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c委員提名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公平會委員將進行人事同意權投票行政院:希望可以順利通過也說明:行政院發言人昨(十三)日表示,由於行政院之前提名的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委員、公平會委員有一位適任性受到關注而未通過,而今天立法院將會 ...

國立臺北大學 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 顧慕晴所指導 陳昱旗的 數位匯流下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傳播監理政策之研究 (2018),提出ncc委員提名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數位匯流、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平臺監理、管制、管制政策。

最後網站NCC人事同意權案順利過關陳耀祥出任主委 - 奇摩新聞則補充:行政院向立法院提出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5位委員名單,其中,提名現任委員陳耀祥續任委員並指定為主任委員,翁柏宗為委員並指定為副主任委員,林麗雲、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ncc委員提名,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ncc委員提名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民進黨政府鴨霸關掉中天新聞台,引起社會很大的關注,旺旺中時媒體集團董事長蔡衍明再次成為焦點人物。他在一次聲援中天的群眾活動中自稱是「誤入叢林的小鬥犬」。他出生於1957年,不年輕了,論經營企業也有45年,絕非「小鬥犬」,但他絕對是一隻鬥犬。這隻鬥犬誤入政治叢林12年,繳了不少學費,但他意志堅定,學習很快,「中天新聞台」也許會消失,但「中天新聞」會挺下去,讓無色理念發光發亮。

蔡衍明是成功的商人,霸氣、率真、講義氣、思考不受框架限制。他出身後火車站富商家庭,父親吃過白色恐怖苦頭,年輕時支持黨外,在台灣賺了第一桶金,90年代到大陸投資設廠,成為第一批西進台商,跟著大陸黃金30年賺了大錢,成為台灣首富之一。台灣人重感情,賺了錢就想投資故鄉,造福鄉親,初期投資飯店餐飲,也賺了錢,經營企業連戰皆捷。

後來因緣際會買電視台,誤打誤撞連帶買了《中國時報》,卻渾然不知「媒體即政治」,闖進政治叢林吃了不少苦頭。入主中時集團,正如他自己所說,只帶了長子進入,其他完全尊重既有班底,初期尚能相安無事。

但《中國時報》有自己的報性與獨特的組織文化,蔡衍明經營企業一路順遂,也有自己的理念和風格,更不懂如何與新聞人溝通相處,大約1年後開始發生文化衝突。

《中國時報》長期與《聯合報》並列兩大報,內容相對較開放,對台灣民主化有貢獻。余紀忠先生文人辦報,輕視組織管理,自己找能人幹才,給最優厚薪水與獎金,重要新聞自己指揮編採,主筆室擺張辦公桌坐鎮指揮。直接領導的風格養成編輯部人人頭角崢嶸的特殊文化,報社充滿自由主義、反權威色彩。

蔡衍明第一次和報社中層以上主管會面,就有人挑戰他的政治立場,詢問未來《中國時報》是什麼顏色?形同要他交代政治立場,已預告遲早難免發生的文化衝突。

他受正統國民黨教育長大,自認為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到大陸拚事業30年,又見證大陸經濟社會神速的進步,更以身為中國人為榮,希望中國富強。但台灣政治環境變了,不再是他成長時那個鼓勵學生「做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的社會,「親中」成為政治不正確。

大陸應尊重台灣人感情

他認為兩岸和平、合作最有利,台灣不需要敵視大陸,大陸應尊重台灣人的感情,誠懇幫助台灣發展經濟,讓台灣人日子過得更好,兩岸就可以漸漸融一。素樸的「無色」理念,看在反中人士眼中,卻成為「賣台」。他們連結他的政治觀點和在大陸賺錢兩件事,輕率認定「拿共產黨的錢、幫大陸辦事」,卻拿不出任何證據。

他接掌《中國時報》的所有風暴,都源自這二點。第一,頭角崢嶸的《中時》文化和賺錢企業家之間的文化擦撞,一些舊人不服紛紛拂袖而去。而《中國時報》是個大報,動見觀瞻,內部衝突外溢效應,讓討厭在大陸賺錢台商的人抓到機會,加碼攻訐蔡衍明「親中」、「賣台」,加上幾個政治立場鮮明的幹部,離開《中國時報》後,以親歷其境的身分加油添醋提供素材,更讓人百口莫辯。

經過這次中天新聞台關台事件的衝擊,一些真相漸漸浮現。所謂旺旺中國每年領取「補助款」,其實是大陸對企業的獎勵補助,所有中外企業都依法領取,並非獨厚旺旺中國,而旺旺中國和旺中媒體集團是兩家公司,前者是香港上市、大陸營運的公司,後者是台灣媒體集團,同一位董事長,但股東結構不同、法遵不同。

關台風暴過程中,曾有民進黨立委企圖打「國安牌」置中天於死地,在立法院質詢國安局,要求說明旺中集團和大陸是否有不法關係?國安局明確回答,中天換照無關國安問題,NCC主委亦有類似陳述。民進黨完全執政將近5年,蔡衍明有任何不法,老早查清楚了,「紅媒說」可以休矣。

社會大概都認定蔡衍明是統派,其實未必準確,這牽涉到定義問題,什麼是統派?2014年蔡衍明在上海主持《旺報》舉辦的「創富論壇」,在開幕演說中主張,應該用「融一」取代「統一」,先促進兩岸融合為一體再談統一。請注意,這是在大陸的演說,是對北京當局的建言。

兩岸融一可以過好日子

回到台灣,他多次在報社主筆會議進一步說明,「融一」是漫長的過程,大陸要心靈契合、和平統一,就是代表要讓台灣人心甘情願接受統一,何況「統一未必代表統治」。但台灣不能逢中必反,不能追求法理台獨,要讓大陸對統一不感到絕望,善用兩岸融合的進展,讓台灣人日子過得更好,這才是台灣的最佳策略。他倡議「無色覺醒」,簡單說,就是不藍、不綠、不紅,從人民角度思考未來。請問,這是統派嗎?

論媒體老闆介入編輯台,先不談法理爭議,德國歷經多年憲政層次的辯論,最後肯定媒體老闆身為媒體一分子,也有權力分享媒體所擁有的新聞自由。就個人所學所知與實務經驗,全世界、全台灣,從過去到現在,恐怕沒有一個媒體老闆不介入編輯台。

再看看眼前各電視新聞台老闆,誰不介入編輯台、介入政治,遑論民進黨政府毫無遮掩介入媒體,甚至操控NCC委員提名,把獨立機關變成手中玩具,不但介入媒體,還進一步剝奪反對方媒體經營者應有的新聞自由,合理嗎?誰更對不起受播大眾?

這隻鬥犬霸氣,但願意溝通,也能夠溝通,他的見解常常很跳躍,有時超前思考太多,讓人直覺不可思議,深思卻感到有道理,有助突破思想框架。

蔡衍明常說「碎碎念是最好的管理方法」,他表達很直接,不習慣的人容易受不了。但他主持會議從來沒有會議紀錄,也不追辦,幹部各自心領神會,微信群組更多是屬於「盍各言爾志」的性質。

這才是真實的蔡衍明。

(作者戎撫天為中國時報總主筆)

數位匯流下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傳播監理政策之研究

為了解決ncc委員提名的問題,作者陳昱旗 這樣論述:

本文主要探討我國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ation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NCC)在前、後數位匯流環境的不同下,以及各式傳播平臺的差異下,其應為與所為之傳播監理政策的調適。約莫西元2000年左右開始,由於全球網際網路的興盛,對於我國傳播影視產業產生重大衝擊,形成了巨大的數位匯流狀態。網際網路興盛後,衍生龐大的數位有線電視、IPTV(MOD)、OTT等數位匯流環境,是以往以類比式訊號為基礎之無線電視、有線電視所無法同日而語。面對環境的丕變,我國傳播監理政策,無論是從規範面言之,或是從實然面言之,均應該有所改變,或不得不有所改變。對於我國在前、後數位匯流時期傳播監

理政策的分析,本論文是以監理核心價值與監理策略(結構、行為、內容三者)為架構,進行探討。本文的研究範圍是以我國傳播監理機關----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為主要分析對象;而時間上的研究範圍是以NCC於2006年2月22日成立迄今,共分為前、後匯流兩時期階段。此外,本文嘗試運用傳播監理的「管制、解制與再管制」策略轉變,探究NCC的監理政策從保護到開放的調和擺盪過程。首先,分析各項監理核心價值間的調和擺盪;其次,藉由管制政策理論分析NCC對各式傳輸平臺監理的調和,與解除管制後所衍生之亂象,進而有再管制之呼聲,並針對管制傳播政策中結構、行為與內容管制策略三面向進行分析。為求本文更為精確的觀點,且不會與實務

上產生過大的落差,本研究者輔以深度訪談法,希望能夠彌補理論文獻分析的不足之處,而訪談對象包含相關政府官員與產學界人士。本文研究發現,由網際網路所帶來之數位匯流趨勢,導致各式傳播平臺的整合挑戰;加之以網際網路的無國界特性,肇生NCC無法對各式傳播平臺樣樣可管。吾人期盼目前的匯流時代傳播綠皮書需更加前瞻;且透過NCC合議制的決策模式,未來傳播平臺的監理價值與策略必須修正調和。另外,對新媒體平臺監理,宜從過去解除管制作法,朝向公私協力的共管趨勢,以形成公部門與業者之間的合作關係;並在這樣共同參與傳播監理事務的狀況下,達到公共利益的目的。最後,NCC監管者的組織定位須重新釐清。長久以來,NCC均只有處

罰的棒子,卻缺乏給予數位匯流產業胡蘿蔔獎勵的誘因;監理核心價值與策略手段面臨各式傳播平臺調和必要與數位轉換思維的改變,以符合並完成人民對NCC成效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