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hl日本到台灣運費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 資訊管理系碩士班 姜琇森所指導 陳怡君的 影響台灣地區智慧取貨服務轉換意願之研究 (2019),提出dhl日本到台灣運費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智慧取貨服務、慣性、便利性、轉換成本、轉換意願。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 航運管理研究所 趙清成所指導 許瀞文的 航空貨運作業成本之研究 (2009),提出因為有 航空貨運、進出口作業、成本函數、敏感度分析的重點而找出了 dhl日本到台灣運費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dhl日本到台灣運費,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影響台灣地區智慧取貨服務轉換意願之研究

為了解決dhl日本到台灣運費的問題,作者陳怡君 這樣論述:

物聯網時代來臨,物流業結合建置成本越來越低的新科技,縮短最後一哩配送到點,其中智慧取貨服務推行已久,德國在2001年由DHL建置第一個智慧取貨櫃(Packstation),美國在2011年由Amazon建置智慧取貨櫃(Amazon Locker),中國大陸在2010年由中國郵政設立第一台智慧取貨櫃,而台灣在2016年推出智慧取貨櫃服務。台灣地區智慧取貨服務仍屬於創新科技,但由於物流配送到點的服務,早已被便利商店到店取貨服務取代,相關海外研究甚少提及與其他最後一哩配送方式之比較,本研究以台灣地區最常見之便利商店到店取貨作為智慧取貨服務(櫃)服務之轉換意願為本研究之方向,討論消費者之慣性、便利性

、價格、知覺風險、轉換成本與轉換意願。

航空貨運作業成本之研究

為了解決dhl日本到台灣運費的問題,作者許瀞文 這樣論述:

世界經濟快速成長及全球供應鏈大幅提升航空貨運需求,帶動國際航空貨運迅速發展,但在油價高漲影響之下,嚴重影響航空貨運業者營運獲利,因此擬藉由航空貨運業者各階段成本分析,尋求降低營運成本之作業方式。本研究依據航空貨運業者不同作業方式,將航空貨運業者區分為組合型航空貨運業者(如華航及長榮)與整合型航空貨運業者(如FedEx及DHL),分別建構作業成本函數(Cost Function),成本函數模型是以航空貨物運送作業流程為基礎,將貨物從貨主到收貨人之運送過程,分成前/後端作業、貨物集散站作業、機坪作業及飛航運輸等階段之作業成本所占之比例。模型實證以臺灣至香港、日本關西、新加坡、澳洲及洛杉磯等五條航

線為例,並比較不同機型,其航空貨運作業成本之差異,最後藉由油價變動敏感度分析,評估對作業成本及總成本影響程度,此外,建構作業成本函數模型可提供航空貨運業者新貨運航線開闢時之成本分析或訂定運費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