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牛肉價格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excel牛肉價格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蔡慶玉寫的 日本食育師媽媽物語:天天忍不住要做早餐,日日擁有美好親子晨光 和山田英夫,山根節的 賺錢的日本企業,做了什麼事?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商周出版 和先覺所出版 。

嶺東科技大學 經營管理研究所 葉智丞所指導 鄭景鴻的 美元指數、原油價格與糧食價格關係 (2011),提出excel牛肉價格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糧食危機、美元指數、原油價格、糧食價格、糧食價格指數、黃豆價格、小麥價格、玉米價 格、稻米價格、單根檢定、共整合檢定、向量誤差修正模型、向量自我迴歸模型、Granger因果關係 檢定、衝擊反應函數、變異數分解、EViews 6。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excel牛肉價格,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日本食育師媽媽物語:天天忍不住要做早餐,日日擁有美好親子晨光

為了解決excel牛肉價格的問題,作者蔡慶玉 這樣論述:

擁有日本食育師證照的台灣媽媽,教你最簡單的食育教養方法,深入理解日本飲食文化,以及台日灣飲食文化的差異! 簡單,就能持續。 從每一天的早餐桌出發,深度了解和風早餐與日本飲食文化, 運用容易上手的和式和洋式料理小秘訣, 食育就從每天的幸福早晨開始! 現在家庭中,很多孩子都來不及在家吃早餐,不少媽媽都因此而擔憂孩子的健康與營養問題。 那麼,有沒有什麼好方法,可以讓每天早晨而不僅是假日早晨,都成為媽媽輕鬆準備,孩子悠閒自在共享早餐的幸福親子時光呢? 本書作者為了讓孩子健康成長,每天親手準備早餐跟孩子共享,同時為了讓孩子吃得更營養、更健康,還考取台灣的丙級廚師執照和日本的食育師證照。 在

書中,身兼口譯和專欄作家身分的作者,分享她如何在忙碌的時程當中,還能堅持每天為兩個孩子準備早餐,並在餐桌上和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觀念和行為、優良的飲食文化素養,對各國飲食文化的了解,甚至以餐點的擺飾與食器運用,日常打掃習慣的養成,來培養孩子的美感和良好生活習慣,最終讓孩子在家人陪伴下健康快樂成長。 作者以各式早餐的食材變化,衍伸為各種應用變化,為孩子準備每天早餐的時光,變得輕鬆又愉快。光是每天早餐的一顆蛋,衍伸出來的食譜就有很多種,加上各種主食,如米飯、麵包、馬鈴薯、地瓜……,或是咖哩、優格、湯品的相乘變化,或是想要偷懶的時候用的「時短」料理,一年365天的菜單,想要餐餐不重複,一點

都不難!更重要的是,看完之後,你會忍不住想要天天動手做早餐! 食育就是這麼簡單,跟著作者的小祕訣,這些習慣和觀念的養成,就能在看似不起眼的幸福日常中,一點一滴成為孩子成長的養分。 《好評推薦》 慶玉在書中說明日本料理與飲食文化的歷史、規矩,和意境,也傳授很多實用烹調技巧。我複習了味噌湯、烤秋刀魚、醬油燒魚、奶油燉鮭魚、煮馬鈴薯、各式炊飯等家常菜的做法,平凡卻美味。慶玉這本書,就像媽媽在廚房切蔥的聲音,剁……剁……剁……,讓我從睡夢中醒來,覺得神清氣爽,然後發現幸福,就在不遠的地方。──知名作家 王文華 我和慶玉時常在日本或台灣一起遛小孩,易子而教。我很欣賞和贊同她教養孩子的自由方式。許多

情節,我自己也經歷過,非常真實而且讀來津津有味。做菜是件療癒的事情,做早餐更是件幸福的事。──知名作家 吳淡如 這本書最特別的是,慶玉有個天天做早餐的方程式。輕鬆有趣、簡單素樸的實踐與傳達「食育」的價值。她細膩地用自己的料理經驗,跨越時間與空間,巧妙串聯台灣與日本的飲食生活。──作家與創意教學工作者 洪震宇 慶玉從小在醫學背景濃厚的家庭成長,讓她倍加有感食育與生命的重要關係。慶玉把生硬的醫學健康常識,透過有趣的生活故事,用吸引人的文字呈現出來。輕鬆而有效地提高國人的健康意識,是身為醫學大學校長和老師的我最樂見的。──中山醫學大學校長&小兒科教授 呂克桓 媽媽食育師在家庭裡扮演的色

,就像學校裡的營養師一樣重要。午餐只佔了一週二十一餐中的五餐,其他的飲食生活理應發生在家庭中。學習了營養知識、領受了食物對身體的對話,食育不只是吃的科學,也是人格教養的基礎,很樂見作者傳達了日本食育的面貌給大家。──輔仁大學營養科學系副教授 劉沁瑜 慶玉從媽媽、中年女子、異鄉客等多重角色,分享她的廚房及心得,非常系統性地介紹日本食育進展,這是一本適合各種角色、各種角度閱讀的好書。──聯合文創董事長 李彥甫 慶玉和我一樣都很愛吃,我們常幾個朋友到處吃各國料理,當然少不了日本料理。就像這本書一樣,她對食物總有很敏銳的味覺和獨特怡然的見解。她的文字如同她的和式貼心、不著痕跡的待人方式一樣,讓人不

知不覺受到吸引,很快就看完了。看完後讓我也想動手做早餐!──台中福華大飯店董事長 廖國宏 慶玉是少數在日本精通中、英、日三國語言的司儀活動主持人。一起工作的時候,很佩服她對日本文化的細膩觀察和注入台灣的原創概念。她擅長巧妙地融合兩國文化,每次都讓合作的工作經驗更豐富有深度。食育在日本很盛行,這本書揉合台日文化,一定能讓讀者開卷有益。──日本電視台氣象主播 松並健治 慶玉是我以前廣告公司的優秀同事,也是我的朋友。我全力擔保:她所寫的食育書籍,非讀不可!──日本廣告創意總監・自帶便當族 阿部光史 食育是生命的基礎,是健康之鑰。慶玉溫暖恬靜又幽默的文字,讓我常邊看邊點頭而不自覺露出贊同的微笑。

希望這本書能有機會能翻譯成日語,讓日本人看到她生動的觀點,也認識到台灣的飲食文化。──日本宮川醫院院長 宮川健治 她是日本僑界的才女,看到台灣女性在日本活躍放光芒也相當與有榮焉。讀她的書如其人,開朗、樂觀又非常有深度。她的文字幽默且平易近人,讓我一下子就看完了。真是本名副其實「好看必讀」的書。──前日本台灣醫師會會長 中里憲文

美元指數、原油價格與糧食價格關係

為了解決excel牛肉價格的問題,作者鄭景鴻 這樣論述:

糧食不僅僅只是人類賴以維生的物品,更是一種國際重要的戰略物資與外交籌碼。一旦國際糧食價格受外在因素影響而暴漲,勢將對台灣人民的生活造成極大衝擊,甚至引爆糧食革命。因此,本文希望透過影響糧食價格的相關議題,進行更深入的研究。本文主要有6點發現:1.透過文獻調查法發現糧食危機為:人口因素、全球暖化、農業政策、跨國農業綜合企業、食品安全、美元因素、原油價格、生質燃料等因素相互影響下之結果。2.美元指數與糧食價格變數之間為負相關;原油價格與糧食價格變數之間為正相關。3.美元指數以及原油價格兩項變數與稻米價格;食糖價格指數以及油和油脂價格指數兩項變數與原油價格:美元指數與大豆價格皆存在長期均衡

關係。4.2007年以前美元指數領先原油價格與大豆價格;原油價格領先糖類價格指數;肉類價格指數領先美元指數。2007年以後美元指數領先稻米價格;原油價格領先肉類價格指數與乳製品價格指數;肉類價格指數與黃豆價格領先美元指數;糧食價格指數、油和油脂價格指數、稻米價格三項變數領先原油價格。美元指數與穀物價格指數則存在回饋關係。5.原油價格對於美元指數、糧食價格指數、肉類價格指數、大豆價格、稻米價格之衝擊影響皆非常顯著。2000年原油價格對糖類價格指數衝擊影響顯著,2007年以後則趨緩。2007年以後原油價格對於玉米價格之衝擊影響非常顯著。6.以2000年與2007年進行比較,自我解釋能力減少之變數為

:肉類價格指數(-31.85);乳製品價格指數(-14.30);稻米價格(-11.77);原油價格(-14.58)。美元指數解釋能力增加之變數為:糧食價格指數(+20.66);穀物價格指數(+15.69);油和油脂價格指數(+10.83);小麥價格(+11.59);玉米價格(+13.67)之解釋能力增加。原油價格解釋能力增加之變數為:糧食價格指數(+35.11);肉類價格指數(+22.51);穀物價格指數(+13.49);油和油脂價格指數(+36.13);美元指數(+14.58)。

賺錢的日本企業,做了什麼事?

為了解決excel牛肉價格的問題,作者山田英夫,山根節 這樣論述:

平價路線的Uniqlo與高級路線的伊勢丹,誰賺得比較多? 里程酬賓與紅利點數,得利的是ANA還是山田電機? NTT DoCoMo與Canon為什麼能「靠吃虧賺錢」? 技術革新讓產品壽命無法長久持續,吉野家、富士軟片如何因應? 經營策略的成果,在「數字」上見真章。 從日本知名企業實戰案例,學會用會計的犀利眼光透視經營關鍵! .區隔市場,走高級路線就能賺錢?──帝國飯店與東橫INN的淨利率之謎 .賣得那麼便宜有賺頭嗎?──「靠吃虧賺錢」的NTT DoCoMo與Canon .因為紅利點數賺錢的公司、苦撐的公司──開心的ANA、鬱卒的百貨公司 .產品壽命等於公司壽命?──失去本業的吉野家、富士軟片的因

應之道 .為什麼虧損公司可以買下有盈餘的公司──成長快速的A公司得以併購穩健經營的B公司的理由 .獲利如何運用?──買不動產的阪神、保留現金的任天堂 本書特色   再好的產品概念、再美妙的利基策略、再先進的技術,唯有化成數字顯出成效,企業才能不斷成長!   本書以Canon、NTT DoCoMo、伊勢丹、阪急控股公司、吉野家、富士軟片、山田電機等知名企業為例,解說日本近期重要的經營議題。   教你不被報章雜誌上的表面消息所惑,從「策略」與「會計」兩方面,掌握企業獲利的真正理由! 作者簡介 山田英夫(Hideo Yamada)   1955年生於東京都,慶應義塾大學文學部畢業,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

,早稻田大學博士。曾任職於三菱總合研究所等公司,現為早稻田大學商學院教授。 山根節(Takasi Yamane)   1946年生於東京都,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部畢業,慶應義塾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博士。曾任職於等松會計師事務所,現為慶應義塾大學商學院教授、執業會計師。 譯者簡介 朱麗真   專事日文口譯及筆譯。輔仁大學化學系畢業,日本筑波大學環境科學研究所碩士。喜愛工作、旅行、閱讀。日文是年輕困頓時的一條線索,沿路走來意外發現許多生命裡的可能性,是做過的最好投資之一。   座右銘是「今日事今日畢」,最喜歡的一句話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相信不管做什麼,都一定有它的價值與意義在。 序

前言 ?第1章?區隔市場、走高級路線就能賺錢? >> 帝國飯店與東橫Inn的淨利率之謎 何謂「高級」? 三個基本策略 如何做出差異? 高級路線vs.廉價路線—何種方式賺錢? 為什麼大家愛買優衣褲? 帝國飯店有高收入嗎? 拿高級飯店的「空房」做生意 大丸與三越的作業成本不同 大丸做了什麼改變? 低價經營高級品 降低看不見的部分的成本 表與裡 ●給有興趣精讀數字的讀者● 各種淨利與計算 美日對淨利的不同看法 ?第二章? 賣得那麼便宜,有賺頭嗎? >> 「靠吃虧賺錢」的DoCoMo與佳能(Canon) 價格下滑時 都科摩賺錢的內幕 都科摩的未來走向是? 松下與佳能哪裡不一樣? 新力是間怎樣的公司?

遊戲軟體真的賺錢嗎? 「吉列(Gillette)模式」—賺錢模式 微笑曲線為什麼上揚? 加工組裝賺錢不易的理由 售後服務要個別因應 「靠吃虧賺錢」的變形 擁有無限組合的貿易公司 ●給有興趣精讀數字的讀者● 何謂部門別損益? 軟體銀行是投資公司? 軟體銀行的股價 ?第三章? 因為紅利點數賺錢的公司、苦撐的公司 >> 開心的ANA、鬱卒的百貨公司 顧客滿意與顧客維持 紅利點數與股東福利就像兩刃劍 名為里程的負債 股東福利誰受惠? 收錢集客 靠紅利點數賺錢的公司、苦撐的公司 航空公司與零售業的不同 ●給有興趣精讀數字的讀者● 變動費與固定費 利量圖的用處 ?第四章? 產品壽命等於公司壽命? >>

失去本業的吉野家、富士照相軟片的因應之道 產品的生命週期與壽命 五個競爭要素 根據五個競爭要素分析產品壽命 事業組合概念 只靠績優事業無法坐大!? 失去主力商品的企業的生存之道 技術革新讓本業消失! 結合全祿一起成長 改變本業求生存的公司 守住本業讓它更好 重視母公司的成長還是集團的成長? 青出於藍的子公司們 母公司與子公司地位不斷逆轉的古河集團 為孩子收拾爛攤子的父母 DNA能夠繼承? ●給有興趣精讀數字的讀者● 為什麼要合併財務報表? 合併結算的做法 ?第五章? 為什麼虧損公司可以買下有盈餘的公司 >> 成長快速的A公司得以併購穩健經營的B公司的理由 併購案增加的理由 為什麼併購的成功率低

? 日本併購案難成的主因 併購製造「新的敵人」 日本電產的併購與營業淨利率的提升 虧損卻能買公司? 你會買哪家公司的股票? 「布簾費」 布簾費的攤銷 A、B到底是哪兩家公司? 夢想的創投,生技與宇宙 綜效的陷阱—說近不近、說遠不遠 說近不近 說遠不遠 ●給有興趣精讀數字的讀者● 布簾費的攤銷魔術 會計規則競爭的時代 ?第六章? 獲利如何應用? >>買不動產的阪神、保留現金的任天堂 何謂經營資源? 賺到的錢要存起來?花掉? 名下有很多土地的公司如何賺錢 阪急集團的現況 東寶的經營模式 多金企業與多股票企業 多金的任天堂 多股票的日本易集網(Index) 經營者的職責為何? 資源如何持有? 智庫留

下怎樣的資源? DNA是專家的尊嚴 ●給有興趣精讀數字的讀者● 會計的基本結構 B/S與P/L的關係 結語   很多上班族都有心學會計,不過因此受挫的人似乎比較多。   「我一直從事業務工作,主管告訴我業務也要看得懂數字,我便去買了會計的書,但是始終無法讀完整本,感覺很挫折。」   「我告訴自己玩技術的人也要有會計知識,不過讀了之後還是覺得跟自己的工作無關。」   「我曾經在公司舉辦的研習課程中學過會計,不過只記得除法的計算,還是對工作沒有幫助。」   講經營、策略的書因為沒有會計書裡的複雜算式,大多都可以從頭到尾讀完。只是:「架構是懂了,但是怎麼讓業績更好呢?」「不知道改變策略對公司的獲

利有何影響」不少人還是一知半解。   為什麼會產生這種現象呢?那是因為會計與經營被分別寫在不同的書裡,大家都拆開來學習,不懂兩者之間的關係所致。但是工作上真正需要的是將兩者融會貫通的能力。   會計就像一面鏡子,反映出企業一整年的活動的成績。企業做了什麼事情後鏡子裡會出現怎樣的影像,或者能否從鏡子裡的影像推測是因為施行了怎樣的策略,這才是經營所需要的數字敏銳度。   本書希望在兩者之間架起串聯的橋樑,不用空談的數字、策略,用的全是網路上也找得到的企業實際數字與案例。佳能、NTT Docomo、伊勢丹、阪急控股公司、吉野家、富士照相軟片、山田電機等,報紙、雜紙上經常看到的知名公司都將在本書登場。

  雖然我們舉實際企業的數字,但是書裡找不到會計書中經常看到的「貸方」「借方」等字眼。我們也不彙整經理人認為重要的會計原則加以解釋,完全聚焦在與企業的「賺錢結構」有關的重要題目上。   本書要讓讀者從經營的角度重新看待每天經辦的工作,理解自己的工作對企業的數字會有的影響。再好的產品概念、再美妙的利基策略、再先進的技術,唯有化成數字顯出成效,企業才能不斷成長。   本書「結合會計與經營」的嘗試是否成功,全由讀者判斷。請大家在做出判斷前,一定要讀完本書。   另外,本書是否是一本可以從頭到尾讀完的書,也仰賴讀者們的努力。 前言   本書的特色已在序中提及,這裡要介紹本書所設定的讀者、討論的主題、

各章的組成等。 設定的讀者 我們希望以下人士能夠閱讀本書: .感覺有必要懂會計的業務、開發人員。 .希望從經營的角度來看經辦業務與公司數字的關係的人。 .希望對管理上的數字更敏銳的人。 .對「何謂賺錢策略」有興趣的人。 .希望從策略與財務報表來理解兩者關係的人。 慎重起見,這裡也列出以下可能無法對本書的效果抱持期待的人: .打算參加簿記檢定考試的人。 .剛分發到會計部門的新人。 .會計學權威。 本書的組成 .讀者可以從感興趣的章節開始閱讀,為了吸引讀者閱讀所有的章節,我們在各章穿插介紹有趣的案例與事件。 .在此概略介紹各章內容。我們討論以下主題,各主題都融合經營與會計。 .第1章「區隔市場、走

高級路線就能賺錢?」 經營教科書上都說,區隔市場就能賣得比別家公司貴,應該能夠賺錢…… .第2章「在價格混亂的業界,賺錢公司的祕密是?」 在價格混亂的電子業界,為什麼佳能這些公司能夠賺錢? .第3章「集點卡正流行,企業占到便宜了嗎?」 發行集點卡,有企業成功聚集客戶,會不會也有企業反而賠錢? .第4章「當本業成熟、消失時,企業的未來是?」 當吉野家沒有了牛肉蓋飯,富士照相軟片的軟片滯銷時,企業該如何自處? .第五章「為什麼虧損的公司可以併購賺錢的公司?」 大公司併吞小公司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創投公司以及虧損的公司為什麼能夠買下大企業呢? .第六章「賺錢之後應該持有哪些資產?」 有人說現金最安全,

泡沫經濟時期大家推崇股票與土地,但是股東們卻不這麼認為?   我們挑選出這幾年的重要經營議題,比較「大家以為的常識」與「經數字佐證的事實」,寫成易懂易讀的內容。書裡舉的都是發生在真實企業的案例,我們同時也使用財務報表上的數字加以說明。 各章的組成 六個章節的內容組成如下: 1 提問(每章的開頭)──用一個簡單問句點出該章的主題 2 從策略的觀點──解說標題的基本思維 3 從會計的觀點──解說企業的策略如何反映在財務數字上 4 給有興趣精讀數字的讀者──從會計的角度介紹與本書標題有關的深層概念與案例   也因為本書的目的,我們刻意不使用「策略的觀點」「會計的觀點」這類標題。 閱讀本書所需要的物品

  不需要電子計算機與圖表計算軟體,也不需要在身旁擺本會計辭典,只要有一、兩個小時(有時可能需要五、六個小時)便已經足夠。在閱讀的同時回想報紙等媒體曾經如何報導那些案例,對內容的理解會更有幫助。 撰寫本書的動機   本書源起於在早稻田大學商學院教授經營策略論的山田,與在慶應義塾大學商學院教授會計管理論的山根共同的危機意識。   他們都認為「策略的成果最終將表現在數字上」,就是這麼簡單。對企業而言,如果無法從數字看到具體轉變,即使產品再具話題性、技術再先進都沒有意義。因為如果無法提高數字、無法賺錢,企業連生存都有問題。   但是序文裡也提到,我們一直把經營與會計當成各自獨立的學問加以學習。我們

的大學、商學院也助長這種游離現象。商學院的每個科目都由不同的老師負責,學校將它們分成會計管理、行銷、生產策略、經營策略等科目,很多老師只鑽研其中一科,懂得解釋該科的重要性,卻不提與其他科目的關連(當然也有例外)。   在那種環境下學習的學生自然習慣將經營問題的思考予以切割,所以行銷是行銷,會計是會計。   企業舉辦的研習也是,在會計、財務課上,學習用電子計算機與Excel做財務分析,但是上經營策略的課時,卻只看策略的好壞,而不管代表經營成果的數字。發現兩者不同調的企業會在會計與策略的課上分析相同案例,盡可能著眼於企業整體,但也只是分析的對象企業一致罷了,還是不管策略可能帶動的財務數字改變。  

 本書跟上班族學英文會話不會從文法開始,而是直接與補習班的外籍老師對話的方式很像。我們不從會計原則、財務分析的手法切入,希望帶領大家從數字了解我們身邊的企業的經營情形。希望讀者能夠因為本書知道策略的結果如何表現在財務報表上,或者可以從財務報表的數字看出企業所採取的策略。 賣得那麼便宜,有賺頭嗎?「靠吃虧賺錢」的DoCoMo與佳能(Canon)最近的電子等業界,新產品一推出就面臨激烈的價格戰,企業不賺反賠。數位相機、薄型電視、DVD錄放影機、行動電話等的競爭特別激烈,即使是市場占有率高的公司,在嚴苛的價格競爭下,成本降低速度往往趕不上實際價格的滑落,使得利潤越來越少。但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還是有

企業勝出。除了產品好之外,似乎另有訣竅。觀察賺錢的企業,發現都不靠單品勝負,而是結合複數的產品與服務來增加獲利。這類經營模式如何建立起來的呢?價格下滑時一直到最近,日本的經濟都不很景氣。對消費者來說,不景氣應該是值得高興的,因為物價下跌,以往買不起的高貴商品不再遙不可及。但是製造商卻不這麼認為,怎麼禁得起商品與服務價格的持續下滑。對企業來說,提升產能才有餘力調降價格,也才能增加銷售量。如果降價不是因為產能提高,而是為了與對手競爭不得不的結果,就是在削利競爭容易淪為消耗戰。如果消費者都看緊荷包,廠商還是得以低於成本的價格賣出,或者開始裁員,甚至賣掉工廠、店面,以減少開銷支出、付給員工的薪水。那麼

,勞動人口的收入會減少,代表消費人口的收入減少,就會讓經濟陷入衰退的漩渦。雖然景氣開始回升,習慣了特價品的消費者還是不肯輕易多付錢。特別是家電類,消費者已經習慣價格的快速調降,都會等降價再買。數位家電業者有人意氣風發,有人灰頭土臉。讓我們從賺錢企業的財務報表試著找出他們致勝的原因。DoCoMo賺錢的內幕過去10年,領導日本經濟的商品當屬行動電話。圖表2-1是日本行動電話龍頭NTT DoCoMo的毛利狀況。過去NTT DoCoMo的損益表淨利標示不清,看不出來為什麼賺錢。自從2003年度改採美國會計準則,整個變得清楚。DoCoMo的手機營收約4700億日圓(2005年度),但是手機的進貨成本在1

兆1300億日圓左右。也就是說,DoCoMo以進貨成本的一半價格賣出手機,或者說,DoCoMo以兩倍以上的價格跟廠商進貨。因此,產生6430億日圓的毛損(不是毛利喔!)(請看圖表2-1的「手機毛損」),是很大的損失,而且金額每年持續增加。走在路上滿街都是通訊行,店頭經常貼有「手機10日圓!」甚至是「0日圓!」的傳單。這樣怎麼賺錢呢?很多人一定都猜想是靠「服務費賺錢」。通訊服務費用的毛利(這裡的毛利指「通訊服務費收入-服務成本-折舊費」)確實如大家所想,金額相當大,達2兆8130億日圓(2005年度)。通訊服務費的收入在4兆3000億日圓上下,成本加上設備的折舊大約1兆5000億日圓即可攤平,所

以有2兆8000億日圓的毛利。扣除手機的毛損,還有2兆2000億日圓。即使手機完全免費,都還有將近1兆7000億日圓的毛利,獲利相當可觀。不過,近2兆2000億日圓的毛利減去1兆4000億日圓的管銷費用後,營業淨利大約是8000億日圓。圖表2-1另一個有趣的地方是,相對2004年度手機的毛損有若干增加,通訊服務費的毛利竟然減少了近3000億日圓。事實上,兩個會計年度的成本沒有太大變動,但是營收卻短減了3000億日圓。通訊服務費的收入減少多少毛利也就減少多少,直接就影響到營業淨利。一般產業營收差時可以減少進貨,雖然營業額減少但是成本也減少,所以在零售業與製造業,不會有營業額短少多少營業淨利也減少

多少的情形發生。為什麼DoCoMo減少的營業淨利正是短少的營業額呢?那是因為DoCoMo提供的是設備服務,服務所需費用幾乎就是人事費用與相關的設備費。提供設備服務時,人事費與設備費都是固定花費,無法因為營收不佳輕易刪減。除非調降員工薪水,或者與下包廠商商量降價,否則成本不會減少(排除特殊原因後,2005年度的營收及成本與前一個會計年度相差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