到覺醒時珍貴的時間已經過去,伏爾泰說:「工作使我們避免了三大罪惡,厭倦、邪惡與貧窮。」,生活沒有目標就產生厭倦,整天無所事事就會互相比較,爭吵不斷,且慾望使人永遠不滿足。只有致力於自己喜歡的工作,從中得到滿足,並從中得到生活所需,才能使我們遠離罪惡。 《憨第德》一書以「Il faut cultiver notre jardin」做為結尾,沒有勉勵每個人追求卓越,但卻提供每個人能力可以做得到的事情,就算是一顆螺絲釘,也有他不可或缺的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