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onents醫學中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components醫學中文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林椏泉寫的 駭客自首:極惡網路攻擊的內幕技巧 和馮品佳,趙順良的 (洞)見:視覺文化與美學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中文題目:第2 型糖尿病代謝症候群與微血管病變與大血管病變 ...也說明: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腎臟內科ˇ. Background: The prevalence of metabolic syndrome (Met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s high.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深智數位 和書林出版有限公司所出版 。

朝陽科技大學 建築系建築及都市設計博士班 歐聖榮所指導 梅文兵的 社區適老化建設評估指標系統的建構與運用之研究 (2021),提出components醫學中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社區居家養老、社區、適老化建設、指標系統、評估。

而第二篇論文國防醫學院 護理研究所 高啟雯所指導 望舒涵的 慢性腎臟病人自我效能、社會支持、焦慮、憂鬱與自我管理之相關性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慢性腎臟病、焦慮、憂鬱、社會支持、自我效能、自我管理、中介效果的重點而找出了 components醫學中文的解答。

最後網站'component' 的简体中文Translation | 柯林斯英语- 汉语词典則補充:'component' 的简体中文Translation of | 官方柯林斯英语- 汉语词典网上词典。10 万条英语单词和短语的简体中文翻译。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components醫學中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駭客自首:極惡網路攻擊的內幕技巧

為了解決components醫學中文的問題,作者林椏泉 這樣論述:

  本書結構   本書共12 章,可以分為三大部分。   ■基礎篇(第1 章):主要介紹一些軟體漏洞相關的基本概念,以及常用工具及漏洞分析方法,最後向讀者推薦一些相關的學習網站和書籍,方便讀者做進一步地學習和交流。   ■實戰篇(第2~11 章):是本書最主要的部分,根據不同的漏洞類型挑選不同的經典案例,用不同的漏洞分析技巧,介紹比較高效的分析方法,剖析各種常見的軟體漏洞類型、原理、利用和修復的實戰技術。同時,緊接目前熱門的行動網際網路安全問題,增加了Android 平台的漏洞分析,以保持內容與時俱進。   ■展望篇(第12 章):對未來的軟體漏洞發展趨勢做出預判,相信未來的主要戰場會

更集中在行動終端、雲端運算平台、物聯網三大方向上,並對現有的這些方向的漏洞案例進行簡介。   適合讀者群:電腦相關科系學生,資訊安全愛好者,軟體安全及行動安全相關的從業人員,軟體發展與測試人員、駭客等。                                本書特色   ►以各種類型的經典漏洞實戰講解   ►分析各種系統及軟體漏洞的成因及攻擊方法 好評推薦   過去幾年,我們見證了行動互聯網的興起、軟體漏洞戰場從PC端向行動端的遷移。本書從這個視角出發,結合實例、深入淺出、涵蓋全面,是學習軟體漏洞的絕佳之選。作者在騰訊安全應急回應中心是負責軟體漏洞的處理和研究,有著豐富的實戰

經驗。強烈推薦!--騰訊安全平台部總監  lake2   安全性漏洞的挖掘與分析是隱秘且難度較高的一門技術,系統性的學習資料更是少。本書以近年來報告出的經典漏洞為藍本,分析並講解常見的各種系統及軟體漏洞的成因及攻擊方法,透過對這些精彩漏洞實例的全面講解,相信讀者對軟體漏洞技術會有更加全面的認識,被漏洞挖掘者的聰明與智慧折服。--軟體安全專家  豐生強   一本關於二進位漏洞分析最全面的力作,本書結合新的經典漏洞與新型分析方法,深度剖析不同類型的安全性漏洞,相信能夠幫助那些希望從事安全行業的人員,為其提供更好的幫助。--阿里安全威脅情報中心安全專家  instruder   隨著互聯網的蓬

勃發展,安全性漏洞也逐年爆發。如何快速分析漏洞成因是安全研究人員必備技能。本書涵蓋各種各樣的漏洞類型,覆蓋PC端和行動端,極具實戰性和全面性,兼具實用性和時效性,是安全研究人員提高漏洞分析能力的利器。--阿里巴巴行動安全專家  dragonltx

components醫學中文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期待的政治英文影片第二集出爐了!!! 今天探討的是三位政治大咖的英文口語。再次聲明,此影片的目的不在於比較英文能力,而是提供學習者英文口語的實際操作和可以注意的小細節。對我而言,英文是一種工具,我並不覺得台灣的政治人物一定需要擁有驚人的外語能力。以下是影片中提到的一些資訊,請看完再發表評論:

關於韓市長的「晶晶體」: http://bit.ly/2kENRVv

★★★★★★★★★★★★

英文口語評估指標

• 是否到達溝通目的
• 考量語境/當下場景
• 詞彙資源
• 文法範圍和正確度
• 連貫性和流暢度還有發音

★★★★★★★★★★★★

韓國瑜(1957年6月17日-),中華民國政治人物,中國國民黨,現任高雄市市長,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專修學生班40期、東吳大學英國語文學系文學學士、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法學碩士。

EDIT: New Sample (08.21.2019): https://youtu.be/1xrcXcZvAko?t=148 (請先看完我們的分析)

最先去搜尋的是ICRT全英文的專訪,但是大部分影片和錄音檔都被刪除,只留下一些片段: https://youtu.be/zDYhd7XiSUQ?t=12 (Vid 1)

•prosperious -- prosperous Kaohsiung
•We will hire the English teacher so that we can save money -- cause, effect relationship?
•intelligible English pronunciation but spoke in short phrases

https://youtu.be/3helP_n9jY8?t=481 (Vid 2)

•唸稿子的時候有適當的停頓, 英文語調也有上下的起伏
•met--made, we have made the impossible possible
•in everyone eyes--in everyone’s eyes
•longing for better tomorrow --longing for a better tomorrow
•整體上來說沒有什麼問題...
•很難去評估真正的英文口語能力,畢竟是念稿子
•從詞彙量而言,至少足夠回應一般生活類問題
•因為句子還蠻短的,所以沒有什麼語法錯誤
•口音是一定有的,但是算標準,可以聽得懂
•短句的流暢度沒有大問題,但是連貫性可以增加

★★★★★★★★★★★★

郭台銘(英文名:Terry Gou,1950年10月18日-),中華民國企業家,新北板橋人,籍貫山西省晉城縣,臺灣省立板橋中學初中部、中國海事專科學校(今臺北海洋科技大學)航運管理科畢業,是鴻海科技集團(富士康)和鴻海精密的董事長兼總經理。以個人資產705億美元名列富比士億萬富翁列表中的第7大富豪,同時也是臺灣首富。2019年4月17日,郭台銘宣布投入中國國民黨的202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黨內初選。

郭台銘 - 企業領袖高峰會演講 APEC CEO Summit 2013: https://youtu.be/c733wqJup_I?t=175

•聽完他的對答覺得講得很好
•應該已經在商業界上運用英文三十幾年了
•1985就建立在美國一家分公司
•因為是商業場合,講的話算官方但直接
•以流暢度來說,會給高的評分
•英文詞彙上應用專業術語 (e.g., key components, technology integration)
•不熟悉字型的變化 morphology/word form--manufacture, manufacturing, manufacturer --we emerged as an electronics manufacturer; we innovation designer --no be verb; we are use all component and integration --we utilize component integration testing?, etc.)
•發音也蠻多問題的
•猜測他應該是有在練英文口語
•應該沒有太多寫作上的需求
•猜測他學習英文的方式是蠻自然的
•沒有花額外的時間在學習文法,刻意的去修正自己的錯誤
•學習英文的只是為了工作需求
•說話有連貫性也有技巧,但是無法精準表達意思
•在特定場景的口說上應該是沒有問題,因為重複性高而且大概可以猜出他會講什麼
•說實話,表現超出預料

★★★★★★★★★★★★

柯文哲(1959年8月6日-),中華民國著名外科醫師、無黨籍政治人物。現任臺北市市長。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畢業,曾任臺大醫院急診部醫師、臺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臺大醫學院教授,2014年宣布參選臺北市市長選舉,並以「在野大聯盟」為號召,同年當選臺北市第15任直轄市市長,成為臺北市改制直轄市後首位無黨籍市長。2018年,參選臺北市市長並成功連任。

https://youtu.be/ffIxQ27jUdQ?t=159

•首先媒體對柯市長太嚴格了
•常講英文的時候是為了開玩笑「柯式幽默」
•在這個影片當中他確實有看稿子
•and da today
•today (stress on the second syllable )
•medical (stress on first syllable)
•metary -- military
• problems cause by L1 interference
•從語音結構上來看,中文是一種「音節計時語言(syllable-timed language)及「聲調語言」(tone language),每個字由一個音節構成,唸起來各音節輕重相當且時間大致等長,而且每個字有自己的聲調;但英語是一種「重音計時語言」(stress-timed language)及「語調語言」(intonation language),每個字的音節數不一,由各音節是否有重音來決定其輕重、長短與音階高低,而重音落於何處也會決定其語意之不同。

-campus.cavesbooks.com.tw

•One of the most noticeable features of English is that some of its syllables are strong while many others are weak” (Roach, 2000, p81). English stress pattern is manifested through syllable length, loudness and pitch. In other words, stressed syllables are longer, louder and higher pitched than unstressed ones. Sometimes one word that is stressed differently may have different grammatical functions and meanings, for example, the homographs “record” (verb) and “record” (noun). “Record” has the stress on second syllable when it is a verb, and it has stress on the first when it is a noun. The shift of the stress even makes a noticeable difference to the sound of the vowels, for instance, “e” in noun “REcord” is pronounced as /e/, but /ɪ/ in verb “reCORD”.

-http://ec-concord.ied.edu.hk

•coal values -- core values
•freedom, tolerance, rule of law
•用詞大致上是正確的雖然還是有字形上(word form)的問題
•expensive -- expense
•每個句子都很短,但還是有溝通的功能
•蠻多文法的問題
•個人認為是有知識和魅力的一位候選人
•聽他用英文演講一段時間真的有困擾,因為沒重音,很難辨識重點
•講話沒有太多語調和節奏,在英文發音裡面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
•會導致聽者需要完全專注他每一個字才能辨識他在說什麼
•不覺得每一個政治人物都需要英文,有專業和可靠的翻譯輔助,就覺得不會是一種困擾
•英文是一種工具,多一種工具就多一種選擇,但這種工具用不好時也有可能會造成一些誤解

★★★★★★★★★★★★

在此提供我的「心智圖詞彙攻略」課程: https://bit.ly/2teELDq

英文學習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ericsenglishlounge/

還有Howard老師《會走路的翻譯機,神級英文學習攻略本》的傳送門 http://bit.ly/2DfGrhH

★★★★★★★★★★★★

同時也再次感謝炙瞳夢 RED FILM幾位大導演和貓哥的友情協助,幫我們拍攝和剪接出如此精彩的影片!

★★★★★★★★★★★★

社區適老化建設評估指標系統的建構與運用之研究

為了解決components醫學中文的問題,作者梅文兵 這樣論述:

面對全球老齡化所帶來持續性養老壓力,各國政府都開展了行之有效的辦法來應對本國人口老齡化問題。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房地產行業的興起,社區居家養老已經成為中國的主體養老模式,据數據統計,中國90%的老年人選擇社區居家養老。但不能否認的是,社區建設之初,較少考慮到老年人的養老需求,因此如何構建符合社區居家養老模式下社區適老化建設便成為政府、養老產業界和學術界共同關心的問題。基於此,本論文借鑒國內外相關建設和發展經驗,通過質性研究和量化分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構建出社區居家養老模式下社區適老化建設評估指標體系,並選取中國珠三角地區4個典型社區進行實證運用,以期提出適合社區居家養老模式下社區適老化建設的對策

建議和改善策略。具體內容如下:首先,透過文獻資料調研、政策文本分析和老年扎根訪談的方式,運用質性研究方法,初步選取社區居家養老模式下社區適老化建設的51項評估指標;其次,將上述51項指標編制成模糊德爾菲法專家問卷,運用模糊德爾菲法,邀請官、產、學界專家對51項指標的重要值進行評量,根據專家共識值和門檻值的設定,最終篩選出48項社區適老化建設指標;再次,將上述48項指標的重要度和表現度,編制成問卷針對社區居家老年人及其相關群體進行廣泛調研,透過576份有效調研數據,運用因素分析法,構建出社區居家養老模式下社區適老化建設的4項準則、9項次準則和48項指標的評估指標系統;另外,將社區適老化建設評

估指標體系,編制成模糊層次專家問卷,邀請官、產、學界專家對各層級評估指標的相對重要值進行評量,運用模糊層次分析法,計算出社區適老化建設評估指標體系各層級指標的權重值;最後,透過本研究構建的社區適老化建設評估指標體系,選擇中國珠三角地區城市、城郊、城鎮、農村等4個典型社區進行實例驗證,客觀科學評估該社區適老化建設的狀況並根據評估數據提出改善策略。社區適老化建設評估指標的研究,是可以涵蓋多面向的研究,這不只是針對現有社區的適老化建設狀況進行評估,從其中辨識適老化建設的不足之處並提出改善建議,也可以於社區規劃建設前段作業時,協助相關部門有效的篩選建設指標並進行決策,以尋得符合社區居家養老產業需求之切

實適老化表現。本研究最期待的是藉由社區適老化建設評估指標,提升社區適老化建設成效和社區居家養老品質,進而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質和生活滿意度,幫助老年人成功老化。

(洞)見:視覺文化與美學

為了解決components醫學中文的問題,作者馮品佳,趙順良 這樣論述:

  視覺影像影響當前社會生活的形構與認知,我們透過各種媒體所看到的事物,早已被意識形態所滲透,成為不同權力關係與美學相互角力的產物。   跨領域的視覺文化研究方興未艾,研究對象與方法也各異,吸引眾多研究者投入。本書是台聯大國際文化研究中心所屬視覺文化研究群出版的第一本專書,集合了各種視覺影像模式以及視覺研究的方法,充分展現跨領域視覺研究的學術活力。   第一篇「文化視角:觀看台灣」從台灣電影、劇場、音樂舞曲展演,以及藝術與政治的辯證,討論台灣視覺文化的不同面向。   第二篇「美學視角:西方觀影」以「現代∕後現代主義」、「拉岡的精神分析」、「性別研究」,以及「時間哲學」等不同理論,分別討論四

位歐洲導演的電影文本。「女性意識與女性∕怪物身體」、「街頭攝影與城市漫遊者」,以及「民族誌人類學」,則從不同面向進行攝影研究。 作者簡介 馮品佳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英美文學博士,現任交通大學外文系暨外國文學與語言學研究所教授及中華民國英美文學學會理事長。曾任交通大學教務長、外文系系主任、電影研究中心主任、美國哈佛大學訪問學者、中華大學兼任講座教授、比較文學學會理事長。曾獲2007、2010國科會傑出研究獎。主要研究興趣在於英美小說、女性書寫、離散文學、少數族裔論述以及電影研究。 趙順良   英國倫敦大學(大學學院校

區,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歐洲比較文學博士,現為國立交通大學外文系助理教授及中華民國英美文學學會秘書長。研究興趣為詩學、美學、(視覺)修辭學、歐洲浪漫主義與現代主義。專書Rethinking the Concept of the Grotesque: Crashaw, Baudelaire, Magritte(2010),由牛津大學歐洲人文研究中心(EHRC)編輯,為英國比較文學學會(BCLA)系列叢書Legenda Studies in Comparative Literature第22冊。 馮品佳   交通大學外文系暨外國文學與語言學研究所教授及中華民國英美文

學學會理事長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英美文學博士,現任交通大學外文系暨外國文學與語言學研究所教授、中華民國英美文學學會理事長及國科會外門學門召集人。曾任交通大學教務長、交通大學副教務長、外文系系主任、電影研究中心主任、美國哈佛大學訪問學者、中華大學兼任講座教授、中華民國比較文學學會理事長、中華民國英美文學學會理事以及比較文學學會監事。曾獲2007、2010國科會傑出研究獎。主要研究興趣在於英美小說、女性書寫、離散文學、少數族裔論述以及電影研究。 謝世宗   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美國耶魯大學東亞語文研究所博士,現任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助理教授。主要研究興趣為台灣新電

影、台灣戰後小說、文化研究理論與敘事學。目前從事的研究包含侯孝賢電影與文學的關係研究,以及台灣文學、經濟發展和殖民論述的關係研究。論文散見《中外文學》、《文化研究》、《台灣文學研究學報》等期刊。 蘇子中   臺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教授、中華民國比較文學學會副理事長及Concentric: Literary and Cultural Studies期刊主編   美國華盛頓大學(U. of Washington)比較文學博士,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教授、中華民國比較文學學會副理事長及Concentric: Literary and Cultural Studies主編。曾任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外文

系系主任與語文教學研究中心主任、美國哈佛大學及普林斯頓大學訪問學者、中華民國英美文學學會理事。主要學術研究與教學興趣集中在戲劇劇場和文學理論兩大領域,特別專注於20世紀歐美劇場的演變與德法兩國從現代到後現代批評理論的流變。對歇斯底里與憂鬱症等精神分析議題頗多涉略。近年來則將研究焦點轉向劇場史、表演理論與表演研究。著有專書The Writing of the Dionysian: the Dionysian in Modern Critical Theory (1995), The Anatomy of Hysteria: What It Is, with Some of the Kinds,

Causes, Symptoms, Representations, & Several Critiques of It (2004);其他相關著作、導讀及表演藝術之評論文字散見各期刊與雜誌。 顧正萍   輔仁大學中文系、跨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   畢業於輔仁大學中文系、法國巴黎第十二大學法國現代文學所、法國第十二大學比較文學所。曾任職於醒吾技術學院,現職於輔仁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跨文化研究所(前比較文學研究所)。研究範圍包括比較文學、文學理論(尤其是敘事學)、電影理論、電影美學。曾獲香港大學九十周年紀念與黎青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獎第二名。曾任《輔仁大學國文選》編輯委員與撰稿人,以及其他編

輯的論文集與期刊。目前研究楊德昌的電影作品。 林建廷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文學系博士生   目前就讀於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文學系博士班。主要研究興趣包括文化研究、全球化研究、(殖民)現代性與醫學/身體、亞洲研究、跨國文化與情感政治、酷兒/離散文學與族裔研究。 劉紀蕙   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教授   美國伊利諾大學比較文學博士。現任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教授。曾任輔仁大學英文系主任,輔仁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所長,台灣文化研究學會理事長,美國哈佛大學傅爾布萊特訪問學者。主要研究領域為東亞現代性問題、台灣文學與文化、當代歐陸哲學:政治-倫理-美學 、精神分析與文化研究、跨藝術研究。

出版專書:《文學與藝術八論》(三民書局 1994)、《孤兒.女神.負面書寫:文化符號的症狀式閱讀》(立緒出版社、《心的變異:現代性的精神形式》(麥田出版社 2004),以及《心之拓樸:1895事件後的倫理重構》(行人出版社 2010)。 趙順良   交通大學外文系助理教授及中華民國英美文學學會秘書長   英國倫敦大學(大學學院)歐洲比較文學博士,現為國立交通大學外文系助理教授及中華民國英美文學學會秘書長。研究興趣為詩學、美學、(視覺)修辭學、歐洲浪漫主義與現代主義。專書Rethinking the Concept of the Grotesque: Crashaw, Baudelaire, M

agritte (2010),由牛津大學歐洲人文研究中心(EHRC)編輯,為英國比較文學學會(BCLA)系列叢書Legenda Studies in Comparative Literature第22冊。 陳建龍   台灣大學外文系博士生   畢業於國立中山大學外文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英語研究所,現就讀於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博士班。現為世新大學、台北醫學大學兼任講師。曾獲荷蘭萊頓大學漢學獎助金及楊景邁教授學術研究獎學金。論文曾發表於《英美文學評論》。目前主要研究興趣為幽默研究、禮物理論。 段馨君   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副教授及交通大學人文社會中心研究員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UCLA)劇場系博士,現任國立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副教授及國立交通大學人文社會中心研究員。曾兼任於國立清華大學外語系、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與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表演研究所。曾任中央研究院短期訪問學人。研究範圍包括跨文化劇場、西洋戲劇、莎學、表演研究、女性主義及台灣現代劇場。興趣電影與舞蹈。著有Intercultural Theatre: Adaptation and Representation, Alternative Theater in Taiwan,《跨文化劇場》、《凝視台灣當代劇場》、《台灣當代劇場:跨文化、女性主義與表坊》, “A Hakka Musical.” Asian Th

eatre Journal (Fall 2011) (AHCI)。 賴雯淑   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副教授   美國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與藝術教育博士。曾於德州San Angelo市的州立大學擔任藝術與音樂學系助理教授,現任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副教授。研究範圍包括攝影與電影的互文性研究、跨領域的藝術多媒體研究,創作則以複合媒材與影像探討關切的議題。著作除論文外,出版有《未完成的影像》(2007)與《內在之光》(2010)兩本創作專書。 劉瑞琪   陽明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院院聘副教授   台大外文系學士與藝術史研究所碩士、美國布林茅爾女子學院(Bryn Mawr College)藝術史系碩

士與博士。曾任職於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暨社會學研究所,目前為陽明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院院聘副教授。研究興趣包括西洋近、當代藝術史與視覺文化,對性別與認同的議題、理論、與實踐涉獵尤深。最近十年專注於開拓西方女性攝影家的研究,成果曾獲中央研究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著有專書《陰性顯影:女性攝影家的扮裝自拍像》(2004),並發表研究論文於英美與台灣的學術期刊,包括Woman’s Art Journal, History of Photography等等,涵蓋了Diane Arbus, Claude Cahun, Helen Levitt, Sally Mann, Mary Elle

n Mark, Cindy Sherman, Francesca Woodman等等攝影家。 曾少千   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副教授兼藝文中心主任   美國愛荷華大學藝術史博士,現任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副教授,兼藝文中心主任,並參與臺灣電影《醫生》、《停車》、《第四張畫》的製作。曾任職於國立歷史博物館和淡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要研究領域為現代與當代藝術,特別關注自然史與視覺文化的關聯、攝影與風景再現、以及烏托邦主義、藝術機制、大眾文化、圖像和文本的運用等課題,發表多篇論文於國內外學術期刊和合輯,並主編展覽圖錄 。 林文玲   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暨族群與文化研究所副教授   德國哥廷根大學

人類學哲學博士,現任教於國立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暨族群與文化研究所。曾任台灣民族誌影像學會理事長,以及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策展人。研究領域包括視覺人類學、民族誌影像、原住民影像媒體與性別研究。主要著作包括期刊論文〈米酒加鹽巴:「原住民影片」的再現政治〉(2001)與〈翻轉漢人姓名意像:「請問『蕃』名」系列影片與原住民影像運動〉(2005)。專書論文部份〈轉化中的文化身份:以台灣原住民影片為例〉(2005)收錄於《文化、族群與社會的反思》,以及〈螢幕中的台灣原住民〉(2009),收錄於《異文化與多元媒體》一書。

慢性腎臟病人自我效能、社會支持、焦慮、憂鬱與自我管理之相關性研究

為了解決components醫學中文的問題,作者望舒涵 這樣論述:

背景:全球罹患慢性腎臟病的人口數不斷的增加,台灣每年因為末期腎臟病而需要透析的透析發生率亦逐年上升。慢性腎臟病會增加病人發生心血管疾病及死亡風險,後續也衍伸出需要透析或者腎臟移植的問題,增加龐大的醫療支出。此外,病人也經常面臨了憂鬱、焦慮等心理困擾。研究指出,慢性病自我管理可以增強慢性病人健康行為及健康狀態、改善生活品質,並且降低併發症機率、住院率以及住院天數。自我效能為慢性腎臟病人自我管理行為的關鍵因素,然而目前國內關於慢性腎臟病人的自我效能、社會支持、焦慮憂鬱情形及自我管理之相關性研究有限,尚未有相關之研究探討。目的:探討慢性腎臟病人的自我效能對於社會支持及焦慮、憂鬱情形影響自我管理的中

介效果與相關性。方法:本研究為橫斷式相關性研究,在北臺灣某醫學中心的腎臟內科門診收案。以立意取樣招募慢性腎臟病人,使用自填問卷評估病人社會支持、焦慮、憂鬱、自我效能與自我管理之現況,問卷包括「社會支持量表」、「中文版醫院焦慮憂鬱量表」、「慢性腎臟病人自我效能量表」及「慢性腎臟病人自我管理量表」。基本人口學變項及疾病特性變項進行描述性統計,並分析基本人口學變項、疾病特性、社會支持、焦慮、憂鬱、自我效能與自我管理之關係,以及自我效能之中介效果。結果:本研究收案期間為 111 年 1 月至 111 年 4 月止,共收集 168 份有效問卷,病人平均年齡為 62.99 歲(SD=13.41),以 CK

D stage 3 居多,eGFR平均為 42.31(SD=23.53) ml/min/1.73m2。慢性腎臟病自我效能量表的平均得分為 193.55 分(SD=38.42)、慢性腎臟病自我管理量表平均得分為 83.43分(SD=15.10)、社會支持量表平均得分為 32.95 分(SD=7.23)、醫院焦慮憂鬱量表平均得分 12.58 分(SD=5.5),其中焦慮分量表的平均得分為 4.54 分(SD=3.31),憂鬱分量表的平均得分為 8.03 分(SD=3.35)。複迴歸分析顯示BMI、未戒菸、焦慮、憂鬱以及自我效能為自我管理之預測因子。中介效果分析顯示自我效能為憂鬱及自我管理的部分中介

因子,且為社會支持及自我管理的完全中介因子,焦慮對於自我效能中介效果具有調節作用。結論:BMI、未戒菸、焦慮、憂鬱以及自我效能為自我管理之預測因子,自我效能為憂鬱及自我管理和社會支持及自我管理的中介因子,焦慮情形會干擾社會支持對於自我效能的正向效果。因此,若能提供適當的介入措施,降低病人的焦慮、憂鬱,提升自我效能,則可能增強病人自我管理,幫助疾病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