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ce手把長度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聖約翰科技大學 工業工程與管理系碩士班 鄔存寓所指導 曾建閔的 手提袋握把寬度與材質對手部壓力及舒適度之影響評估 (2010),提出force手把長度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握把材質、握把寬度、指壓力、累積性傷害。

而第二篇論文朝陽科技大學 工業工程與管理系碩士班 李正隆所指導 杭良政的 抬舉及卸下作業物件尺寸改變之上肢生物力學分析 (2009),提出因為有 物件尺寸、肌電訊號、手部作用力、人工物料搬運的重點而找出了 force手把長度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force手把長度,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手提袋握把寬度與材質對手部壓力及舒適度之影響評估

為了解決force手把長度的問題,作者曾建閔 這樣論述:

市面上的手提袋五花八門,各有各的特色。大多數的人在選購時往往只會注意到它的顏色是否亮麗,形狀是否好看,而忽略在長時間使用後是否會造成手部的不舒適甚至於傷害手部。從過去的文獻中指出,長時間的不當姿勢或過度使力下會造成腕道症候群、手部骨骼累積性傷害、等等。對於手提袋握把形狀已有前輩做過相關研究,因此本研究將對手提袋握把的表面材質及握把寬度與手部壓力關係進行研究,根據文獻參考中顯示最佳握把跨距約為7-7.5公分,以圓柱型握把量測時最舒適直徑為5公分。所以研究中將盡量將把握把的最佳施力跨距設定於7公分之範圍中。實驗進行時,首先找出市面上常見的10種不同握把材質進行先前實驗,利用壓力分配量測系統從中找

出5種壓力較大的材質,再分別搭配兩種不同的握把寬度進行正式實驗。受試者為12名聖約翰科技大學的男女性學生,於固定溫度的實驗室內進行研究。而參與者在過去需無任何手部相關疾病史,並在實驗前清楚的告知此實驗內容與過程。手提袋重量設定為三公斤,為控制提袋重量的差異,本實驗將不同材質的握把固定於一個固定的提袋上。實驗總進行時間約為360分鐘,實驗前後都將填寫一份主觀評量表。在得到實驗數據後將輸入excel軟體中予以排序整理,分析得到結果,以瞭解何種材質對手部的壓力最小最適合使用。本研究結果為:3cm之鋁片材質壓力值為最小,鋁片材質堅固,且寬度接近手指指節長度,可浮貼於手掌中,故能平均的分散提袋壓力。壓力

較小在使用時相對感到舒適,也較不容易對手部造成累積性傷害。

抬舉及卸下作業物件尺寸改變之上肢生物力學分析

為了解決force手把長度的問題,作者杭良政 這樣論述:

在人工物料搬運中,抬舉與卸下為常見的搬運作業,而搬運時的物件尺寸可能並不相同,因而影響搬運姿勢與身體肌肉施力,造成肌肉骨骼傷害。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探討搬運作業時物件箱長度改變,對於手部施力情況及上肢肌電訊號的變化。本研究利用肌電訊號量測模組及三軸力荷重計,收集15位受測者上肢肌群肌電訊號(Electromyography, EMG)、手部抬舉時產生之三軸作用力等資料。搬運型態包括抬舉作業與卸下作業及搬運3種物件尺寸,共6種作業型態。利用實驗室開發的Motion Processor軟體,處理並計算各肌群EMG之均方根及%MVC。三軸作用力方面,則計算其合力與峰值,以觀察三軸作用力之趨勢。

結果顯示,進行抬舉作業時物件尺寸改變,對右手肱橈肌之EMG%MVC有顯著影響,進行卸下作業時左手肱二頭肌之EMG%MVC有顯著差異。抬舉握距56公分箱子時,左手及右手上斜方肌施力均大於50%MVC,卸下時肱二頭肌也超過50%MVC,因此不適合用於搬運作業。卸下握距18公分箱子時,4條肌群EMG%MVC均小於40%MVC,為3種尺寸中較佳者。手部作用力方面,不論抬舉或卸下作業,物件尺寸改變對三軸作用力均無顯著之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