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g使用手冊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世新大學 法律學研究所(含碩專班) 劉宏恩所指導 林立弘的 人體細胞和組織產品管理與販售之法律規範探討 (2019),提出drg使用手冊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捐贈、醫療器材、人體細胞和組織產品、人體器官保存庫、醫學倫理。

而第二篇論文元培醫事科技大學 醫務管理系碩士班 吳文祥所指導 湯珮琦的 建置以病人為焦點的指標監測系統 -以急性心肌梗塞為例 (2019),提出因為有 急性心肌梗塞、品質指標、以病人為焦點、管制圖的重點而找出了 drg使用手冊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drg使用手冊,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人體細胞和組織產品管理與販售之法律規範探討

為了解決drg使用手冊的問題,作者林立弘 這樣論述:

醫療技術的演進,醫療器材的材質組成由全化學原料合成,進步到部分原料來自於人體捐贈之細胞或組織,甚或以完全之人體細胞或組織異體移植物直接移植運用於其他使用者身上。依循品質系統、產品安全性、有效性等國際標準及國內法規,分別以「含部分人體細胞和組織之醫療器材」、「人體細胞和組織異體移植物」或「人體細胞和組織保存庫之處理費或服務費」之不同形式進行販售。人體細胞和組織產品與醫療器材在法規層面的管理與銷售之差異,係為本文之核心,亦將延伸探究至現行法律規範之欠缺及立法建議,藉以將此蓬勃發展之醫療領域在合理或既有之法規範框架下,可以合法且通盤性的管理與販售。 在歐美國家,人體

組織器官的捐贈概念相較於亞洲國家更為盛行,醫療器材業者將捐贈之人體細胞或組織作為原料之一部分,將其商品化,並以醫療器材之名義販售。非營利之人體器官組織庫便將此類無償捐贈之人體細胞、組織或器官,在確保其安全性且不改變原來細胞組織特性之條件下,將其以原料之方式販售給醫療器材業者,以作為製作醫療器材之一部。甚或直接以人體器官保存庫之製程、貯存成本之名義,售予醫療院所。不論是醫療器材業者甚或保存庫業者,藉由輾轉之方式或不同之名義,盡可能規避組織器官無償捐贈、有償販售的醫學論理及道德議題的挑戰。 亞洲國家捐贈概念的不普及與宗教、文化傳統的限制下,道德議題層面的挑戰更劇,因此本文除對醫學倫理

層面進行探討外,會以現行人體細胞和組織產品在國內之管理與販售方式進行論述,並以醫療器材行之有年的法規及管理範疇為框架,討論是否適用於人體細胞和組織產品,從中發現欠缺或需補足的環節,最終再以立法建議進行通盤性的包覆。 國內此類產品實務上多以醫療器材之名義進行管理及收費,因此本文期待不論在主管機關、核價方式、品質系統甚或安全性、有效性之標準化能如同醫療器材管理之具體,當然,無償捐贈有償使用的道德挑戰不見得在法規之建構或改善得以解決,但回歸法規層面的探討與比較,更期待能建構或補足一套系統性規範,讓此類產品在法律層面上更完備。

建置以病人為焦點的指標監測系統 -以急性心肌梗塞為例

為了解決drg使用手冊的問題,作者湯珮琦 這樣論述:

目的:臨床的焦點在於治療的過程及結果,因此指標監控應著重在指標間相互關係及其前後影響,但醫院單位使用指標監測系統常集中於單一指標數值是否達到目標值之監控。個案醫院加護病房以心臟內科病人居多佔32%,其中又以急性心肌梗塞佔多數,故本研究將以急性心肌梗塞為例,透過建置指標燈號系統來監測治療的品質。方法:本研究使用EXCEL VBA程式設計以病人為焦點之指標燈號系統可依照病人流順序設定品質指標,並由程式自動產生管制圖及燈號。運用個案醫院急性心肌梗塞治療流程及治療指引要求,透過指標燈號系統建構指標監測工具,再以2018年之指標資料計算出各指標之穩定平均值,並參考同儕值後設定挑戰平均值做為2019年監

控基準,若發現異常就能及時提出警訊,進行指標下鑽找出解決問題的方向。結果:經系統監控發現2018年12月及109年1-2月病人移動季死亡率為14.29%超出管制上限,再透過燈號系統發現同季「住院期間給予乙型阻斷劑」為85.71%超出管制下限。故尋找未使用乙型阻斷劑未落實之困境,經與醫師、藥師跨團隊討論後,設置病人24小時完成給藥檢視機制、教育訓練等對策實施後,109年3-5月「住院期間給予乙型阻斷劑」提高至97.37%,同時死亡率下降至2.63%,且持續維持穩定中。結論:本系統可使臨床單位運用指標時更為簡化,且透過管制圖即時監控、即時提出燈號警訊,依照病人流找出問題的前因後果尋求有效之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