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sto評價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林旻沛所指導 盧宜佑的 國中生網路成癮預防教育之課程設計與成效評估研究:以社會認知理論為基礎 (2019),提出maisto評價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上網正向效果預期、拒網自我效能、網路成癮、網路成癮預防教育課程。

而第二篇論文亞洲大學 健康產業管理學系健康管理組碩士在職專班 王俊毅所指導 陳厚良的 某療養院門診酒精使用疾患留置率及治療成效分析 (2017),提出因為有 治療留置率、治療成效、問題飲酒、酒精使用疾患確認檢測的重點而找出了 maisto評價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maisto評價,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國中生網路成癮預防教育之課程設計與成效評估研究:以社會認知理論為基礎

為了解決maisto評價的問題,作者盧宜佑 這樣論述:

研究背景與目的:現今,網際網路及行動網路裝置在臺灣普及,改變了學生的生活樣態;同時,網路成癮的高危險群比例,不僅隨著年齡逐漸攀升,且以國中階段攀升比例為最。因此,秉持預防勝於治療的精神,本研究旨在以社會認知理論為核心設計網路成癮預防教育課程,並檢驗國中生於接受課程前、後,上網正向效果預期、拒網自我效能及網路成癮傾向的變化情形,以供教育與相關實務工作者參考。研究方法:本研究以桃園區國中學生為研究對象,為一個準實驗研究。資料藉由問卷調查方式進行蒐集,蒐集時間為課程實施之前、後兩週。其中,實驗組安排進行為期3週的網路成癮預防教育課程;對照組則進行情緒管理課程。研究工具包括「個人資料表」、「上網正向

效果預期量表」、「拒網自我效能量表」、「陳氏網路成癮量表」及「網路成癮預防教育課程」。本研究以描述性統計、皮爾森相關分析、獨立樣本t檢定、相依樣本t檢定,以及單因子共變數分析等統計方式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果:(1)在前測問卷回應結果中,實驗組與對照組之上網正向效果預期、拒網自我效能與網路成癮並無顯著差異。(2)在前、後測問卷回應結果中發現:實驗組在上網正向效果預期有顯著差異;對照組在上網正向效果預期無顯著差異。(3)在前、後測問卷回應結果中發現:實驗組在拒網自我效能有顯著差異;對照組在拒網自我效能無顯著差異。(4)在前、後測問卷回應結果中發現:實驗組在網路成癮有顯著差異;對照組在網路成癮無顯著

差異。(5)在網路成癮預防教育課程後發現:實驗組在上網正向效果預期前、後測結果上有負向顯著差異,實驗組之上網正向效果預期平均分數低於對照組;實驗組在拒網自我效能前、後測結果上有正向顯著差異,實驗組之拒網自我效能平均分數高於對照組;實驗組在網路成癮前、後測結果上有負向顯著差異,實驗組之網路成癮平均分數低於對照組。研究結論:本研究檢驗了國中生網路成癮預防教育課程,對於提升國中學生拒網自我效能,以及降低上網正向效果預期和減低網路成癮傾向,具有良好效果,並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後續研究與教育應用上的建議,以供研究者、教育相關與輔導諮商實務工作者參考。

某療養院門診酒精使用疾患留置率及治療成效分析

為了解決maisto評價的問題,作者陳厚良 這樣論述:

背景酒精有關的問題是可以預防和治療的,依不同程度的飲酒者提供有效的介入可以有效減少酒精相關的危害。不同轉介來源(如司法系統轉診,公衛、社政轉診或自行求診的問題飲酒者有不同的治療留置率和治療結果。本研究尋求了解不同轉診途徑的酒精使用疾患個案,門診治療結果及其相關因素。方法本研究為資料庫分析,收集某精神科療養院自2016年1月1日起到2017年11月22日止,因問題性飲酒門診治療個案,使用半結構問卷及AUDIT、CES-D 等標準化評估工具,於初次診療及治療後滿三個月,依次評估,之後分析不同求診來源,三個月治療留置率,及治療成效之差異。結果收案153人(男性123人,女性20人),來自法院轉介1

1人,自行求診115人,公衛或社政轉介27人,共49名患者(32.03%)完成3個月的治療(法院人10,公衛、社政10人,自行求診29人),司法系統三個月治療留置率(90.9%),公衛、社政系統轉介三個月治療留置率37.0%,自行求診個案三個月治療留置率25.2%。不同轉介途徑和婚姻狀態、自評健康狀況、自評生活快樂評價,三個月治療留置率達到統計學顯著意義。49名患者的平均AUDIT和CES-D的分數在三個月後顯著降低(18.80±8.75 vs.11.57±5.3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