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s買賣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元智大學 財務金融暨會計碩士班(財務金融學程) 吳志強所指導 祝寧憶的 可轉換公司債交易策略研究 (2020),提出cbas買賣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可轉換公司債、CBAS、避險策略。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財務金融學研究所 李存修所指導 黃觀的 使用雙因子樹狀模型評價可轉換公司債資產交換選擇權端價值 (2018),提出因為有 可轉換公司債、可轉換公司債資產交換、可轉換公司債選擇權、雙因子模型、樹狀模型的重點而找出了 cbas買賣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cbas買賣,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可轉換公司債交易策略研究

為了解決cbas買賣的問題,作者祝寧憶 這樣論述: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為探討可轉換公司債之交易策略及績效評估,以台灣1993 ~ 2020年之可轉債資料及可放空之股票建構投資策略,利用Delta建構中性避險部位,以此分別進行可轉債及CBAS靜態及動態避險策略,並有條件篩選出適合的可轉債標的及價格,作為建構投資組合的進場點;同時使用不同目標之停利停損報酬率,作為結清投資組合之出場點。研究結果發現,利用可轉債「跟漲緩跌」的特性,配合部分避險策略,在股價上漲時,整體投資組合將因可轉債部位上漲而獲利;在股票下跌時,放空部位獲利增加,而可轉債部位損失有限,使整體投資組合依然可以維持正報酬。

使用雙因子樹狀模型評價可轉換公司債資產交換選擇權端價值

為了解決cbas買賣的問題,作者黃觀 這樣論述:

隨著台灣金融市場的活絡,能符合不同市場需求的可轉換公司債資產交換越來越受投資人歡迎,所以針對此商品的定價就變成一個重要的課題。一般來講,評價方法是將可轉換公司債資產交換拆解為利率交換及選擇權兩個部份分別評價,但因為具有可提前贖回、賣回及轉換權利等,使得選擇權端的評價變得困難。 先前的文獻主要是假設股價服從幾何布朗運動、利率服從均衡模型,再使用蒙地卡羅最小平方法來模擬未來的股價及利率的路徑,從而計算可轉換公司債資產交換選擇權端的價值。但均衡模型無法配適目前的利率期間結構,因此本文假設利率服從無套利模型並考慮股價與利率間的相關係數,以雙因子樹狀模型來計算可轉換公司債資產交換選擇權端的價值。

數值結果顯示,在本文的模型假設下使用雙因子樹狀模型,不僅能夠符合實際上市場的利率期限結構,亦可以得到與先前文獻類似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