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n-enhancing中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元培醫事科技大學 醫學影像暨放射技術系碩士班 莊奇容所指導 李莉淯的 外顯擴散係數圖譜與磁振頻譜在神經膠質細胞瘤分期診斷上的應用 (2017),提出non-enhancing中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神經膠質細胞瘤、磁振造影、腦瘤分期、外顯擴散係數圖譜、磁振頻譜。

而第二篇論文元培科技大學 放射技術研究所 莊奇容所指導 李聰敏的 以區域成長法分析磁振及電腦斷層腦腫瘤影像 (2011),提出因為有 影像分割、腦腫瘤、磁振造影、電腦斷層攝影、區域成長法的重點而找出了 non-enhancing中文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non-enhancing中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外顯擴散係數圖譜與磁振頻譜在神經膠質細胞瘤分期診斷上的應用

為了解決non-enhancing中文的問題,作者李莉淯 這樣論述:

神經膠質細胞瘤(glioma)是罹患率最高的惡性腦瘤,依據惡性程度,世 界衛生組織將之分成四級,不同級別間存在腫瘤侵襲趨勢的差異,暗示不 同預後與治療的選擇。腫瘤標準檢查之組織病理切片存在抽樣誤差,因此 近年來磁振造影廣泛應用於腦部腫瘤評估,提供非侵入性且高解析度之腦 組織影像,輔助臨床鑑別分級,並作為療效評估與長期追蹤的診斷依據。 本回溯性研究收集 2010 年 4 月起八年內台北榮總經病理切片證實期別之 神經膠質細胞瘤患者的核磁共振影像,這些影像均使用 GE 1.5 T 系統掃描 所得,患者年齡介於 30 至 64 歲共 70 例。依腫瘤期別將患者手術前後 之外顯擴散係數圖譜(ADC m

ap)與手術前之磁振頻譜(MRS),合併性別、 年齡、身高、體重、身體質量指數與體表面積進行統計分析。在鑑別分期上進行信度、單因子變異、ROC 檢定與皮爾森相關分析, 顯示 MRS 的診斷效益優於 ADC map,且期別診斷與 MRS 之大多數新陳 代謝物和 ADC 呈高度或中度相關。透過多變量分析得到術前圈選腫瘤面 積 120% 之 ADC map(p < 0.05)較為適當。另外,在成對樣本 t 檢定顯示 ADC map 有極佳追蹤效益,且 ADC 在術前病灶/術後病灶(p ≦ 0.001,r = 0.23)與術前病健比/術後病健比(p ≦ 0.001,r = 0.45)分別呈現低度與中

度相關。最後使用 ROC 檢定計算閾值並分析診斷效益,發現 MRS 代謝 物比值適用於疾病診斷上,而 MRS 單一代謝物濃度則適用於鑑別腫瘤期 別。整體而言,MRS 具較優的靈敏度,而 ADC 則具較佳的特異性,兩者 相輔相成,可有效提升診斷價值,落實精準治療的目標。

以區域成長法分析磁振及電腦斷層腦腫瘤影像

為了解決non-enhancing中文的問題,作者李聰敏 這樣論述:

以電腦為基礎的影像分割技術是現代醫學應用上的重要工具,許多分割程序仍然是一個具有挑戰性且尚待解決的問題,雖然很多影像處理工作已經能夠在半自動化的分割過程中完成,但是依然相當耗費時間,因此有必要提供能達到一致性和省時的判讀工具。由於磁振和電腦斷層影像是用於觀察大腦病變的非侵入性優良診斷工具,因此我們收集了 2011 年 1 月到 2012 年 1 月間本院之磁振與電腦斷層腦腫瘤影像各二十組,並以區域成長法進行腦腫瘤區域的影像分割。然後請本院兩位放射科醫師手動圈選腦瘤區域,藉由輔助電腦軟體計算腦瘤總切面面積與花費的時間,設成對照組;另外,使用輔助軟體之區域成長法分割出來的腦瘤區域,亦計算腦瘤總切

面面積及所花費的時間,並設為實驗組。蒐集所有統計資料後,最後結果以 SPSS 19.0版 95% 的信賴區間(CI)分析求得組內相關係數與施測者間信度, MRI(ICC 1 = 0.990, ICC 2 = 0.995, p < 0.01)及 CT(ICC 1 = 0.993, ICC 2 = 0.990, p < 0.01),結果顯示區域成長法在腦瘤分割處理能達到一致性和節省時間上的效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