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g/mm2 to n/mm2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臺北醫學大學 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班 張育嘉、王偉、陳志榮所指導 高偉育的 病態性肥胖病人接受減重手術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臨床與基礎研究 (2020),提出kg/mm2 to n/mm2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疾病、減重手術、預測因子。

而第二篇論文中原大學 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 胡威志所指導 林柏霖的 即時冠狀動脈流速差和血流儲備分數的臨床相關性 (2015),提出因為有 冠狀動脈疾病、血流儲備分數、血流儲備分數冠狀動脈電腦斷層造影、瞬時無波型比值、虛擬血流儲備分數的重點而找出了 kg/mm2 to n/mm2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kg/mm2 to n/mm2,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病態性肥胖病人接受減重手術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臨床與基礎研究

為了解決kg/mm2 to n/mm2的問題,作者高偉育 這樣論述:

背景與目標: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是世界最常見慢性肝疾病,其疾病定義是超過5%肝細胞有脂肪堆積,病人沒有過度飲酒及其他肝病或藥物使用。非酒精性脂肪肝在疾病組織學上進程包括單純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炎、肝纖維化到肝硬化。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盛行率在男性約30-40%和女性15-20%,身體質量指數超過35 kg/m2病態性肥胖病人則高達90%。臨床上,病人肝臟切片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主要診斷的標準,但肝臟切片帶有併發症的風險,是否有取代性的方法來做診斷,仍是臨床努力的方向。現今已有數個非侵襲性血清標記被運用於評估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人的肝纖維化狀態。此外,肝臟纖維掃描儀也是一種非侵襲性儀器來評估肝纖維

化的情況。但是在病態性肥胖病人診斷上,仍未有適當的方式來診斷。根據先前的資料顯示,大約有25-30%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患者會發展成非酒精性脂肪肝炎,而約有40-50%非酒精性脂肪肝炎患者會導致肝纖維化的產生。但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惡化的病理機轉仍不清楚,所以找出非酒精性脂肪肝炎診斷的預測性生物標記非常重要。最近非酒精性脂肪肝炎臨床研究網絡族群指出soluble interleukin-2 receptor alpha (IL2RA)增加肝纖維化嚴重性。但尚未有接受減重手術亞洲病態性肥胖病人肝臟檢體的研究。所以本論文主要是針對減重手術病人建立肝纖維化的評分系統及尋找評估非酒精性脂肪肝可能的預測因

子為目標。材料與方法:此前瞻性族群於2016年10月到2020年12月在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收錄200位病態性肥胖病人接受腹腔鏡袖狀胃切除術。手術前執行腹部超音波和肝臟纖維掃描儀。每位病人接受減重手術時由腹腔鏡接受楔形肝切片,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與肝纖維化則是利用組織染色方式做判定。在評估顯著肝纖維化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炎之危險因子方面,是對於肝臟組織具有IL2RA陽性染色反應的淋巴細胞個數做計算。在探討分子生物標記預測因子,則是使用公開資料庫Gene Expression Omnibus (GEO),GSE48452微陣列資料與臨床資料進行分析,找出可能的具診斷價值的生物標記。結果:我們總共收集

了123位病人肝組織做分析,平均年齡35.5歲,平均身體質量指數40.6 kg/m2,87 (70.7%)位女性,其中11位 (8.9%)是沒有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46位 (37.4%)是單純性脂肪肝和66 位(53.7%)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28 位 (22.8%)是第2期纖維化,14位 (11.4%)是第3期纖維化,2位 (1.6%)是第4期纖維化。將病人分成訓練組 (n=73)和驗證組 (n=50),經由多變項分析發現肝硬度測量> 7 kPa 和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platelet ratio index (APRI) >0.40是顯著肝纖維化的獨立

因子。相較於其他非侵襲性指標,肝纖維掃描儀為基礎分數加權肝硬度測量> 7 kPa為2分和APRI >0.40為1分在訓練組和驗證組都顯示有較高曲線下的面積(0.854, P=0.0001; 0.785, P=0.0002)。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組比沒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組有較大腰圍,較高IL2RA表現量,空腹血糖值,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gamma-glutamyltransferase,第2-4期纖維化,其他非侵襲性指標。經由多變項分析指出IL2RA表現量和ALT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的獨立因子。IL

2RA表現量預測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之曲線下的面積是0.627 (臨界值:82,P = 0.0113)。在分子生物標記預測因子分析,GSE48452選擇單純性脂肪肝組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組的不同基因表現量做比較發現差異基因 (FAS, RAD18, ME1, FANCI, CHST9, ITGAV, PIEZO2)可做為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候選標的基因。進一步分析30位病人顯示肝組織這些基因情況發現RAD18 (P=0.098), CHST9 (P=0.091), PIEZO2 (P=0.086), ME1 (P=0.072), ITGAV (P=0.085)在單純性脂肪肝F0-F1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炎

F0-F1分別有趨勢變化,沒有顯著差異。結論:在此論文中我們建立一個臨床分數系統結合肝硬度和APRI來預測病態性肥胖病人的肝纖維化狀態。這個系統可幫助臨床醫師在術前評估最適合接受減重手術之可能肝纖維化病態性肥胖病人。IL2RA與病態性肥胖病人非酒精性脂肪肝炎是顯著相關,可作為非酒精性脂肪肝炎診斷有用的單一生物標記。另外,生物資訊分析分子生物標記預測因子的方面,本研究中所鑑別出與非酒精性脂肪肝炎有關的生物標記皆有趨勢變化,可以進一步增加蒐集大型病態肥胖病人族群,並依據不同的基因體特徵(如基因甲基化與否)分群,探討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的預測性生物標記和路徑。

即時冠狀動脈流速差和血流儲備分數的臨床相關性

為了解決kg/mm2 to n/mm2的問題,作者林柏霖 這樣論述:

冠狀動脈疾病是現實世界中最常見死亡和重病的原因。心肌缺血的存在與否是臨床結果的重要危險因素。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手術可緩解心肌缺血和改善臨床症狀與疾病預後。冠狀動脈造影的優異診斷率使得它成為冠心病檢查方式中最好標竿。 然而冠狀動脈造影常常低估冠狀血管病灶的長度卻過度高估的血管阻塞嚴重程度。此外冠狀動脈造影也無法在非顯著性病灶上辨別血流動力學缺失造成的缺血。因此單獨靠視覺評估冠狀動脈疾病的方法是太主觀的方式。目前血流儲備分數是一個比較客觀,以證據為基礎的方法來評估心肌缺血引起的病變且同時有很好的診斷準確率。血流儲備分數指引下的冠狀動脈造影在改善臨床成果和疾病預後方面遠優於單用冠狀動脈造影的治療

。根據目前的指導方針,非侵入性的冠狀動脈電腦斷層造影可運用於臨床上排除冠狀動脈疾病,但其較低的陽性預測值或易高估冠狀動脈阻塞的特性卻局限臨床使用。近日,血流儲備分數合併冠狀動脈電腦斷層的應用是利用流體動力學的理論分析來提高陽性預測值,然而在冠狀動脈嚴重鈣化,心律不整,心搏過速或運動偽影的情況下仍會造成判讀上的誤差。因此,許多侵入或非侵入性工具,包括心肌灌注顯像,虛擬組織血管內超音波,瞬時無波型比值和虛擬三維血管血流儲備分數,已經被用來改進血流儲備分數和冠狀動脈電腦斷層的準確性。然而這些方法也因為低準確度與過高的檢查成本而限制臨床使用。如果藉由流體動力學輔助下的冠狀動脈造影可以準確地預估血流儲備

分數而無需侵入性血流儲備導絲的情況,將可提供更多生理資訊來引導冠狀動脈手術進而造福廣泛的患者。這項研究的目的是測試流體動力學輔助下的冠狀動脈造影來預估血流儲備分數的可行性並設法找到血流儲備分數和即時冠狀動脈流速差之間的臨床相關性。即時冠狀動脈流速差的假說原理是建立在有或無冠狀動脈內注射腺苷藥物的情況,病灶狹窄後的單位時間的距離除以狹窄前單位時間的距離的數值。我們發現即時冠狀動脈流速差統計上和血流儲備分數有很高的相關性,可成為侵入型血流儲備分數手術前預測心肌缺血狀態的心肌缺氧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