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125二手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ct125二手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王徐燦寫的 膝關節疾病診療學 和王志偉等(主編)的 骨巨細胞瘤基礎與臨床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ct125 - 機車(交通工具) - 人氣推薦- 2023年6月| 露天市集也說明:ct125 網路推薦好評商品就在露天,超多商品可享折扣優惠和運費補助。12100-k26-900 HONDA正廠MSX125 汽缸本體引擎MSX125SF CT125 【悠著點-機車】幼獸CT125復古摩托車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化學工業 和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所出版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設計學系 伊彬所指導 張長蓉的 從經濟層面探討2004年到2019年臺灣民間出版兒童圖畫書插畫風格演變 (2021),提出ct125二手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少子化、兒童圖畫書、風格、插畫、經濟。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醫務管理研究所 郎慧珠所指導 郭瓊惠的 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肺癌篩檢前後的心理與健康行為 (2021),提出因為有 LDCT、肺癌篩檢、健康行為、心理健康、焦慮憂慮、自費篩檢的重點而找出了 ct125二手的解答。

最後網站二手/本田Honda-CT125-SP武川950Takegawa霧燈套件/附開關 ...則補充:更多關於二手/本田Honda-CT125-SP武川950Takegawa霧燈套件/附開關/螺絲部分自找(但大多齊全)CUB的熱門推薦商品-NT$3108至NT$6660比價結果,共有0筆,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ct125二手,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膝關節疾病診療學

為了解決ct125二手的問題,作者王徐燦 這樣論述:

本書以膝關節外科常見疾病和膝關節鏡技術為主線,重點介紹了膝關節骨折、脫位、軟組織損傷等病變的臨床表現、診斷與處理措施,全面系統介紹了人工膝關節置換術、膝關節鏡微創外科基礎,尤其是膝關節韌帶和半月板損傷的修復與重建。 本書內容簡明扼要,重點突出,符合臨床實際需要,適合骨科(關節)低年資醫生、實習生、研究生及全科醫師閱讀。 王徐燦,寧波市第四醫院,骨科主任 主任醫師,王徐燦,男,1974年2月出生,浙江寧波人。畢業于浙江大學,一直在寧波市第四醫院(象山縣人民醫院)骨科從事臨床工作。現為骨科主任,主任醫師,擅長四肢、脊柱創傷的治療,特別是對運動損傷、關節微創手術治療方面,老年骨

質疏鬆疾病有著豐富的診治經驗。 第一章膝關節的胚胎發生與發育1 一、膝關節的組織發生和演進1 二、膝部的發生與異常4 三、膝部和小腿的發育與異常5 第二章膝關節的應用解剖9 第一節概述9 一、膝前面表面解剖9 二、膝後面表面解剖9 第二節構成膝關節的骨骼10 一、股骨下端10 二、脛骨上端10 三、髕骨11 第三節維持膝關節穩定的組織12 一、韌帶12 二、關節囊14 三、半月板14 四、肌肉及肌腱15 第四節膝關節的潤滑及散熱組織16 一、滑膜16 二、滑膜囊17 三、滑膜皺襞19 四、髕下脂肪墊20 第五節膝部的神經支配20 一、膝部皮神經的來源與分佈21 二、膝關節

支神經的來源與分佈21 第六節膝關節的運動力學22 一、股脛關節的運動22 二、髕股關節的運動23 三、作用於膝關節的力24 四、下肢的力線25 第三章膝關節的生物力學26 第一節膝關節生物力學基礎26 一、膝關節的解剖26 二、膝關節解剖特點29 三、膝關節的生物力學特點29 第二節步態分析34 一、步態分析的目的34 二、適應證和禁忌證35 三、步行週期35 四、步行相關時空參數36 五、正常步態中軀幹和下肢關節的運動36 六、正常步行週期中的肌肉活動37 七、步態分析方法38 第三節異常步態44 一、分類44 二、常見異常步態44 三、常見異常步態的原因分析及表現47 第四章膝關節影

像學50 第一節膝關節X線檢查50 一、膝關節X線檢查概述50 二、膝關節的正常X線解剖53 三、膝部骨關節病變的基本X線影像學特徵56 四、膝關節骨折和骨折癒合過程中的X線影像60 五、膝關節退變的X線影像65 六、膝關節結核的X線表現67 七、膝部骨腫瘤X線特徵68 八、膝部造影72 第二節膝關節的CT掃描74 一、CT掃描在膝關節病損中的優勢74 二、CT掃描對膝部影像的欠缺75 三、CT掃描技術和圖像75 四、膝關節與骨小梁關係77 五、膝部的CT掃描77 第三節膝關節的MRI影像78 一、MRI的基本概念78 二、膝關節MRI的適應證和禁忌證80 三、膝關節MRI的掃描技術81 四、

膝關節MRI掃描影像信號表現81 五、MRI膝關節造影82 六、膝關節的MRI解剖影像82 七、膝部疾患的MRI影像84 第四節PET-CT(正電子發射電腦體層顯像)88 第五章膝關節臨床檢查90 一、膝關節力線(站立位)90 二、髕骨相關檢查(仰臥位)90 三、膝周壓痛點(仰臥位)92 四、膝關節活動度(仰臥位)93 五、內外側穩定性檢查(仰臥位)93 六、軸移試驗和反向軸移試驗(仰臥位)94 七、半月板檢查(仰臥位)95 八、前後抽屜試驗(仰臥位)98 九、Lachman試驗(仰臥位或坐位)99 十、大腿周徑差別(仰臥位)99 十一、繩肌緊張度和伸膝抗阻試驗(仰臥位)100 十二、股四頭

肌緊張度和屈膝抗阻檢查(俯臥位)100 第六章膝部手術顯露102 一、膝關節前內側顯露102 二、膝關節外側顯露102 三、膝關節後外側顯露103 四、膝關節內側顯露104 五、膝關節後側顯露105 第七章膝關節鏡技術106 第一節關節鏡外科概述106 第二節設備與器械107 一、關節鏡107 二、光源系統107 三、攝錄及監視系統107 四、關節鏡手工器械108 五、電動刨削、電切割及鐳射作業系統108 六、關節鏡手術的配套設施109 第三節關節鏡手術室環境與操作原則110 一、手術室環境110 二、操作技術與原則110 第四節關節鏡下膝關節正常與病理表現111 一、髕上囊111 二、髕

股關節112 三、內側溝113 四、內側間室114 五、髁間凹115 六、外側間室116 七、外側溝117 八、後內側間室和後外側間室117 第五節膝關節鏡手術麻醉與體位117 一、局部麻醉117 二、區域麻醉118 三、全身麻醉118 第六節膝關節鏡檢查指征119 一、膝關節損傷119 二、反復發作的關節積液119 三、不明原因的關節痛119 四、關節軟骨損傷120 五、膝關節骨關節炎120 六、關節內手術前評估病變和確定手術方案120 第七節膝關節鏡檢查術120 一、麻醉的選擇120 二、體位120 三、充盈和擴張120 四、膝關節鏡的入路及檢查順序121 第八節膝關節鏡手術適應證121

一、半月板修補的適應證121 二、前交叉韌帶重建的適應證122 三、後交叉韌帶重建的適應證122 四、滑膜切除的適應證123 第九節膝關節鏡手術入路123 一、關節鏡入路124 二、器械入路124 第十節膝關節鏡手術的併發症125 一、關節軟骨損傷125 二、神經損傷125 三、血管損傷125 四、韌帶損傷126 五、器械斷裂126 六、感染126 七、膝關節血腫126 八、滑膜瘺和滑膜疝126 九、深靜脈血栓126 第十一節膝關節鏡手術後的康復126 一、康復原則127 二、發展肌力的訓練方法127 三、增強關節活動範圍的練習(ROM練習)128 四、耐力訓練129 五、膝關節持續被動活動1

29 六、術後的等長、等張收縮鍛煉及等動收縮鍛煉130 七、幾種常見關節鏡手術的術後康復130 第十二節半月板鏡下修補技術與方法132 一、半月板鏡下修補技術132 二、半月板鏡下手術的方法133 三、手術併發症135 第十三節前交叉韌帶重建操作技術135 一、移植物的切取135 二、移植物的處理136 三、隧道定位136 四、移植物的植入和固定137 第十四節後交叉韌帶重建操作技術137 一、移植物的切取137 二、移植物的處理137 三、隧道定位138 四、移植物的植入和固定138 第八章膝關節軟組織損傷139 第一節膝關節周圍損傷139 一、伸膝裝置肌腱炎(跳躍者膝)139 二、伸膝裝

置斷裂140 三、肌肉勞損和肌腱炎141 四、髂脛束綜合征142 五、腓腸豆綜合征143 六、外傷性髕前神經痛143 七、脂肪墊綜合征143 第二節膝關節韌帶損傷144 一、損傷機制144 二、病史145 三、查體145 四、影像學檢查148 五、初步治療148 六、確定性治療149 七、併發症150 第三節膝關節半月板損傷150 一、損傷機制151 二、查體151 三、影像學檢查152 四、合併損傷154 五、治療154 第四節剝脫性骨軟骨炎154 一、臨床表現155 二、影像學檢查155 三、治療155 第五節膝關節軟骨損傷155 一、查體156 二、治療156 第六節髕股關節功能障礙15

6 一、臨床表現156 二、影像學檢查157 三、治療157 第九章膝關節疼痛158 一、膝關節疼痛的病因158 二、膝部疼痛處理160 第十章膝關節疾患的基因治療162 一、基因治療概念162 二、膝關節疾病基因治療的臨床應用164 三、展望166 第十一章膝關節手術的麻醉選擇和相關問題168 一、麻醉術前評估168 二、麻醉方法選擇170 三、麻醉併發症及其防治171 第十二章膝部韌帶損傷174 一、膝部韌帶損傷概述174 二、韌帶損傷分類與診斷175 三、膝關節不穩定分類與診斷176 四、臨床體征的檢查方式177 五、膝內側副韌帶損傷178 第十三章膝關節脫位180 第一節概述

180 一、損傷機制180 二、查體181 三、影像學檢查181 四、合併損傷181 五、治療182 六、併發症182 第二節近側脛腓關節脫位183 一、損傷機制183 二、查體184 三、影像學檢查184 四、合併損傷184 五、治療184 六、併發症184 第三節髕骨脫位184 一、損傷機制185 二、查體185 三、影像學檢查185 四、合併損傷186 五、治療186 六、併發症186 第十四章膝部骨折187 第一節股骨遠端骨折187 一、損傷機制188 二、查體188 三、影像學檢查188 四、合併損傷189 五、治療189 六、併發症189 第二節脛骨近端骨折190 一、基本解剖1

90 二、分類190 三、脛骨平臺(脛骨髁)骨折190 四、脛骨棘骨折193 五、脛骨結節骨折194 六、脛骨髁下骨折195 七、脛骨骨骺骨折195 第三節腓骨近端骨折196 一、損傷機制196 二、查體196 三、影像學檢查197 四、合併損傷197 五、治療197 六、併發症197 第十五章創傷性膝關節滑膜炎和創傷性膝關節血腫198 一、創傷性膝關節滑膜炎198 二、創傷性膝關節血腫199 第十六章半月板損傷201 一、概述201 二、半月板解剖201 三、半月板的生物力學202 四、臨床表現202 五、病因學202 六、診斷203 七、治療204 第十七章膝部血管、神經損傷和脂肪栓

塞208 一、血管損傷208 二、膝部神經損傷211 三、動脈擠壓綜合征212 四、脂肪栓塞綜合征213 第十八章骨筋膜間室綜合征217 一、大腿骨筋膜室綜合征217 二、小腿骨筋膜室綜合征218 第十九章伸膝裝置損傷221 一、股四頭肌損傷221 二、髕韌帶脛骨結節撕脫骨折222 三、骨化性肌炎222 第二十章膝部異物和膝關節骨缺血壞死224 第一節膝部異物224 一、原因224 二、異物的處理224 第二節膝關節骨缺血壞死225 一、自發性膝關節骨缺血壞死225 二、繼發性膝部骨缺血壞死227 三、關節鏡手術後膝關節骨缺血壞死228 四、膝部骨缺血壞死的鑒別診斷228 五、治療228

六、預後229 第二十一章膝部骨關節炎230 一、病因與分類230 二、臨床表現230 三、診斷231 四、治療232 第二十二章髕骨關節的退行性病變235 一、病因235 二、症狀和體征235 三、影像學改變236 四、治療236 第二十三章類風濕關節炎237 一、病因237 二、病理238 三、臨床表現239 四、併發症240 五、實驗室檢查240 六、X線片表現241 七、診斷241 八、鑒別診斷242 九、預後242 十、治療243 十一、青少年型類風濕關節炎245 第二十四章痛風性關節炎246 一、分類246 二、病因247 三、病理247 四、臨床表現248 五、併發症2

49 六、X線片表現249 七、診斷痛風的診斷依據249 八、鑒別診斷249 九、治療250 第二十五章血友病性膝關節炎252 一、分型252 二、實驗室檢查252 三、臨床表現252 四、病理生理253 五、放射學特徵253 六、治療253 第二十六章色素沉著絨毛結節性滑膜炎255 一、病因255 二、病理255 三、臨床表現256 四、影像學表現256 五、診斷257 六、鑒別診斷257 七、治療257 第二十七章膝關節滑膜炎258 一、臨床表現258 二、X線片表現258 三、診斷及鑒別診斷258 四、治療258 第二十八章膝關節內遊離體259 一、剝脫性骨軟骨炎259 二、滑膜

軟骨瘤病260 第二十九章剝脫性骨軟骨炎263 一、病因263 二、病理263 三、臨床表現264 四、影像學表現264 五、治療264 第三十章膝關節滑膜骨軟骨瘤病265 一、概述265 二、病理265 三、臨床表現265 四、影像學表現265 五、鑒別診斷266 六、治療266 第三十一章滑液囊炎和膕窩囊腫267 一、膝關節周圍滑液囊267 二、窩及其內容268 三、窩囊腫268 第三十二章髕下脂肪墊肥大271 一、解剖271 二、損傷機制271 三、診斷271 四、治療272 第三十三章膝關節結核273 一、流行病學273 二、病因及機制273 三、臨床表現273 四、影像學檢

查274 五、診斷與鑒別診斷275 六、治療276 七、預後277 第三十四章膝部化膿性感染和膝關節梅毒278 第一節膝部化膿性感染278 一、病因278 二、病理278 三、臨床表現與實驗室檢查279 四、診斷279 五、鑒別診斷280 六、治療280 七、預後281 第二節膝關節梅毒281 第三十五章膝內翻與膝外翻287 一、膝外翻287 二、膝內翻289 第三十六章髕骨疾患292 第一節髕骨不穩定292 一、病因292 二、病機292 三、症狀293 四、體征293 五、檢查294 六、非手術治療296 七、手術治療297 第二節髕骨骨折298 一、髕骨骨折的解剖及生物力學特點29

9 二、髕骨骨折的分型299 三、髕骨骨折的治療方法299 四、展望305 第三十七章盤狀半月板306 一、盤狀半月板的分型與損傷綴別306 二、盤狀半月板的臨床表現307 三、盤狀半月板損傷的診斷307 四、盤狀半月板損傷治療308 五、盤狀半月板術後康復309 第三十八章膝部腫瘤310 第一節窩囊腫310 一、診斷310 二、治療310 第二節半月板囊腫310 第三節其他腫瘤310 一、血管瘤310 二、脂肪瘤311 三、色素絨毛結節性滑膜炎311 四、滑膜軟骨瘤病311 第三十九章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312 第一節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發展歷史312 第二節手術適應證和禁忌證313 一、全

膝關節置換術313 二、單髁置換314 第三節術前評估314 一、膝關節活動範圍314 二、下肢力線與畸形314 三、骨質缺損314 四、骨骼品質315 五、局部軟組織及血循環315 六、術前X線評估315 第四節膝關節置換術操作技術316 一、手術切口316 二、手術入路316 三、關節表面切除截骨317 四、假體試裝318 五、軟組織平衡318 六、假體安裝前骨表面的清洗和乾燥320 七、假體的固定320 八、切口的關閉320 第五節微創膝關節置換術320 一、微創膝關節置換術發展史321 二、適應證與禁忌證321 三、微創膝關節置換術特點322 四、微創全膝關節置換術入路323 五、單髁

膝關節置換術入路324 第六節術後併發症325 一、感染325 二、骨折326 三、神經血管損傷327 四、傷口癒合327 五、出血328 六、伸膝裝置斷裂328 七、髕骨骨折328 八、血栓性疾病329 第七節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後的康復329 一、康復評定330 二、康復治療330 三、注意事項333 第八節膝關節置換研究進展334 一、全膝關節置換中的髕股關節問題334 二、全膝關節置換部位的感染334 三、翻修全膝關節置換335 第四十章單髁置換術337 一、膝關節單髁置換術發展簡史337 二、UKA的手術適應證和禁忌證337 三、牛津第三代(Oxford 3)單髁膝關節系統的臨床應用

338 四、機器人輔助下的微創UKA340 五、UKA的臨床應用前景342 第四十一章人工髕骨置換343 一、髕骨的運動學343 二、髕骨表面置換的外科技術345 三、髕骨置換的手術技術345 四、如何決定置換髕骨346 第四十二章膝部截肢與假肢348 第一節膝部截肢術348 一、適應證349 二、術前評估349 三、一般截肢原則350 四、截肢方式351 五、麻醉351 六、手術方法351 七、術後處理352 八、截肢併發症352 九、殘肢的評估353 十、截肢後的康復護理353 第二節特殊的骨腫瘤截肢術354 一、小腿向上翻轉成形術354 二、旋轉成形術355 第三節膝部假肢356 一

、下肢假肢357 二、假肢中出現的問題358 三、殘肢的康復及處理359 四、穿戴假肢的訓練及注意事項361 參考文獻363 膝關節是人類功能最重要、結構最複雜的關節之一,與任何其他單個關節的損傷相比,膝關節是發生創傷最多的關節,因膝關節疾患而到骨科就診的患者最多。這些患者渴望治癒膝關節疾患,恢復到他們期望的活動水準。如需手術,絕大多數患者傾向選擇微創手術方法,以保護尚未損傷的解剖結構,從而能更快地康復。膝關節鏡技術是關節鏡微創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膝關節功能重要,關節內結構複雜,又是關節疾病與損傷的好發部位,能夠用關節鏡檢查和治療的傷病最多,使用範圍最廣,手術效果明顯

優於開放手術,充分體現了關節鏡微創技術的優勢。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我們編寫了這本《膝關節疾病診療學》。 《膝關節疾病診療學》以膝關節外科常見疾病和膝關節鏡技術為主線,重點介紹了膝關節骨折、脫位、軟組織損傷等病變的臨床表現、診斷與處理措施,全面系統介紹了人工膝關節置換術、膝關節鏡微創外科基礎,尤其是膝關節韌帶和半月板損傷的修復與重建。本書編寫過程中參考了國內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內容簡明扼要,重點突出,符合臨床實際需要,反映了本學科的前沿進展,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本書共四十二章,主要內容包括膝關節的胚胎發生與發育、膝關節的應用解剖、膝關節的生物力學、膝關節影像學、膝關節臨床檢查、膝部手術顯

露、膝關節鏡技術、膝關節疾患的基因治療、膝關節手術的麻醉、膝部韌帶損傷、膝關節脫位、膝部骨折、半月板損傷、膝部血管與神經損傷和脂肪栓塞、骨筋膜間室綜合征、伸膝裝置損傷、膝部異物和膝關節骨缺血壞死、膝部骨關節炎、髕股關節的退行性病變、類風濕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血友病性膝關節炎、色素沉著絨毛結節性滑膜炎、膝關節滑膜炎、膝關節內游離體、剝脫性骨軟骨炎、膝關節滑膜骨軟骨瘤病、滑液囊炎和膕窩囊腫、髕下脂肪墊肥大、膝關節結核、膝部化膿性感染和膝關節梅毒、單髁置換術、人工全膝關節置換、人工髕骨置換、膝部截肢與假肢等。 隨著膝關節外科與關節鏡技術的快速發展,膝關節外科的內容也在不斷更新,本書難免存在不足之

處,在此懇請使用或閱讀本書的同仁指正,並表示深深的謝意。 編著者 2019年2月

從經濟層面探討2004年到2019年臺灣民間出版兒童圖畫書插畫風格演變

為了解決ct125二手的問題,作者張長蓉 這樣論述:

臺灣邁入少子化的時代,生育率的逐年遞減,對整體社會、產業都產生了影響。孩童逐漸成為家庭中的核心角色,少子化反而帶來了一股新商機,兒童圖畫書也更加受到大眾重視。不同於以往,現今兒童圖畫書產業正處在有利於其發展的大環境之下,因此,其風格面貌會在質與量上做出何種改變值得進一步探討。本研究欲分析2004-2019年臺灣民間出版兒童圖畫書,樣本來源為台北市立圖書館,總共蒐集1114筆插畫樣本,歸納出14大項36小項風格。研究方法採用圖像分析法,風格分類階段按照伊彬(2015)之風格架構進行分類歸納整理。經由研究結果與討論,歸納出下列結論:一、新民間風格特質:(1)樣本高度集中於少數主流風格。(2)以兒

童本位為主要考量。(3)整體風格之畫面級次不再與年代具關連性。(4)插畫角色造型扭曲與世俗化表現。(5)數位媒材發展造成插畫家風格樣貌改變。二、插畫風格發展與經濟背景關係密切。三、兒童圖畫書國際市場加速擴展。四、進口版權兒童圖畫書衝擊:(1)模仿國外創作風格與故事題材。(2)擠壓到本土創作市場。五、當代兒童圖畫書行銷機會:(1)少子化趨勢。(2)大開本圖畫書行銷優勢。(3)把握電子書市場。(4)建立品牌以自我提升。六、兒童圖畫書發展環境促使插畫風格多元化:(1)網路媒體增加作品曝光度。(2)插畫家出身背景多元化。七、圖畫書行銷手法改變與解套現象。八、兒童圖畫書風格教育的重要性:(1)兒童化風格

推動閱讀優勢。(2)風格集中影響兒童審美教育。本研究依據結果中的現象與趨勢,對後續相關研究提出的建議為:1. 藉由經濟預測推敲未來兒童圖畫書插畫之主流風格與趨勢。2. 以訪談資料佐證探詢兒童圖畫書出版社的經營理念與策略。3. 加入故事題材與風格關係研究。4. 加入電子書與數位出版市場上研究。5. 加入非文學性質之兒童圖畫書研究。6. 針對圖畫書之其他設計元素進行研究。

骨巨細胞瘤基礎與臨床

為了解決ct125二手的問題,作者王志偉等(主編) 這樣論述:

骨巨細胞瘤是最常見的骨腫瘤之一,也是目前骨科研究最熱門的腫瘤之一。骨巨細胞瘤的治療方式一直存在爭議,先后經歷了從截肢到保肢,從廣泛切除為主到病灶內刮除為主,從放療、化療到分子靶向治療等階段。本書編者通過閱讀近年來國內、外大量有關骨巨細胞瘤基礎和臨床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並結合他們診治骨巨細胞瘤多年的經驗和心得體會,編寫此書,其中選用的照片、插圖均精選於他們日常工作中的收集與整理,圖文並茂,讓讀者能夠更好地理解診治的關鍵點。因此,本書適合骨科臨床醫師、醫學生與骨腫瘤相關研究者閱讀與參考。王志偉,長海醫院關節骨病外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副教授、臨床醫學博士,碩士生導師,長海醫院骨

與軟組織腫瘤學科帶頭人。學術兼職包括:SICOT中國部骨腫瘤學組委員,中國抗癌協會肉瘤專業委員會骨盆環腫瘤學組全國委員,中國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四肢骨腫瘤工作組委員,全軍骨科專業委員會骨腫瘤分會委員,上海市醫學會骨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上海市中西醫結合學會圍手術期處理專業委員會委員,全國醫療保障評審專家,上海市衛生局醫療評審專家,上海市醫療事故鑒定專家庫成員。獲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軍隊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軍隊醫療成果二等獎2項,軍隊醫療成果三等獎1項。發表SCI、中文核心期刊論文共計50余篇。主編《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康復指南》、《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康復指南》、《骨科考博臨床與基礎知識問答》。

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肺癌篩檢前後的心理與健康行為

為了解決ct125二手的問題,作者郭瓊惠 這樣論述:

研究背景:過去有關肺癌篩檢結果對篩檢者的心理與健康行為影響的研究,多局限於高風險(吸菸者)族群,但針對自費篩檢者,目前尚缺乏研究。本研究藉由一大規模的自費LDCT篩檢,探討受檢者因不同篩檢結果對其健康行為、心理健康的影響,希望藉此研究結果,將來能提供受檢者合適之篩檢後衛教,以降低篩檢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並增進健康行為,進而提升醫療服務品質。研究方法:本研究採用縱貫研究法(Longitudinal study),針對同一組對象進行長時間的調查的固定樣本研究(panel studies)。針對篩檢者以重複測量方式檢視篩檢結果對其吸菸行為、自覺健康狀態及壓力知覺之影響。研究結果:LDCT肺癌篩檢參與

者的吸菸率,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降低。研究結果顯示篩檢結果正常組的吸菸行為下降較為顯著,隨追蹤時間越長吸菸下降比例越高(第3個月OR =0.770,P=0.000、第12個月OR =0.559,P=0.000)。異常組吸菸行為雖有隨時間推移而下降,僅短期效益而減少吸菸,長期未隨時間降低,但不具統計上顯著差異(第3個月OR= 0.806,P=0.102 、第12個月OR=0.912,P=0.631)。不論正常或是異常的篩檢結果,追蹤篩檢後的壓力知覺及自覺健康狀態都較基期更好,但異常組的自覺健康狀態改善情形沒有正常組明顯(β=0.492,P=0.000),推測篩檢結果異常組有較正常組焦慮。周遭人有無

吸菸情形這干擾因子在吸菸、壓力知覺、自覺健康狀態三個廣義估計方程式(GEE)中都具有統計上的顯著差異,顯示吸菸有集體效應會讓人想跟著吸菸,二手煙讓人感到焦慮、有壓力。結論:篩檢是戒菸的重要衛教時機,建議針對篩檢者提供戒菸方案,鼓勵長期戒菸;篩檢結果異常者較為焦慮,須提供心理衛教,避免過度焦慮;根據不同風險因子暴露,篩檢前分類並給予適當肺癌知識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