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g-29烏克蘭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法國向烏克蘭推薦飆風戰機取代MiG-29 - 天天要聞也說明:法國飆風戰機。(圖/達梭). 法國打算向烏克蘭空軍推薦飆風戰機(Rafale),用來汰換蘇聯時代的MiG-29。烏克蘭做爲前蘇聯時期的主體三國,軍事工業長久以來都以俄係爲主, ...

國立臺灣大學 政治學研究所 張登及所指導 鄭兆凱的 中國發展戰略空軍的理論與實踐(1991-2021):攻勢現實主義的評估 (2021),提出mig-29烏克蘭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中國人民解放軍、攻勢現實主義、戰略空軍、戰略轟炸機。

而第二篇論文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 政治研究所 王定士、馬振坤所指導 黃柏欽的 俄羅斯聯邦1991至2010年軍售政策之研究 (2010),提出因為有 俄羅斯、軍售政策、決策模式、國家利益、利益團體的重點而找出了 mig-29烏克蘭的解答。

最後網站美首次作为中间人向乌运送苏制坦克_德国联邦 - 手机搜狐网則補充:乌克兰 先前还要求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东欧地区成员国转让米格-29型战斗机、S-300防空导弹系统等苏制武器装备,但要求尚未得到满足。假如一些东欧国家同意向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mig-29烏克蘭,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中國發展戰略空軍的理論與實踐(1991-2021):攻勢現實主義的評估

為了解決mig-29烏克蘭的問題,作者鄭兆凱 這樣論述:

中國儘管擁有排名世界第三的核武庫存,但長久以來因為缺乏可靠的戰略空軍武力,使得「核武鐵三角」未能完整成型,也使得兵力投射能力受到限制。因此,中國除了在蘇聯解體後數度向俄羅斯及烏克蘭採購戰略轟炸機外,也採行多個「五年計畫」、「軍民融合戰略」以及「千人計畫」試圖提升本國發展戰略空軍的能量。本文以攻勢現實主義作為研究途徑,並回顧美國、蘇聯與解體後的俄羅斯、英國以及法國建立戰略空軍的經驗,探討中國發展戰略空軍的可能路徑。本文發現試圖改變現狀並推動「亞洲門羅主義」的中國,將會依循美、俄模式發展戰略空軍,而作為離岸平衡者的美國,除了強化美軍在區域的部署外,也會增強印太相關國家的空防力量,甚至從科技、產業

領域阻止中國取得關鍵技術以作為反制。

俄羅斯聯邦1991至2010年軍售政策之研究

為了解決mig-29烏克蘭的問題,作者黃柏欽 這樣論述:

鑑於獨立初期軍貿能量嚴重衰落,俄羅斯開始重整軍工產能,然在國家整體利益尚無明確界定與目標下,常出現許多混亂現象,例如在銷售對象上出現銷售對象國與傳統國家安全、戰略觀相違背,另在軍售政策目標上出現國家對外政策目標與軍售政策目標不相符等情形,而在軍售政策決策與內涵上,始終未呈現出明確的軌跡與原則,無法獲致一貫之政策立場,甚至出現衝突、矛盾的情形,其決策的過程亦非透明可稽,凡此均引起國內嚴重的激辯及外國的疑惑與猜測。故其對國際局勢及國家安全環境的認知,與外交、國防政策及軍事戰略目標指向為何,一舉一動均動見觀瞻,導致世界各國(尤以美國及歐洲各國為最)及相關研究社群均試圖透過各種理論、途徑以分析影響俄

羅斯對外軍售之內、外在因素為何?其推動軍售真正的意圖與動機何在?其獨立後之軍售管理、決策機制為何?影響、主導軍售決策與政策制定的背後關鍵因素為何?其政策的走向是蘇聯時期的政策延續或是獨立後新的展望與發展?無論如何,其軍售政策無疑將牽動全球國際安全與戰略格局與規劃,而此即為本論文撰寫的動機所在。為有效洞悉驅動俄羅斯對外軍售之主要利益所在,不論是否是基於國家利益的考量,或是利益團體的折衝結果,本論文擬運用艾里遜(Graham T. Allison)的理性行為者模式的主要核心概念作為分析基礎,並從國家利益研究途徑與利益團體研究途徑入手,藉以探討俄羅斯對外軍售決策之實質與模式。藉由各章針對俄羅斯對外軍

售之國內、外環境因素,以及針對軍售決策、管理機制、軍售相關法令及對可能影響軍售決策之機構、團體之分析,並進而歸納、整理出不同時期之軍售決策模式,並提出各時期主要典型案例之實際運作探討,本論文獲致以下發現與貢獻:1、俄羅斯的軍售決策將呈現持續性的壟斷發展趨勢。2、影響俄羅斯對外軍售之主要利益考量因素已然出現變化。3、歸納出此20年來的俄羅斯對外軍售之決策模式:「多元競逐模式」與「領袖決斷模式」。4、本論文所提出之俄羅斯對外軍售決策模式雖為單一議題之決策模式,但亦有助於爾後俄羅斯問題研究與決策研究。關鍵詞:俄羅斯、軍售政策、決策模式、國家利益、利益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