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股指數期貨保證金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h股指數期貨保證金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黃正傳寫的 高手叫我不要教的H模型:兩個指標,百倍獲利(第二版) 和黃正傳的 最後的贏家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深智數位 和深智數位所出版 。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金融資訊系 程言信所指導 楊哲輝的 台指期逆價差下的交易策略績效分析實證 (2021),提出h股指數期貨保證金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期貨、選擇權、逆價差、價差交易。

而第二篇論文東海大學 資訊管理學系 姜自強所指導 許藝馨的 基於資料科學角度分析台灣50ETF股票於進出場時機回測之實務研究 -以新冠肺炎期間為例 (2021),提出因為有 股票、進場時機、出場時機、技術分析指標、新冠肺炎期間的重點而找出了 h股指數期貨保證金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h股指數期貨保證金,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高手叫我不要教的H模型:兩個指標,百倍獲利(第二版)

為了解決h股指數期貨保證金的問題,作者黃正傳 這樣論述:

  有用的策略為什麼不自己賺?   ➢那是因為我的目的不在賺錢,人生有許多更有意義的事要做。   被說出來的策略還有用嗎?   ➢有用的。如果市場夠大,說出來也沒關係。價值型投資法、多角化投資法、長期投資法,這些投資方法簡單又有用,完全不怕被人知道。H模型也是。   投資策略總是模稜兩可,不知如何執行?   ➢不確定和風險是兩回事。完全不能估計是不確定,有機率可遵循是風險。高風險高報酬、低風險低報酬,操作完全有公式可遵循。   數學不好,不懂投資怎麼辦?   ➢要學。本書盡力求通俗,讀者有任何困難歡迎到作者的FB粉絲專頁「程式交易Alex Huang」發問。      「吾未聞枉己

而正人者也,況辱己以正天下者乎?」不能面對自己,就沒有辦法做好事情。只有透過數學與邏輯,才能忠實面對自己與環境的關係,訴諸各種花俏的投資心法,不能量化統計,就是逃避卸責之道。   程式交易的殿堂無比深遂,期望能以本書協助讀者正確地踩入第一步,並展示切實獲利的方法,照亮前方的康莊大道。  

台指期逆價差下的交易策略績效分析實證

為了解決h股指數期貨保證金的問題,作者楊哲輝 這樣論述:

本研究根據台指期貨與現貨之價差建立期貨進出場簡單交易策略與涵蓋期貨與台指選擇權之多種組合交易策略,研究期間為2011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20日,實證依據期貨持有成本理論價差收斂的特性,探討交易策略的可獲利交易次數、累積損益、平均報酬率、標準差、最大及最小報酬率、報酬風險比(RRR)、正報酬機率等績效指標。實證結果發現,1.在基本策略下,開盤價差較低的交易策略累積報酬率較高且標準差較低,但平均報酬率、報酬風險比及勝率以收盤價差較高的交易策略表現最佳。2.在組合策略下,價差位於中間的交易策略累積報酬率較高,但平均報酬率、標準差、報酬風險比及正報酬機率(勝率)則以價差較高的交易策略表現較佳。

3.使用組合策略相對於單純的基本策略,可以有效的降低投資組合的標準差和波動率。和基本的收盤逆價差買進策略相比,會大幅的降低平均報酬率。4.在混合比較基本和組合策略下,優先在大交易價差機會出現時選擇組合價差策略進行交易,其次則是單純的使用基本策略的收盤逆價差策略進行交易,可以出現最佳的報酬風險比。

最後的贏家

為了解決h股指數期貨保證金的問題,作者黃正傳 這樣論述: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     投資之路縱使有再高明精妙的投資策略,若是忽略了這個關鍵,等待著的將不是天堂,而是地獄。   規模只是其中一個因素,重要的是量力而為,實力在哪裡,就只能從那個地方出擊。     有實力可以降低防守出重拳,因為即使受傷也撐得住,但是將頭臉都讓人家打,那就受不了了。…創業維艱,守成更是不易呀!     承認失敗也是一種策略,項羽如果不在烏江邊自刎,東渡重整,天下未必就是劉家的。   即使不能再爭天下,偏安一方也未嘗不可,劉邦不就棄關中入蜀,否則哪裡有後來的漢家天下呢?     本書中所提及的投資策略大多

數是筆者親身操作的經歷,少部份是第二手的見聞。透過10篇故事串聯,讀者可以從中一窺衍生性金融商品為何被稱為高風險投資工具,有多少人在浪潮中逐波興起或泡沫化而身家蕩然無存,甚至賠進寶貴的生命。     衍生性金融商品是高風險的投資工具,當初被設計出來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避險,為了達成此一目的,就一定有相對承擔風險的一方。按照財務管理的原理,應該要有承擔風險能力的人,才可以做為避險方的相對交易人,也就是承擔風險的人。     書中的主角們,有高資產族、也有一般小資上班族,承擔風險的能力大不同,若又不自量力,隨時就血本無歸,面臨滅頂之災。     金融投資史上血跡斑斑。多數人僅見

成功者的輝煌,卻不知這些叱吒風雲的人物鮮有善終。   把風險放在心上的意思就是:千萬不要玩大,最後能夠活下來的就是贏家,時間才是你最好的朋友。   與魔鬼共舞者,最後只有被魔鬼牽著走的份。

基於資料科學角度分析台灣50ETF股票於進出場時機回測之實務研究 -以新冠肺炎期間為例

為了解決h股指數期貨保證金的問題,作者許藝馨 這樣論述:

本研究是以台灣50 ETF股票為分析目標,透過KD指標、RSI指標、MACD指標、MA指標、ATR指標、CCI指標、DMI指標七種技術分析指標,比較2018年1月到2019年05月(非疫情期間)台灣50指數型股票的歷史交易資料以及2020年1月到2021年05月(疫情期間)台灣50指數型股票的歷史交易資料;2018年1月到2019年12月(非疫情期間)台灣50指數型股票的歷史交易資料以及2020年1月到2021年12月(疫情期間)台灣50指數型股票的歷史交易資料,以常見的日線參數設定透過技術分析找出非疫情期間與疫情期間使用七種不同的技術分析指標在股票市場上是否有其差異性,並以黃金交叉及死亡交

叉的方式找出台灣股票進出場時機。此外,由於疫情期間,政府為增進經濟成長,曾二次發行消費券:第一次發行三倍券,第二次發行五倍券,這些類貨幣供給增加的政策,造成股市以及房市一波上升熱潮,當人人把熱錢投入股市,這些技術指標值於疫情期間是否具有與非疫情期間有著同樣的參考效果?故本研究加上了卡方獨立性檢測,以測試這些可能的懷疑。本研究希望能夠找出在疫情嚴重的時空背景下,透過技術分析指標的方式找出最佳的交易策略,並且透過卡方獨立性檢定找出七項技術指標之投資損益是否受到疫情之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