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合成皮製程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另外網站PU合成皮製程 - 經濟部工業局產業資訊網也說明:PU合成皮製程 中,以貼合製程之溶劑污染最大,解決溶劑污染又不致降低生產速率之方法為濕式硬化無溶劑貼合製程。因不含溶劑,不會產生揮發性溶劑排放問題。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有機高分子研究所 程耀毅所指導 張有志的 水性PU合成革之合成與其耐熱水性之研究 (2012),提出pu合成皮製程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水性聚氨酯、矽氧烷二元醇。

而第二篇論文中國醫藥大學 職業安全衛生學系碩士班 賴俊雄所指導 張啟仁的 探討合成皮業勞工之二甲基甲醯胺(DMF)暴露濃度與DNA損傷的相關性 (2006),提出因為有 二甲基甲醯胺、DNA損傷、彗星試驗、AST、ALT、肌酸酐的重點而找出了 pu合成皮製程的解答。

最後網站臺式PU握把材料則補充:植物纖維、可回收、可自然分解,且無污染問題,可完全取代傳統可回收且具污染的人造合成皮革。 缺點: 濕式製程中會產生毒性:利用凝結、水洗附著於織布;不織布及皮革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pu合成皮製程,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水性PU合成革之合成與其耐熱水性之研究

為了解決pu合成皮製程的問題,作者張有志 這樣論述:

本研究是以預聚物混合法製備水性聚氨酯樹脂,在固定的NCO/OH(R值)的比例下,藉由添加不同比例的矽氧烷二元醇含量,來增進產品耐熱水性之性能。並以本實驗樹脂製備水性PU合成革面層,來探討不同比例的矽氧烷二元醇含量對皮革表面紋路的影響。實驗結果發現,在固定R值之下隨著矽氧烷二元醇添加量遞增,模數相對小幅增加;但由皮革耐熱水測試結果顯示,隨著矽氧烷二元醇含量增加,皮革表面紋路並無顯著的澎潤現象,且具優異的耐熱水特性。

探討合成皮業勞工之二甲基甲醯胺(DMF)暴露濃度與DNA損傷的相關性

為了解決pu合成皮製程的問題,作者張啟仁 這樣論述:

二甲基甲醯胺(DMF)是已知的人類肝毒性化學物,對動物造成惡性腫瘤發生,但是其對人類基因毒性之效應目前還不清楚。本研究目的是利用彗星試驗(comet assay)來評估合成皮工廠作業員工之空氣中二甲基甲醯胺個人曝露量與體內DNA損傷之間的關連性,並且評估勞工DMF曝露量對其健康之影響。本研究對象是中部某皮革工廠之67名勞工,配合勞工健康檢查前隨機選取30名勞工測量個人空氣DMF八小時日時量平均濃度,同時抽取每名研究對象靜脈血檢測DNA損傷程度及生物指標。問卷資料的收集是以獨立個人訪視的方式進行,問卷的資料包括個人基本資料、過去的病史、工作史、抽菸、飲酒及疾病病史。研究對象依工作區分為暴露組3

7人與對照組30人。暴露組平均年齡為37.1歲,對照組為36.5歲,兩組在統計上沒有差異。暴露組有26人(70.3%)抽菸,平均抽菸量為12.8包年,對照組有6人(20.0%)抽菸,平均抽菸量為6.9包年,統計達到顯著差異。暴露組(n=27)的麩氨酸草酸轉化脢(AST)為30.4 10.1 IU/L、對照組(n=30)為23.9 8.1 IU/L在統計上有明顯的差異(p=0.009)。暴露組的麩氨丙酮酸轉化脢(ALT)為40.2 20.2 IU/L、對照組為26.1 15.4 IU/L在統計上有明顯的差異(p=0.004)。暴露組的肌酸酐為1.0 0.1 mg/dL、對照組為0.8 0.2mg

/dl在統計上有顯著意義(p<0.001)。個人作業環境測定依照濃度分為高(8.3ppm)、中(3.0ppm)、低(0.3ppm)暴露量,DNA損傷程度高暴露族群與中暴露族群各為186.2 45.0與143.8 40.8在統計學上有顯著差異(p=0.028)。高暴露組186.2 45.0與低暴露組144.1 38.1也有差異性(p=0.043)。本研究利用彗星試驗探討評估二甲基甲醯胺暴露勞工之DNA損傷程度,結論發現暴露高濃度DMF之勞工比暴露於低濃度之勞工DNA受損的程度在統計學上有顯著的差異。暴露於DMF之勞工其肝功能有顯著性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