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macy 4 plus評價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臺灣大學 政治學研究所 陶儀芬所指導 普麟的 中國因素與威權擴散:中國對香港與台灣新聞自由之影響(2008-2015) (2017),提出primacy 4 plus評價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中國因素、威權擴散、台灣、香港、新聞自由、媒體併購。

而第二篇論文高雄醫學大學 護理學系博士班 陳桂敏所指導 楊惠如的 運用「動機輪」理論發展並評估「輕鬆步行」介入方案於機構老人之可行性 (2017),提出因為有 動機輪、輕鬆步行、安養機構的重點而找出了 primacy 4 plus評價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primacy 4 plus評價,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中國因素與威權擴散:中國對香港與台灣新聞自由之影響(2008-2015)

為了解決primacy 4 plus評價的問題,作者普麟 這樣論述:

根據《自由之家》的2018年報告指出,全球自由度已經發生連續12年的倒退,世界各地皆出現大規模民主退潮。其中,威權強權正透過強大的政經實力來對各國發揮影響力,並對當地的自由與人權狀況產生負面影響,形成國際威權擴散。在亞洲,香港的新聞自由度自主權移交以來於2008年首次被《自由之家》評為「部分自由」;同年,台灣的中時媒體集團則被立場親中的旺旺集團收購,新聞自由也明顯出現倒退。反映出港、台兩地的自由與人權不但正受到中國因素的威脅,同時新聞自由也因此而受到影響。中國於近年來試圖控制與影響港、台媒體的同時,也導致兩地新聞自由發生倒退,在這個過程中的所發生的因果關係與運作機制為何?而這樣的現象是否屬於

威權擴散呢?本研究結合中國因素與威權擴散的觀點,分別比較港、台兩地從2008至2015年媒體環境與生態的發展,以及無綫電視(TVB)與旺旺中時兩件分別在港、台發生的大型媒體併購案之原因與過程,試圖解釋中國因素在其中的作用力與運作機制。接著,再進一步與威權擴散理論進行對話與討論,以充實相關研究的豐富度。香港與台灣近年來逐漸對中國形成經濟依賴,兩地也都先後由親中政權執政,同時跨海峽資本家與在地協力者也逐漸出現,成為有利於中國因素影響港、台媒體的結構。本研究指出,由於彼此政治關係的不同,中國影響香港媒體的方式與手段與對台灣相比,較為直接且多元;同時,中國可直接以中資併購香港媒體來進行控制,但是對台灣

媒體則需要透過中間代理人。不過,中國對港、台媒體經過近幾年的經營,未來將能夠直接影響個別的媒體企業。最後,本研究認為,雖然中國造成港、台新聞自由出現倒退的模式不完全相同,但皆為中國因素影響下的區域威權擴散。

運用「動機輪」理論發展並評估「輕鬆步行」介入方案於機構老人之可行性

為了解決primacy 4 plus評價的問題,作者楊惠如 這樣論述:

背景: 長期照顧機構老年人的健康狀況普遍比社區老年人差,而缺乏身體活動的問題更使他們處於健康狀況惡化的高風險中,發展有效的行為改變介入措施乃目前身體活動行為最重要的議題。「動機輪」理論可提供全面評估影響老年人參與及維持身體活動的各種因素,並可制定相對應的介入措施,以加強老年人身體活動。然而,目前尚未有研究針對動機輪理論影響身體活動所發展之相對應介入方案。目的: 運用「動機輪」理論發展「輕鬆步行」介入方案,並前驅測試此方案於促進安養機構老人身體活動自我效能及鼓勵走路自覺幫助程度之可行性。研究方法: 本研究共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透過德爾菲研究法發展「輕鬆步行」介入方案,邀請10位專家學者參與德爾

菲研究,針對文獻資料整理分析之介入措施進行評價及建議,發展「輕鬆步行」介入方案;第二階段採單組前後測研究設計,選取屏東地區30位安養機構老人,進行四週「輕鬆步行」介入方案之可行性前驅試驗,每天介入且滿4週後,予結構式問卷收集安養機構老人身體活動自我效能改變情形及對方案鼓勵走路自覺幫助程度,並以描述性及推論性統計進行分析。結論與討論: 「輕鬆步行」介入方案共有八個影響動機因素及25個介入措施,介入後自我效能每項平均得分為4.50到9.63分(滿分10分),自我效能量表前後測總分達顯著差異 (p < .001)。前後測平均分數進步最大的是「當天氣不好的時候」 (4分),最小的是「當身體活動會感到疼

痛的時候」及「當沒有人一起活動的時候」 (1.37分)。介入措施之鼓勵走路自覺幫助程度,細項平均得分從3.73分到4.93分(滿分5分),以「安全的環境」得分最高,「陪伴走路」得分最低。建議未來研究可依動機輪的八大影響動機因素,發展相對應之評估工具並進行大樣本數、長時間介入及不同族群之實驗對照研究,以測試「輕鬆步行」介入方案對老年人身體自我效能之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