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5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包括價格和評價等資訊懶人包

國立陽明大學 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 程樹德所指導 李思碩的 以酵母菌雙雜合技術找尋志賀氏菌IpaH4.5和IpaH7.8兩作用蛋白質的目標蛋白質 (2011),提出sa-rs5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志賀氏菌、作用蛋白、酵母菌雙雜合系統、致病因子。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sa-rs5,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以酵母菌雙雜合技術找尋志賀氏菌IpaH4.5和IpaH7.8兩作用蛋白質的目標蛋白質

為了解決sa-rs5的問題,作者李思碩 這樣論述:

背景:志賀氏菌是一種會造成人類腹瀉的病菌,此菌的致病方式是透過菌體中的致病質體之上所編碼的第三型分泌系統進行,志賀氏菌透過在膜上形成第三型分泌系統分泌作用蛋白,而這些作用蛋白可協助菌體侵入至人類腸道細胞中,並操控細胞功能以達到對菌體的最佳益處。這些作用蛋白中,有一群IpaH家族作用蛋白有別於其他作用蛋白基因僅存在於致病質體上,IpaH家族基因群分布在致病質體和細菌染色體上,並且IpaH家族蛋白IpaH4.5、IpaH7.8、IpaH9.8會在菌體侵入細胞後被分泌到細胞內。IpaH家族蛋白皆由兩個部分組成,C端的E3泛素連接酶為功能性區域,N端的白氨酸重複序列為辨認目標蛋白區域。目前認為Ipa

H蛋白可接合目標蛋白並使其泛素化,然而目前僅有IpaH9.8了解其目標蛋白及影響,IpaH4.5和IpaH7.8的目標蛋白和影響仍屬未知。方法:在本研究中,我們使用酵母菌雙雜和系統進行篩選可能的目標蛋白,並且在得到篩選結果之後,將這些可能的目標蛋白以細胞分布、偽陽性的可能性、與IpaH蛋白交互作用的強度等方式進行候選蛋白的評估,最後以共同免疫沉澱技術進行候選蛋白的驗證。結果:在酵母菌雙雜和系統篩選後,我們得到了21個IpaH4.5的候選蛋白,和7個IpaH7.8的候選蛋白,這些候選蛋白大部分是參與細胞代謝的過程。在IpaH4.5候選蛋白清單中,其中四個候選蛋白(ANXA3,MTMR2,TMEM

5,MTMR3)與IpaH4.5蛋白在人類細胞中的分布皆為在細胞膜之上,在IpaH7.8的候選蛋白中也有一個候選蛋白RAD50與IpaH7.8蛋白的細胞分布皆為在細胞核的區域,因此我們認定這五個蛋白為最有可能的候選蛋白。IpaH7.8的候選蛋白RAD50以共同免疫沉澱技術進行驗證,結果顯示IpaH7.8可與RAD50在生物體外的情況下進行交互作用。