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i led背光模組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Mini LED跟OLED搶市場、新一代iPad也採用!白話文看面板新 ...也說明:談到LED螢幕的最終目標——Micro LED,其LED晶片尺寸比Mini LED更小,不需背光模組和光學膜片,採用無機材料構成發光,技術上更難達成。 陳隆建點出三個卡關 ...

中華大學 機械工程學系 馬廣仁所指導 謝東翰的 利用多重反射微結構應用於Mini LED均光性之研究 (2021),提出mini led背光模組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miniLED、均光膜、擴散片、Micro-LED。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光電工程系光電與材料科技碩士在職專班 陳文瑞所指導 李鼎凱的 Mini LED背光模組的光學優化 (2020),提出因為有 高亮度、微型化、透鏡、背光模組的重點而找出了 mini led背光模組的解答。

最後網站瑞儀Mini LED NB新品9月放量,下半年拚持穩則補充:背光模組 大廠瑞儀光電(6176)今年以來出貨情況持續受到供應鏈IC等其他零組件供給緊俏影響。不過,瑞儀表示,主要客戶的Mini LED NB背光模組新產品已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mini led背光模組,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利用多重反射微結構應用於Mini LED均光性之研究

為了解決mini led背光模組的問題,作者謝東翰 這樣論述:

發光二極體(Light-Emitting Diode,LED)因耗能低、堅固耐用、壽命長、安全低電壓、高效能轉換等,在顯示器市場上應用廣泛,如:液晶螢幕、紅綠燈、數位相機、手機等。近幾年來體積已做到微小化,例如:Mini-LED、Micro-LED,成為了目前顯示器主要的背光模組,為顯示畫面提供光源,特別是液晶顯示器。 背光模組中的發光組件中,常是採用陣列方式的發光二極體(LED)或次毫米發光二極體(Mini LED),產生出的光會集中且有較高指向性,要將發光組件的點陣列光源轉換成面光源,需利用光學膜片做均光處理,例如:導光片、擴散片、均光膜、增亮膜,即利用光的折射、反射與散射等物理現象,

將光束均勻擴散到整個顯示區域,因此會導致背光模組的總厚度無法下降。本研究在Mini LED基底層與第一光學結構上設置光學膜,使其產生出第一高折射率層與第一低折射率層,使得光學膜能讓點光源利用多重反射,達到具有良好擴散光源效果,提升均光性效果,進一步減少總厚度,使Mini LED相關產品能夠做到更輕、更薄。關鍵字:均光膜、擴散片、Mini-LED、Micro-LED

Mini LED背光模組的光學優化

為了解決mini led背光模組的問題,作者李鼎凱 這樣論述:

隨著液晶平面顯示器產業的成熟,至關重要的背光源,也與時俱進,朝向節能、環保、安全、低功耗、高亮度(HDR)、薄型化及微型化發展…等趨勢邁進,然而Mini LED 的研究及應用,剛好可滿足3C型態的消費性電子、軍事工業、醫療照護、大型廣告傳媒及戶外顯示器….等,中、高階市場需求,隨之在顯示器相關領域,對傳統LED也逐漸取而代之。研究Mini LED的過程中發現,Mini LED在蘋果公司的力拱之下,已展開一場寧靜革命,消費性電子及顯示器行業,在國際一線品牌大廠,相續投入研發Mini LED後,已開始推出Mini LED相關產品搶佔市場先機。本論文研究,分2部分,首先是Lighttools光學模

擬,建立 Mini LED模組模型,與搭配3D繪圖軟體Solidworks的修改一次光學封裝膠外形,使用邊界曲面的功能,建立曲面,把Mini LED頂面改成凸起的曲面,達到一次光學透鏡的效果。透過Lighttools模擬結果,調整Mini LED曲面曲率,修正Mini LED交界之間的照度值,使畫面中的顆粒感、棋盤格現像淡化,達到最佳化均勻度為80%。第二部分;依模擬結果設定的LED規格、透鏡曲面,透過國內的專業LED廠商,工廠規模化的小批量生產,製作成Mini LED燈板;實際安裝使用於65吋顯示器,從中實現模擬到工廠規模化、量產性的可行性評估,同步使用專業的光學量測儀器,SR-3A進行所有

的光學特性量測,確認成品是否達到市售要求規格,經由實測65吋的Mini LED TFT-LCD模組的81點輝度均勻性達到93.91%、中心輝度:778.5Nits,LCD模組的25點輝度均勻性達到94.87%、中心輝度:777.12Nits,LCD模組的9點輝度均勻性達到93.97%、中心輝度:778Nits,符合輝度均勻性的Min規格 75%及中心輝度620Nits的市售規格要求。透過Lighttools模擬並且實際開發到可量產的Mini LED顯示器,空間厚度設定5mm,已經比市場上大部分的電視還要薄,電視的發展趨勢是薄形化,未來LED的空間厚度可能會再縮小,空間縮小會使畫面更容易看到LE

D顆顆分明的現象,並且更難以設計出畫面均勻的LED一次光學透鏡;希望進一步的研究,能夠再完成更薄的電視的LED一次光學透鏡設計,以符合未來市場對於產品的需求,也期許能夠在未來的Mini LED應用開發上,有效達到縮短開發初期的投入,節省開發初期所耗損的人力、物力及金錢上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