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牙錐度計算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長庚大學 顱顏口腔醫學研究所 廖郁芳所指導 陳韻芳的 骨性二級異常合併顏面不對稱之雙顎手術治療結果 (2016),提出pt牙錐度計算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顏面不對稱、骨性二級異常、正顎手術。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陽明大學 牙醫學系 李士元、楊淑芬所指導 何怡青的 光學同調斷層掃描牙結石偵測系統建立 (2014),提出因為有 掃頻光源式光學同調斷層掃描、牙結石、齲齒、牙齒裂痕、錐狀射束斷層掃描的重點而找出了 pt牙錐度計算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pt牙錐度計算,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骨性二級異常合併顏面不對稱之雙顎手術治療結果

為了解決pt牙錐度計算的問題,作者陳韻芳 這樣論述:

研究背景及目的:顏面不對稱是齒顎顏面異常患者關注的主要問題之一。本研究之目的為(1)評估骨性二級異常合併顏面不對稱患者在雙顎手術後顏面不對稱程度的變化,(2)將二級異常咬合患者術前及術後的顏面不對稱程度與正常控制組做比較。方法:本研究蒐集30位連續接受雙顎手術的骨性二級異常合併顏面不對稱成年患者,利用術前及術後至少六個月以上的錐形線束電腦斷層掃描計算出臉部每個標記點的不對稱指數,並與30位骨性一級關係的正常控制組做比較。結果:術後,下臉部與全臉的不對稱指數顯著減少(分別為17.8 ± 29.4及16.6 ± 29.5公厘,p < 0.01),但是中臉部的不對稱指數卻顯著增加(1.2 ± 2.

2公厘,p < 0.01)。百分之五十三的二級異常咬合患者術後尚有殘餘的頦部不對稱。術後全臉的不對稱指數與其術前不對稱指數有顯著正相關(相關係數為0.37,p < 0.05)。結論:骨性二級異常合併顏面不對稱患者的下臉部不對稱程度在雙顎手術後雖有顯著改善,但還是約有一半的患者有殘餘的頦部不對稱。術後全臉不對稱程度與其術前不對稱程度有關。

光學同調斷層掃描牙結石偵測系統建立

為了解決pt牙錐度計算的問題,作者何怡青 這樣論述:

牙周病與全身性疾病息息相關,是目前很普遍且極為重要的慢性疾病。成功的牙周治療有賴於有效地去除牙菌斑與牙結石,然而目前臨床上缺乏可靠且非侵入式的方法來偵測牙結石,尤其是牙齦溝內的牙結石。由於光學同調斷層掃描具有即時、非侵入式、無輻射及高空間解析度等優點,特別是近紅外光可以適度穿透人體組織,有助於疾病的早期診斷。本研究首先架設掃頻光源式光學同調斷層掃描平台來偵測體外牙齒上的牙結石,再以豬的牙齦覆蓋於牙齒上,來模擬牙齦下牙結石進行偵測。所獲得之影像利用牙結石的強散射特性,以演算法分離牙結石、牙齦及牙齒後,可成功地由電腦辨識牙齦下牙結石的位置。同時,藉由不同樣本探討此系統對牙結石厚度及大小偵測的極限

,發現在拔除的人類牙齒研究中,即使肉眼無法辨識的牙結石亦可以在光學同調斷層掃描下清晰呈現。另外,本研究亦證實光學同調斷層掃描偵測牙齦下牙結石的能力遠優於牙科常用的錐狀射束斷層掃描,且沒有游離輻射之疑慮。為了臨床之應用,本研究更進一步採用高速微機電掃頻式光源建構光學同調斷層掃描平台與牙科專用探頭進行人體試驗,主要用來偵測牙齦上及牙齦下的牙結石。由人體試驗結果證實,本系統確實可以偵測到超音波洗牙後肉眼無法輕易辨識的微小牙結石。除了牙結石的診斷外,本系統也可用於取得牙齒及其周圍軟硬組織影像,有利於樹脂填補物的分析與牙科疾病診斷,如牙齒酸蝕、初期齲齒、及牙齒裂痕等。綜合上述系列實驗結果,本研究採用光學

同調斷層掃描方式首度成功地建立牙結石偵測系統,未來在臨床上非常具有開發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