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價格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nas價格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張靚寫的 企業遷雲之路 和Marc Farley的 E世代網際資料存取技術大全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PikPak - 極速秒存的私密雲盤也說明:您看,PikPak就像是一個更強大的私人專屬NAS. 原始畫質在線播放. 您可以在任意時間像 ... 商品價格以收銀臺最終付款價格為準. 充滿愉悅的使用感受. 以下來自於Google Play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機械工業 和所出版 。

國立交通大學 管理學院管理科學學程 姜齊所指導 許議仂的 應用層級分析法探討網路附加儲存器ODM/OEM供應商評選因子-從品牌公司的觀點 (2014),提出nas價格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網路附加儲存器、層級分析法、供應商評選。

最後網站2023NAS選購指南及人氣推薦則補充:... 價格只供參考之用。 語言. 繁. EN; 简; 繁. 下載App. 掃瞄即可下載豐澤App. 了解更多 · 店舖 ... NAS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是一個可以儲存文件和多媒體檔案的儲存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nas價格,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企業遷雲之路

為了解決nas價格的問題,作者張靚 這樣論述:

企業遷雲已成為數位化轉型的關鍵一環,面對遷雲,大部分企業會有很多疑慮與擔心: ·遷雲對我的企業有什麼好處? ·遷雲的過程複雜嗎?是否需要企業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 ·該如何高效地上雲? ·遷雲之後能保證我的資料資產的安全嗎? ·我們有能力開發所需的應用、計算環境和工具,還需要上雲嗎? ·如何選擇適合我的雲廠商? 本書作者將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回答以上問題,幫助企業在遷雲過程中完美“避坑”。   本書亮點 不僅討論企業數位化轉型和遷雲涉及的核心技術問題,同時關注思想、行動、組織形式、ROI等方面的準備和實施策略。 作為上雲企業雲廠商合作完成的著作,本書真實而完整地記錄了雙方在上雲各個階段的所

思所想,以及雙方為解決問題*終所做的工作。這種基於換位元視角形成的方法論既有理論高度又有極強的可操作性。 如何讓“積極擁抱新技術和變化,推進業務的發展、服務使用者並創造價值”真正落地,本書給出了精彩的回答。   張靚,花名瑞理,現任阿裡雲智慧通用行業事業部華東大區高級解決方案架構師。從事金融及相關行業的IT工作十餘年,負責過業務系統、資料倉庫、報表平臺和電子商務平臺等各類系統,在分析、架構及技術管理等方面有豐富的專業經驗。加入阿裡雲後,專注研究各類企業的IT系統技術解決方案,通過雲計算及相關技術提升企業IT系統對線上線下業務的支撐能力,同時探索構建雲上的生態環境,對技術與業

務的全面結合和創新進行實踐與研究。 裔雋,現任匯付天下首席資料官,負責支付產品、移動應用、UED、資料中心、雲計算等領域的研發工作,推進各類新技術的研究與應用。曾在上海銀行、中國銀聯等單位任職。在技術開發、專案管理、雲計算、資料倉庫等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對於敏捷和精益開發、IT團隊管理、互聯網產品有獨到的實踐和理解。出版過多部電腦程式設計著作,是阿裡雲認證MVP專家。喜好攝影和IT知識佈道,踐行持續學習、擁抱變化,相信預測未來最好的方式就是創造未來。   序一 序二 前言一 前言二 內容與作者 第一部分 雲計算對企業的影響 第1章 上雲之前的思考2 1.1 困惑2 1.

2 知識的釋放3 1.3 什麼是雲計算5 1.4 初探7 1.5 再探9 1.6 三思11 1.7 沒有銀彈14 第2章 引入新技術的思考16 2.1 為什麼要關注新技術16 2.2 思想上的準備17 2.2.1 保持好奇心17 2.2.2 擁抱變化18 2.2.3 敏捷18 2.2.4 慢即是快19 2.2.5 第十人21 2.3 行動上的準備22 2.3.1 知曉22 2.3.2 觀望22 2.3.3 瞭解22 2.3.4 預研23 2.3.5 評估和論證23 2.3.6 淘汰和替代23 2.4 技術上的準備24 2.4.1 易用性24 2.4.2 性能25 2.4.3 靈活性27 2.

4.4 相容性和標準化28 2.4.5 安全性29 2.4.6 開源和商務軟體29 2.4.7 可攜性30 2.5 組織形式31 2.5.1 組織和人員31 2.5.2 內驅力31 第3章 雲世界的語言34 3.1 雲計算的名詞體系35 3.2 雲世界語言的歷時性與共時性36 3.3 語言改變思維模式37 3.4 隱喻38 第4章 影響上雲的五大因素40 4.1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40 4.2 五大因素41 4.3 戰略41 4.4 組織44 4.5 風險51 4.6 財務51 4.7 技術53 第5章 雲計算的再認識55 5.1 計算平臺的歷史觀55 5.2 當前雲計算的多種方案57 5

.3 私有/專有雲平臺58 5.4 從基礎設施雲到應用系統雲61 5.5 雲計算時代的選擇62 第6章 如何評估上雲風險65 6.1 如何評估不可預知的雲化內容65 6.2 確認“不可預知”65 6.2.1 梳理IT現狀66 6.2.2 確認企業策略69 6.3 評估和應用69 6.3.1 利用雲平臺的優勢70 6.3.2 利用最佳實踐71 6.3.3 模式降級72 6.3.4 基於適配器和組合模式73 6.4 動態的不可預知性——未來發展73 6.5 異化過程的心理保障75 6.6 商業過程75 6.7 加強“不可預知”的預知性77 第7章 上雲ROI分析79 7.1 公司戰略層ROI分

析79 7.1.1 是否參與決策80 7.1.2 已經明確的投入產出分析81 7.1.3 需要考察的決策點82 7.1.4 後續做些什麼84 7.2 技術管理層ROI分析85 7.3 執行層ROI分析95 7.3.1 技術需求方95 7.3.2 業務需求方96 7.3.3 技術實施方96 7.3.4 業務實施方97 7.3.5 技術運維方97 7.3.6 業務運營方97 第二部分 雲之基石 第8章 計算虛擬化100 8.1 雲服務商及其計算虛擬化100 8.2 企業的虛擬化選擇及管理102 8.2.1 選擇雲服務商102 8.2.2 選擇配置103 8.2.3 資源管理105 8.2.4 內

部管理108 8.3 虛擬化的動態側面108 8.4 以虛擬伺服器為核心的產品和解決方案110 8.5 超越傳統虛擬伺服器113 第9章 雲存儲117 9.1 雲存儲的類型118 9.1.1 雲計算廠商的存儲技術118 9.1.2 企業的雲存儲選擇119 9.2 物件存儲及其應用122 9.3 雲存儲的購買和費用124 9.4 以物件存儲為核心的解決方案126 9.5 存儲的安全、備份和容災127 第10章 雲網路130 10.1 雲環境的網路架構和產品的變遷131 10.2 經典網路和VPC133 10.3 VPC及其使用134 10.4 面向Internet136 10.5 混合雲環境

或多VPC環境138 10.6 網路安全141 10.7 其他網路產品及方案143 10.8 其他應用要點144 第三部分 企業上雲規劃 第11章 上雲整體規劃148 11.1 上雲涉及的工作148 11.2 上雲——從目標到規劃150 11.2.1 上雲——自下而上151 11.2.2 上雲——自上而下155 11.3 外部力量的引入157 11.4 價格和商務因素158 11.5 由廣而深,自下而上158 第12章 應用系統生命週期的規劃161 12.1 傳統應用系統生命週期的視角161 12.2 面對持續交付的應用系統166 12.3 敏捷開發模式下的視角169 第13章 小應用上

雲174 13.1 什麼是小應用174 13.2 小應用的上雲175 13.2.1 功能變數名稱、SSL證書、DNS解析176 13.2.2 CDN177 13.2.3 存儲(物件存儲或NAS存儲)177 13.2.4 安全產品(WAF和DDoS防護)178 13.2.5 VPC專有網路178 13.2.6 SLB負載均衡178 13.2.7 ECS伺服器179 13.2.8 RDS資料庫179 13.2.9 雲監控179 13.2.10 協力廠商應用180 第14章 大應用混合雲單元化部署181 14.1 大應用上雲的契機181 14.2 大應用考量指標182 14.2.1 時間182 1

4.2.2 成本183 14.2.3 品質183 14.3 混合雲和單元化184 14.4 一個大應用的例子187 第15章 資料業務上雲規劃202 15.1 傳統企業進行資料分析的過程203 15.2 數據上雲的顧慮204 15.3 資料上雲的步驟206 15.4 資料上雲過程中的思考207 第16章 容災策略209 16.1 容災209 16.2 容災的雲平臺工具保障211 16.3 過程保障216 16.4 經驗分享與探討217 第17章 安全性原則220 17.1 互聯網安全環境及挑戰220 17.2 安全方案222 17.3 安全產品的選擇226 17.4 廣義的安全229 1

7.5 安全的SaaS 的優劣230 第18章 組織最佳實踐233 18.1 什麼是組織233 18.2 上雲組織234 18.2.1 組織構成234 18.2.2 組織內的角色與分工234 18.2.3 每週例會236 18.2.4 任務開展237 18.3 組織上雲238 18.3.1 上雲流程238 18.3.2 上雲流程相關表格238 第19章 培訓244 加入阿里雲是我職業生涯中不可預測的一次轉身。在此之前,我做過架構師、技術經理、專案經理和產品經理等多個角色,更多的考慮是如何交付一個系統給業務單元,從而支援公司的業務發展。然而,阿裡雲面試我的幾位同學讓我看到

了一個不一樣的世界,一個用雲計算來改變IT、改變金融的機會。阿裡雲內部常說“夢想永在,自證預言”,要大家堅持自己的初心,我想我的初心在我完成那一下午的多輪面試時就已經確定了:希望通過我的努力,讓那些還處在我以前的角色/位置上的IT同行們,有更多的力量投入到服務好自己的業務單元、有更多的IT創新,並能夠在這個互聯網時代用IT人的思維去引領業務走向創新的道路。 加入阿裡雲之後,我發現阿裡雲(包括阿裡巴巴和螞蟻金服)是一個遠遠超過我預期的技術寶庫,這個寶庫裡有太多神奇的技術能力,這些產品和能力已經相當靠近我曾經的一個願景,那就是創意一個新的系統或業務模式的時候,可以通過大量的組合和少量的研發來完成

,而且最好是在一個融合的生態平臺內完成。上一次讓我感到比較接近這個願景的平臺是穀歌雲,不過今天的阿裡雲比穀歌雲更接近這個願景。 也許我是非常幸運的先獲得打開阿裡巴巴技術寶庫的“芝麻開門”口令的人,所以我希望這個巨大的寶庫能夠造福那些和我以前一樣還“被沉浸”在繁複的日常重複工作中的同仁們。於是阿裡巴巴的“客戶第一”被我自己定義為:達成自己的初心,讓金融行業的同仁們用雲計算的方式從這些繁複和重複的工作中解放出來,去創造互聯網時代的金融業務,更好地服務於這個時代。就像阿裡雲金融事業部總裁九河說的那樣,從金融上雲到雲上金融到產融結合。 在服務雲上金融客戶的過程中,我發現有三個方面的問題是不斷出現的

。首先是像我過去一樣,埋頭苦幹的金融IT同仁們沒有時間抬起頭看一下這個世界的變化,也無法感知到雲計算會為他們帶來的巨大價值;其次,雲計算是一種以樂高積木的方式提供的服務,使用者缺乏一張圖紙,尤其是適合企業的定制化圖紙來用好雲計算的各種產品;最後,雲計算催生了一個技術能力快速釋放的新時代,用戶對雲計算的認知很容易停留在他們最初使用雲計算時的那個快照上。於是,我萌生了通過這本書來解決以上三個問題的想法。 既然是希望解決這三個問題,那就不能把這本書寫成阿裡雲的產品和方案手冊,也不能僅僅停留在阿裡雲解決方案架構師的視角上,而是要站在一個相對中立的立場,一方面代入到普遍的客戶需求和場景中來考慮需要雲計

算帶來一些什麼,還需要做些什麼,怎麼做;另一方面,仍然從解決方案架構師的立場來考慮雲計算的哪些能力能夠幫助到他們,怎樣更好地幫助他們。就像我曾經進行的心理諮詢師訓練所強調的:要共情,也要幫助(干預)。 於是,在本書寫作的時候,我邀請了阿裡雲的兩位聯合作者協助提供材料:金建明(花名:錚明)長期管理著阿裡雲上的大客戶,並提供售後服務工作,對客戶上雲之後的雲上運維有豐富的經驗;劉剛(花名:法華)是金融雲最早也是最傑出的架構師,長期領導著金融雲解決方案團隊,有更高和更寬的視角。結合他們提供的資料,在撰寫本書的相關內容時,我始終站在客戶對雲計算的“售前、售中和售後”“戰略、管理和執行”以及“過去、當前

和未來”等建構性的視角上,分享我們的經驗和沉澱,闡述我們對於企業使用雲計算的觀點。 本書的另一位主要作者裔雋所帶領的寫作團隊則讓書中關於企業客戶上雲的思考和沉澱更加務實和落地,避免我們這些已經脫離企業應用實際交付一線的雲計算解決方案架構師們,對當前企業的IT工作者們的“共情”中有太多屬於我們自己的“刻板印象”。 實際上,裔雋及其團隊對雲計算的認知和總結,無論從豐富程度、細緻程度還是從思考高度上,在我們日常遇到的其他企業客戶的上雲團隊中都是明顯屬於領先地位的。也正因如此,這本書才能將用戶和廠商的觀點無縫地融合到一起。 似乎在前言中表達感謝是一個國際化的做法,作為一個國際化雲廠商的架構師,當然

我也不想免俗。首先要感謝給我機會打開阿裡巴巴技術寶庫大門的李剛、俞翔、劉剛(本書聯合作者)、劉樹傑、徐曉莉和徐敏,當我沉浸在這個寶庫時始終給予我巨大幫助的張婷華、傅傑、霍嘉、李晨和藺建邦,以及在我試圖分享這個寶庫時給予支持的陳冰賦、宋卿雲、夏睿、金建明(本書聯合作者)和張雲,在我的職業道路上曾經給予我很多指引的楊振華、王俊凱、張菁華、唐中興和楊治。感謝不能一一列舉姓名的阿裡雲華東一區團隊(尤其是上海分公司團隊)、阿裡雲金融雲團隊、阿裡雲的產品PD們,感謝阿裡雲的文檔團隊以及為阿裡雲官方文檔提供各類素材和不斷分享的作者們,以及百阿557的同學們。最後,不能遺漏我的家人們,感謝他們給予我的溫暖、包

容和無私支持。 本書中涉及的很多經驗和沉澱都來自從2009年開始不斷支援和信任著我們的雲上的各類客戶。正是這些客戶的陪伴和包容、交流和分享,以及不斷提出的需求、意見和建議,才使得我們有機會去發現、瞭解、總結和改進,也促使我們分享更多的經驗和心得。 由於每一本技術類圖書都是在某個時間內觀點的快照,一本技術類圖書的生命週期通常只有2~3年,這裡的內容代表了我們所有作者過去建構下的各種觀點,和我們過去的經歷、認知有無法割裂的關係,或許很難獲得所有人的認同。我們努力去掉了一些過於個性化的內容,其中有些內容或許會被證明沒有那麼普適,甚至未必經得起廣泛的實踐檢驗,希望各位讀者和同行能夠將意見和建議發給

我們,我們會在後續版本中納入這些意見和建議,並對書中的錯誤和問題予以更正。 瑞理(張靚) 2019年8月

nas價格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NOW! 成為陳寗頻道的會員並獲得獎勵:https://lihi1.com/ZT8bZ
陳寗嚴選 iPad Pro/iPhone 保貼:https://lihi1.cc/VnHIF
陳寗嚴選兩聲道音響:https://lihi1.com/2ecL7
陳寗嚴選抗菌靜電濾網/防潑水抗菌強化膜:https://lihi1.cc/x7Sse
──────

低預算 NAS 怎麼選?買兩槽,還是買四槽?

很多人問我 NAS 怎麼選,但在我看來,選擇的關鍵無非就是預算跟用途兩個要點。預算高,用途廣,那麼直接直上企業級不用囉唆;但如果預算低、需求少,那麼入門款的 Synology DS220+ 就會是很好的選擇。在我看來,根本不存在什麼「高 C/P 值」的選擇,只有你的預算是否能滿足你的需求而已。

今天來跟大家談談兩槽、四槽這種直接決定 NAS 價格的差異,到底直接買兩槽的 NAS 是否會有什麼不便?買四槽 NAS 是不是真的就能解決問題?到底 NAS 怎麼選比較好,今天哥從「槽數」的角度來說給你聽~

#NAS #Synology #備份

──────
喜歡這支影片嗎?
請點下面連結加入本頻道的社群計畫,為影片上字幕/翻譯簡介/翻譯字幕:
http://bit.ly/SubtitleNing
感謝你的協力!
──────
本頻道幾個原則跟你約定好:

1. 開箱零業配:
真實使用過後才發表心得,通常試用至少 1 個月,所以你通常不會看到我最早發表,但哥真性情的評論,保證值得你的等待。

2. 理性討論:
我有自己的偏好,你也有自己的好惡,我們互相尊重,時時用大腦,刻刻存善念,不謾罵,不矯情。可以辯論,不可以沒邏輯。

3. 我團購我驕傲:
我很愛買東西,也很愛比較產品,我自己使用過、多方比較過,還是覺得喜歡的東西,我才會辦團購。(簡單說就是挑品很嚴格,至今 80% 廠商找上門都被我打槍。)辦團購我一定有賺,但我跟廠商拿到提供給你的團購價,也會讓你一定有划算感。所以如果你品味跟我相近,或是剛好有需要,就跟我團購,我們互惠。如果你覺得跟我團購,你就是我乾爹,說話不懂得互相尊重,那就慢走不送,你可以去找一般店家買貴一點。

看了以上,覺得可以接受就請你訂閱,訂閱順便開鈴鐺。我們每天晚上 6:00 見。

我的網站連結在這:https://ningselect.com/
也別忘了幫我的 FB 粉絲專頁按讚:http://bit.ly/ningfb

如果有任何問題,包括團購等問題,都可以在影片下方留言問我,同一支影片下很多人都想知道的問題會優先用留言回答,如果是比較大的題目,則有機會拍成 QA 影片回答~如果你想問的是針對個人的音響選購、配置問題,可以直接傳 Line 問我:http://bit.ly/ningline

另外團購商品請參考我的商城:https://shop.ningselect.com/
廠商合作請先了解相關原則:http://bit.ly/coopning

應用層級分析法探討網路附加儲存器ODM/OEM供應商評選因子-從品牌公司的觀點

為了解決nas價格的問題,作者許議仂 這樣論述:

隨著行動網路的普及、物聯網裡智慧家庭的熱門話題,網路附加儲存器(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NAS)的重要性也日益提昇。加上NAS價格親民,操作方便,NAS 也不再只是企業用的產品,一躍成為消費性產品。NAS市場,也成為ODM/OEM新興想要開發的大餅。故本研究以從NAS品牌公司之觀點進行ODM/OEM供應商遴選準則之探討,以提供給ODM/OEM供應商做為內部競爭優勢的檢視指標,以及未來成為NAS供應商發展方向之參考。透過文獻探討、廠商遴選經驗,先建構出首次評選之架構。經由專家訪談和問卷確認其評選構面準則具內容效度,並確認供應商遴選之層級架構。最後運用層級分析法,

由NAS品牌公司裡主要遴選供應商之部門與具有相關產業和供應鍵經驗之研究機構和學術界,提供評選因子間相對重要性之比較,確認遴選構面和準則權重及重要性排名。從本研究之分析結果得出,五大構面的重要性排名,由高到低分別為「品質」、「技術」、「價格」、「交期」和「服務」。前三項佔整體權重近八成。以總體權重來看準則排名,其前五名分別為「產品品質一致性」、「產品價格競爭力」、「產品可靠度」、「產品設計整合能力」和「生產品質管控/保證」。其重要性約佔總體權重之六成。

E世代網際資料存取技術大全

為了解決nas價格的問題,作者Marc Farley 這樣論述:

  本書為您說明如何發展超大容量和超高有效性的網路儲存解決方案。教您如何根據企業及網站的儲存需求來規劃一個堅固、具有彈性及延伸性的儲存系統。了解從軟體到儲存設備之間的整個 I/ O 路徑。設計並建構企業 SAN 網路。規劃高有效性的磁碟系統。設定網路備份和 SAN 的備份技術和進階的媒體管理以及無伺服器備份技術。使用光纖通道技術、架構及產品。建構連網儲存設備的檔案系統和通訊協定,並說明他的內部運作方式。定義乙太網路在儲存網路中的角色。為 24 小時不止歇的網站建構具有擴充性的儲存網路。規劃網際網路儲存服務,包括網際網路備份、虛擬儲存裝置、Office 2000 Web 資料夾以及 WebDAV

技術等。  很多人對於儲存 I/ O 的認知都不甚清楚,只知道它可以運作、擷取資料,並不知其所以然。但當儲存架構從系統匯流排轉移到網路上時,如何了解新的儲存架構就變得相當重要了。而本書的宗旨就是要向所有對於這種嶄新的儲存架構不甚了解的網路及電腦專業人士來說明各種網路儲存 I/ O 的觀念。除此之外,在閱讀完本書之後,希望您們可以更進一步與同事、部門主管或是研發廠商來多多請益這方面的技術以及它們對於產品以及網路架構上的種種設計理念。  在本書裡面所要為您陳述的主要概念是整個從主機系統一直到儲存系統的資料傳輸 I/ O 路徑,而本書裡面也將各種儲存網路應用在這個 I/ O 路徑裡面所牽涉到的軟硬

體以及通訊協定為您一一來做介紹。這種以儲存路徑為中心的說明方式不啻可以在單一的技術下來說明各種網路儲存 I/ O 的變數,而在本書裡面整個網路儲存的 I/ O 技術我們視為一個單一的議題,而非數個分開的討論項目。  在本書裡面所要為您陳述的主要概念是整個從主機系統一直到儲存系統的資料傳輸 I/ O 路徑,而本書裡面也將各種儲存網路應用在這個 I/ O 路徑裡面所牽涉到的軟硬體以及通訊協定為您一一來做介紹。這種以儲存路徑為中心的說明方式可以在單一的技術架構底下來為您說明各種網路儲存 I/ O 的變數。  本書的第一部份(第一章到第三章)主要為您分析 I/ O 路徑上的各個元件,並為您說明各種相關

的軟硬體。我們也為您進一步以儲存 I/ O 堆疊觀念來當作是一個抽象模型,以便讓您能夠理解各個儲存 I/ O 程序。  第二部分(第四章到第七章)跟您討論幾項基本的儲存應用,而這些儲存應用也正是現今網路儲存架構裡面最常用到的技術。本書的這一部份著重在為您介紹各種跟磁碟鏡射、磁碟陣列、磁碟快取以及備份等等領域有關的技術與應用。相信有部分讀者對於這幾種應用範疇已經相當熟稔了,不過可能也有些朋友不太了解這些技術的相關細節,您可以參考這一部份的內容就可以知其梗概了。  第三部份(第八章到第十一章)為您揭開網路儲存架構的序幕,我們會先在第八章裡面為您比較 NAS(連網儲存系統)和 SAN(儲存區域網路)

這兩種主要的網路儲存技術,以便讓您可以在後續的第九、十和十一章可以徹底了解 SAN 網路的技術與應用。  第四部分(第十二章到第十六章)會陸續為您介紹各種跟儲存網路相關的概念。第十二章為您說明 NAS 技術,這種裝置可以有效提供網路儲存的便利性,並可整合各種異質網路環境;第十三章則為您深入介紹儲存網路的分散式檔案系統,並延續第三章的 I/ O 堆疊架構以說明在儲存網路下如何做到更強固的資料共享及資料管理;第十四章則介紹 IBM 大型主機的 I/ O 機制,並說明如何透過 ESCON 和 FICON 技術來將傳統大型主機的資料群(Data Farms)與開放系統儲存網路做整合;第十五章主要為您介

紹的是一種嶄新的序列式匯流排技術 InfiniBand,及其對儲存網路的影響;最後,我們在第十六章裡面要為您討論的是網際網路儲存技術,以及如何透過網路儲存架構來建構更為強固及具有擴充性的網站,以及如何透過網際網路來儲存資料。   雖然說儲存區域網路技術可以有效解決企業的資訊儲存管理問題,但如何在急速變遷的資訊科技市場中選擇好的儲存管理解決方案卻也是另一項問題。因此企業內部應該自行培養具有儲存管理經驗的專業人員才行。這本書主要正是為您說明如何在各種儲存技術,包括各種儲存元件以及叢集系統中加以熟悉了解,以作為您建構儲存網路時的評估方向。儲存架構的傳統、趨勢與未來發展  傳統方式的儲存架構與儲存

管理主要是在成本考量與存取的限制。以過去的儲存管理方式來講,所儲存的資料量將被大幅限制住,這一點只要從公元二千年危機的問題即可得知,日期欄位就是因為這樣被縮減成兩位。不止如此,資訊的存取也被限制在單一伺服器裡面。由於新近磁光紀錄技術的發展可以用最低的價格來儲存大量的資料。另外,網路時代的來臨造成新的軟體系統和企業模式的出現,這也使得各種企業資訊都要與其內部或是外部協力廠商以及消費者來共享。所以,目前對於企業來講,在儲存架構底下最大的挑戰並不是如何降低資料儲存的成本,而是如何以最有效的成本來管理大量的儲存資源,以及如何將資料擷取出來並處理成為最有價值的資訊。雖然說資料的儲存容量不斷成長,但資料管

理的方式卻幾乎維持不變。因此日益增加的資料、資訊存取的需求以及管理資源的缺乏等等,這些因素結合起來推動了一種新的儲存解決方案,我們稱為儲存區域網路。這種解決方案可以支援各種伺服器平台、作業系統以及軟體系統,而且對於儲存容量、網路連結能力、存取效能以及有效性等等需求都可以具有幾近無限的擴張能力。儲存價格的下跌:推動儲存容量成長的幕後黑手  IDC 公司預測未來一直到 2003 年為止,磁碟儲存系統每 1 MB 的價格將以每年 40 % 的比率下跌,再加上新的硬碟技術約每 18 個月就可以將儲存密度加倍的發展之下,儲存系統的價格將更為便宜。也由於價格下跌更使得企業可以將各種各樣的軟體分析工具建置到

儲存系統去,這些軟體系統包括企業資源規劃系統(ERP), 銷售自動化系統, 資料倉儲以及資料市集等。在此同時也由於儲存價格的下跌,更可以加速各種類比資料或手寫資料的資訊數位化,包括出版品和影音商品等等。以上需求的增加也推動了儲存設備產品市場以每年 90 % 的成長率向上成長。等到各種資訊數位化之後,任何人都可以輕易存取到這些資料了。網路世界的商業行為  過去由於人們對於網路價值的懷疑,使得企業不斷謹守並控制資訊的分享及存取。等到網際網路呈現爆炸性成長之後,企業終於體認到網路的價值,甚至驚覺到限制資訊存取所帶來的危機。而且,也由於網際網路的快速進步更帶動了各種企業 e 化的新模式,而對於傳統企業

造成新的挑戰和衝擊。網際網路的發展將商業交易的時間和地點交由消費者來決定,因為在網際網路上所有的電子商店都是 24 小時不打烊的,而且各種潛在的消費者更是出乎企業主的預期。目前來講,網際網路已經變成一項可以帶給客戶服務的相當重要的方式,並大幅取代電話行銷而成為招徠客戶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此外,也由於網際網路的發展過去各種橫阻在消費者和供應商之間的障礙也一一消除,而過去由於地利之便所形成的企業優勢也消失不見,競爭者因此可以更快速進入市場將原有霸主取而代之,因此如何活用網際網路將成為各家競爭廠商最重要的分界點。資料共享  以企業資訊系統來講,其中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各種資訊連結方式的增加,舊有的會計系統

必須要跟訂單系統、存貨系統以及總帳系統來結合,以便提昇企業效率並增加交易量,其結果是系統間各種資料移動與資料共享的需求不斷增加。但其中最重要的是在企業與其供應商、消費者之間的整合動作以及連結動作也跟著增加了,這種發展跟過去最大的不同是過去企業要從系統存取的限制才能夠保護重要的資料,現在這一層底限已經崩潰了,因為資訊要分享才有價值。企業目前已經認知到如果不將資訊與廣大外界來分享反而會導致危機。以網際網路的銷售模式來講,過去要花好幾年才能夠建立的企業基礎,如今花一個晚上即可完成,但如何將網際網路和電子商務跟傳統的商品配送模式結合在一起反倒是最大的問題。因此企業極力將網際網路與傳統商業模式靠攏,以避

免砸掉好不容易建立出來的品牌印象。員工的成長與衝擊  儲存容量的增加相對也對儲存管理造成新的問題。因為儲存容量的增加,每一套系統或伺服器都越來越膨脹,需要安裝越來越多的資料,而且每套系統也都有它不同的儲存需求。但對於儲存管理的方式依然不見進步,挑戰性越來越大,而且各種儲存解決方案的管理方式都需要不同的工具軟體,這種情況之下也只有徒增管理的複雜性而已。而且由於電腦技術越來越複雜,各種專業人才的供給逐漸呈現不足的局面。事實上,企業資訊主管目前所面臨到的最大問題在於如何尋找並維持真正專業的資訊人才。目前幾家大型的儲存技術廠商逐漸引進新的儲存解決方案,這些方式可以有效建構新的儲存基礎架構以便採集中式管

理,並在多台伺服器及軟體系統間共享資料。由於儲存管理的集中相對使得管理成本大幅降低,但其中最重要的是對於儲存容量和存取效能的需求更可以做快速回應。企業應用了儲存解決方案之後,可以有效應用現有的人力資源,將主要的人力投注在更具策略性、更有價值的位置,而不用一而在、再而三來做千篇一律的資料有效性、容量規劃以及效能調校等等問題。建構儲存區域網路  儲存區域網路(SAN, Storage Area Network)是一項可以立即帶來好處的技術,它可以強化儲存系統與伺服器之間的關係,並提供良好的備份措施,而且可以有效降低過去儲存技術的距離限制。最重要的是各種舊有的儲存技術相較,新的儲存區域網路具有更好的

資料存取效率。截至 1999 年底已經出現幾種企業級的 SAN 網路架構,目前很多廠商都共同協議著手降低舊式 SAN 網路所造成的不相容問題,並極力建置出大型的 SAN 網路儲存架構以及資訊管理系統。這些大廠非常清楚要建置企業級的 SAN 網路解決方案,一定要具有高度的簡便性以及自動化功能,以便減少繁瑣的儲存管理作業。不過一套好的儲存解決方案一定要能夠支援目前各種主流的伺服器平台、作業系統,甚至是更早期的電腦系統,以便降低各種系統間儲存管理的不相容問題。  這種新的儲存解決方案一定要具有高度的儲存容量、存取效能以及資料有效性的擴張能力。不過,雖然一般用戶對於儲存管理的有效性及效能都會提出相當高

的要求,但不見得沒有成本上的考量,因此新的儲存解決方案一定要提供各種不同的產品等級,以便讓客戶自行選用。此外,儲存解決方案一定要具有某方面自我管理的機能,比如說錯誤回復、資料有效性以及性能管理等等,其中要以硬體或軟體元件損毀的錯誤更正或復原能力最為重要,此外自動負載平衡對於儲存管理來講也是非常重要的。  資料複製和資料移動的能力在未來都將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企業級的 SAN 網路一定要透過資料複製、資料共享或資料移動的方式才能在不同系統間做資訊交換。此外,要成為企業級的儲存網路解決方案一定要可以在儲存系統之間複製資料的能力,這種資料複製包括遠端、近端以及同步、非同步,同時也應該具備有效的災難復原

系統。最後,一套企業級 SAN 網路系統應該要提供近乎即時且具有通透性的資料複製機能,以便在磁帶備份、軟體測試,甚至是在各種排程或非排成的工作中能夠具有最有效的軟體、系統及資料的有效性。最後說明  各種資訊的管理以及儲存管理對於現代的企業來講都是一大挑戰,而過去以單一系統、單一伺服器以及單一作業系統來應付儲存管理的做法只適用於靜態企業。新興的電子商務企業型態以及消費者需求的急速變遷,在在都使得企業面臨到快速和劇烈的變化,這促成了新的、有效的資訊管理系統的誕生,新一代的企業儲存系統可以支援各種軟體、伺服器和作業系統,並可提供各種輔助的器企業資訊管理解決方案,以便透過最快速有效的方式支援企業未來所

需的任何資訊。儲存區域網路是一種嶄新的企業解決方案,足以符合企業在網路時代的各種資訊傳送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