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2鋼瓶壽命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臺灣大學 土木工程學研究所 張陸滿所指導 高慶揚的 廢棄污泥做成製程排氣除污利器之研究 (2018),提出co2鋼瓶壽命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氟化鈣污泥、中孔洞材料。

而第二篇論文中華科技大學 健康科技研究所在職專班 鍾竺均所指導 張志豪的 利用生物系統改良提升系統減毒效能之研究 (2016),提出因為有 論文的重點而找出了 co2鋼瓶壽命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co2鋼瓶壽命,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廢棄污泥做成製程排氣除污利器之研究

為了解決co2鋼瓶壽命的問題,作者高慶揚 這樣論述:

半導體工廠的污染產出無可避免,尤其在日益提升的環境保護觀念之下,改善及降低污染顯得更急迫更重要。倘若能夠利用工廠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廢棄物,加工處理後當作製程廢氣的過濾裝置,那無疑一舉兩得,使廢物變黃金,兩邊同時減廢,若還能兼具節能的效果,那將會是極為值得研究的課題。本研究利用半導體工廠廢水廠產出的氟化鈣污泥,製成選擇性中孔洞材料與觸媒,將之置入製程排氣管道中吸附HMDS及當作廢氣焚化爐的催化劑,最終將可達成上述成效,解決半導體工廠廠務端的長期困擾。本研究是以溶膠-凝膠法來製備奈米級選擇性中孔洞材料,由於含有CaF2,簡稱為CF-MCM,此選擇性中孔洞材料用來專門吸附HMDS及silane等高

沸點VOCs(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另在製備CF-MCM的過程中加入硝酸鐵製成觸媒,簡稱為Fe-CF-MCM,用以當作焚化爐內的催化劑,不但可以降低焚化爐的燃燒溫度,還同時提升VOCs的裂解效率。新製材料在使用前必然需要妥予實驗其適用性。取坊間最具代表性的中孔洞材料MCM-41當作比對標的,用來比較新製材料的物化特性。並架設VOCs及HMDS之連續反應實驗系統來測試新製材料的吸附功能及適用性。CF-MCM材料需具備高比表面積與高孔洞體積等特性,也需要具有良好的吸附HMDS等高沸點VOCs的能力。Fe-CF-MCM觸媒由於本身也是孔洞性材料,因此同樣必須檢視其特

性,並做壽命測試。本研究預期的效果是消納廢棄物、降低擾人的高沸點VOCs處理問題、降低沸石轉輪與VOCs焚化爐的維修負擔、同時又能達到節能效果。完成上述實驗後還必須在工廠實地做小型測試,驗證可行之後兩種新材料才能真正上線使用。

利用生物系統改良提升系統減毒效能之研究

為了解決co2鋼瓶壽命的問題,作者張志豪 這樣論述:

台灣部分產業在生產、營運或作業過程常常會排放或逸散一些毒性氣體,部分毒性氣體還兼具臭味之特性,這些逸散物質若未能妥善處理,除直接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也將對環境與生態造成極大之威脅。對於氣體之去除,現行之技術包括:物理吸附法、化學吸收法、氣體氧化法、電極氧化法、焚化法及生物處理技術等。其中物/化處理技術或熱處理技術受限於技術之層次、廣用性、效果與成本,未能實際應用於實場處理。而生物處理對於環境相當友善且處理成本低廉,因此,本研究擬利用改良生物製劑活性、催化礦石與改良生物反應器之硬體構形,來連續去除進氣中之毒氣或臭味。研究結果顯示,在去除氨氣200 ppm而言,以添加500倍之生物製劑效果最適合

,在停留時間20秒下,處理6小時,去除率達95.6%。相對脫氮處理,本系統在除硫處理效果較差,但經過增殖培養後,去除率可顯著提升,但仍無法令人滿意。透過固定化生物製劑、添加催化礦石與使用新製備生物製劑後,系統除硫效能又再度提升至97.5%。操作期間菌數穩定於8.5×106-3.5×107 CFU/mL,而系統pH值約在6.3-7.2,顯示反應過程處於穩定之操作環境,影響本系統之效能,主要為生物製劑活性與組成、氣體停留時間與進氣氣泡孔徑,與光照無顯著關係,若進一步進行菌相分析,發現兩株具有脫臭能力之菌株(Paludibaculum fermentans與Ectothiorhodosinus mo

ngolicum)。目前之結果顯示此改良式之生物反應系統具有應用至實場去除特定毒氣物質之潛力。關鍵詞:生物降解、生物反應器、減毒、催化礦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