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s動力舢舨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海事資訊科技系 陳昭銘所指導 吳佳玲的 海巡署南部分署之近岸海難及岸際救溺案例分析 (2018),提出cts動力舢舨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海巡署南部分署、岸際救溺、近岸海難。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cts動力舢舨,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海巡署南部分署之近岸海難及岸際救溺案例分析

為了解決cts動力舢舨的問題,作者吳佳玲 這樣論述:

「海岸巡防法」(107年4月28日)第四條第一項第七款「執行事項」中,明定海洋委員會海巡署(以下簡稱海巡署)應執行海上救難、海洋災害救護及海洋保育等工作。本研究透過文獻資料蒐集及數量研究分析法,首先探討海巡署南部分署轄區地境、水文資料、救生能量,並蒐集海巡署南部分署轄區三個岸巡隊(第一一岸巡隊、第五岸巡隊及第六岸巡隊)104年至106年近岸海難事故、岸際救溺事件及處理(打撈)浮屍案件數,分析歸納發生熱區、好發季節、月份,並檢視海巡署南部分署現有災害防救能量裝備、人力,期望在各單位執勤人力有限之限制因素下,能以更積極之態度,尋求可行之精進方案,俾於未來提供單位作為預災救難事故工作規劃之參考。經

本研究資料顯示,104年至106年間海難事故發生次數最多為第一一岸巡隊(152件),其次為第五岸巡隊(80件),最少發生事故則為第六岸巡隊(65件)。依海難事故類別統計,以機械故障發生頻率最高,其次為絞網及碰撞。將海難事故依季節及月份統計,11月為海難事故最易發生月份,其次為2、5月。另以自然季節分析,秋季期間最高 (平均每月發生10件事故),其次為春雨季(平均每月發生9件事故)。海難事故依發生地理位置歸納整理,第一一岸巡隊轄區事故熱區為將軍漁港外海、曾文溪出海口及安平外海;第五岸巡隊轄區事故熱區為鳳鼻頭外海及東港至鹽埔外海;第六岸巡隊轄區事故熱區為後壁湖外海。另104年至106年間,發生事故

船舶計337艘,其中漁船(筏)發生事故總計289艘,發生海難漁船(筏)船型高居第一的為動力膠筏(CTR)佔33%,第二高的為動力舢舨(CTS)佔19%,第三高的為十噸以上未滿二十噸漁船(CT2)佔14%。另統計歷年岸際救溺數據,發生救溺案件次數最多的是以高雄為主之第五岸巡隊(83件);其次為以台南為主之第一一岸巡隊(70件);以屏東為主之為第六岸巡隊最少(64件)。以每月岸際救溺案件分析得知,以暑期及前、後月份發生頻率較高。以救溺案件發生熱區分析,第一一岸巡隊轄區好發熱區為安平地區及茄萣區興達港;第五岸巡隊轄區好發熱區為西子灣;第六岸巡隊轄區好發熱區為枋寮漁港。統計104年至106年海巡署南部

分署處理(打撈)浮屍月份表顯示,以5月份處理(打撈)浮屍案件數較多,總計處理8件;其次為8月、9月及10月,總計各處理7件;案件數最少則為3月份,歷年總計處理1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