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moral shaft中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高雄醫學大學 醫學研究所博士班 陳崇桓所指導 林松彥的 兒茶素(-)-epigallocatechin-3-gallate (EGCG)對骨關節疾病的影響 (2020),提出femoral shaft中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兒茶素、骨缺損、骨折、創傷性關節炎、骨形成蛋白-2、細胞凋亡、細胞自噬作用。

而第二篇論文長庚科技大學 林口校區護理系碩士在職專班 蔡明芬所指導 張雅慧的 探討影響股骨骨折手術病患預後之相關因素- 回溯性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股骨骨折、急診就診率、再住院率、死亡率、回溯性研究的重點而找出了 femoral shaft中文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femoral shaft中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兒茶素(-)-epigallocatechin-3-gallate (EGCG)對骨關節疾病的影響

為了解決femoral shaft中文的問題,作者林松彥 這樣論述:

茶是亞洲地區最受歡迎的飲料。(-)-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是綠茶中萃取物中最豐富而且也是最有效的兒茶素,而且因為具有強效的抗氧化作用,所以也是目前被研究最多的兒茶素。因為EGCG具有促進骨組織生成和抗發炎作用,因此對骨骼和關節健康多有助益。在促進骨髂健康方面,過去的流行病學、臨床和動物研究中,報導了綠茶或其生物活性成分對骨骼健康的保護作用,綠茶的攝取可以改善骨質流失並降低骨質疏鬆性骨折的風險。但是EGCG與受傷後骨頭修復及再生能力之間的關係仍不清楚。在本研究中,我們分別使用兩種動物模式,股骨骨缺損模式及單獨脛骨骨折模式,分別來研究EGCG對於骨組織缺

損中新骨再生的影響,及探討EGCG其對骨折癒合促進的作用。此外EGCG能夠調節發炎反應,因此可能是骨關節炎的潛在治療選擇。先前的研究顯示,EGCG會顯著降低基質金屬肽酶(MMPs)(MMP-1和MMP-13)和聚集蛋白聚醣酶-1和-2的產生,因此可能是治療關節炎的新方向。除此之外EGCG還表現出抗氧化和抗發炎的特性,研究顯示EGCG能夠抑制人類軟骨細胞和滑膜細胞發炎性物質的產生,並可以抑制介白素-1β誘導的軟骨糖胺聚醣的釋放。創傷性骨關節炎是因為關節損傷而繼發性骨關節炎。關節創傷後發生的即時反應包括細胞壞死和細胞凋亡及各種組織分解反應。由於EGCG具有抗氧化和抗發炎的特性,對於創傷性骨關節炎發

病機轉的抑制是有益的,我們認為EGCG可應用於創傷性骨關節炎的治療。在本研究中,我們將使用創傷關節炎動物模式,來研究EGCG對於創傷性關節炎的治療及其可能的機轉。此研究中將分成兩部份。第一部分,我們將專注於EGCG對骨組織的作用。我們將利用股骨缺損模式及單獨脛骨骨折模式來研究局部使用EGCG對骨組織增生及骨折修復的影響。我們將使用組織形態分析,骨形成蛋白-2(BMP-2)的免疫組織化學分析,放射學評估(X射線和顯微電腦斷層)以及生物力學測試來證明,EGCG對骨組織櫎生及骨折修復的促進作用。在第二部份骨關節炎的研究中,我們將使用前十字韌帶截斷誘導創傷性骨關節炎模型,驗證EGCG對於關節炎的作用。

我們將進行關節功能分析,組織形態分析,第Ⅱ型、第X型膠原蛋白、自噬作用相關蛋白的免疫組織化學分析,軟骨細胞凋亡的染色,來評估EGCG對軟骨保護的效果。此研究已經成功證明,EGCG在骨缺損處的局部應用,可以增加新生的骨組織量,並且改善機械性能(包括最大負荷,斷裂點,剛度,最大負荷曲線下的面積,斷點曲線下的面積和極限應力)。此外局部施用EGCG也可通過增加骨痂組織來促進骨折癒合,幫助恢復骨骼的機械強度,包括最大負荷量,楊氏系數,剛度和斷裂負荷。而免疫組織化學分析也顯示,EGCG對骨組織新生和骨折癒合的促進作用,與骨形成蛋白-2的增加表現有關。這些結果證實EGCG對骨缺損和骨折修復具有明確的骨促進作

用。而在創傷性關節炎的研究中,我們也發現關節注射EGCG可以減輕前十字韌帶切除誘導的骨關節炎症狀,且提高老鼠關節炎後患肢的承重能力及跑步耐力。從組織學上來看,EGCG能降低軟骨的破壞,有較低的OARSI組織評分,且會增加糖胺聚醣和第II型膠原蛋白的含量,並降低第X型膠原蛋白。除此之外,我們也發現EGCG的治療可以減少軟骨創傷後的細胞凋亡,並且增加細胞自噬作用。因此,此項研究的結果顯示EGCG對於創傷性關節炎的軟骨具有明確保護作用,能夠減少軟骨糖胺聚醣流失且降低第II型膠原蛋白破壞,而此項的保護作用可能是藉由減少細胞凋亡及增加細胞自噬作用的機轉。整體而言,我們的研究顯示,局部注射EGCG可以促進

骨組織的新生及骨折處癒合。而關節內注射EGCG可以減少軟骨細胞凋亡,促進細胞自噬作用,減少創傷性關節炎的進展。EGCG能提供促進骨創傷修復及減少骨關節炎惡化新的治療方向。

探討影響股骨骨折手術病患預後之相關因素- 回溯性研究

為了解決femoral shaft中文的問題,作者張雅慧 這樣論述:

根據內政部統計指出,台灣老年人口占總人口之比率將於2026年超過20%,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隨著人口老化使意外跌倒增加,股骨骨折被視為一種耗費大量醫療資源的健康問題。本研究目的為:(1)瞭解行股骨骨折手術老年病患之基本資料及預後之急診就診、再住院、死亡之分佈情形;(2)探討行股骨骨折手術老年病患之基本資料與預後之關係;(3)探討影響行股骨骨折手術老年病患之臨床特質與預後之關係;(4)探討接受股骨骨折手術老年病患預後之影響因素。研究方法:採回溯性研究,以自擬病歷抄錄資料收集進行資料收集。收案場所為台灣北部某區域教學醫院,收案對象為年齡65歲(含)以上,於2017/01/01~2020/02/2

8行股骨骨折手術,並排除癌症轉移和病理性骨折。研究統計包含描述性統計和羅吉斯迴歸分析。研究結果:本研究包含580位股骨骨折手術病患,平均年齡81.25歲、女性(69.3%)居多,一年內死亡率為15%。結果顯示高齡、教育程度(不識字)、特定檢驗指數異常(Hb、eGFR、Na測量值較低;PTT、BUN、Cr、K測量值較高)、共病數多、術前輸血、以及出院行動能力差,會影響急診就診率增加;高齡、特定檢驗指數異常(Hb、eGFR、Na測量值較低;PTT、BUN、Cr、K測量值較高)、共病數多、接受全身麻醉、術前輸血者、以及出院活動能力差,會影響再住院率增加;高齡、教育程度(不識字)、特定檢驗指數異常(H

b、Platelet、eGFR測量值較低;BUN、Cr測量值較高)、共病數多、骨折型態(轉子間骨折)、手術醫師資歷、術前輸血、術後輸血、術後疼痛指數(VAS 5-6分)、出院活動能力差、骨質密度檢查(Spine)會影響死亡率上升。結論:本研究發現出院活動能力較差會造成急診就診、再住院率及死亡率上升,故應鼓勵病患術後盡快下床活動、執行手術復健治療、參與長照2.0等整體性計畫,以改善手術預後。年齡越高、共病數愈多者手術預後愈差,故針對老年多重慢性病個案應提供個別性出院衛教,以減少急診就診、再住院情形與一年內死亡的發生。特定檢驗指數異常(Platelet、BUN、Cr)與死亡相關,故可盡早安排會診相

關專科醫師,加強術前評估與術後處置以減少死亡率。本研究結果發現許多影響手術預後的危險因子,希望能提供臨床醫護人員照護股骨骨折病患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