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upling agent中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電子工程系 魏榮宗所指導 張泉泉的 微型電網分層控制策略研究 (2021),提出coupling agent中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微型電網、下垂控制、功率分配、電壓穩定、小信號穩定性分析、虛擬複阻抗、全域滑動模式控制、分散式二級控制、電壓/頻率恢復、功率優化分配、模糊類神經網路。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 郭昭吟所指導 郭憲治的 製備適用模擬太陽光之氧化鉍/蒙脫石/二氧化鈦光觸媒降解揮發性有機物1,2-二氯乙烷之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二氧化鈦、蒙脫石、氧化鉍、1,2-二氯乙烷、模擬太陽光的重點而找出了 coupling agent中文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coupling agent中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微型電網分層控制策略研究

為了解決coupling agent中文的問題,作者張泉泉 這樣論述:

微型電網(Microgrid)作為一種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分散式發電(Distributed Generation)的方法,可被用於解決偏遠地區的發電問題或為關鍵負荷提供不間斷供電。為了保證微型電網的可靠性和經濟運行,首要任務是維持系統電壓/頻率穩定和實現分散式發電單元之間功率的精確分配。微型電網通常運行於中低壓電力系統中,其線路阻抗主要呈現電阻電感性,傳統的P-f/Q-U下垂控制(Droop Control)性能不佳,雖然可通過採用虛擬複阻抗(Virtual Complex Impedance)的方法,使線路阻抗中的電阻分量被虛擬負電阻抵消。但由於存在線路阻抗參數漂移和估計誤差等問題,若虛擬

負電阻設計不當會導致系統不穩定。本文根據中低壓微型電網的線路參數特點,採用P-U/Q-f下垂控制,並且在控制迴路中引入由虛擬負電感和虛擬電阻組成的虛擬複阻抗,其中虛擬負電感用於減小系統阻抗中電感分量引起的功率耦合(Power Coupling),虛擬電阻用於增強系統中的電阻分量,並且調整阻抗匹配度以提高功率分配精度。然而此作法功率分配仍然會受到系統線路阻抗參數的影響。此外,下垂控制結合虛擬阻抗方法易引起電壓偏差問題。因此本文研究了一種新型的基於虛擬複阻抗的穩壓均流控制方法,在不受線路阻抗參數變化影響的情況下實現精確的功率分配,並且提高電壓品質。本研究同時建立基於所提出方法的微型電網系統小信號模

型(Small-Signal Model),用於分析系統的穩定性和動態性能,同時為控制器參數的設計提供理論依據。分析結果表明,所提出方法對線路阻抗參數漂移和估計誤差具有強健性,並且使系統具有較大的穩定裕度和較快的動態響應速度。再者,本文針對微型電網併聯逆變器的有功功率分配和電壓偏差問題探討,基於全域滑動模式控制(Total Sliding-Mode Control)技術重新設計功率-電壓下垂控制器和內迴路電壓調節器。首先,針對功率-電壓下垂控制回路,定義有功功率與公共耦合點(Point-of-Common-Coupling)電壓幅值之間的下垂控制關係誤差。然後通過採用全域滑動模式控制以獲得新的

下垂控制關係,從而同時實現有功功率分配和電壓幅值恢復。由於全域滑動模式控制方案可為系統提供快速的動態性能和強健性,高精度的暫態有功功率分配也可在不受線路阻抗影響的情況下被實現。更進一步,本文針對微型電網提出基於自我調整模糊類神經網路(Adaptive Fuzzy Neural Network)的分散式二級控制(Distributed Secondary Control)方案,以實現電壓/頻率恢復和最優功率分配。首先,建立微型電網動態系統模型,該模型由逆變器介面分散式電源模型和微型電網電力網絡模型組成,其中分散式電源模型可通過具有最優有功功率分配方案的初級控制器的動態模型來表示。微型電網電力網絡

模型由潮流動態模型和負荷模型組成。然後定義基於一致性演算法的誤差函數,並提出基於模型的全域滑動模式控制技術來處理同步和跟蹤問題。為達到無須詳細動態控制設計,本文設計自我調整模糊類神經網路方案來模擬全域滑動模式控制律,以繼承其快速動態響應性能和強健性。同時,所提出的自我調整模糊類神經網路控制方法可以解決全域滑動模式控制對微型電網動態模型精確資訊的依賴。藉由投影演算法(Project Algorithm)和李雅普諾夫穩定性(Lyapunov Stability)定理,推導模糊類神經網路的參數自我調整調節律,以保證基於自我調整模糊類神經網路的分散式二級控制系統的穩定性。本文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和優越性

將通過數值模擬和實驗進行驗證。

製備適用模擬太陽光之氧化鉍/蒙脫石/二氧化鈦光觸媒降解揮發性有機物1,2-二氯乙烷之研究

為了解決coupling agent中文的問題,作者郭憲治 這樣論述:

本研究藉由蒙脫石摻雜於二氧化鈦製備不同比例之蒙脫石/二氧化鈦固定式光觸媒(MT);透過UV-Vis、FE-SEM、XRD、XPS及FT-IR進行物理性質分析;並探討不同比例光觸媒於無氧環境之批次實驗系統以模擬太陽光/紫外光照射降解1-2,二氯乙烷成效;且探討於最佳成效MT光觸媒中加入氧化鉍製備氧化鉍/蒙脫石/二氧化鈦光觸媒(BMT)之成效。UV-Vis顯示BMT光觸媒皆具兩處吸收波長,且其中一處位於可見光波段;SEM顯示光觸媒表面無明顯變化且存在蒙脫石;XRD顯示光觸媒同時具銳鈦礦及金紅石晶相,且未觀察到其他雜質;XPS顯示MT光觸媒具Ti2p3/2及Ti2p1/2及Si2p元素,且BMT光

觸媒具有Bi2p7/2及Bi2p5/2元素;FT-IR顯示光觸媒具Ti-O、Ti-O-Ti、H-O-H、-OH官能基,綜合上述顯示成功製備改質光觸媒。由模擬太陽光光催化實驗結果顯示0.5BMT#(含有0.5 mol%氧化鉍及5 mol%蒙脫石之二氧化鈦)效果最佳,於135分鐘可達100.0%降解;紫外光光催化實驗結果顯示5MT#(含有5 mol%蒙脫石之二氧化鈦)效果最佳,於模擬太陽光照射下於97.5分鐘可達100.0%降解。經反應動力學推估,本研究模擬太陽光光催化實驗較符合一階反應模式;經耐久性實驗(連續五次光催化實驗)後,0.5BMT#仍維持80.9%降解率,表示具良好重複利用性;且由FT

-IR分析光催化產物顯示無明顯有毒副產物產生。綜合上述,本研究所製備之光觸媒於模擬太陽光可有效降解目標污染物1,2-二氯乙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